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历史试卷 - 初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初中毕业生社会历史学业考试样本试题

2014-5-11 0:33:28下载本试卷

初中毕业生社会历史学业考试样本试题


【例1】图幅相同,表示实地范围最大的比例尺是(  )
A.1: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C.1/10000            D.0  50米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涉及“知道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这一考试目标。属较难题。
  回答本题,需要了解比例尺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知道比例尺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理解比例尺越小,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大,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小。
【答案】A

【例2】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分析】
本题涉及“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主要成就”这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核对孔子的主要贡献等知识内容的识记能力,属容易题。
回答本题时,有两个明显的有效信息:一是时间,上述四个人物选项中,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只有孔子,其它都生活在战国时期;二是主要贡献,尽管四个人物都是著名的大思想家,但只有孔子既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B

【例3】 我们应当学会合理发泄情绪,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在适当场合哭一场        B.与人大吵一场
C.向自己的朋友倾诉      D.进行剧烈的运动
【分析】
选择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有关的内容命题,是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一大特点,体现了学科教学的思想性、教育性。本题涉及了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这一考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合理发泄情绪”的几种方式的了解情况,要求对不同的行为方式具有判断、比较、分析的能力,属容易题。
对这类试题,要特别注意题干的规定性词语,即题目的限制性条件、设问的指向等。本题设问的指向是逆向的,答题时尤其要仔细。
【答案】 B

【例4】 消费者王某在某商场购买的皮鞋是伪劣商品,便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获得赔偿。在这里,消费者王某主要是
A.自觉履行义务         B.依法享有权利
C.尊重他人权利         D.惩处犯罪行为
【分析】
本题涉及了消费者的权益,主要考查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考试内容,是应用型的,属稍难题。其突出特点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解答这类试题,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如试题中的“伪劣商品、投诉、获赔”,从中明确命题意图,王某为什么能获赔?是因为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明确王某的这一做法是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就可以排除错误或干扰项,从中选出正确选项。
【答案】 B

【例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驶上了快车道。至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共470多件,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法律依据。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履行了
 A.立法的职责    B.执法的职责
 C.法律监督的职责    D.普法教育的职责
2.在立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开门立法”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组织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这说明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C.我国法律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D.我国公民都能直接行使立法权
【分析】
围绕一个主题,在同一情境材料下面设置多个选择题,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试题形式,能较好地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第1题涉及“了解我国的主要国家机关”“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这些考试内容,属于容易题;第2题涉及“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这一考试内容,属于稍难题。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和理解共同的引子材料,明确主题,确定解题的基本方向。上述试题的引子材料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成就,下面的试题涉及的知识是国家机关和法律方面的。其次要联系材料逐一仔细审读题干,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再筛选题肢,选出正确选项。
【答案】1.A  2.C

【例6】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亲切会见,是国共两党继近代史上两次合作后最高层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革命统一战线和  ▲ 统一战线。
(2)第二次国共合作对当时的中国革命起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3)2005年4月国共两党最高层的亲密接触,对发展两岸关系有何积极影响?
【分析】
本题以时政材料创设背景,联系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及对中国革命进程的积极影响,并在对过去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展望这次国共高层接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重在考查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因果联系法,引导教学中注意不能将史实割裂,而应建构其内在联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回答本题需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历史与现实的纵向联系或推理能力。第(1)题比较容易回答。建立了两条统一战线,是最基本的常识。若是该问题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第(2)题就无法进行全面解答了,所以本小题比较关键;至于第(3)题则完全依靠学生的理解和推理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只要两岸政党“亲密接触”必然会促进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进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本题属较难题。
【参考答案】
(1)抗日民族
(2)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
(3)有利于维护台海稳定,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例7】人口、资源、环境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请回答:
(1)请用实例,或者用图表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2)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
(3)针对你身边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可以是人口方面的,也可以是资源或环境方面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分析】
本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有关条目,属较难题。
本题在内容上“抓大放小”,就是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问题的宏观把握能力,而对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不予或很少涉及。在形式上,第一变常用的归纳法为演绎法,具体说,就是先给出结论(论点),请学生提供具体实例(论据)来加以说明,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二规定了图示和实例两种表达方式,请学生任选一种自己喜欢或熟悉的方式来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人文关怀,给学生了一定的自由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或导向。这样,我们就命制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设问上看,第(1)题问的是“是什么”,是考查学生辨证分析问题能力的;第(2)题要求回答的“怎么办”,是考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第(3)题则理论联系实际,要求针对你身边存在实际问题(“是什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样办”),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回答本题必须认真审题。本题题干中连续出现了三个“相互”,这就暗示我们在回答第(1)题时要抓住关系的“相互性”。第(2)题在设问上暗示也比较明显,如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第(3)题是一道设问开放答案也开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本题还提示学生可以任选图示和实例两种表达方式来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人文关怀,给学生了一定的自由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或导向。
【参考答案】
(1)实例或图示,要抓住关系的“相互性”。正确揭示三对关系的,得3分;正确揭示两对关系的,得2分;正确揭示一对关系的,得1分。未揭示其“相互性”的,酌情扣分。
(2)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只要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即可。例如,问题:某河流水污染严重。建议:加强环境执法,禁止污水排放。

【例8】 阅读漫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漫画中挖井人为什么挖不出水来?
(2)漫画给你什么启示?
【分析】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夸张的笔法,幽默的情趣,展示抽象的道理。以漫画作为情景材料的试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新课程理念。
解答漫画类试题,首先要通过观察漫画和文字说明,找出漫画关键的落笔点,全面理解漫画的内涵;其次是结合教材知识,推论出漫画的引申意,即寓意;最后对漫画揭露的问题,亮明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理由,从多个层次进行思考和回答。
本题提供的漫画告诉我们,这个挖井人挖不出水来,并不是因为没有水,而是因为他缺乏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每次都半途而废。挖井人只要选准目标,坚持到底,定能挖出水来。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学会自觉磨砺坚强意志”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属稍难题。
【参考答案】
(1)挖井人虽然挖了好几口井,但每次都半途而废,因而挖不出水来,(2)要想成就事业。达到既定目标,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特别是遇到困难时,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而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注:本题第二问属开放式的,考生答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例9】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共中央的建议和宪法修正案(草案),并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新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条款列入其中。
 请回答:
 (1)上述宪法修改过程说明了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分析】
材料式分析说明题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学科中最常见的主观型试题。此种题型课旨在综合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能力才能正确解答,大多难度相对较高。
 本题涉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道我国的国家机关”“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考试内容,属于较难题。
解答这类材料式分析说明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准确把握答题方向。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试题的材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作为试题的“引子”,答题重点在于解答设问;另一种是材料本身蕴涵或规定了答题的要求甚至答案的要点,答题时必须将材料与设问有机结合。其次在答题时要明确观点,加强针对性,富有条理性,注意辩证性。第三是要注意按题目要求回归教材,论证有理有据,并注意运用学科术语组织答案。本题第一问既要求从宪法的角度来思考,又要求从立法机关的角度来分析,还要求从党的领导角度来说明,所以难度较高,解答时要紧密结合材料,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和全面性;第二问中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实际上相当于一道问答题,所以解答相对比较容易。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或基本国情)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