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历史第四册18~22课)
一、选择题:
1.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
A.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C. 确定了国旗、国歌和国徽 D. 规定了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纲领
2. 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 )
A. “三反”“五反” B. 农业合作化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
4. 有关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是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回答5~6题:
5.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B.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社会主义在中国建成 D. 中国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6. 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在………………………………( )
A. 国民政府被推翻
B.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胜利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D. 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回答7~10题:
7. 下列措施中,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镇压反革命运动
C. 抗美援朝运动 D. 三反、五反运动
8. 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A. 巩固了新生政权 B.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9. “三反”“五反”运动的性质是………………………………………………………( )
A. 解决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 解决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D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10.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此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③没收官僚资本④经济特区的建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回答7~14题:
11.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B. 美国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C. 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 D. 向世界表明中国强大
12.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能够说明这一道理的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北伐战争的胜利
13. 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C.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4. 下列不属于抗美援朝胜利意义的是……………………………………………………( )
A. 巩固了年轻的人民共和国 B. 增强了自信心和凝聚力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D. 中国从此成为世界强国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中国开始有计划经济建设。回答15~16题:
15.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是在………………………………………………………( )
A.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以后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C.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新中国成立
16.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时间是……………………………………………………(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有成功之处,又有重大的失误。回答17~24题:
17.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 )
A. 三大改造完成后 B.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后
C. 一届人大召开后 D. 政治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8.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 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矛盾
C.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9. 中共“八大”着重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加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C. 迅速完成“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任务
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0.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大
21.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
A. 人民的愿望 B. 党的领导
C. 人民的积极性 D. 客观经济规律
22.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3. 造成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 苏联撕毁合同
C. 连续三年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D. 反右倾斗争扩大化
24. 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全面好转是在……………………………( )
A. 1962年 B. 1963年 C. 1964年 D. 1965年
二、材料解析题:
25. 阅读下列材料:
“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进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
请回答:
(1)这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的讲话?
(2)毛泽东预计党内可能出现什么现象?以后是否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
(3)这次会议还解决了什么问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讲述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
(2)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个人?
(3)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材料二:新中国的总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材料三: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的出处及时间?
(2)三个文件的性质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成立于何时?
28.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阅读后请回答:
(1)上述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
(2)上述报告所提的“更伟大的更艰苦的工作”是指什么?
(3)上述报告中提出两个“务必”的原因,除文所述外,还有什么?
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9.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做了哪些努力?
3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坚苦卓绝的奋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请回答:
(1)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中国革命经历了哪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2)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
(3)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上述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31. 如何认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2.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和“过渡时期总路线”?
33. 如何区分过渡时期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C 6.D 7.A 8.A 9.B 10.A
11.C 12.C 13.D 14.D 15.B 16.D 17.A 18.B 19.D 20.C
21.D 22.B 23.A 24.C
二、材料解析题:
25.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打倒。是。
(3)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6. 略。
27.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起临时宪法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1912年1月1日 1949年10月1日
28. (1)1949年,西柏坡。
(2)把中国稳步地转变为工业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国内,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国际,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威胁。(其他合情合理的答案均可得分,但要按国内、国际分别记分)
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和完善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30. (1)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根据地繁荣富强。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31. 农村人民公社运动是在1958年“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1957年冬和1958年春一些地方大搞水利建设时进行的超社界、乡界甚至县界的生产协作。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此表示赞赏,小社并大社,人多力量大,并通过了《关于把小型农业社合并为大社的意见》。会后各地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的高潮。1958年8月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公布后,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8月底,河南全省实现了公社化。从1958年8月到10月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9%以上。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国刮起了一股“共产风”。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按劳分配的原则遭到破坏发生严重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2.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到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结束。
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任务。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是指过渡时期本身,而是指两个逐步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当时预见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些时间。第二个”逐步实现“即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仅仅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34.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取缔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丑恶现象、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进行工矿业的民主改革等,都具有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的性质,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但这其中的许多斗争还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抗美援朝是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但不是遗留下来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之乎者也公有制。为此进行的斗争有: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各级人民政府、进行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