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历史试卷 - 初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泛珠三角区域

2014-5-11 0:33:29下载本试卷

1.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内地的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内地9省区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地位十分重要。2004年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33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5%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有利于实现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9+2”(内地9省区加港澳)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和亚洲合作的发展。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运动:1958年,中共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发动起来,其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高速度。同时,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③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极大困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2年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目前交往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交往的任务: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初步形成。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它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结合了农民的责、权、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台湾问题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实: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3)抗日战争胜利后,在1945年10月,台湾光复。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启示:(要点)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2、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两岸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平同意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4、依照《反分裂国家法》,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6.新中国外交成就:

(1)、1953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1955年参加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4)、1972年中日建交。

(5)、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1979年中美建交。

(6)、1991年11月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启示和感想:(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观点)

(1)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是每个国家保持活力和长久繁荣的必要条件。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2)弱国无外交:中国在近代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说明国家落后只会挨打.不会受到尊重,只有国家富强发达才能在外交上获得自己应得的权利,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尽自己的每份力,提高综合国力,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别国展开交往.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的一次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8.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转变。80年代末东欧巨变,90年代处苏联解体。

10.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战后,地区性战争不断发生,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世界的总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11.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①.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

②.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作出的努力(举例):

①.2001年,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获得成功。

②.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

③.2002年12月3日,申请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取得成功。

(3)新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浪潮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挑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在经济和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3、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欲立于不败之地的做法。

做法: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发展高科技,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引进技术和资金;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等。

启示:

(1)各国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

(2)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

(3)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4)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5)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争端。

(6)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大失误;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挫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启示: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还要注意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西     

地形

   多为平原丘陵

 多为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资源

 耕地资源丰富

 草场、矿产、能源丰富

人口

 人口多而稠密

 人口少而稀疏

城市

 规模大而稠密

 大城市少,城市稀疏

交通

 海陆空运输便利畅通

 缺水运,公路铁路为主

经济

 经济发达,缺能源矿产

 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东西部的差异)

 

 东部

 西部

 

优势

 平原广阔,气侯湿润,土地肥沃、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丰富。      

 矿藏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土地广阔、历史攸久等。

 劣势

 矿产,能源资源短缺,工业污染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较差。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气候

 亚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1月均温

 高于0

 低于0

7月均温

 高于24

 高于20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小于800毫米

民居特色

 注意通风、防雨

 注意防寒

饮食习惯

 喜欢吃米饭

 喜欢吃面食

交通

 公路、铁路、航道

 陆路交通为主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税收: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从税收的目的性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即社会公共需要。

(2)从税收的强制性看,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权力。

(3)从税收的法制性看,税收是国家依据税法而征收的,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都必须遵循税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从税收的无偿性看,国家征税以后,不再直接返还给具体的纳税人,也不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5)从税收的内容上看,它是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和实物。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时,税收主要是征收实物,而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征收货币。我国的农业税基本上征收的是实物,但仍要折合成一定的价值。

(6)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在我国,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也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①税收的强制性:税收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征税必须有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取得的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给具体的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③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了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二、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我国税收的性质

(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这种税收的性质是由我国的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国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是劳动人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系。

(2)理解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性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一、从我国税收的来源,税收的增长,税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上来认识。

税收的来源主要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向个人征收的比重很小;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是剥削关系,而是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税收占95%以上。从根本上说来,税收来自劳动者新创造的财富。例如: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实现了价值增值,需要向国家缴纳增值税;企业和个人取得了应税所得,需要缴纳所得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缴纳农业税或农林特产税;等等。可见,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的。

  二是从税收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等方面反映出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从税收的用途来看,我国的税收在财政支出中,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例如:国家先后投资180亿元,在祖国的大西南修建了东起南宁,西抵昆明的南昆铁路,为大西南的资源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的落后面貌起到了促进作用。再如:国家投资兴建各类学校,培养人才;国家投资兴建城市公共设施,为大众服务;国家提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困难人口提供社会保障;国家拨款支持农业、扶持落后地区等,都是用之于民的表现。

2、 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社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这个作用是税收一出现就有的作用,并且税收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的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法,从而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保证。

  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家可以以税收为手段,对纳税人、征收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调节经济的发展。当前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国家通过减免、优惠等税收政策刺激投资,用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刺激出口,用征收利息税等措施刺激投资、扩大消费。

  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从广义上,经济的运行状况可以在税收上得到反映,国家通过税收可以了解和掌握经济的运行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从狭义上,国家各级税务部门可以通过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深入企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以维护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我国税收的来源与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否一样?

  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国家机关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收费、各种罚没收入和国际捐赠收入等。

税收的来源主要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向个人征收的比重很小。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税收,但把财政收入的来源与税收来源等同则是不对的.

(2) “税收”、“债务”、“收费”的区别怎样?

  税收与债务收人的区别。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债务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更不具有无偿性。因为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借到多少,何时还债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税收与罚款、没收财产的区别。这三者都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但罚款、没收财产不具有固定性。

  税收与收费的区别。二者都具有强制性。具体地说税收与收费有三点不同:一是征收的具体主体不同。税收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的;收费是由其他行政或事业单位征收的。二是用途不同。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款是由国家统一支配的,用于公共需要;各项收费一般采取专款专用的原则。三是特点不同。税收具有固定性,是一种规范的分配;收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是非规范的分配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同税有不同的纳税人,纳税人的地位由税法规定和单位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决定的。

2、 当前我国的主要税种

  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属于主要税种。

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依法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公民在自觉纳税,履行纳税人的基本义务的同时,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每个公民虽然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必须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1)从税收的作用来看,税收收入是国家按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也是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的增加,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实施国家的各项职能,发挥国家的作用。

(2)从我国税收的性质来看,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依法纳税是对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作打算。

(3)从法律上来看,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具有强制性。国家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每个人应为国家尽自己的义务。依法纳税作为公民的义务,它对整个国家的全体公民都具有约束力。依法纳税也是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4、 当前我国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对违反税法的处理

(1)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2)对违反税法的处理

  由于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从纳税人手中取得的收入,所以对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就要依法惩处。

课堂思考:

(1)怎样树立“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意识的含义。 “纳税人”意识应包括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两个方面.

一方面公民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而且也是维持、改进和创造公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的必然要求。税收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因此,公民应当自觉纳税。

  同时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社会生活中,公民有享受国家提供服务的权利,因此必须承担义务。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公民,就应当自觉依法纳税。

  另一方面,要行使公民的权利。要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2)中学生和纳税无关吗?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从纳税人角度看,有些中学生已经成为纳税人。如车船使用税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并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很明显,中学生作为自行车的使用人,已经成为纳税人。

  从家庭中的成员讲,中学生也与纳税息息相关。中学生的家庭如果从事了应税活动或取得了应税收入,中学生有责任督促其自觉纳税。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中学生享受着国家财政提供的社会服务,国家税收的多少,同中学生息息相关。所以中学生应当成为国家税收的自觉维护者。

1、 当前我国税务领域的问题和对策

(1)当前我国税务领域的主要问题:税务制度设计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部分公民纳税意识不强;一部分税务执法者素质不高、法制意识不强;税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2)对策:加快税务制度设计与改革,增强公民纳税意识 ,提高税务执法者素质,进一步发挥税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选择题

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严厉打击偷税、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回答1—5题:

1.关于税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税收的强制性要求它具有无偿性、固定性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D.税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强制性

2.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这取决于  ( B )

①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税收的作用 ③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

④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宗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__D_的显著特点。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个人所得税

4.国家重拳打击骗税和走私活动有利于  (  A  )

①彻底根除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③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公民要有“纳税人”的意识,就应该  (  A  )

①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②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

③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

④争做直接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材料一 据报载,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贯彻“依法治税、加强征管、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并落实到基层和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

材料二 某退休职工张师傅自1997年开办饭店以来,每年坚持依法纳税,被当地税务部门评为“纳税模范”。2002年7月,某影星因涉嫌偷税、漏税被依法逮捕。

材料三 截止到2003年3月20日,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增收949亿元。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三的成就,联系材料一二说明如何才能达到税收增收的目标?

(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依法纳税的认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国家机关要依法纳税,严惩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材料二说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如果不履行此义务,将受到法律制裁。

(2)要实现税收增收的目标,就要大力发展经济;纳税人增强依法纳税意识,主动纳税;健全税法,加大税收征管力度。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纳税人应将自觉纳税看成是社会主义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纳税人,就要承担义务,享受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