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隋朝的建立、隋的统一,以及大运河的开凿。
2、了解了隋文帝、隋炀帝,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的能力。
3、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建立隋朝的杨坚,是北朝时哪个朝廷的外戚?( )
A.西魏 B.东魏 C、北周 D.北齐
3、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5、下面各项制度,隋朝创立的是( )
A 中央集权制 B行省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制
6、观察书中隋朝疆域图你发现下列哪个少数民族不在隋朝北面( )
A、西突厥 B 东突厥 C 匈奴 D 靺鞨
7、隋的统一,隋文帝的励精图治,隋炀帝暴政与开凿大运河可以得出结论,下面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统一的重要和民族团结的可贵
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
C、 大运河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D、隋炀帝暴政,开凿运河,导致隋灭亡
8、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9、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下列反映它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B、 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C、 陆运粮食比水运粮食速度快,费用小。
D、商人运送大量漕粮进京,主要依靠大运河
10、2001年4月29日,交通部在苏州主持召开京杭运河苏南段验收会,命名京杭运河苏南段为全国第一条文明样板航道。京杭运河苏南段起自镇江市谏壁口门,止于苏浙交界的鸭子坝,全长208公里,贯穿经济发达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是江苏省产业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带。请问四城市处在下列哪一段运河上?( )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②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③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④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阅读下列几首唐朝诗人评价隋朝大运河的诗:
材料1: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4: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回答:
①根据以上4个材料,把几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综合你所列出的不同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2、 问答题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朝为什么是既繁荣又发展而又短暂的朝代?
三、课堂延伸
话说大运河
1、第一组同学——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2、 第二组同学——根据大运河示意图说出
三个中心:
四段运河:
五大水系:
3、第三小组同学——三加四加五=?
4、第四小组同学——诗词大运河
运河是一条生命的河,艺术的河,一直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尤以唐代诗人写得最多。
汴河怀古 ——皮日休⊙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此河么?为什么?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隋朝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
2、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了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 )
①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③ 实施的政策具有连续性 ④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合的一项是 (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5、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6、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强调“存百姓”思想
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
9、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
A 以法治国 B 以德治国 C 选用贤能 D 一人治国
10、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 《开皇律》 B 《隋律》 C 《唐律疏议》 D 《宋律》
二、课堂回顾
3、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2: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3:(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
回答:
① 根据材料1和材料2,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② 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保持了怎样的局面?
③ 材料3与材料2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 综观这三段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4、 问答题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欧阳修在《新唐书‧太宗本纪》赞曰:「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三、课堂延伸
唐太宗时期,历史知识大盘点
1、中央三省制
唐初实行三省制,作为全国最高的政务机关。三省就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尚 是最高行政执行机关,下设 六部;中书省负责 ; 门下省负责 。
2、《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经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 。」即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
3、说唐太宗每与房玄龄商量大事,房玄龄在谈了自己的见解后总是说:这件事非如晦不能谋。而杜如晦来后,最后还是用房玄龄之策。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善建良谋,二人相互了解、信任,并相互配合,成为唐太宗的左膀右臂。故当时人称玄龄善谋,如晦善断。这就是成语「 」的来历。
4、
门神古已有之,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以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负责宫廷警卫。据说太宗曾说过,只有尉迟敬德宿卫,他才能安睡。后来传说就逐渐演化为太宗生病,户外鬼魂呼号,尉迟敬德与秦叔宝戎装立于门外,鬼魂不敢再来。太宗因令画二人像挂在宫门两侧。因此,后代把 和 视为门神二将军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会收集有关隆盛时代的材料,能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多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4、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科学态度。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初二1班开展关于唐朝盛世局面的的大讨论,完成2-3题:
2、"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 )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3、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 )
A.重用贤臣 B.励精图治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4、“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从头到尾),缚以诸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出现这种工具的朝代是( )
A 西汉 B唐朝 C 曹魏 D 东汉
5、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时候创造的?( )
①耧车 ②水排 ③曲辕犁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 D.③④
6、武则天建立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是( )
A、西域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北庭都护府
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操
C.唐朝 D.北宋
8、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9、唐朝最盛时期,下列疆域范围不正确的是( )
A 东至安东 B 西迄安西 C 北达黄河流域 D 南抵南海
10、谁统治时期,人口增长,边疆巩固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到来奠定基础。( )
A.唐高宗 B 唐中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二、课堂回顾
5、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阅后请回答:
①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②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③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情况
6、 大家来找茬:
阅读下列材料
唐高祖开创了大唐帝国得宏伟基业,继承他得事业,使唐朝步入鼎盛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得女皇武则天以及唐太宗。武则天统治前期,重用宦官,严厉打击反对她得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她编修《贞观姓氏录》,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她还创立了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宦官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年号“天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错误并改正
例:错误:_唐高祖_ 改正_唐太宗_
⑴错误: __ 改正__ ⑵错误: __ 改正__
⑶错误: __ 改正__ ⑷错误: __ 改正__
⑸错误: __ 改正__ ⑹错误: __ 改正__
⑺错误: __ 改正__ ⑻错误: __ 改正__
三、课堂延伸
1、女同学们,假如你成为一代女皇帝,作为女流之辈,你如何来治理国家?
毛泽东对武则天有一段评价,“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从古至今,历史上对武则天褒贬不一,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与她本身的才能、智力、手段分不开,我觉得与唐朝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背景也分不开。世界上有三个著名的女皇帝,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皇,俄国的叶卡特琳娜二世,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武则天,有兴趣的同学叶以将她们做个对比。武则天自己给自己死后立了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那么我们今天也来把她评价一下吧!”
2、选择你喜欢的的犁,并说明原因。
7、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隋唐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通过想象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制度中,为隋朝创立的有:①郡县制②均田制③三省六部制④科举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唐太宗举办了展示各地手工业特产的盛会。你在会上不能买到的是( )
A、扬州铜镜 B 邢窑青瓷 越窑白瓷 C宣州纸笔 D苏州丝织品
4、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才能 B 家世背景 C 人品 D 修养
5、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
下列是有关唐朝衣食住行时尚描述,请完成6-8题
6、茶是故乡浓,有关唐朝茶文化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B、 品茶是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蔚然成风。
C、 茶作为普通饮品已经超过酒的作用。
D、茶税成为国家财政的来源之一,茶成为中原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品。
7、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
A.越窑邢窑 B.越窑定窑 C.汝窑邢窑 D.汝窑定窑
8、唐代盛行骑乘之风,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 )
A.骑马 B.肩舆 C.骑驴 D.驿驴
9、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博大宏放出现的原因是: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 唐朝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C、 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10、下列描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李白激昂奔放,自我肯定的精神境界
B、 表现出盛唐无所羁束和激昂豪迈的精神风貌
C、 李白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复杂感情
D、唐代社会不重视人才的现象非常突出
二、课堂回顾
8、 编写赶考历史短剧(填写)
旁白:科成少时饱读诗书,梦想终有一天荣登进士及第,喜获状元,在雁塔下容光耀祖!
终于等到乡试发榜之日。
州县官:发榜,常州籍生徒科成位居榜首,通过乡试,可以即时入京参加会试!
旁白:科成喜出望外的同时对行程发愁着。
科成:该怎么走呢?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会试,(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啊)
旁白:乘舟一路而上,京师就在眼前。好番热闹情景。为会试而来的 络绎不绝。
科成:常科科目,有秀才, ,俊士, ,明法,明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听说明经,进士尤其吃香。我考哪个呢?要请教其他台兄。
举功:台兄也进京赶考来了?我打算考进士的的 , , ,还特别擅长 。台兄考哪一目呢?
科成:我自幼就记诵儒家经典,背诵如流。
举功:恩,那台兄是考 了。真希望和台兄同登及第啊!
旁白:在 的主持下,两位顺利通过会试,真是同喜同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 。即时女皇武则天召一干人等对试!
武则天:朕亲试诸位才子,亲点状元举功!
旁白:举功偕同科成,其他同榜之人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两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 ,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 。
科成,举功:慈恩寺雁塔下,题名显荣耀;十年寒窗,终不悔!
旁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9、 问答题
科举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其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课堂延伸
1、假如我们乘着时间隧道来到唐朝,我们将怎样生活呢?你可以是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官吏、皇帝,等等,要求是要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实际”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最早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
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举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得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估计一下唐朝文学界将呈现怎样得局面?
二选一回答: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了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能说出自己体会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是( )
A尺带珠丹 B 松赞干布 C 皮罗阁 D 大祚荣
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3、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与尺带珠丹和亲
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5、下列有关“庙号”“谥(shi)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高祖、唐太宗等都是古代帝王死后所加的一种名号,叫庙号。
B、 起庙号起源殷商,因为帝王死后要在太庙祭祀。
C、 谥号谥在帝王、贵族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名号。
D、谥号起源于殷商,开始只是一字谥,唐宋以后字数增加。
6、吐蕃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皇帝 B.国王 C.可汗 D.赞普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汉人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贺生活方式。
B、 “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酒是拥戴唐太宗位他们共同的君主。
C、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这张《步辇图》的作者是: ( )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
9、这画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请分辨人物,下列哪个正确( )
A、左起第一是译员 B 左起第二是唐典礼官员 C 左起第三是禄东赞
10、有关这画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藏族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历史事件
B、神情恭敬禄东赞把求亲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表情自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C、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团结统一的画卷。
D、这次会面,是由尚书省户部负责进行的。
二、课堂回顾
10、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它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11、 问答题
唐朝周边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唐朝灵活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怎样?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延伸
1、你们中学要与本市西藏民族中学同学联谊,举办汉藏“和同为一家”的演讲比赛,题目是:假如你是文成公主。请你写100字左右的讲演搞。
2、名人访谈活动(填写)
记者: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林涛,今天,我要采访的是唐朝时二位杰出的首领和一位杰出的女性──文成公主。请问哪位是松赞干布?
学生甲:我是松赞干布。
记者:松赞干布赞普,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学生甲:好的。
记者:藏族同胞都称呼您为“赞普”,请问“赞普”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赞普”是 。
记者:据说您的名字“松赞干布”有很深刻的含义,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甲:在藏语里,“松赞” ,“干布” 。
记者:Thank you!您能说说您的故事吗?
学生甲:(讲故事)在我少年的时候,父亲遇害,贵族举兵反叛,我在动乱中继位。年少的我,骁勇而有谋略。我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7世纪前期,我统一了 ,定都 ,也就是今天的 。我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朝求婚,后来 把 文成公主嫁给了我,这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记者:谢谢赞普的精彩故事。下面我要采访的是南诏杰出的首领云南王 。(记者走到南诏组)请问哪位是云南王?
学生丁:我是。
记者:云南王,您好!据说云南王的封号是唐太宗册封的,是吗?
学生丁:不是的,云南王是 册封的。
记者:谢谢云南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要采访的是本次采访活动中唯一的女性,她是女性的骄傲,她就是文成公主。请问哪位是文成公主?
学生(女):我是。
记者:文成公主,您好!有关您的故事很多,也很传奇。能给大家说说您的故事吗?
学生(女):(出示地图册彩图《文成公主人藏路线图》)您好,记者同学,这是我出嫁时所走的路线图。我从 出发,长途跋涉,历经三年,终于来到了吐蕃。我自幼熟读诗书,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时,我带去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 ,学会了 ,等等。此外,我还教给吐蕃人使用内地的历法,还将饮茶的习俗带到了吐蕃。
记者:您太了不起了,谢谢!您知道唐太宗为什么要把您嫁到吐蕃吗?
学生(女):我想是为了 吧。
记者:出嫁时您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女):好像是 吧。
记者:谢谢文成公主,谢谢!本次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族同胞的观赏。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0、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 )
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
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二、课堂回顾
12、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
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
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
13、 问答题
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延伸
(一)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居民住宅区叫__________。城内最中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
3、这样布局有什么样的含义?
(二)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2、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朝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3、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4、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5、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何唐末印刷术的发展情况,认识了它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
2、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
3、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了解它的设计巧妙之处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西汉发明的造纸术传到非洲、欧洲是在 ( )
A.三国 B.两晋 C.隋朝 D.唐朝
2、雕版印刷术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了《金刚经》的流传 B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 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 促进了雕刻艺术的发展
3、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 )
A.制瓷技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冶铁技术
4、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上是在: ( )
A.东汉 B.三国 C.隋末 D.唐末
5、恩格斯曾经说“:在14世纪初,( )从( )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
A、火药 阿拉伯 B造纸术 以色列 C 指南针 阿拉伯 D 印刷术 以色列
6、 下列有关雕版印刷正确的是( )
A、雕版印刷是一种这样的印刷的方式:即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再在版面上刷上油墨,然后在其上覆上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刷过,使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的工艺方法。
B、唐末,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分明了雕版印刷术。
C、唐初,雕版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
D、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7、有关下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桥
B、。“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可以 使水流畅通无阻
C、洞顶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以备发大水时减轻水对桥身的压力
D下面没有桥墩,节省石料,上面有小桥洞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8、判断:
( ) ( ) ( )
二、课堂回顾
14、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孙思邈……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乃隐居于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不就。
材料2: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 ——《旧唐书·孙思邈传》
材料3:卢照邻有疾,问孙思邈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色,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高医导以药石,救以砭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赈之灾。” ——《容斋五笔》卷2
材料4: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
回答:将材料中孙思邈的言行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根据你的上列概括,评价孙思邈。
15、 问答题
利用橡皮,墨水,小刀等材料制作雕版,感受雕版制作的乐趣。你刻得正字还是反字?情景假设 : 你利用纸,写了诗集一本,传给后代没有问题。但你犯难了,怎样才能广为流传开来呢?你知道雕版印刷工作流程么。
三、课堂延伸
1、火箭起源:火箭之所以产生于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最早发明了 ,(它的发明与 。孙思邈在他的《 》第一次记载配方: 、 、 )并在 它制成各种火攻武器,运用于军事。在此基础上摸索出火箭的原理,并且逐步予以改良。
2、中国古代火箭的发射原理
中国古代的火箭由 、
和药线三部分构成。
其发射原理是在燃烧室内将能源以 形式释放出来,再迅速将其转变成 ,由直接 形成推力,火箭随即升空。中国古代火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近程无制导系统的固体火箭比较,在结构原理上一脉相承。中国古代火箭的特点
火箭特点是发射和飞行速度快,能造成 杀伤力;机动性大,可用于水陆攻守战;还可多枚连在一起,集合成束地发射,以增加威力;更可制作成多级火箭,延长射程。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结合了李白、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代表诗歌及诗句,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通过对唐代典型乐舞作品的观察、欣赏,知道唐代乐舞取得的巨大成就。
3、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中泥塑造型和壁画得了解,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得艺术宝库。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唐代诗歌,成就辉煌,名家辈出的时期是: ( B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回答2-3题
2、上面两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B )
A、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
3、上面两句反映的内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 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精神。
B、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C、 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体现了忧国忧民思想。
D、第一句为做学问的真实写照,第二句为黑暗社会的写照。
4、“环境造就人”如此话,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李白?以下不正确是( D )
A、 盛唐帝国那种大一统的局面,以及多元与开放的社会
B、 自由与解放社会环境。
C、 超凡创造力,博大雄伟气魄的时代精神
D、专制黑暗、沉闷的社会环境。
5、值得注意的是,盛唐气象本来是歌诗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来,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根基是( C )
A、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 开明与开放 D 任性与狂妄
6、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杜甫身处这场斗争的中心,并以诗歌反映了激动人心的变化,以盛唐人的眼光,去观察和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既对现实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因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这是杜甫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下面不是反映现实黑暗的是( D )
A、《兵车行》、《丽人行》 B《北征》 C 「三吏」、「三别」 D 《行路难》
7、下面哪句诗不是李白所做( C )
A、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B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C、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8、下列有关艺术宝库莫高窟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C )
A.莫高窟座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B.其中十分之六七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C.洞窟四壁刻满了浮雕佛像D.洞窟中还有形象生动的塑像
9、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C )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④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社会繁荣的景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课堂回顾
材料分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李白名句,品析内涵。
三、课堂延伸
游戏:加入《全唐诗》编定组
康熙四十四年,进士彭定求等人奉帝命编定《全唐诗》。为了完成使命,他们四处招募助手。小书生问讯即求见彭进士,希望可以投身协助这项伟大的工作。
彭进士:我们的编辑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我的助手必须对唐诗认识深厚。
小书生:彭大人,晚辈有信心可以胜任。
彭进士:很好。先考考你对诗人的认识吧!
小书生:前辈请指教。
彭进士:问题1:“诗家天子”是哪位诗人的称号?( )
A、王维 B 王昌龄 C 李白
问题2:被贺知章称呼为“诗仙人”是哪位诗人?( )
A、王维 B 杜甫 C李白
问题3:正如宋人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指哪位诗人?( )
A、王维 B杜甫 C 李白
问题4:“诗史”是哪位诗人称号?( )
A白居易 B 李白 C 杜甫
问题5:“初唐四杰”指哪四位诗人?( )
A、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A王绩、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A、 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
彭进士:你对诗人的认识不俗,下面还要考察对诗句熟悉程度。(连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生我材必有用 独怆然而涕下
儿将出换美酒 奔流到海不复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与尔同销万古愁
噫吁,危呼高哉! 一览众山小
两岸猿声啼不住, 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不相见, 落花时节又逢君。
会当凌绝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正是江南好风景, 动如参与商
念天地之悠悠, 轻舟已过万重山
彭进士:考你对诗人风格的认识!
问题1 以下哪位诗人不擅写边塞题材诗歌?( )
A、 李贺 B 高适 C 岑参
问题2以下哪位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
A、 白居易 B 王维 C 杜甫
彭进士:不错啊!你可以协助我完成《全唐诗》编定了。
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以中国诸姓的知识位载体,激起了喜欢历史,热爱中华民族的态度。
2、通过探究中华姓氏的由来及发展、变化,使你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
3、锻炼了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来研究历史现象,培养探究精神,以及与人协作态度。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现今中华民族的姓氏,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情况十分复杂。考其来历,大致上可分为以下类别:(请你举例子)
(1)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社会里,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的,如: 等。
(2) 以国名为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等,皆成为今时今日中华民族里常见的姓氏。
(3) 以邑名为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岔生后代便姓苏。
(4) 以乡、亭之名为氏。以此为姓氏的,有 等。
(5) 以居住地为姓。这类的姓氏,复姓较多,一般都带 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 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唐代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 、朱明王朝赐以 ;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 。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 。
(7) 以祖上谥号为氏。如 等。
(8) 以先人的名或字为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 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 。另外,还有 等姓氏,都是来自先人的名或字。
(9) 以兄弟行次顺为氏。如老大曰 ,老二曰 ,老三曰 ,老四曰 等。后代相继为氏,以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10) 以官职名称为氏。如 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 等。
(11) 以职业技艺为氏。如 等。
(12)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 、叱卢氏改为 、关尔佳氏改为 、钮祜禄氏改为 等。
(13) 因逃避仇杀而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 ,牛娃避仇改 等。
二、课堂回顾
问答题
1、我国许多古姓都从女字旁,如姒、妫、妊等,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还能举出带女字旁的古姓吗?
2、从赵、鲁、魏、宋等姓中,能了解到古代的什么社会信息?想一想,属于这一类的古姓还有哪些?
3、列出课文中提到过的少数民族“胡”姓,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常用姓?
4、你能举出少数民族改用汉姓和“胡汉通婚”的例子吗?
5、评价中国古代姓氏明世系、别婚姻功能的历史作用。
6、《百家姓》把皇帝赵姓列为首位,其次是吴越王钱姓,第三至第八“孙、李、 周、吴、郑、王”是当朝后妃之姓。你认为这种排序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观念?你知道现在通行的 姓氏排序原则是什么吗?
7、调查班级共有多少姓氏?
三、课堂延伸
1、《百家姓》是北宋初年(公元960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为我国流传最广,影响至深的一种蒙学读物。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 ,既然是宋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 的姓氏;孙为当时 之姓;李为 。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便于诵读和记忆,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重要教材。
( ) ( )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2、着学生根据自己的姓氏,介绍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或现今著名的社会人物。
3、根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历年收集的全国姓氏资料显示,全国三大姓氏为 ,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7.1%,单是李姓的人口已逾亿,而三大姓总人数近三亿,差不多是全国总人口的两成半,亦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姓氏人群。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60分)
1、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
A.巩固隋朝政权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北部边防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 )
①重用人才②完善科举制度③虚怀纳谏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太宗说:“昔为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已,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 )
A.和亲 B.治好国家,增强凝聚力 C.册封 D.建立管辖机构
4、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处理民族关系上相同点不包括( )
A.发动正义反击战 B.加强行政管理 C.注意发展经济D.实行册封制度
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6、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7、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 )
A.丝、麻 B.棉、麻 C.丝、毛 D.棉、毛
8、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住宅区称为( )
A.宫城 B.市 C.皇城 D.坊
9、在无锡正在拍摄《大唐歌飞》,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
A、《史记》 B 《唐律疏议》 C 唐三彩 D 《清明上河图》
10、“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元朝人
11、“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反映乐( )
① 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②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③展示乐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2、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中属于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的( )
①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 ②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
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15、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16、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
A.日本、天竺 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 D.天竺、大食
17、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
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
18、隋唐时期文化得以繁荣,主观因素包括( )
A.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C.国内各族交往密切 D.对历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9、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B、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
C、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孙思邈将他发现得火药配方记录在他的《丹经》
二、材料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五计划纲要》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为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研究人员设计了三个南水北调的方案。其中的东线方案是在扬州提取长江之水,沿京杭大运河输送到苏北、安徽、山东、河北等缺水地区,年调水量可达200亿立方米。
回答:
①京杭大运河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条人工运河,请结合史实简要指出这条人工运河开凿。②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曾经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但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却指出:“隋炀帝开凿运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沟通南北的新河道。”结合秦汉到隋唐时期的历史,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③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提出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人的作用)
22、(唐初年,唐太宗打败东突厥,突厥大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灭亡。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
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引自《资治通鉴》
回答:
根据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唐太宗决定怎样处理东突厥问题?该决定起了什么作用?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24、科举制度的起因有哪些?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探究训练(C)]
一、大运河大探密
1、大运河畔话胜迹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绵延近1,800公里,沿岸名城多不胜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从北京算起,大运河流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阴、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历史连线)
1 、北京 「蜀岗十宫」(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同时,也下令为他在江都修建行宫)
2 、天津 东林书院
3、山东德州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的终点)
4、山东聊城 百二十座桥(紧傍京杭大运河西侧)。
5、山东济宁 南宋的舣舟亭(舣舟亭就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建的,大运河绕亭东流而去)
6、江苏徐州 长虹桥 塘栖桥(横跨大运河)
7、江苏高邮 镇国寺塔文游台(大运河流经全县,与高邮湖相接)。
8、江苏扬州 什刹海(大运河在北京的起点)
9、江苏镇江 吴门桥(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横跨于大运河上)宝带桥
10、江苏常州 太白楼崇觉寺铁塔(大运河的开凿成功,在明清时是鲁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商都)
11、江苏无锡 杨柳青镇木版年画(大运河横穿小镇)
12、江苏苏州 瓜洲古渡(这里是古运河的入江口)
13浙江嘉兴 乾隆行宫(大运河开通后,战略地位益显重要,一向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说)
14浙江乌镇 晋陕会馆 (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
15浙江杭州 苏禄王墓(大运河纵贯德州全境)
2、为大运河把脉
中国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成南方 ,经常受到洪水威胁,而北方却 ,有时甚至连饮水都困难。直至二十世纪末,北方水源枯竭,用水问题更加困难,国家才将 列入计划,并进入了实施阶段。工程分东、中、西三线进行,其中东线工程,就是以 的河道为调水主线。此河不仅是南北内河航运的枢纽,而且成为南水北调的大动脉。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大运河的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到了1990年代,整个大运河的水质标准都已经降至三级以下。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请你开治理污染的良方。
二、科举考试知多少?
中国自隋朝以来,便开始以科举考试的方法,选取人才进入政府工作。科举考试在各朝代不断演变,到了明清时期考生考科举的过程大致如下:
1、 乡试:各地考生首先要在所属省份的省会参加乡试,合格后才可以参加会试。
2、 会试: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合格后便可参加殿试。
3、 殿试:在皇宫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殿试的考生都被称为“天子门生”,殿试考生均可出任政府官员,而成绩首三名的考生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考试游戏:
游戏规则:假如你是古代的读书人,为了前途,你决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每级考试都有5条问题,你必须答中最少4题,才能参加下一级的考试。
试一试自己的实力,看看自己能否“高中状元”吧!
乡试试场:
1、 范仲淹小时候在寺院读书,主要以什么充饥? ( )
A馒头 B 凉粥 C 豆腐
2、 司马光利用什么东西来提醒自己努力读书?( )
A尖锥 B闹钟 C 警枕
会试试场:
1、 成语“吴下阿蒙”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 )
A孙权 B 鲁肃 C 吕蒙
2、被形容过着酒池肉林的奢侈生活,实行“炮烙之刑”的峻法暴政的是( )
A. 夏桀 B. 商纣王 C. 秦始皇 D. 隋炀帝
殿试试场:
1、促使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隋亡之鉴B. 从谏如流C. 善于用人D. 励精图治
2、书院始于唐代,是官方( )的机构。
A、教学B、出版C、教育行政管理D、修书、藏书
三、茶是故乡浓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作为饮料和药用的国家,是名副其实茶的故乡。 在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叶已广泛用作医疗。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起,茶不仅作为药用、祭品,且开始转为饮用,到汉代(前206-220),饮茶风气已十分普遍,并开始成为商品。 到唐代(618-907),饮茶风气更盛,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宫廷大量饮茶,更有贡茶的出现。 从宋代(960-1279)起,所谓开门七件事: 、茶,茶已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直到明清以至现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宋两代继承了先人饮茶的精萃,将中国茶文化推至高峰。唐宋两代对饮茶的要求比现代人更讲究,对茶艺的研究比现代人更投入。于是,在中国饮茶史上,出现了唐宋精巧的贡茶工艺和追求技艺的宋代斗茶。
活动特区之一 认识功夫茶道(查资料回答)
1、请选择你要泡的茶:
2、 功夫茶史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程序的品茶艺术,也史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福建等地。下面分七个程序介绍,并尝试回答问题:程序一:备器
“茶房四宝”,把名字和功用连结起来
玉书煨 四个小杯子,供饮茶之用
潮汕风炉 专供烧水之用
孟臣罐 作生火加热之用
若深杯 紫沙茶壶,供泡茶之用
程序二:净器和温壶 程序三:投茶 程序四:冲茶 程序五:刮沫和淋壶
程序六:关公巡城(也即是洒茶) 程序七:韩信点兵——
活动特区之二见识「中国茶道」
包括茶艺和茶道精神两部分。
茶艺,是指
三方面的艺术,这在本专题「饮茶的艺术」部分会作详细介绍。 茶道精神,是指通过茶艺,对人们施以礼法教育、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活动特区之三“茶”明是非(写出你知道的茶叶)
绿茶——
青茶(乌龙茶)——
红茶——
四、唐太宗兼听纳谏游戏
游戏简介:唐太宗正面临五件国家大事,有待解决。于是召开会议,与大臣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良策。现在,假设你是唐太宗,待群臣向你献计后,你要决定采纳谁的建议,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决国家当务之急。
考考你的判断力,看看你是否是“明君”吧!(打钩)
论政体:国家正处于大乱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针,才能迅速致治?
采纳意见:1 ( )以王道,施行教化。
2 ( )用严刑重典,以绝奸佞。
论盗贼:近日国家初定,各地人民为盗贼者甚多,应如何解决?
采纳意见:1 ( )用严刑重罚,杀一儆百。
2 ( )轻徭薄赋,以减轻负担。
论安边:自击败东突厥后,其部落多来归降,应如何处置,才能令边境安宁?
采纳意见:1 ( )用怀柔政策,将突厥部落迁入境内安置
2( )不宜将外族安置于中国境内,遣突厥部落回所属地
论用人:一些未有官职的秦王府旧部下抱怨未先安排到官职。
采纳意见 1( )立即授予官职
2 ( )无须理会
论封建:朕欲效仿周汉先例,分封皇亲及有功之臣为王。
采纳意见 1 ( )行封建对国家大有裨益
2 ( )行封建百害而无一利
以你的才学、见识,的确有成为明君的条件,只要你继续努力,他日必有所成。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辽、宋、西夏使三个并立的政权,能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元昊功绩。
2、清楚了辽西夏与北宋和战带来和平局面,同时双方互市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发现辽西夏“以汉制汉”加快了民族之间融合的道理。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 消除了民族矛盾 D 加速了北宋灭亡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3、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北周武帝 D.后周世宗
4、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 )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 B守内虚外 C分兵把守 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
A后周 辽 B蒙古国 西夏 C辽 西夏 D南宋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7-8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 )关系
A西夏 B辽 C女真 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10、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二、课堂回顾
16、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
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17、 问答题
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如何在碰撞中融合的吗?
三、课堂延伸
1、《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说明
2、、“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3、连线题
契丹 元昊 西夏 兴庆
党项 阿保机 辽 上京
4、 北宋东京图反映了什么?
5、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说,澶渊之盟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结束了两国多年的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金灭北宋后,南宋抗金斗争遏制了金的掠夺,保持了稳定。
2、了解金吸收汉制,改革旧俗,女真与汉族进一步融合
3、学习并知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比如岳飞)。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 契丹统治者 D 党项统治者
3、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4、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5、岳飞抗金取得的重大胜利有( )
①东京保卫战 ②收复建康 ③郾城之城 ④黄天荡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有关阿骨打事迹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12世纪初,起兵抗辽,取得胜利B.1115年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C.金朝建立初年,创制了女真文字D.1115年领兵俘天祚帝,灭辽朝
7、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②蒙古③大理④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③⑤②① D②①④③⑤
9、金朝改革旧俗根本原因是( )
A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与管理B金旧俗已不适用,应当完全抛弃
C金统治者认识到旧俗的弊端 D百姓开始反对旧俗
10、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二、课堂回顾
18、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回答:
①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②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③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
④假如你是岳飞你会班师回朝么?为什么?
19、 问答题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l)这句话是谁说的?(2)秦桧为什么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杀害他?
三、课堂延伸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十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阅读请回答
1、长久以来,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人们的称颂和尊敬,岳飞抗金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认为该如何评价岳飞呢?他是不是一位民族英雄呢?
2、 岳飞有没有实现《满江红》中的愿望?为什么?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5、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
① 福州②广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哪个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 )
A.东京 B.杭州 C.广州 D.景德镇
7、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8、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
9、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二、课堂回顾
20、 问答题
市舶司: 沿自唐的市舶使制,宋代的市舶司主要有三项职责:
21、 问答题
你能回顾历史,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么?
三、课堂延伸
看宋代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描绘《耕获图》画面上情景。2、这《耕获图》有何价值?
3、 放大镜
人一牛比一人两牛节省了一牛。为什么能节省一牛呢?关键在哪?
4、 宋代水稻生产规模大是什么原因呢?
5、 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农业得到发展的几个原因。
6、占城稻是籼稻,你吃过没有,好吃么?不好吃,为什么地主还要大量生产?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2、通过对有关史料分析,了解了宋代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3、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工商业者的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允许做官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明朝
2、宋朝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 )
A.马球 B.赛马 C.蹴鞠 D.秋千
3、下列有关农民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宋代自耕农、佃农劳动者的身份有所提高。
B、 大部分农民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另一部分是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
C、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佃户为生。
D、佃农与地主之间以租佃契约形式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4、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原因,下列不正确是( )
A、 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B、 雕版印刷的普及 C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
D、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5、下面有关宋代民间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
A、 宋代百姓最重视的节日是 元旦、寒食、端午三大节日。
B、 在农闲和节日期间,乡村人可以看戏、舞龙船、听书、游乐等。
C、 寒食节有称“禁烟节”前后两天家家户户停止烟火,只吃冷食。
D、寒食的最后一天为重阳节,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扫墓祭祖。
6、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你知道城市居民主体是谁么?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 市民中的官僚、商人、雇工成为城市主体。
B、 宋朝政府将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单独管理,他们是城市主体。
C、 居住在城市非农业人户成为城市主体。
D、知识分子和雇工成为城市主体。
学校组织同学去杭州的《宋城》参观,到了宋城的娱乐场所瓦舍,以回答7-9题
7、小佳同学能看到哪些娱乐节目( )
①傀儡戏 ②滑稽戏 ③影戏 ④杂技 ⑤说唱和歌舞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小佳能不能听到的英雄人物故事是( )
A、杨家将 B 岳飞 C 韩世忠 D戚继光
9、小佳正好看到有场流行运动项目蹴鞠在进行,下列描写不正确是( )
A、两大蹴鞠团体在对抗赛:“圆社”和“齐云社”。
B、类似今天的足球运动,球用布匹缝制而成。
C、分为有球门和无球门两种,现在看的是有球门种。
D、在场围观有百姓,官僚,和皇室成员。
10、有关宋代传递信息的“邸报”与“新闻”不正确是( )
A、宋朝派人编辑的邸报夺是印刷品,印数很大,类似今天的报纸。
B、邸报编辑都是政府官吏,发行要通过朝廷要员审定,涉及朝廷机密。
C、编辑邸报官吏私下印刷“小报”,刊登“传闻”,因此致富。
D、宋朝政府屡次下令禁止发行,为了逃避,发行者更名为“新闻”暗中发行。
二、课堂回顾
材料分析
故事A:话说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中年丧妻,膝下无子,却有四个女儿,四个女儿都出了门子。这天,是老员外的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老员外说:“我老了,打算把家产卖了,你们哪个孝顺,愿意招我,我就去跟你们哪一个过。”四个女婿听了,都争着要老员外去。老员外说:“你们也别争了,从大女婿开始,以桌上的酒菜为题,说几句话,我听着哪个说的顺耳,我就跟哪个去。”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员外听了很高兴,二女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
请同学们对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每个人用一个字表示出来。那么,老员外到底喜欢哪个女婿呢? 说一说老员外为什么喜欢大女婿?
故事B: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这里咱们按下不表,单说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运天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
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习惯?
故事C:老员外听罢,笑着说“这乡下过年果然很热闹。” 二女婿插嘴说:“老员外,你老要住到五月单五,七月初七……还有热闹可看呢!”老员外问二女婿怎么个热闹法。同学们,谁能替二女婿回答这个问题呢?
故事D:老员外打算在赵家庄长住下去,可其他三个女婿就是不答应,非要老员外跟他们到都城临安住些日子再做决定,老员外拗不过这三个人,只好跟着他们到了临安。到了临安一看,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同凡响。要说那临安有什么热闹?
三、课堂延伸
搜集有关古代蹴鞠运动的历史记载和图片资料,或者文学作品中对蹴鞠运动的描写。然后编辑和整理成一期历史专刊《古代足球——蹴鞠》。比比看谁找的资料多,谁编写的材料更精彩。现在就开始吧!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能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
3、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 )
① 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 D.国家统一
3、元朝时创立(现在仍在实行)的对全国有效统治的制度是( )
A 行省制度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4、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鲜卑族 B 女真族 C 满族 D 回族
5、元朝时,负责管辖澎湖和台湾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理藩院 D.澎湖巡检司
6、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的名称是 ( )
A 流求 B 琉球 C 夷州 D 澎湖
7、"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句话是谁说的( )
A 唐太宗 B 元世祖 C 宋太宗 D 宋神宗
8、.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
A.澎湖和琉球 B.河北、山东 C.西藏 D.岭北
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10、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
A.辽阳省 B.岭北省 C.吉林省 D.黑龙江省
二、课堂回顾
22、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引自《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23、 问答题
忽必烈改制实行和伟大意义?
三、课堂延伸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流放蒙古→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
1.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2. 蒙古政权是在哪一年由谁建立的?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 成吉思汗为蒙古政权的发展壮大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进行的战争性质及影响。
4. 你能评价成吉思汗么?
2、挑战一百零一
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引起不少蒙古贵族的非议,曾有宗室质问他:“我朝旧的传统制度与汉法不同,你现在久居汉地,建都立城,各种制度全部采用汉法,是出自什么动机呢?”他们认为改变蒙古人的传统制度和生活习俗,采用被征服民族的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就是对成吉思汗的背叛,就不配做蒙古国的君主。
请你代忽必烈写一篇短文,做出合理的解释。
3、历史游戏:「江山如此多灾」
各位读者是否做好了准备的功夫呢?预备好,一、二、三,测试开始......
(一)元代统治的背景
南宋末年,蒙古人攻打汉,究竟鹿死谁手,我们先看看以下三个回合的实力大测试:
测试一 :人口
蒙古人: 汉人:
第一个回合, 胜出。
测试二:文化水平
蒙古人: 汉人:
第二个回合, 胜出。
测试三:军力
蒙古人: 汉人:
第三个回合, 胜出。
经过上述三个回合的大测试后,理应是 胜出,不过,蒙古人最后郄将汉人打败,并且夺得了统治大奖。
你认为赛果合理吗? 蒙古人凭着甚么能打败汉人?
(二)元代统治政策
以武力夺得了统治大奖的蒙古人,面对着实力强大的汉人,如何管治呢?
1. 图中握着槌子的手是谁的?2. 图中那个槌子代表了甚么政策?3. 图中在那此槌子下的代表谁?4. 假如你是槌子下的人,你认为有何方法可以令自己继续生存?
(三)在下列的梯级中,请为每一级的站立者填上其代表种族。
1. 假如你是站立于第四级的种族,你有何感受?
2. 你认为有甚么方法可以由第四级攀上第一级?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毕生发明活字印刷、其优点及传播;了解指南针、火药的改进、应用及传播;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及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2、培养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把自己的结论表达出来的能力,借助现代化手段学习的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 下面不是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
A、重复使用 B 保存方便 C 节省费用 D 不会出错
2、 南宋时,指南针经由( )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A、阿拉伯人 B 印度人 C 埃及人 D 犹太人
3、元朝棉纺织业最兴盛的地区是( )
A.松江地区 B. 太湖流域 C.苏杭一带 D.四川地区
4、德国人古腾堡致力于活字印刷术的研究,1456年用这种方法印制了《圣经》,请问,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毕昇晚了400多年,那么毕昇生活于公元 ( )
A.9世纪 B.10世纪 C.11世纪 D.12世纪
5、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二、课堂回顾
24、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②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2、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提花,各有其法。……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
——引自《辍耕录》
请回答:
①黄道婆是何时、何地人?②她的技术从何而来?
③从上述材料中看,她有哪些成就?
三、课堂延伸
1、优秀“小毕昇”
( ),( )和(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学术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 ---英国近代科学家 培根
( )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英国学者 德克.卜克
2、纺织天地
A、你为什么喜欢穿棉布料的衣服?你们知道是谁使棉布制品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吗?
答:我们都很喜欢穿棉布料的衣服,因为它舒适、柔软、透气性好。黄道婆
B、(1)黄道婆颇具传奇色彩的生平。(突出她的 )
(2)从哪些方面改进棉纺织技术。(突出它的 )
改进纺织工具:
提高生产技术:
(3)黄道婆的贡献:
3、读历史故事,完成填空
宋朝一名印刷工匠 ,自创 ,声称比当时普遍使用的 ,更 。他是以胶泥为材料,刻出一个个单字,作为组成一面活字版的基本组成单位。由于这些单字可以自由排成不同内容的版模,所以这些单字又称为“ ”,其排出来的版模又称为 。他在1046年4月,在北宋首都 (今河南省开封市)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的这项发明。
他说:“眼下咱们所使用的雕版印刷,用完一次,就得把原版扔掉;而我这泥版中的印章可以 ,可供下次使用,比起雕版印刷更节省 。”
记者较后赶往1088年的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走访中国著名科学评论家、 作者沈括,请他就胶泥活字印刷的原理,给予公平客观的评论。
沈括在回顾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时指出,雕版印刷术到了 已近完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更被用来大量印制 。这种印刷术的发展到了 ,水平更上一层楼,所印制的图书,十分精美。
对于胶泥活字的市场前景,沈括认为,这项发明虽在某方面较雕版印刷优越,但在实际运用上也有些困难。首先是 太多,总数约在6万个以上,要制作这么多的活字,本身就是一项艰巨工作。北宋政府所指定的印刷厂虽有这样的财力,但中国自汉朝以来就有“ ”的倾向,要让政府注意到胶泥活字所带来的技术突破,十分不易。
毕昇的发明在后世得到高度的评价。共产主义理论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博士在受访时说:“ 的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印刷术的历史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中国科技史》作者 (Joseph Needham)教授认为,中国人的许多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但人们不能认为后来欧洲所应用的东西,都是从较早的中国人实践中得来的。不过这些发明都有一共同点,就是它们在中国应用的时期,确实早于世界其他地方。
来到1046年初春的北宋京城汴梁,向西北步行进城寻访毕昇。
位于宫城西南面的大相国寺桥两岸,印书店铺林立。北宋由于 ,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官方、民间和私人都积极刻印 ,使书籍刻印事业空前繁荣。
我找到毕昇,向他道明访谈意愿,但从他眼里依然可以看出对我服饰奇特的疑惑。谈到胶泥活字相对雕版印刷的优点,毕昇自认有三点:“一、胶泥柔韧,比起坚硬的枣木容易雕刻,而且 。二、活字用则排版,不用则撤版;发现错字,即 ,而且平时储藏 ,没有 。三、使用两副或多副版印刷,节省时间人工,成书速度大大加快。”
看他这套胶泥活字的原理,与新加坡华文报章印刷作业方式,可谓一脉相承。我看得心头发热,刹那间陷入“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时空交错,便问他是否会向官府申请活字印刷的专利权。
毕昇笑道:“专利?何谓专利?公子真会说笑,就我这手艺,如有哪位老东主看得起,愿意用它来印书,我还求之不得呢!怎敢拿去与人讨价还价。”
他说,宋朝的社会价值观是“重道轻艺”,万般皆下品, 。我原本要替他召开新技术说明会,但这位自认身分卑微的工匠却死活不答应,只好作罢。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2、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了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A.诗歌 B.散文 C.词 D.戏曲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资治通鉴》和《史记》在体例上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纪传体 B.都属于编年体C.都是断代史 D.都是通史
5、下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
A、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B、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C、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D、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二、课堂回顾
25、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摘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①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②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是指谁?
③这首词怀念了古代哪一历史事件?④这首词,你朗读后感受到什么?
2、问答题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书?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姓司马的史学家,他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他是按什么体例写《史记》的呢?也是编年体吗?纪传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例呢?它与编年体有哪些不同?
三、课堂延伸
宋词知多少!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2、李清照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3、辛弃疾的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学习与探究之二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2、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
3、体会历史信息的传递有多种载体合方式,培养信息转换能力,通过图象获取有效信息,感知历史,并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化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 《天王送子图》 B 《洛神赋图》 C 《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二、课堂回顾
1、火眼金睛
仔细观察上图,看看你能从中获取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请将你观察到的历史信息,逐一列举出来。
触类旁通
下面一幅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盛的原因?
2、当时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期商业衰败原因?
2、 问答题
观察与思考:宋朝城市的新特点
任务:请对比唐都长安和北宋首都东京的城市布局图,参考《清明上河图》,探寻宋朝城市的新特点。看看谁找得多,谁找的准确。现在就开始吧!
三、课堂延伸
1、缺失的女性
《清明上河图》中的主体人物共有500余位,但细数之下,其中的女性仅占20位,绝大多数女性被排除在公共空间之外,这无疑暗示了艺术家和赞助人的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传统。你能猜出有什么样的传统么?为什么出现的女性与小孩在一起?有没有单身外出女性?为什么?
2、穿越时空——现代人对《清明上河图》审视
《清明上河图》恐怕算得上中国传统绘画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了,但它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影响之深以前是不曾有所体会的。直到今年年初参观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千年遗珍--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看着偌大的展厅中唯有此幅作品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的人群环绕上博二层一周后又顺扶手电梯延伸至了三楼时,我才开始真正惊讶于它之于中国民众的魅力。此外,本幅画卷之前还配有专门的警卫人员维持秩序,提醒观众不要过久滞留。
展出《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在市民中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原因是什么呢?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议的原因的是( )
A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贸易 B西夏节节取胜
C北宋中断对西夏粮食供应 D辽国从中调和
2、下列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宋朝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⑤元昊建立西夏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③⑤④
3、西夏仿效中原王朝表现在( )
①推行汉法 ②创造西夏文字 ③用汉字铸造钱币 ④推广汉语 ⑤改穿宋服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我国古代由国家为征税而设立的边境贸易场所,称之为( )
A 市场 B互市 C 杂场 D 榷场
5、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原因是( )
A北宋臣服于辽 B辽革除北宋赋税政策的弊端
C 汉人“既来之则安之” D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
6、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A.1004年 B 1027年 C 1127年 D 1114年
7、“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反映南宋大将( )领导的军队生动写照。
A宗泽 B 韩世忠 C 王彦 D 岳飞
8、1141年,宋金立和议,至此形成了( )
A宋金南北和谐 B宋金南北平衡 C宋金南北对峙 D宋金南北友好
9、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是( )
A宋真宗,宋神宗 B宋徽宗,宋高宗 C宋神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钦宗
10、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反映农业发展状况,不包括( )
A.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B.棉花的种植面积从广东、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C.10世纪中期辽海地区成为沃野
D.金统治者向全国颁发《农桑辑要》
11、两宋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是 ( )
A、市舶司 B、商行 C、工部 D、转运使
12、下列关于宋金和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南宋向金称臣 ②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 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④双方在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3、这首诗中杭州与汴州分别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
A杭州与南京 B南京与开封 C 杭州与开封 D杭州与北京
14、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讽刺金统治者醉生梦死 B.讽刺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
C.赞美东京的繁华 D.赞美临安的繁华
15、煤得到大量开采是在( )
A.南宋 B.北宋 C.唐朝 D.隋朝
16、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宋朝
17、契丹族在中国历史上消失是在:(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文天祥 D.王安石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元朝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②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哪个城市的繁华景象 ( )
A、临安 B、燕京 C、东京 D、上京
二、材料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2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3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4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① 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②应如何理解材料3的内容?
③材料4中鲁迅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④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2、“迄今牛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想经商。”(宋.刘迎)
①什么叫“榷场”?②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 ③你如何看待这历史现象?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分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岳坟联的含义,并回答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肯定?举例说明。
24、概述元世祖的历史功绩。
[探究训练(C)]
一、宋时纸币的出现与演变探究
1、北宋初年,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贸易也随之增加,“每一交易,动即十万”,这样货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时市场上流行的货币是铜钱、白银和铁钱,个别地区还盛行铁钱,由于铁钱非常笨重(大的一千个钱重二十五斤,中等的也有十三斤),携带使用极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货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你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2、宋真宗初年, 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印发了一种比金属币携带方便的纸币──“ ”。即在一张小纸片上, 以防别人仿印,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既可以在市场上使用,也可以到“交子铺”兑换现钱。
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交子改由政府统一发行,每次发行的数额有限,用铁钱做后备金。
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名为“钱引”,用来代替贬值的“交子”。南宋时,交子改称” ”、“ ”。元朝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第一次出现了不兑换的纸币“中统宝钞”,并在元朝长期使用。公元1294年,这种“中统宝钞”传到了波斯,并由波斯传到其他国家。 明清时期,纸币仍在发行,但与金属币同时使用,流通不广。到了近代纸币得到了广泛的流通,并逐渐代替了金属币。
二、四大发明探究
1、材料:
在十四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欧洲,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
——恩格斯
欧洲在引入中国的火药后,发明了枪炮,为他们野蛮的殖民掠夺找到了最有效的武器——任何一项技术如果掌握在强盗的手里,都会变成抢劫和掠夺的工具。 ——摘自《青年必知科学历程手册》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的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 ——美国学者 德克·海德
问题:你怎样看火药的发明?
2、材料: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斯·培根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问题:培根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哪三种?结合马克思的话,能不能谈谈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产成的力量和影响?
3、: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用人工磁化法使钢片变成磁铁,制成指南针。沈括在《梦溪笔谈》卷24《杂志》中记载了这一发明,并介绍了四种装置方法:(1) ,把磁针横贯灯芯草浮在水面。(2) ,将磁针架在碗沿。(3) ,将磁针放在指甲上。(4) ,用缕丝缀住针腰悬挂在空中。这种悬挂型的指南针,基本上确立了近代罗盘的构造。以后,人们学会了把指南针固定在有刻度的方位盘里,制作出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三、再现岳飞风采
1、《岳母刺字》
北宋灭亡,中原惨遭浩劫,岳飞的家乡相州也遭到金军的蹂躏。女真族的铁骑所过之处,老弱遭杀戮,妇女被掳掠,男子被强迫剃掉头发充当苦力。岳飞怀着深深的民族仇恨,时刻想奔赴战场,收复失土。但是父亲死后,母亲年老,使他犹豫不决。岳母深明大义,勉励儿子「 」,于是岳飞决定奔赴抗金战场,临行前,岳母请人在岳飞背上刺了「 」四个大字。岳飞记取母亲教诲,从此南征北战,不曾返回故乡。
2、领教岳家军(连线)
以身作则 ①岳家军之所以卓尔不群,军纪严明是主要的因素。岳飞对腐败的军政军风深恶痛绝,他管教部下甚严,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不例外。
军风端正 ②岳飞的部众大部分本来是亡命四方的嗜杀纵欲之徒,岳飞以严厉的军法约束他们,使他们不敢为非作歹。
铁的纪律 ③岳家军行经乡村,一般都露宿于民户门外,百姓开门接纳,兵士也不敢进屋。早晨启程时,民家屋外堆放的茅草芦苇,一根也没有少。
铁面无私 ④岳飞严禁部将克扣军饷,自己则「一钱不私藏」。他常与最下级的士兵共餐,酒肉一定均分部属,如果酒太少,就搀水共嘬。行军时,如军士露宿,他也不入馆舍。战斗时,常「自为旗头,身先士卒」。
3、给图片起个历史名——
金兀朮的十万大军驻扎在开封朱仙镇,进行顽抗。岳家军前哨的五百铁骑先出阵,双方一交手,金军即行崩溃。岳飞高兴地对部属说:「此次要直杀到 (指金国统治中心),与诸君痛饮!」
4、品商岳家军兵器,请你挑选喜欢的一样,随岳飞出征吧!
说出喜欢的原因:
5、「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正当岳飞节节胜利、捷报频传之际, 串通 等主和派大臣,唆使谏官罗振向高宗上奏,令其班师!高宗本意就是稍胜而退,以制金人重归于和,所以他马上诏命岳飞班师。岳飞力争说:「天时人事,有利于我,功及垂成,时不再来!」为逼岳飞退兵,高宗一连发出 ,措词严厉,不容违抗。可惜岳飞未能摆脱 的束缚,最终作出退兵的抉择。
岳飞使金国武力亡宋的野心受挫,兀朮转而向宋议和,高宗、秦桧当然求之不得。高宗对在抗金中权势增大的武将本来就十分疑忌,于是决定解除他们的兵权。如此,既可以防止武将们 ,又可以借此向金人表明和谈的诚意。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南宋朝廷重演了宋太祖「 」的历史,在杭州西湖举行柘皋大捷庆功会,宣读高宗「制书」,提升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立即赴任,不再领兵。三大将就此被削去兵权。
6、“莫须有”
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被弹劾罢官。宋金和议已展开,双方使者往还不绝。十月,岳飞接到召他回临安的命令。虽知此行凶多吉少,岳飞仍一意前往。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受秦桧指使,将岳飞骗到大理寺监狱。先于岳飞入狱的是他的大将 、儿子 。岳飞入狱后,年仅十五岁的的次子 也被关押。
高宗为了与金人言和,在秦桧的怂恿下,决定杀害岳飞。 绞尽脑汁,罗织了三项罪名,韩世忠以证据不足质问秦桧,秦桧说:「证据虽不足,但事体 。」韩世忠变色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飞被处死于监狱中,时年三十九岁。在狱中,岳飞悲愤地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 」。
7、你吃过油炸“秦桧夫妇”么?
是大众化的小吃,据说是南宋一个卖油炸饼的小摊贩创制的。
岳飞受到 陷害,惨遭杀害。事发后,杭州城有一位卖油炸饼的小摊贩憎恨秦桧这对贼夫妇,就用面团捏了两个面人,代表秦桧和王氏,再把他们揿在一起,扭成螺旋形,下油锅炸熟。他高声叫喊:「来,来,大家来吃『油炸鬼』,吃掉这对害人的狗男女!」 「鬼」与「桧」谐音,「油炸鬼」影射秦桧。市民纷纷前来购买,个个拍手叫好。很快,这个小吃传遍全国,并流传至今。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质量调研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
题型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得分 |
|
|
|
|
|
一、选一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序号下。)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的是秦始皇时开凿的( )
A.灵渠 B.永齐渠 C.通齐渠 D.都江堰
2、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
A.为了打击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B.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C.它使平民百姓可以凭才学参与政权
D.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一直沿用
3、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制造了曲辕犁和筒车 B.江南地区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
C.开辟了大量荒田 D.使用耧车和犁耕法
4、下列诗句里能反映隋唐农业发展特点的有( )
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②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③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④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与洛阳相连接的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6、唐朝时,“六部”是由哪个机构领导的? (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内史省
7、在百花齐放的唐代文学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成就是( )
A.散文 B.传奇 C.词赋 D.诗歌
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契丹国的建立;②北宋的建立;③西夏的建立;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9、.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 )
A.南宋向金称臣 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D.金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②宋与西夏达成协议 ③宋与辽建立澶渊之盟 ④辽军进攻澶州城 ( )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1、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呢?(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D 好汉比武的擂台
12、有的同学很爱吃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业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时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
A、越南 B 泰国 C 新加坡 D 缅甸
13、你一定看过《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时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的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 鉴真 C 戒贤 D 普照
14、元朝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纺织所用的原材料是( )
A、棉 B 纤维 C 蚕丝 D 麻
15、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16、元朝时,松江能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重视棉纺织业B.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
C.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D.黄道婆将黎族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回松江
17、南宋时,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在今( )
A.两广 B.江浙 C.河北 D.四川
18、北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已有了相当水准的突出标志是( )
A.众多的“瓦肆” B.城市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
C.出现了“交子” D.繁华的城镇中店铺林立
19、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是( )
A.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在宋代广泛运用于航海
C.管形火器的出现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
20、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
A.辽 B.金 C.西夏 D.蒙古汗国
2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
A.太湖流域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2、我国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原因是( )
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
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④泉州成为宋元重要外贸港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2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2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 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
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二、辨析题:(共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下列叙述中,有多处错误,你能找出几处请你在错误处划线,指出其错误所在
南宋初年,张生因屡屡参加科举考试不第,心灰意懒。他不想再参加这脱离实际的八股文考试,决定去边关从军,做一名武官,报效大宋。宋代因战事多,所以武官的社会地位极高。他向长城东部的山海关赶去。北方天气寒冷,沿途百姓都穿着厚厚的棉袄,但还是不能御寒。当他到达山海关时,发现这里已经被蒙古兵占领,只好返回。他再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
⑴错误: __ 原因__ ⑵错误: __ 原因__
⑶错误: __ 原因__ ⑷错误: __ 原因__
⑸错误: __ 原因__ (6)错误: __ 原因__
三、 材料解析题(1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有。”
——《太平广记》
材料2: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材料3: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材料4: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哪些现象?②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③材料3和材料4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情况是何种社会实质的反映?④材料1和材料4说明这种商业活动是否能迅速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四、 问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计26分)
28、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局面,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加以说明。(注: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方面选择两个方面说明)
29、试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概况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2、过查找有关明清建立资料的过程,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3、“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6、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唐诗 B.三通四史 C.宋词 D.四书五经
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9、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0、关于明朝科举制( )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
二、课堂回顾
26、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2: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 ——《明通鉴》
回答:(1)据材料1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2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说明了什么?
2、 问答题
试以史实分析概括明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特点
三、课堂延伸
1、 大家来找茬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一把心肠论浊清”“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你认为呢?
2、元代速亡
从上述的一篇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汉人确实是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痛苦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蒙古人只统治了汉人九十年。因为有汉人不再忍受蒙古人的统治,起来反抗。以下是当时元朝政府对于第一位带领汉人反抗的领袖所发出的「通辑令」。你知道他们要通缉谁吗?
元末,群雄并起,各有根根据地,最后由朱元璋胜出,以下是朱元璋的宣传海报。
|
|
元朝随着顺帝北走而告终,代之而起的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政权。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式》图和《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重要地位。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的历史事件是( )
A.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B.隋朝派人到台湾加强同台湾的联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2、186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3、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 )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康熙帝 D.雍正帝
4、马克思称( )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侵略中国台湾。
A、葡萄牙 B 荷兰 C 法国 D 日本
5、《尼布楚条约》签定后,不再属于中国的地区是( )
A.库页岛 B.雅克萨 C.瑷珲城 D.尼布楚
6、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
B. 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部边界问题
C.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北部边界问题
D.中俄双方同意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西部边界问题
二、课堂回顾
27、 亲爱的同学们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多年来经过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 两岸人民的往来、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 按照和平统一 , “一国两制”的方针 , 尽早实现统一 ,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以《宝岛台湾在我心中》为题 , 抒发我们的心愿吧 !
28、 问答题
结合雅克萨之战的背景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
三、课堂延伸
1、填写历史地名河流名称:
2、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 在俄罗斯的侵略面前首当其冲 正是满族的发祥地。为了夺取胜利,康熙 没有仓卒出兵,他先在吉林建厂造船,训练水军,再于黑 江地区驻兵屯田,储存粮食,又开辟运输线和新驿道。 经过长期的准备,直至时机成熟,才出兵荡平俄军,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3、雅克萨反击战:它位于黑龙江北岸,是黑龙江上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也是沙俄在中国境内建立的一个侵略据点。康熙首先致信俄国, 要求撤出雅克萨,被拒绝后,才发动强攻。后俄督军托尔布津出降。清军撤走后,俄军在两个月后重新侵占雅克萨。于是康熙发动第二次雅克萨之役。为了解救雅克萨俄军,俄国被迫坐下谈判。终于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签约》。 根据它,清政府在领土方面作了很大让步,使俄国取得 及其它原属于中国的大片土地,巩固了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清政府则收复了 等长期为俄所占的领土,确定了 边界。
4、倭寇为祸
(a) 试参阅右面明朝中叶一个倭寇的自白书,然后回答问题。
(i)
|
(ii) 倭寇所指包括哪几种人?
(iii)他们大部份活跃于中国的哪个地区?
(iv) 他们的工作性质如何?
|
(b) 明代之倭,以嘉靖间为烈,而嘉靖三十年(1551年)以后倭寇之侵扰又最猖獗,故朝廷在此后的一、二十年间及调兵遗将进剿之。以下是一份朝廷的公文,试细阅之,并完成各项问题。
| |||
(i) 试分别指出图片中所示的人物是: 1. 2.
3. 4.
(iii) 那两位是派遗应付倭患的大将: 、
(iii) 其它两位为甚么没机会派遗?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
2、能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3、认清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的特点。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
A.漠北蒙古 B.漠南蒙古 C.漠西蒙古 D.新疆地区
2、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册封五世班禅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册封五世达赖
3、清朝继顺治帝后的杰出君主是( )
A.康熙皇帝 B.雍正皇帝 C.乾隆皇帝 D.嘉庆皇帝
4、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明朝省级行政区 ②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③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④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清代管辖今乌苏里江、库页岛一带的行政长官是( )
A.黑龙江将军 B.吉林将军 C.盛京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清朝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
A.通过册封加强与西藏的联系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 D.委派官吏进行直接有效管辖
7、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它管辖的地方是( )
A.东北地区 D.蒙古地区 C.新疆地区 D.西藏地区
8、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时间是( )
A.1720年 B.1727年 C.1772年 D. 1770年
9、正式赐予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封号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0、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的是( )
A.达赖喇嘛 B.班禅额尔德尼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二、课堂回顾
29、 图片分析
看图回答:
① 清朝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经历哪两位皇帝才修建成功?
② 山庄四周“外八庙”是什么寺庙?为什么要修建?反映什么样特点民族政策?
③ 皇帝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轮流到山庄觐见是何目的?
④ 外八庙与避暑山庄实际起到什么作用?
30、 问答题
清朝前期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三、课堂延伸
国务院关于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批复
【颁布单位】:国务院
【颁布日期】:1995-11-29
【正 文】:国务院关于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批复(国函[1995]113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你区1995年11月29日关于《请国务院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请示》悉。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1990年2月13日(藏历第十七饶迥土蛇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的西藏自治区嘉黎县坚赞诺布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国务院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这一批复所提到的班禅和金瓶掣签指的是什么?从中你能发掘哪些历史信息?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懂得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
2、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知道长城的作用。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2、明长城的东西至点分别是( )
A.辽东 临洮 B.山海关 玉门关 C.鸭绿江 嘉峪关 D.山海关 临洮
3、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崇祯帝
4、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是( )
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5、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
A.鸭绿江 B.黑龙江 C.嘉峪关 D.山海关
6、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应包含以下哪些内容( )
① 通过活动,懂得怎样去收集、提取有效信息。
② 遇到困难时你是否有信心克服,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③ 在合作的过程中,你是怎样加强与他人合作的,是否有利于培养你的合作精神?你还获得哪些 良好的心理体验?
④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还懂得了哪些除历史以外的其他知识?
⑤ 在活动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
⑥ 注意对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二、课堂回顾
31、 分析题
以前的朝代大都有修建长城,而清朝为什么不修建?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什么说故宫体现了明清大一统气派?请问回答这两个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32、 分析题
“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秦汉帝国向西开拓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阅读以下史料,然后解答问题。
史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汉<史记.蒙恬传>
史料二"匈奴……数为寇暴于边都……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修障塞,饰烽燧火,屯戍(兵)以备之。" ——汉、桓宽<盬铁论>
史料三"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孙中山先生<孙文学说第四章>
问题:
1.根据史料一中,秦修筑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
2.根据史料二中,汉朝修长城是为了对付甚么人?
3.综合史料一及史料二,秦汉时期如何发挥长城的防卫作用?
4.孙中山如何盛赞长城的功用?你同意吗?
5.有评论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劳役百姓,结果导至秦朝早亡。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三、课堂延伸
2001年7月13日晚10点10分,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整个中国沸腾了!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北京感到骄傲!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2008年除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外,还将向他们展示这座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古城的历史遗迹和独特魅力。到那时,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奥运服务。今天就让我们来选拔优秀志愿者。
每一个人的发言人先后上台就课前抽到的题目进行讲解,时间控制在3——4分钟之内。以虚拟游北京故宫和长城的形式,当作导游,对有关景点进行讲解,并通过课件展示图片。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3、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如果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 《本草纲目》 B 《梦溪笔谈》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2、如果研究明朝遗传与变异,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 《本草纲目》 B 《梦溪笔谈》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
A 《本草纲目》 B 《梦溪笔谈》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4、是中国在明清之后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原因正确的是( )
A、文化专制,闭关锁国 B不思进取 C西方人越来越聪明 D中国人很愚昧
5、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书坊、刊刻印刷迅速发展
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 D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非常高
6、下例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C、《牡丹亭》是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的代表
二、课堂回顾
33、 材料分析
年代 | |||||||
著作名称 | 《天工开物》 | ||||||
作者 | |||||||
内容概述 |
|
请填写完整《天工开物》档案,内容详尽反映了什么?
2、 填充题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最杰出的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者 ,他根据三国时代近一百年的历史事实,加上想象和虚构而写成书。全书共 ,人物四百多个。作者把 的忠义、 的智谋、 的雄才、多诈,都写得出神入化,呼之欲出。其它人物,如 等,也写得生动传神。
《水浒传》是 ,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内容主要是描述北宋末年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 ,他把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民间 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在创作,写成此书。《水浒传》中的英雄共 个,当中至少有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人物刻画 。书中不少的情节已成了著名的故事,例如「 」、「 」等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长篇 ,描述 师徒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是 。全书共 ,以 为线索,描写他们克服 难的过程。故事中创造了形象。作者构思奇特, ,情节描写曲折生动,时至今日,仍被选作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 ,它以 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 和的 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 的历史命运。
三、课堂延伸
活动 内容
1、课室小剧场 选取三部小说中的个别情节,替学生分成演员、导演、剧务、编剧四组,把故事改编成剧本,在课室内表演或在特别节日作演出。
2、故事演讲比赛 在三部小说中选取任何情节作为参加故事演讲比赛的内容。
3、在三部小说中选出不同的人物,制作布偶,可于课堂中用布偶演出或作展览。
4、作品选读 选读三部小说的其它情节,可参考坊间已改编作为儿童读物的书籍,在课堂上一起读。
5、读书报告学生做读书报告,不必全本读后才做,就某一情节或几个章回的情节做。
6、写作活动 订相关的写作题目,例如:给孙悟空的一封信、假如我是唐三藏的弟子、我最喜欢(人物)、诸葛亮是我的老师、三顾草芦结局新编等。
7、布偶戏欣赏 由高年级的学生演绎给低年级的学生欣赏。
8、图画创作 绘画三部小说中最喜欢的人物、主角或场面。
9、专题研习 学生分组活动,从图书馆、书店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三部小说的数据及内容,可以是作品背景、人物介绍、内容撮要等,整理成专题习作。
10、读书会 组织古典小说读书会,定期举行研习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11、话剧班 组织话剧班,改编古典小说故事情节,由学生饰演。
参考:三国演义网上版http://3kingdoms.no-ip.com:8080/3k/main.shtml 包含三国阅读室、三国资料馆、诗词文库、三国消遣、三国游戏馆、三国论坛等。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培养识读历史地
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 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 )
A、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 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C、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2、2004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
A、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 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 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②船舶种类齐全 ③装备先进 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面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正确是( )
A、宣扬国威 B 到西洋取宝 C 不计经济利益 D 给国家带来商机
5、(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语)
A、文化专制 B 重农抑商 C 与外界隔绝 D 对外交往
6、和七下西洋,并没有像哥伦布等航海家一样,为世界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可是,它亦取得若干实质成果:( )
①郑和远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最长的跨洋航行,在西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开辟了广泛而稳定的航线,实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②郑和远航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建立起经常而友好的联系,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
③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物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南亚诸国的开发
④郑和远航向亚非各国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亚、非各国的文明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包括( )
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中外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④明清政府闭关自守禁绝对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
A、限定通商口岸B进出口货物的无限制。
C、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D、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9、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不正确是( )
A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B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防御西方殖民势力 D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
二、课堂回顾
34、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2: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论南洋事宜》
材料3: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回答:(1)据材料1、2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据材料3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35、 问答题
你能从左表中看出什么端倪么?
三、课堂延伸
三宝太监二三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艰难困苦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 ,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 "。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 去朝过圣。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 。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你能协助他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吗?
任务1: 郑和下西洋路线描述
任务2: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A、动机不同:
B、船队比较:船队规模比较
组织管理水平的比较
C 成果的差异:中国的睦邻外交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
A、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下面哪个不是( )
A、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么?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贞观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
A、 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 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 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 )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二、课堂回顾
36、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7、 问答题
关于清代的“康(熙)乾(隆)盛世”(1622-1794年间),史学界有评论说:如若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还是值得称道。请你用史实加以说明。
三、课堂延伸
1、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2、 触类旁通
贸易顺差亦称“出超”。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时的贸易盈余。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清朝同西方列强的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直到近代1865年,中国才出现第一次入超现象。
写出贸易逆差含义:
3、开放思维
⑴“假设你是旅游公司的促销员”活动:公司正重点推出一项全新的旅游服务:通过时光隧道,回到清朝。请你为客户设计旅游线路,并撰写一份宣传资料,力求较全面地反映清朝的风土人情,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⑵夏至清朝前期人物评选,选出个人心目中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5个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⑶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第25课 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学习与探究之三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文献等,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设计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地理、语文等各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阐释中国申奥主题,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和人文意识,弘扬和平、友好和拼搏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意识。
4、通过分组设计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式学习的兴趣。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你能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设计路线么?请画出路线说出原因
2、上图是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
希腊—悉尼—墨尔本—东京—汉城—北京—埃及—开普敦—里约热内卢—墨西哥—洛杉矶—圣路易斯—亚特兰大—纽约—多伦多—伦敦—巴黎—日内瓦—巴塞罗那—罗马—慕尼黑—柏林—赫尔辛基—莫斯科—基辅—伊斯坦布尔—索非亚—尼科西亚—希腊
你能猜出设计者用意么?
3、雅典组委会公布雅典奥运会火炬接力手名单,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在悉尼开始,跑第一棒的将是奥运会女子 400米冠军澳大利亚的弗里曼。南美洲将首次迎来奥运火炬,首站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率先迎接火炬的南美明星是“球王”贝利、“外星人”罗纳尔多;火炬在美国迎接奥运火炬的阵容也最为庞大, NBA的传奇人物“魔术师”约翰逊、男子 200米和 400米双料奥运冠军迈克尔·约翰逊、昔日“飞人”卡尔·刘易斯以及希腊后裔、著名影视明星詹妮弗·安妮斯顿是北美阵容中最亮的几颗星。
如果北京奥组委在2008年可能会选哪些中国人为奥运会火炬接力手?原因是什么?
二、课堂回顾
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申委在莫斯科的最后陈述中,杨澜代表北京奥申委承诺:“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我们的火炬接力将经过希腊、埃及、罗马、拜占庭、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印度和中国,以‘共享和平,共享奥运’为主题。奥运永恒不熄的火焰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奥运圣火将到达西藏,穿过长江和黄河,踏上长城,途经香港、澳门、台湾,并在组成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传递。通过这样的线路,将使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接力数量的人们目睹火炬,并从中受到鼓舞。”
2008年奥运会的三个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1、请你设计火炬在中国传递的路线,必须符合上面的要求。
2、火炬可能传递到你的家乡么?为什么?请你简单介绍你家乡历史人文背景。
三、课堂延伸
填空题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 ,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的最重要的 范围内的综合性运动会,每 举行一次。它起源于 ,最早具有浓厚的 和 性质。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于 在 举行。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一直持续到公元392年。在法国人 的倡导下,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 在希腊举行,并继承了古代奥运会四年举行一次的传统。到目前为止,共举行了 夏季奥运会和 冬季奥运会,其中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而未能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在 举行。 是奥运会的标志,白底上的五环分别为 五种颜色,象征世界五大洲的 。奥运会的口号是" "。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2、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
A.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
C.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恐惧 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束缚
3、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包括( )
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册封五世达赖
④册封五世班禅⑤平定噶尔丹叛乱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4、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
A.行中书省权力过重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5、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6、下面不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7、哪些事实可以说明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
①海船大: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②到达范围广:到达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③船数多:每次出海大小船只有2O0多艘;④次数多:航海7次;⑤人数多:每次出海约2.7万—2.8万多人;⑥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7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8时间早:1405—1433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③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②③④⑤⑥78 D ③④⑤⑥78
有一个故事,说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大吃一惊。根据故事回答8-9题
8、故事中检校的身份是什么?( )
A、厂卫特务 B 宦官 C 锦衣卫 D 东厂
9、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撅,上自官府,下至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还反映了什么问题?( )
A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 皇帝爱惜自己的臣子
C 明朝叛乱较多 D、皇帝小心眼,臣民不规矩。
10、清朝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是( )
A、 开始废除宰相制度 B 设立特务机构“厂卫”
C、设立廷杖制度 D中央设立军机处
11、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 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 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2、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红楼梦》D《窦娥冤》
13、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4、如果要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农桑辑要》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5、在促使一个民族由分散的诸多部落发展到建立统一政权的历史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有(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C.努尔哈赤 D.忽必烈
16、明后期,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你能猜想主要和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关(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17、“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
A.机户的情况 B.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 C.手工业者情况 D.机房的情况
18、明朝史书中记载的南洋是指今天的( )
A.东南亚地区 B.南太平洋地区 C.印度洋沿岸地区 D.南沙群岛地区
19、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应包括( )
A.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C.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D.抵制商业资本发展
20、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②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③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授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翟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授。……(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材料2: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的历法)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复用《明宪历》。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
——《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
回答:(1)据材料1分析利玛窦等人传教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2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3)综观两段材料,你对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有何看法?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试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说明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表现出的特点。
24、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论顾炎武这一观点。
[探究训练(C)]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探究
1、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体制与文化专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统治者采用各种文化专制手段压制任何异端思想,以保证君主政治上的绝对权威和永恒性。从秦始皇焚书坑儒算起,政治权力直接干预文化几乎成了中国的传统,两千年来从未改变过。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使人 ;文化专制对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巨大,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文化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两汉时期,文化专制初兴。春秋以前,「 」,文化学术掌握在统治者与贵族手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后,秦始皇的「 」及汉武帝的「 」,终结了中国历史上仅见的思想文化活跃时期,影响深远。
第二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期文学、史学、玄学及佛学等发展蓬勃,可是也发生较多谏祸、史祸与诗祸、排佛之祸事件,这是文化专制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隋唐两宋时期,是文化专制的兴盛时期。除谏谤之祸、诗词文祸、学禁书禁等事件外,朝廷实行开科取仕,统治者以 为手段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控制。两宋在变法及对金的和战问题上,掀起了激烈、频繁的 。此外,这时期朝廷推动编纂的大部头类书,对于君主推行文化专制也起到很大作用。
第四阶段是明清时期,这是文化专制的颠峰阶段,朝廷残酷迫害知识分子的程度,远超过去任何朝代。 正是明清文化专制的高潮和典型。
2、批判“八股文”
每篇文章都是由 八部分组成。从起股到束股的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计八股,所以叫「八股文」。每一部分之间都要以固定的虚词「今夫」、「苟其然」、「也乎哉」等相连接,甚至每部分写多少字句都有规定。
士子考试时只能从 中命题,并且强调以朱熹的 为准绳。这种考试文体,严格限制考生有任何 ,从而禁锢读书人,清代学者、医学家徐大椿对学习八股文的读书人,有辛辣的讽刺。反映出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呆板、迂腐和无能,正是 的最佳写照。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后,统治者加强控制言论,文字狱、谏谤之祸、禁书焚书等不计其数。文字狱是统治者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断章取义,引申曲解,再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游戏:勇闯文字狱
有多个著名文人因在诗文中得罪了皇帝,被囚禁在监狱中,你要负责拯救他们。
关卡1:“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句诗触怒了哪位皇帝( )
A、朱元璋 B 雍正 C 乾隆
关卡2:“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这句诗触怒了哪位皇帝( )
A、朱元璋 B 雍正 C 乾隆
关卡3:“一把心肠论浊清” 这句诗触怒了哪位皇帝( )
A、 朱元璋 B 雍正 C 乾隆
恭喜你~!获得一把钥匙,可以救人,任务完成!
二、《红楼梦》探究
1、作者风采:《红楼梦》前80回作者 (1716-1763年?),字 ,号 。
正白旗的后裔。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很得康熙器重,当过江宁织造,但曹寅故去后,曹家也迅速衰败,并于雍正五年﹝1726年﹞被抄家。曹雪芹正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转折,他的童年时代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成年以后反而日趋潦倒。
2、《红楼梦》又名 ,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古典白话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红楼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这个时代是 ,繁华的表像下孕育着末世哀音,《红楼梦》正是在此时应运而生的。自从《红楼梦》以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以来,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甚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之说。
《红楼梦》围绕 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写出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盛衰史。
3、最匹配的错对
贾宝玉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但他从小就对功名富贵嗤之以鼻,他背弃了家庭为他安排的光宗耀祖的道路,要求 ,向往 ,并且与青梅竹马的 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在封建家长们眼中,体弱多病又有点小性儿的林黛玉根本不适合宝二奶奶的位子,安静懂事有大家风度的 才是理想的人选。最终林黛玉病死,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则孤零零地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
与此同时,贾家也由繁荣走向衰落,豪门望族的腐朽奢靡,不肖子孙的种种劣行把贾家一步步推向崩溃。曾经围绕在贾宝玉周围的各色女性,最终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曾经进出于宁荣二府的各色人等,也都风流云散,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 」。
4、刘姥姥游游大观园!
《红楼梦》人物数百,但有一个村妇屡次出现在歇后语中:
「刘姥姥进大观园── 」;
「刘姥姥坐席── 」;
「刘姥姥出大观园── 」。
5、巧记《红楼梦》人物谱
十二金钗:
十二贾氏: 、 、 、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四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 。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质量调研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
题型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得分 |
|
|
|
|
|
一、选一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序号下。)
1、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结束、南北又归统一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 605年 D 610年
2、你知道以下哪段运河未贯江苏境内么?( )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3、想想看,促使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
A、隋亡之鉴 B 有自知之明 C 爱民如子 D 想树立威信
4、同学们都知道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盛景象,那么“开元盛世“是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呢?( )
A、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5、下列情况不可能在唐朝出现的是( )
A、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
B、唐朝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
C、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D、唐朝人的餐桌上能见到西红柿、白薯、蔬菜与粗粮
6、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 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7、“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赞下列哪位诗人的对联?( )
A、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8、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佳话反映的是( )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 唐与突厥的关系 D 唐与回纥
9、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②始建进士科③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④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⑤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⑤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⑤①
10、1661年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2.5万人,分乘战船350多艘,由金门出发,攻入澎湖。他的队伍在距赤嵌城北约5公里的地方,迅速登陆。台湾人民争先恐后前来迎接,提水担饭,协助运输。郑成功部队在台湾人民大力支持下,士气更为高涨。敌国海军司令官彼特尔倚仗着精良的火器负隅顽抗。郑成功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直前,打得( )殖民者弃械而逃。
A、英 B、日本 C、荷兰 D 葡萄牙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我国( )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前期 D.南宋后期
1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域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14、下面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
忆昔开元全盛日, A、唐高祖统治时期
小邑犹藏万家室。 B、唐太宗统治时期
稻米流脂粟米白, C、唐玄宗统治前期
公私仓廪俱丰实。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5、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 )
A、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王维 陈子昂 岑参
C、李商隐 杜牧 贺知章 D、王昌龄 孟浩然 王之涣
16、下列我国古代著名的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 明州②扬州③杭州④泉州⑤广州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17、初一的小丽想查阅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资治通鉴》 D 《论语》
下面围绕“八股取士”回答18-20题
18、一位常州籍考生为了考上功名他不能把下列哪本书作为考试用书( )
A、《大学》 B 《论语》 C 《春秋》 D 《资治通鉴》
19、这位常州籍考生没有按照写作八股文先后顺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写,文榜上会有他的名字么?( )
A、会的 B 不会 C 有可能会 D 看情况
20、下列内容不属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2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22、"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该谚语反映了发达的棉纺织业它所指的朝代是(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2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
A.太湖流域 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4、我国的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其原因是( )
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
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④泉州成为宋元重要外贸港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12分)
26、连线题(每条线1分,共7分)
请你把相关联的两方用线连起来。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岳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世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孙思邈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范仲淹
27、历史诊所(每题1分,第4题2分,共5分)
同学们,下面时几位同学的陈述,他们犯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并在诊所里给他们一一治疗。(可直接在原句上改)
1 天一:隋朝灭亡了,唐朝为了和隋朝区别,因此把都城建在洛阳。
2 柳依:中国古代发明很多,印刷术就是其中一项,而刻印于868年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3 小佳:我想去查阅《梦溪笔谈》来了解明代手工业发展情况。
4 辉辉:下面几位历史人物我都知道他们依次是忽必烈、李照清、杜甫、沈括
五、 材料解析题(1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朝中后期的江南盛泽镇)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牙行就是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约有千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住脚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 ——《醒世恒言》
材料2:(清朝前期)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由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之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广阳杂记》
材料3:蛮(此处指西藏)汉交易界以炉城(即打箭炉,今四川康定)为止,近时人烟稠密,渐习繁华者,实因互市之故也。……锅庄主人经纪护士,藏货售赀大半购茶,主人按例抽用,颇类牙行。然每货抵炉,先向厘关照章纳税。……城以内所驻商贾,惟秦、晋两帮最伙,其久历该处能操番语者亦众,一切服食器用皆仰给于内地。 ——摘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续编》
回答:(1)据材料1概括明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2、3,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六、 问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第28题10分,第29题16分,共计26分)
29、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
30、康熙帝为何自己潜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而不提倡臣民学习?(提示: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堂训练
一、 课堂训练
1、A 2、C 3、D 4、B 5、D 6、C 7、D 8、A 9、 C 10、B
提示:
1提示:秦朝两代就灭亡了,和隋朝一样。
2提示:五代十国时期北周,见书P2第一段
3提示:见书P2,统一南北联系加强,开创重要的制度(科举等)开凿运河,都为唐朝所用,有利于唐朝繁荣。
4提示:A、D选项目的都为了B巩固统治,C是主观目的,不是实际根本目的。
5提示:A、C秦朝建立,B元朝建立 D隋朝,为唐所继承。
6提示:见书P3
7提示:隋炀帝开凿运河不是根本原因,灭亡在于暴政。
8提示:查书P5运河图,江都是现在扬州,而苏州在它下游。
9提示: 水运节省费用,马车消耗比较多。
10提示:查书P5,江都是现在扬州,四大城市都在它下游。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大运河②隋炀帝③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北京;扬州
答:①胡诗与宗诗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李诗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皮诗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②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统治。隋炀帝开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巡游江都,只是开运河的主观原因之一。胡诗与宗诗把开运河夸大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李诗与皮诗充分肯定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比较全面地认识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2. 问答题
答: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就是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统一,是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答:隋朝在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各民族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和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由于隋统治者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隋朝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大兴城、洛阳城等闻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及地方官仓规模之大,积储之多,前所未有;南北运河的开通和修筑驰道改善了交通状况,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但是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刑酷法等暴政统治,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战争,隋王朝也随之灭亡。
三、课堂延伸
1、提示: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中心洛阳、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提示:等于1(一条大运河,作用影响统一起来)等于N (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促进沿岸地区乃至中国永恒发展)等于0(少数同学认为,运河开凿导致隋朝灭亡)4、答:提示:清初历史学家谈迁说:隋炀帝动用那么多的民工开凿大运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没有大运河,南北运输靠什么呢?他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高丽(今朝鲜)的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地方割据起兵,隋朝迅速灭亡。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堂训练
一、课堂训练
1、C 2、D 3、D 4、D 5、 C 6、D 7、C 8、A 9、C 10、C
提示:
1提示:唐朝建立者是门阀,农民起了辅助作用去AD,地主阶级一直占统治地位,去B, 农民起义使唐朝统治者改变政策。
2提示:灭亡原因暴政和农民起义,排除②④
3提示:统一使前提,前朝灭亡使现朝统治者改变政策,有利与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4提示:D行政区域划分,不是盛世出现直接原因。
5提示:伟人的作用很大,但决定历史命运还在人民手中。
6提示:①②③④都是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励精图治的表现。
7提示:“本根不摇”, “君能清静”使人民安乐,是君治为本的思想。
8提示:A分权,有利于皇帝个人专制。
9提示: 见书P10第一段10提示:见书P10最后一段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兔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②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③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④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2. 问答题
答唐太宗慑于隋末农民起义的威力,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贞观之治"―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所以说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课堂延伸
1、要点提示:尚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起草皇帝诏令 审核尚书省给皇帝的请示报告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房谋杜断4、尉迟敬德 秦叔宝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一、 课堂训练
1、D 2、A 3、A 4、B 5、D 6、D 7、C 8、D 9、C 10、C
提示:
1提示:开元是唐玄宗前期年号。
2提示:贞观之治使唐朝进入繁荣时期,为开元盛世全盛时期奠定基础。
3提示:见书P9与P15。两位统治者在贤臣辅佐下,开创唐朝繁盛。
4提示:见书P15筒车,唐朝时期发明。5提示:见书P15
6提示:见书P17北庭都护府702年置,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
7提示:同第4题8提示:见第2题提示。9提示: 见P17北达东北
10提示:见书P14最后一段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杜甫,唐朝②唐玄宗统治时期③反映了开元盛世时经济繁荣发展情况
2. 大家来找茬:
唐太宗—唐玄宗;宦官—酷吏;《贞观姓氏录》—《姓氏录》;农民—士兵;创立—发展;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宦官—漕运;天宝—“开元”
三、课堂延伸
1、要点提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酷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则天还利用科举为士人大开入仕之门;提高妇女地位等等。
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参政以后,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从而打击了豪门世族;她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鼓励举荐,擢拔了一大批能干的文臣武将,如姚元崇、狄仁杰、魏元忠、裴行俭、刘仁轨、李昭德、王及善等,史称“累朝得多士之用”;她还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摇役和整顿田制,使国力增强,同时加强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发展了“贞观之治”。总之,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有益于社会进步,功高德大。
但是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得高宗的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终废唐改周,自立为帝,建立了武周政权。武则天培植自己的亲信,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铲除异己。武则天当政时期,阻滞了贞观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曾失掉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
2、答:前着是唐以前得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后者是江南农民再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江东犁),在设计上趋向合理与完善,既又翻土用的犁壁,又可调整犁铧,控制入土深浅,而且轻巧灵活,回转省力。
3、答: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 课堂训练
1、B 2、C 3、B 4、A 5、D 6、C7、A 8、 A 9、B 10、D
提示:
1提示:郡县制秦朝创立,均田制唐朝创立。选③④
2提示: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在于地主阶级。3提示: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4提示:见书P20第一段5提示:D不是科举的影响,是科举表现。
6提示:C酒与茶同样重要。7提示:见第3题提示8提示:见书P22
9提示: 允许他们考试和做官10提示:唐代社会相对重视人才
二、课堂回顾
38、 编写赶考历史短剧(填写)
答:乡贡 明经 进士 策问 经史 杂文 诗赋 明经科 礼部 会员 探花使 探花宴
2. 问答题
答:形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表现: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课堂延伸
1、答:1、“我是唐朝的农民,我用曲辕犁耕地,用简车灌溉庄稼,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抓住了唐代农具的改进这一知识点,将曲辕犁的构造制作成画,突出反映其三大改进之处,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大作用,从而化解了难点。)
2、“我是唐朝时居住在江南的一个农民,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茶树,我还专门研究可以喝了增肥的茶树种。”(唐朝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而且唐代以胖为美,符合唐朝审美观。)
3、:“我是唐朝的商人,经营高档陶瓷,我的店铺里有三彩陶瓷,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我的越窑的青瓷是专门从运河水路运到这里的。”(联系隋朝历史,具有创新思维。)
4、“我来到唐朝,当上了皇帝,穿着精制的丝绸衣服,经常到长安朱雀大街上逛逛。朱雀大街可热闹了,有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士。”
5、“我来到唐朝,成了唐玄宗的一个县令,却正好遇到了蝗灾,大量庄稼被蚕食,我带领我的人民去消灭蝗虫。”(不愧是个好官吏,人民会记住你的。)
6、“我成了唐朝的商人,专做贩马的生意,因为唐朝女子春天有骑马郊游的风俗,贩马生意肯定好。”
7、“我是唐朝的诗人,专门写诗歌颂唐的繁荣。我写过一首诗……”
8、“我也做商人,专门经营丝绸,我还接待来自阿拉伯的商人……”
2、答:1、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国一定的影响。
2、学习李白等人得诗句,模仿并自我创新,在诗赋上多下功夫。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赋艺术得普及与提高诗有利得,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得地位有着很大得促进作用。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 课堂训练
1、A 2、B 3、D 4、 A5、D 6、D 7、A 8、C 9、A 10、D
提示:
1提示:见书P29小字第一段
2提示:“一家”是一种关系,既不是直接行政管理,又不是成为一个整体,只说明关系密切。
3提示:A、B、C是少数民族臣服,D是关系密切表现。
4提示:“和亲”使两者关系不同于其他选A5提示:谥号起源于周,见书P30
6提示:见书P27下面注释②7提示: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
8提示:见书P28下面注释②9提示:左起第二是禄东赞,左起第三是唐典礼官员
10提示:由尚书省礼部负责进行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唐太宗;"天可汗"②自古以来都只重视汉族,看不起少数民族,我都一样爱护他们。③表达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 问答题
提示:民族:西部和西北部:突厥、回纥;东北部:靺鞨族;西南部:吐蕃、六诏。
关系:①行政: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②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④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唐蕃会盟。
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③唐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
三、课堂延伸
1、提示: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答:吐蕃对王的称呼、意为端庄尊严、意为深沉宽宏、青藏高原、逻些、拉萨、唐太宗、皮逻阁、唐玄宗、长安、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与吐蕃建立友好的关系、悲喜交加,比较复杂的一种心情
第6课 开放与交流课堂训练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
提示:
1提示:晋朝法显。2提示:从身份到作用到影响都是相同的
3提示:日本文字 ,建筑,佛教等
4提示:阿拉伯在中国西边,是善于吸收传播的民族。
5提示:④不属于交往频繁原因。6提示:唐朝社会安定,佛经深奥,排除。
7提示:①②给日本带去新鲜血液,③④日本得以发展。
8提示:见书P35-P369提示:见书P4610提示:自愿来到长安。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唐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朝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关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问答题
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答:(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大明宫、宫城、东市、西市;市、坊、朱雀街;答: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划一,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2、朝鲜、印度;答: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一课堂训练
1、D 2、B 3、B 4、D 5、A 6、A 7、A 8、拓印刻石 印章阳刻 印章阴刻
提示:
1提示:阿拉伯人在唐朝引进传播
2提示:文字信息传递得作用,有利文化传播
3提示:同第1题4提示:见书P41
5提示:“作战方法”提示你是火药,传播者是阿拉伯人
6提示:B、C时间换一下,D添又明确时间记载 见书P40
7提示:见书P41 有1300年8提示:印章阳刻:白纸上只留字 印章阴刻:相反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善谈战国诸子的学说;献身医学,不入仕途;对北周、隋和唐前期的历史有亲身经历;认为天的自然变化和人身体的变化有规律;认为治病和治国有相同之处;认为治病是至德之举。孙思邈是医德高尚的、为祖国医学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同时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北周、隋、唐历史的见证人。
2. 问答题
答: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阴文,而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阳文,复制下来的拓印品和雕版印刷品,前者为黑地白字,而后者则为白地黑字。而且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速度上也远不如雕版印刷,因此,它还不能看成一种印刷方法,它只能看成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流程: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其次,是刷油墨。最后,就是印刷
三、课堂延伸
1、火药、炼丹术、丹经、硝石、硫磺、木炭、唐朝末年
2、火药筒、箭杆、热能、动能、反作用力、化学和机械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一课堂训练
1、 B2、B 3、A 4、D 5、 C6、D 7、C 8、C 9、C
提示:
1提示:李白杜甫盛唐人。2提示:见书P46
3提示:A是对李白诗得描述排除4提示:盛唐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5提示:统治者统治清明,社会自由气息浓厚。6提示:D李白作品
7提示:C韩愈对对李白杜甫评价。8提示:还有些描绘现实生活场景。
9提示:见书P47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我们似乎看到一个不屈服于恶势力、具有崇高气节的诗人的形象;似乎远观到浩渺无际的长江远远地流向水天交接的地方,同时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绵绵不绝的情思;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一泻千里的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我们似乎可以瞥见那飞泻喷涌的庐山瀑布的壮景。从诗歌风格来讲,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三、课堂延伸
B、C、A、C、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A、B
第9课 “贵姓何来”
一、 课堂训练
填空:姬、姜、姒、姚、妫、嬴;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例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裴、陆、阎、郝、欧阳;邱、门、乡、闾、里、野、官;李姓、朱姓、常氏、帅氏;戴、召;林姓、皇甫、高、刁、公、施;伯或孟、仲、叔、季;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籍、谏、库、仓、军、厨;巫、卜、陶、匠、屠、优;元氏、祝、关、钮;沐姓、牢姓。
二、课堂回顾
问答题
1、母系氏族制度,姜、姚、姬等2、以国名为姓,韩、吴、卫、郑等3、拓拔、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4、拓拔——元,丘穆陵——穆,那拉氏——那等5、优质优生,防止近亲结婚等6、按当时政治地位高低排列的;按人口多少排列的。7、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完成。
三、课堂延伸
1、赵宋、吴越国王、国王钱俶的正妃、南唐国王李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2、李、王、张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 选一选
1、 C 2、C 3、 B 4、D 5、 D 6、 D 7、 A 8、D 9、 D 10、 B
11、D 12、D 13、 B 14、C 15、B 16、C 17、 A 18、 C 19、D 20、B
提示:
1提示:目的是A作用是经济文化作用2提示:武则天铲除不同政见之人所以排除
3提示:“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提示选B
4提示:民族关系“和亲”,以服匈奴和吐蕃5提示:承上启下“贞观遗风”
6提示:唐朝全盛时期在开元时期
7提示:棉在元朝以后,毛是少数民族服饰主要原料8提示:见书P37
9提示:《清明上河图》北宋时期画品10提示:见书P2311提示:见书P23
12提示:①少数民族自己行为③相互作用
13提示:设立机构在于加强管理西域,西域已经摆脱 北方民族控制
14提示:佛教起源于天竺,玄奘取佛经传播在唐朝15提示:遣隋使、遣唐使
16提示:朝鲜日本派使者到唐朝学习,还有鉴真传大唐文化等到日本
17提示: 见书P4018提示: 主观因素,民族交往
19提示:经济原因前提下,地主阶级推崇,中外交往,科举考诗歌等
20提示: 火药发明与古代炼丹术有关。
二、材料分析
21、答:①春秋时期已开通连接江水与淮水的运河邢沟。隋朝时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元朝时开凿会通河、通惠河,疏浚并连接原有河段,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一条新型运河。②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江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南北交通不畅通的矛盾并不突出。南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有较大发展,开始赶上北方,成为天下财富之区,但由于南北对峙,不能相济。隋唐时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快,加强南北联系,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贯通南北交通的大运河适时开通。开通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的观点是错误的,开运河与隋朝灭亡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的暴政。 ③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而设计的南水北调方案,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也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
22.答:①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同时教之札仪。②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还告戒他们守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③反映了唐太宗决策过程中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择善而从的作风。
三、问答题
23.答: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24.答科举制度的起因:经历了300多年分裂战乱之后,一个统一全国的隋王朝建立了,为扩大统治基础要选拔一批统治人才。魏晋以来,士族势力已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新的情况。科举制度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这样,科举选官制度应运而生。
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员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考试步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半封建社会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于他国的因素之一。它禁锢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致力于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的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重的是继续阻碍知识分子放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探究训练(C)]
一、连线
1 、北京—什刹海2 天津—杨柳青镇木版年画3、山东德州—苏禄王墓4、山东聊城—晋陕会馆 5、山东济宁 —太白楼崇觉寺铁塔6、江苏徐州—乾隆行宫7、江苏高邮—镇国寺塔文游台8、江苏扬州—「蜀岗十宫」9、江苏镇江—瓜洲古渡
10、江苏常州—南宋的舣舟亭11、江苏无锡—东林书院12、江苏苏州—吴门桥宝带桥13浙江嘉兴—长虹桥 塘栖桥14浙江乌镇——百二十座桥15浙江杭州—拱宸桥
为大运河把脉
雨水充沛 干旱少雨 南水北调工程 大运河
1增强群众特别是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允许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倾入运河。
2城市建设考虑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水注入运河情况,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工程。
3政府要关闭运河沿岸的大批小造纸厂、小皮革厂并对大运河进行综合治理。
二、科举考试知多少?
B、C、C、B、A、D
三、茶是故乡浓
1、 柴、米、油、盐、酱、醋
2、 玉书煨(开水壶)作生火加热之用;潮汕风炉(火炉)专供烧水之用;孟臣罐(茶壶)紫沙茶壶,供泡茶之用;若深杯(茶杯) 四个小杯子,供饮茶之用。(多多益善)
3、 制茶、煮茶、品茶
4、 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宁红、祁红、滇红
四、唐太宗兼听纳谏游戏
1、2、2、2、2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 课堂训练
1、B 2、C 3、D 4、A 5、B 6、C 7、B 8、B 9、C 10、D
提示:
1提示:见书P552提示:见书P573提示:见书P54小字第一段
4提示:“对双方产生”排除B、D,“订立和议”马上见效的是A排除C
5提示:见书P55第一段6提示:见书P57
7提示:见书P55引句
8提示:开战排除A,造成危害排除C,统治者为自己考虑排除D
9提示: 见书P55-56找出相同点10提示:见书P57小字第一段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特点: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汉法。 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2. 问答题
答:①宋辽夏战争与和议,建立互市,边境贸易繁荣,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②辽夏南下遭中原军民反抗,不得不“以汉制汉”,从而保护发展先进的中原文明。
③辽、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人北上,促进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并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同时,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辽境汉人安居乐业。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用汉文铸造钱币。
三、课堂延伸
1、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北宋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2、A、B
3、连线
4、答:北宋已经不把商业区与居民住处分隔开来,交替纵横,反映了统治者开放自由的思想,说明商业在城市非常发达。
5、提示: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处繁荣的景象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一、课堂训练
1、C 2、A 3、C 4、B 5、D 6、D 7、 B8、D 9、A 10、C
提示:
1提示:四个民族政权国家排除A“和议”排除D,P61反映南宋与西夏不对峙
2提示:见书P59金政权3提示:少数民族政权林立选C
4提示:契丹916年,北宋960年,西夏1038年,1115年
5提示:东京保卫战是李纲,黄天荡之战韩世忠
6提示: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俘虏7提示:见书P61
8提示:1115年,1125年见书P59-609提示: 落后向先进学或适应
10提示:西夏的习俗P57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②经过十年抗金斗争,南宋收复了许多失地,抗金斗争顺利发展.③被宋高宗解除了兵权,之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④之一:不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为了国家、黎民百姓不能班师,要坚持到底。之二,会的,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突出,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皇帝命令高于一切。
2. 问答题
答:1)岳飞2)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收复了许多被金兵占领的失地。特别是在堰城大败金军主力骑兵,壮大了军威,鼓舞了土气。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三、课堂延伸
1、答:岳飞抗金无疑是反抗掠夺和奴役的正义斗争,岳飞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爱国热情和高尚的个人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民族英雄是指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而岳飞抗金是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一场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而不是抗击外来侵略,所以岳飞并不是民族英雄。
2、答:没有实现,秦桧谋害岳飞,更重要的是皇帝对掌握实权的岳飞猜忌,削夺他的兵权,实在是封建专制制度害了岳飞,忠君伦理害了岳飞。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一、 课堂训练
1、C 2、D 3、B 4、B 5、 B6、A 7、C8、A 9、C 10、D
提示:
1提示:见书P66引句2提示:本课标题所以选①②,P65P68选③④
3提示:P64苏州和湖州4提示:见书P68
5提示:见书P65宋代经济分布图6提示:见书P92
7提示:宋代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南宋时推广到长江流域,王安石生活在北宋年间,东京又在黄河流域,他不可能看到东京城外种植棉花。8提示:P64第一段9提示: 见书P65图10提示:P65图
二、课堂回顾
1. 问答题
答:(1) 管理外来商人;
(2) 向商人征收入口税(称为「抽解」),以及对非禁榷品实行收购(称为「博买」);
(3) 把「抽解」和「博买」得来的舶货送往京师。
2. 问答题
答: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三、课堂延伸
1、青山下,一条小河流淌,两岸稻田连着一片。小河东岸,北面是庄园大门,门前岸边有一架翻车,南面是一片稻田。小河西岸,南面是仓场,北面是一片稻田。在东岸稻田和西岸仓场之间,有一座小木桥。在庄园门前,一位老者策杖而立,前来视察的庄主。在木桥东头田埂上,有一个手持遮阳伞的人,他是督促佃客劳动的监工。其余的人都是佃客。他们正在从事耕地、耙田、插秧、灌溉、筑场、耘田、收割、挑禾、上架、脱粒、簸扬、舂米、入仓、堆秸等不同的劳动。
2、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材料。反映的宋代江南水稻生产技术水平。
3、答:关键在犁具。宋代先进的犁具,辕进一步缩短、弯曲,是真正的曲辕犁,比唐代的曲辕犁构造更简单,体积更短小。
4、答:大规模引种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为水稻一年两熟制创造了条件。种占城稻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粮食。南宋舒璘说:占城稻“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之”。看来,平民百姓特别欢迎占城稻。《耕获图》上描绘佃客们种植和收获的水稻,大概就是这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
5、第一,青山绿水,片片肥田,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第二,佃客们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自得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出现翻车,出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第四,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超过了北方。第五,江南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生产情况。宋代江南形成较为稳定的一年两熟制,
6、答:米质稍差,不如粳稻米好吃。广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一年两熟,目的是追求产量高,得米多。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 课堂训练
1、B 2、C 3、B 4、A 5、B 6、C 7、D 8、D 9、B 10、B
提示:
1提示:见书P71中间一段小字2提示:见书P73
3提示: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4提示: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5提示:端午改为冬至,两天改为三天,重阳节改为清明节
6提示:A少下层知识分子,B将居住在城镇的D同A7提示:见书P73
8提示:明朝戚继光9提示: 皮革缝制10提示:不涉及朝廷机密
二、课堂回顾
材料题
A答:老员外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是士农工商。显然老员外还是喜欢大女婿。大女婿是士人,宋代的士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更重要是宋朝开国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B答: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换、吃年饭、帖对联、拜年。
C答: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一般人人要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苜蓿,斗百花;七月七是妇女们的节日,乞巧节。
D答:宋“丁都赛”戏曲、男女伎乐和蹴鞠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声乐嘈杂十数里
三、课堂延伸
1、提示:蹴球,原称踢石球,是古代蹴鞠运动的一种形式。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踢石球祈雨的记载。到了汉代,蹴鞠游戏更加普及,其规则传说为黄帝所作,有二十五法,踢石球只是其中一法。到了清代,古代蹴鞠方法大部分已失传,只有在踢石球、夹包、花毽等游戏中还可以看到蹴鞠二十五法的影子。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就有关于踢石球的描写。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一、 课堂训练
1、B 2、D 3、A 4、D 5、D 6、B 7、B 8、 C 9、 A 10、A
提示:
1提示:定国号为元为忽必烈2提示:统一是前提,交流才有保障
3提示:现在还在实行只有A4提示:见书P785提示:见书P76宣政院辖西藏
6提示:见书P76图7提示:见书P778提示:同第5题9提示: 落后接受先进,
10提示:见书P76地图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行省制度。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
2. 问答题
答:政治方面 :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元政府通过向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元政府还把台湾、西藏置于中央的管辖之下,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
经济方面:忽必烈刚即位时就下达诏令说:“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并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汉人为奴。同时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生产的机构“司农司”,还规定以辖区内百姓人口、户数的增加、开垦田亩的数目、赋税是否公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成《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忽必烈这一系列措施,使饱受战乱破坏的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有的地方甚至有了发展,为中原文明的保存和延续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也为蒙古社会制度的封建化注入了新的物质内容。
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忽必烈的改制顺应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封建文明。由于忽必烈大行汉法,元朝的经济实力大为加强,并进兵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三、课堂延伸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答:1、生活迁徙不定:蒙古是个游牧民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没有固定住所,住房是用木竿和毡子搭建起来的圆顶毡帐。服饰多是用金银丝线或者动物皮革制成的。肉类和乳品是主要食物:食物包括肉类和乳品,来源于放牧和狩猎。主要饮料是马乳,他们还用马乳来酿酒。
独特的收继婚制:蒙古人盛行多妻制,妻子的多少,是由家庭的财产状况决定的。
2、铁木真1206年,“成吉思汗”3、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对外发动战争。侵略战争给外国带来巨大灾难。4、安定蒙古社会;奠定统一中国的基础;推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2、挑战一百零一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回答
3、 历史游戏:「江山如此多灾」
(一) 少、多、汉人;低、高、汉人;强、弱、蒙古人;汉;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则可。
(二) 蒙古人,高压政策,汉人,学生自由作答(提示:反抗蒙古人或推翻蒙古人的统治。)
(三)第一等级:蒙古人 。第二等级:色目人。第三等级:汉人。第四等级:南人。
学生自由作答 (提示: 不满 / 想攀上第一级)(提示: 把蒙古人驱逐)
第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一、 课堂训练
1、D 2、A 3、 A4、C 5、C
提示:
1提示:出错可以换字2提示:阿拉伯人吸收传播
3提示:见书P844提示:1456-400=1056是11世纪5提示:见书P82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②印刷术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对西欧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2. 材料题
答:①元朝松江人。②学自“崖州”黎族人③她教人制造并改进纺织工具;传播纺织技术,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课堂延伸
1、印刷 术火药 指南针纸
2、勇敢智慧,搅棉机、纺纱机、弹花弓、织布机,捍、弹、纺、织,使棉布走进千家万户。使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为我国纺织业做出重要贡献
3、毕昇、泥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省时省工钱、活字、活字版、汴梁、重新排版、人工和时间、《梦溪笔谈》、唐代、佛经佛像、宋代、汉文的单字、重道轻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李约瑟、重文轻武、刑典、儒家经典、佛经、史书和医书、来源广,成本低、可更换、占地不大、虫蛀之患、唯有读书高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 课堂训练
1、B 2、C 3、B 4、 D5、D
提示:
1提示:见书P862提示:唐诗宋词元曲3提示:见书P87-88
4提示:编年体纪传体通史5提示:以叙事为主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苏拭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②魏、蜀、吴;周瑜 ③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大军。④“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豪迈奔放。
2. 问答题
答: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年的历史,共294卷。《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司马迁写了《史记》。《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
三、课堂延伸
1、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射天狼
把酒问青天 高处不胜寒 月有阴晴圆缺 千里共婵娟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 怎一个愁字了得!
3、可怜无数山 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
第17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一、 课堂训练
C提示:《清明上河图》500多人物中大量商人和小贩
二、课堂回顾
1. 火眼金睛
答: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不同职业的人很多,图中反映卖豆腐花的小贩,母子两买豆腐花;其他的小贩在招呼客人,一位客人喝着什么;一位老头在卖自己的水果等等。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有更多人愿意成为商人,说明宋代比较自由开放的气息,统治者统治比较清明。
触类旁通
答: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C;靖康之变,都城迁移;
2、问答题
提示:1.城市布局打破“坊”、 “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2.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3.出现娱乐场所“瓦子”;4.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三、课堂延伸
1、缺失的女性
答:宋代实行男女隔离的政策,特别是理想的上层女性更应足不出户,守闺持家,她们很少能接触到家庭成员以外的男性,缠足的风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盛行。另一方面,《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女性又大多与小孩儿或家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儒家思想里,母子关系是家庭和谐安宁的基础,敬母教子则是值得尊崇的礼仪。只有因孩子需要,女性与陌生人的接触才被看成是合理的。
此外,虽然女性在社会关系中属于屈从地位,但她们反过来也是男性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在历代对帝王的绘画表现中,他们身边经常会簇拥大量的随从,没有一个人身边单独伴有女性。除了说女性不应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之外,我们还应考虑这幅作品的潜在读者。张择端是翰林图画院的画家,他所能接触的主要是上层官员
2、穿越时空——现代人对《清明上河图》审视
答:作品与观众之间隐藏着的身份上的对应性。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当12月3日上午,台湾艺术家蒋勋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清明上河图》时,排在他后面的一个老年妇女惊奇地指着画说道:这里有一个老太正在刷马桶呢!蒋勋也不无感慨地说:汴梁(京)城里刷马桶的北宋老太太和今天上海的老太太相遇,后者就像看到了自己。古代与现代、艺术和生活在这一刻莫分彼此。关键就在于这幅作品从图像上直观展现出的是一个社会整体,而不是某一特定阶层的价值判断和精神理想,并且这个社会群体主要是由市民百姓构成的,所以今天的普通观众在参观之前,就会相对比其它作品形成更多可供理解和比较的预设前提,欣赏作品之时也就会引起更大的兴趣。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一、 选一选
1、D 2、B 3、C 4、 D 5、B 6、C 7、D 8、C 9、 D 10、 D
11、 A 12、B 13、C 14、B 15、B 16、D 17、B 18、C 19、B 20、C
提示:
1提示:辽未参与战争和和议2提示:见书P54-61
3提示:④创立西夏文字⑤本民族习俗服饰未变4提示:见书P57
5提示:见书P576提示:靖康之变书P607提示:见书P60
8提示:见书P62第一段9提示:见书P60第一段10提示:元的《农桑辑要》
11提示:见书P6812提示:见书P62排除④
13提示:北宋都城汴州(东京)见书P65图
14提示:“歌舞”“醉”“作”反映醉生梦死15提示:见书P66
16提示:宋朝未完全统一全国17提示: 蒙古灭掉辽国18提示: 见书P77
19提示:文天祥不是我国民族英雄,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
20提示: 见书P92
二、材料分析
21答:①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②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③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④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2.答:①辽夏金宋时期在边境上设置的收税和贸易的市场.②促进了贸易的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北宋生产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都在这交易③战乱分裂不能阻挡民族间交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合作是历史主流.
三、问答题
23.提示:①作者赋予青山,白铁以人的感情,就更能突出岳飞爱国精神,和秦桧等人卖国的卑劣.②爱国爱民,高尚的情操和“不爱钱”,“不惜死”的一身正气。
24.提示:①1276年元世祖灭南宋,后来统一了中国;②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③重视发展农业,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④修治了黄河,使北方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探究训练(C)]
一、宋时纸币的出现与演变探究
1、使用纸币2、四川成都 交子 印上房屋、树木和人物的图画,作上暗号
关子 会子
二、四大发明探究
1、 提示:火药的发明起正反两方面作用,破坏作用和促进作用
2、 印刷术(文化发展交流)、火药(战争,推进社会变革)、罗盘针(航海,发现新大陆)
3、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缕悬法
三、再现岳飞风采
1、 从戎报国、尽忠报国 2、铁面无私①;铁的纪律②;军风端正③;以身作则④
2、 八大锤大闹朱仙镇,黄龙府 4、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5、 秦桧、张浚、杨沂中、十二道金牌、忠君思想、功高震主、杯酒释兵权、
6、 张宪、岳云、岳雷、莫须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7、 油条、秦桧夫妇、
期中质量调研
一、选一选
1、A 2、B 3、D 4、B 5、 B 6、 A 7、D 8、B 9、D 10、C
11、C 12、A 13、A 14、A 15、A 16、D 17、B 18、C 19、D 20、D
21、A 22、 C 23、B 24、C 25、C
提示:
1提示:参看七年级上册2提示:招纳人才,还有时凭权利,1000多年左右
3提示: 汉朝晋朝酒开始使用4提示:①宋朝煤产量增多5提示:见书P5
6提示:见书P10简表7提示:唐诗8提示:见书P54-569提示:见书P62
10提示:见书P54-6011提示:见书P7212提示:见书P6613提示:见书P33
14提示:见书P8315提示:中央机构中心尚书省执行命令,辖六部
16提示:见书P8417提示:经济重心南移见书P64
18提示:见书P67商业繁荣促使纸币出现
19提示:见书P8120提示:蒙古还未统一,实力不强,臣服辽金政权
21提示: 苏州湖州22提示:海外贸易前提是船,南方港口多,北方混乱战争阻隔。
23提示:解决办法就是精简机构和人员
24提示: 南宋未和西夏接壤,对峙无从谈起
25提示: 500多人物,中大量商人反映北宋开放自由,商业繁荣。
二、 辨析题:
26. 脱离实际的八股文考试改为科举考试,明清才有;“重文轻武” 文官的社会地位极高;长城东部的山海关金人手中;棉袄元代普及;蒙古兵改为金兵;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三、材料解析题
27.答:①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②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商的资本非常雄厚。③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④不能。因为邹凤炽不仅是富商,还是拥有许多庄园的大地主。他结交贵族、官僚,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
四、问答题
28、答: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前期统治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隋唐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上述因素促使隋唐两代成为中国封建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
说明:农业: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两年三熟耕作制的推广)。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筒车、曲辕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手工业:产地分布广(丝织业)。生产规模大,产品多(造船业)。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陶瓷业)。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铸造业)。大大超过了前代,是隋唐经济全面繁荣的一个侧面。
29.答: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是:①汉族人民大量到边疆开发边疆经济。边疆人民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②辽金时期人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③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在元朝时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④元朝时,西藏正式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一、 课堂训练
1、A 2、A 3、D 4、C 5、D 6、D 7、C 8、B 9、C 10、A
提示:
1提示:见书P982提示:废丞相,置内阁 见书P993提示:明朝创立
4提示:专制统治下的繁盛 见书P99-1005提示:见书P99
6提示:见书P1017提示:见书P100-1018提示:根本目的都与巩固统治有关
9提示: 皇帝裁决10提示:见书P101及注释①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1)目的:实心求贤,巩固明政权。原因: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2)反映出科举存在严重的询私舞弊问题。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是统治者钳制知识分子的手段。说明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 问答题
答:①加强军权,分散相权和地方权力。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实行特务统治。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直接指挥。后来的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对官吏的监视。朱元璋还设立廷杖制度,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清朝统治者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中央设立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③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答卷不许有个人见解,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④明清统治者还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
三、课堂延伸
1、答: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这种文化专制下,天下文人闭嘴犹恐不及,谁还敢越雷池一步?文字狱就象一把剑,悬在知识分子的头上,压抑了人才,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同时也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叛国罪、颠覆国家罪;韩生童;汴梁 ;黄河一带白莲教
濠州、出身农民,曾是反元战士郭子兴部下,现统领应天反元大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1. 坚守镇地,培养实力。2. 实行屯田,自给自足3. 消灭外族,恢复中华;口号:(同学自由创作)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一、课堂训练
1、D 2、B 3、C 4、 B5、D 6、B
提示:
1提示:本题涉及到台湾与大陆的联系问题,目的使学生了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把台湾与祖国分离开的做法都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违背了人们的意志。解答符合三个因素:①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③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如果选项只能说明其中一项或两项,不能作为本题答案。因而此题应选D项。
2提示:见书P1133提示:见书P1064提示:见书P105中间小字
5提示:见书P107地图6提示:见书P107最后一句
二、课堂回顾
1. 小文章:提示,介绍台湾历史,说明历来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原因被帝国主义日本占领50年,后国内原因为国民党窃取,中华儿女必须为统一祖国作贡献。
2. 问答题
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性质的理解能力。属于分析说明题。首先,我们应客观地分析雅克萨之战的背景,从俄国和中国双方进行这场战争的出发点上可以看出中方进行这场战争的性质:①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并不与中国接壤,只是在清朝忙于统一中国时,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大肆入侵中国,向东扩张。②沙俄侵略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我国军民进行了坚决斗争。③沙俄政府不听中国提出的撤兵要求,反而加紧武力扩张。在这种形势下,中方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因此作为中方来讲,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自卫反击战。
三、课堂延伸
1、外兴安岭、尼布楚、雅克萨、额尔古纳河;
2、黑龙江(东北)3、中国的东北 尼布楚周围 雅克萨 中俄东部
4、日本;武士、商人、海盗;江浙地区;抢劫、掠夺奴役、屠杀
俞大猷、戚继光、王振、于谦;俞大猷、戚继光;王振、于谦没有经验,王怕死。
第20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 课堂训练
1、C 2、D 3、A 4、C 5、B 6、D 7、 C8、 B 9、A 10、D
提示:
1提示:见书P109,吞并天山南北,在西面2提示:见书P110
3提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提示:①清朝设置③不包括内蒙古
5提示:见书P113图6提示:见书P110驻藏大臣7提示:见书P113图
8提示:见书P1109提示:见书P11010提示:见书P110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经历康熙乾隆皇帝;外八庙是喇嘛庙,尊重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宗教信仰,民族政策的灵活性,刚柔并济;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起到了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的作用,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问答题
本题是一个综合归纳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题可以从地域上分别阐述清政府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
从西藏地区看;①两次赐予封号以后,历世达赖、班禅的继立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大大加强了。(这一事件促进了清政府与西藏的团结)。
从新疆地区看:乾隆帝派兵粉碎了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这一事件促进了清政府与维吾尔族的团结)
从漠西蒙古看: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在明末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因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首领渥巴锡举行武装起义,不远万里重返祖国,清政府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这一事件促进了清政府与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团结)同时,清政府还设立了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三、课堂延伸
答:班禅禅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统治者出于控制西藏的目的,不想看见达赖势力过大,想让班禅分权。参考http://heritage.tom.com/zhuanti/xizang/banda.html用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活佛转世是藏语系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尊重。经“金瓶掣签”认定的活佛转世灵童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后,方能正式继位。。“金瓶掣签”既坚持了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威,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在宗教上体现了释迦牟尼的“法断”。大活佛转世经由中央政府批准,是藏语系佛教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是维护藏语系佛教正常秩序的关键。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 课堂训练
1、D 2、C 3、B 4、 A5、A 6、D
提示:
1提示:见书P115第一段2提示:见书P117地图3提示:同第1题
4提示:宫城(紫禁城)书P1155提示:见书P117
6提示: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辅以找不足之处
二、课堂回顾
1. 分析题
答:1、 关于第一个问题:①要了解长城的作用;②知道长城修建的背景;③联系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④对比明清两朝的疆域图;⑤明确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品质,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⑥注意把握民族关系问题。
2、 关于第二个问题:①理解大一统的含义;②要考虑故宫营建时明清两朝的国情;③引导学生从故宫建筑的命名、故宫建筑的布局特点、故宫的规模、建筑的色彩、材质和尺度、建筑的风格、太和殿的规模来分析;④从建立到建都,经历两个朝代,两个民族,感受民族的包容性;⑤如此大规模建筑的营建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等。
2. 分析题
北方的戎狄。匈奴。在地劫险要的地方筑长城,建烽火台,驻兵防守。筑长城好比大禹治水,解除威胁;同意,长城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同意 - 因为征用三十多万人。不同意 - 筑长城是保卫中国本土,秦亡有其它原因,并非祇因修筑长城。
三、课堂延伸
提示:第一位:①着重介绍故宫营建的时间、过程、建立者以及历史地位和建筑特点;②展示的图片有明清北京城和故宫的地图、朱棣的画像,故宫平面图、故宫全景图。 第二位:①着重介绍故宫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介绍过程中要注意这三大殿的建筑特色、功能,如太和殿的殿名的意思,殿内的大柱子,皇帝的宝座,保和殿后的云龙大石雕、金砖的来历等。②展示的图片有三大殿的内外景、铜龟、铜鹤等。 第三位:①介绍的内容与三大殿的要求一样,重在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②展示的图片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内外景,坤宁宫的灶王、喜床,乾清宫的东暖阁、正大光明匾等。 第四位:①介绍天安门的建筑特点,曾经在此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天安门的历史意义。②展示的图片有天安门景色、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或影视片段。 第五位:①介绍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②展示的图片有历代长城的地图和风光图片。 第六位:①介绍长城的著名景点如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注意收集长城遭到破坏的情况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对长城发起的保护活动,提出倡议。②展示的图片有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金山岭的风光照,反映长城问题的照片,社会对长城进行保护的情景,展示倡议书。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一、 课堂训练
1、C 2、A 3、C 4、A 5、 D6、D
提示:
1提示:见书P122 2提示:见书P1213提示:见书P122
4提示:见书P122最后一段5提示:市民素质良莠不齐,见书P123第一段
6提示:颠峰代表作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明代;宋应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求,推进科技发展。
2. 填充题
罗贯中、一百二十回、关公、诸葛亮、曹操;刘备、张飞、周瑜、孙权、鲁肃;元末明初、政治黑暗官逼民反、施耐庵、故事、话本、戏曲、一百零八、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吴用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神话小说、唐三藏、吴承恩、一百回、唐三藏取经、八十一、想象丰富;颠峰、贾府、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走向衰亡。
三、课堂延伸
根据学生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 课堂训练
1、D 2、D 3、B 4、D 5C、 6、A 7、B 8、B 9、D
提示:
1提示:见书P129 2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提示:指南针早已传到欧洲。
4提示:不以交易为主,物品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
5提示:见书P129引句6提示:见书P128
7提示:开放个别口岸交易8提示:限制进出口
9提示: 地大物博经济上没有需要,防御西方入侵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②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但是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
2. 问答题
答:海外贸易处于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为下西洋提供物质保证;下西洋船只庞大,说明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船数人数说明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技术先进;次数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时间可以反映在当时世界航海上是无可企及的,比哥伦布等早了半个世纪。
三、课堂延伸
1、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靖难之役;麦加;出海远航
2、任务1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任务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船队的组织管理水平,远不如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西方的殖民活动 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
一、 课堂训练
1、B 2、D 3、B 4、B 5、D 6、B 7、D 8、D
提示:
1提示:见书P133 2提示:见书P133注释②3提示:见书P132
4提示:见书P133中间小字5提示:重农抑商一直存在
6提示:见书P133最后一段小字7提示:见书P134小字第一段
8提示:见书P136引句,及P135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闭关政策。②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③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2. 问答题
答:①经济上:调整统治政策,生产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巩固,疆域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国家;平定国内叛乱,加强对西藏、台湾管辖,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③外交上:收复台湾;反击沙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及统一。④到乾隆帝时,国库充盈,文化发达,编纂《四库全书》等大部头丛书,清朝进入了人们赞为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康乾盛世”。
三、课堂延伸
1、答: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采用雇佣劳动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了;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比明朝扩大了;大商人控制生产过程,成为早期的资本家。③这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商人地位提高,想成为商人的人多起来④这些因素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2、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进口值超过出口值。
3、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明清
第25课 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一、 课堂训练
1、 提示:根据书P140-142找出重要城市(四大文明古国)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继承着罗马等等。
2、 全世界的奥运,共享奥运辉煌。穿越主要国家与地区(为世界作出贡献,为奥运出力)
3、 姚明、田亮、李宁、宋祖英、成龙、刘德华等
二、课堂回顾
1、提示:通过奥运圣火的传递,将能够向世人全面展示火炬传递沿途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风貌、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火炬传递,将有助于奥运精神及文化在火炬传递沿途地区的传播。奥林匹亚山圣火电厂取火处的历史是3100年,如果在张家口涿鹿建成中华合符坛,其象征年代至少在5000年以上,又是中华人文起点标志,可在标志性主题上超越西方,会得到全世界华人的广泛响应。涿鹿取火后,经鸡鸣驿站、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元大都土城、中华世纪坛,最后直达会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计划跨越珠峰。到达中国六大古都。
2、根据自己家乡历史地位判断
三、课堂延伸
奥运会、世界、四年、古希腊、宗教色彩、军事锻炼、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顾拜旦、1896年、28届、18届、中国北京、五环旗、红、蓝、黄、黑、绿、团结和友谊、更快、更高、更强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 选一选
1、 A 2、C 3、A 4、C 5、B 6、 D 7、C 8、C 9、 A 10、 D
11、B 12、A 13、A 14、D 15、C 16、 C 17、B 18、A 19、C 20、D
提示:
1提示:特指冤案,镇压反清思想2提示:“文字狱”压制
3提示:②雍正时期③顺治时期4提示:防止宰相专权
5提示:乾指乾隆6提示:见书P129 7提示:见书P128
8提示:见书P99明太祖设置锦衣卫9提示:是专制统治德表现
10提示:见书100 11提示:反击外国侵略,是民族英雄
12提示:见书P123 13提示:见书P121 14提示:见书P122
15提示: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熟悉历史人物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可知,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忽必烈是继承蒙古汗位,C项努尔哈赤符合题干表述。
16提示:商品经济需要加快流通17提示: 见书P134
18提示: 见书P128注释③19提示:还有口岸开放。
20提示: 都是18、19、24课所讲述德主要内容
二、材料分析
21答:①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②职能: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
③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22.答:①特点: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播法适应中国儒家文化和习俗。
②态度:极力排斥外来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
③认识: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此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
三、问答题
23.答:特点:①建立了少数民族统治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②吸收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③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④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管理。
原因:①中华民族是几千年来各民族间不断融合、发展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整体。②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③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清朝的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民族关系及政策。④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发达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所同化,这是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24.答:顾炎武这句话是对科举八股考试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择官吏,但政府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者秦始皇焚收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只是这时封建制度已趋衰落,统治者为强化专制主义统治,更不允许有任何“越轨”的思想。八股取士正是适应这种政治需要而产生的,它失去了科举制度在初创时期的积极意义。所以,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则比焚书坑儒更加恶劣。
[探究训练(C)]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探究
1、 思想僵化,缺乏创造性;学在官府、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科举、党争;文字狱
2、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书》、《五经》、《四书集注》个人见解和自由发挥、文化专制
3、A、B、C
二、《红楼梦》探究
1、 曹雪芹、梦阮、雪芹;2、《石头记》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王、史、薛 3、男女平等,尊重个性,反对礼教纲常 自由的生活 林黛玉 薛宝钗 树倒猢狲散
4、 眼花缭乱、看得出神、长长见识;出洋相;满载而归
5、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贾敬、贾赦、贾政。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期末质量调研
一、选一选
1、 B 2、A 3、A 4、D 5、D 6、B 7、C 8、 B 9、B 10 C
11、A 12、B 13、C 14、C 15、A 16、C 17、C 18、D 19、B 20、B
21、A 22、C 23、A 24、 C 25、D
提示:
1、见书P2 2、穿江苏境内有江南河邗沟通济渠3、现实农民起义,引以为戒
4、见书P15 5、西红柿唐朝之后才有6、A、C、D都是B的体现
7、“诗中圣哲,民间疾苦”反映的是现实主义者杜甫
8、见书P27 9、③②隋朝出现④唐太宗时①⑤武则天时期及之后
10、见P105 11、见书P67 12、西藏是宣政院辖地见书P76 13、见书P92
14、“开元全盛”见书P15
15、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白居易新乐府开创者
16、见书P65 17、《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见书P86
18、四书五经诗参考书,考试就在这书范围
19、必须这样格式,否则不进 20、见书P101,压制思想表现排除D
21、见书P123 22、见书P83 23、苏州湖州是太湖流域
24、④历来就有,起辅助作用 25、四个都是皇帝加强统治表现
二、辨析题
26.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
27、不是为了区别,而是继承,定都长安(隋朝东都洛阳,西都长安)
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宋应星〈天工开物〉成吉思汗、黄道婆、李白、毕昇
三、材料解析题
28、答:①表现:明朝时商品经济活跃,江南地区更为发达,像盛泽这样的小镇都很繁华,而且出现了说合交易的牙行。
②特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北京、汉口等商业中心城市;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经济更为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经济也有了明显发展。
四、 问答题
29、答: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其中以阿拉伯商人最多。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30、答: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勤奋好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史,而且热心学习科学技术,先后向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学习代数、几何、测量、天文、解剖学。康熙帝潜心学习的西方自然科学,客观地说,只是接触了西方自然科学的皮毛,这种有限的对西方科学的了解,并不能改变作为封建专制君主视中国为“天朝大国”的自傲心理,更不能改变康熙对世界大势的了解和他所接受的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统治之术。康熙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维护无所不能的天子的尊严,为了炫耀“真命天子”无所不知的渊博,而对臣民则认为无此必要。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不迫切需求科学知识,传统的封建统治之术,强调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所以,康熙帝循封建统治的常规,强化封建的“三纲五常”,来扼杀臣民的叛逆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西方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康熙帝的这种做法,客观上拉大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