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学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Ⅰ 闭卷部分(满分60分)
一(每格2分,共26分)
1. 秦始皇(嬴政)
2. 汉武帝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只写半句也可,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3. 小王
4. 北
5. 忽必烈
6. 依次为:商 春秋 秦 蜀汉(蜀、汉) 隋 唐 明 清
二(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错在:“南方以种植粟……”应该是:“南方以种植稻……”;
2. 错在:“北方以种植稻……”应该是:“北方以种植粟……”;
3.错在:“黄帝治水……”应该是:“大禹治水……”;
4. 错在:“由于青铜农具……”应该是:“由于铁器……”(或“由于铁制农具……”);
5. 错在:“秦穆公……”应该是:“李冰父子……”(或“李冰……”)。
三(每格2分,共10分)
1.《窦娥冤》
2.《本草纲目》
3.《西游记》
4.《唐诗三百首》
5.《天工开物》
四(每格2分,共14分)
1.指南针 火药 雕版 毕昇 木
2.本题答案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强求学生要高度概括,大意正确即可给分。如写“中国的印刷术在什么时间传入哪个国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国家)比……(国家)早(或晚)”“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了……等国家”“印刷术由中国传遍了世界”等,只要表述符合史实均可。下面两项答案仅供参考。
(1)印刷术由中国向东传到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向西传入中亚、西亚、非洲、欧洲和美洲。(从空间角度提取)
(2)印刷术在中国发明以后,到18世纪中期,已传遍了亚、非、欧、美洲。(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提取)
Ⅱ 开卷部分(满分40分)
一(共10分)
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历史遗址(古墓葬)、历史遗迹(古建筑)、历史网站;询问长辈(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与亲历者)……
任选四项,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填对1项得2分;填对2项得4分;填对3项得7分;填对4项得10分;超过4项,每写对1项加1分,本题最高可给12分。
二(每小题5分,共10分)
1. 按时间标准分类。(2分)这一标准的分类方法会产生多种答案,言之有理均可。(3分)如按“远古时期”“商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分;也可以“中华文明的发轫时期”“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时期”“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时期”来分;甚至以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朝代或时期为界,将之一分为二,如“秦朝前期”“秦朝后期”等,皆可。
2. 按种类标准分类(可细化具体)。(2分)这一标准的分类方法也会产生多种答案,言之有理均可。(3分)如按“可盛物(器皿)”与“可欣赏(艺术)”分;按“陶瓷器”“青铜器”“绘画”分;按“坚硬”“易损坏”分;按历史或艺术价值的大小来分等,皆可。
学生无论选择哪种标准分类,言之成理都可得分,但必须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三(每小题2分,共10分)
1. B 2. D 3. A 4. C 5. C
四(共10分)
注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历史材料(信息)形成观点的能力,以及“史由证来,证史一致 ”意识的形成与运用水平,不以面面俱到地再现历史知识为目的,也不提倡学生简单地抄录教科书中的相关字句。
评分可从下列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作评判。
1. 观点的价值(0~3分)。
(1)没有观点,或观点不正确,不给分。
(2)学生采用教科书中已有的观点。如果是“就事论事”的一般观点,给1分;如是较全面的观点,给2分;如是非常全面的观点,给3分。
(3)学生提出教科书中没有提及的观点。既有可能是学生从课外历史读物中阅读到的学术味较浓的观点;也有可能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新”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给3分。
2. 历史材料信息运用的水平(0~6分)。
(1)所用材料不能证明所提出的观点(0分)。
(2)材料的出处:能说明所用材料的出处,如“教科书中提到……”“上述(试卷)材料中提到……”(1分);假如能用到课外的材料,如“我在一本名为《×××××》的书中看到……”“我曾在××网上看到过……”“长辈告诉我……”等(2分)。
(3)材料的数量:运用单项材料(1分);能运用数个材料(2分)。
(4)材料的质量: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不最密切(1分);能有效地说明观点(2分)。
3. 能自己组织语言,不简单地抄录教科书、文字流畅、条理清晰、历史感强。在这四项特色中每具备1项,均可各加1分。本题最高得分可为13分。
注意:开卷部分的第一与第四题,学生都有可能超过规定的单项大题的最高分,但开卷部分的最高得分不得超过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