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数学中考试卷 - 正文*

2006年中考模拟试卷

2014-5-11 0:12:34下载本试卷

2006年中考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2的倒数是       

2.    分解因式:          

3.    一种商品每件成本100元,按成本增加20%定出价格,则每件商品的价格是    元。

4.    在方程 中,如果设,那么原方程可以化为关于的整式方程是           

5.    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6.    △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BC=6,则DE=    

7.    如图(1),已知AB是⊙O的弦,OA=5,OP⊥AB,垂足为P,且OP=3,则AB=   

8.    如图(2),弦AB和CD交于内一点P,若AP=3,PB= 4,CP=2,则PD=   

9.    已知:⊙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4,若⊙O1与⊙O2相外切,则O1O2=   

10.  将一批数据分成5组列出频率分布表,其中前4组的频率之和为0.9,则第5项的   频率为      .

11.  圆锥的母线长为8,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则它的底面半径为    .

12.  如图(3),四个正方形拼接成的图形中,以这十个点中任意三点为顶点,共能组成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愿意把得到上述结论的探究方法与他人交流吗?若愿意,请在下方简要写出你的探究过程(结论正确且所写的过程敏捷合理可另加2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15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3·a2 = a5              B. a3÷a=a 3 

C. (a2)3 = a 5               D. (3a)3 = 3a 3

 14.一元二次方程x2-5x+2=0的两个根为x1 , x2 ,则x1+x2等于(   )

A. –2   B. 2    C. –5      D. 5

 15.如图(4),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若∠BAD=110°,则∠BCD等于

  (  )             

A.110°    B.90°    C.70°    D.20°

 16.用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a2+ 4a +5变形,结果是(    )

A.(a–2)2+1            B.(a +2)2+1

C.(a –2)2-1           D.(a +2)2-1

  17.如果只用正三角形作平面镶嵌(要求镶嵌的正三角形的边与另一正三角形有边重合),则在它的每一个顶点周围的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18.某兴趣小组做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置(如图(5)),并设法使瓶里的水从瓶中匀速流出。那么该倒置啤酒瓶内水面高度h随水流出的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三.解答题(共90分)

 19.(8分)计算:

           

解:

20.(8分)先化简下面的代数式,再求值:

  ,其中

解:

21.(8分)解不等式组:

解:

22.(8分)如图,已知:AC=AD,BC=BD

      求证:∠1=∠2

证明:

23.(8分)如图,在离铁塔93米的A处,用测角器测得塔顶的仰角为∠BAF,已知测角器高AD=1.55米,请你解答以下两小题中的任意一个小题(若两个小题都做,按第(1)小题评分)。

(1)    若∠BAF=31°,求铁塔高BE(精确到0.01米)。

(2)    若∠BAF=30°,求铁塔高BE(精确到0.01米),提供参考数据:)。

解:

24.(8分)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68   75  67   66   99

(1)1求这组成绩的平均分与中位数M ;

   2求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其余4个成绩的平均分

(3)    在题(1)所求得的、M、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什么?

解:

25.(8分)如图,△ABC中,∠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O过点A,且和BC切于D,和AB、AC分别交于E、F。设EF交AD于G ,连结DF。

(1)    求证:EF∥BC ;

(2)    已知:DF =2 ,AG =3 ,求的值。

26.(8分)已知抛物线 经过点A(1,0)。

(1)    求b的值;

(2)    设P为此抛物线的顶点,B(a ,0)(a≠1)为抛物线上的一点,Q是坐标平面内的点。如果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试求线段PQ的长。

解:

27.(13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等腰梯形ABB1A1的对称轴为y轴。

(1)    请画出:点A、B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A2 、B2(应保留画图痕迹,不必写画法,也不必证明);

(2)    连结A1A2、B1B2(其中A2、B2为(1)中所画的点),试证明:x轴垂直平分线段A1A2、B1B2

(3)    设线段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2 ,4)、B(-4 ,2),连结(1)中A2B2 ,试问在χ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A1B1C与△A2B2C的周长之和最小?或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不必说明周长之和最小的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28.(13分)周末某班组织登山活动,同学们分甲、乙两组从山脚下沿着一条道路同时向山顶进发。设甲、乙两组行进同一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 。

(1)    直接写出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

(2)    当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行进到山腰A处,且A处离山顶的路程尚有1.2千米。试问山脚离山顶的路程有多远?

(3)    在题(2)所述内容(除最后的问句外)的基础上,设乙组从A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处与乙组相遇。请你先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再给予解答(要求:1问题的提出不得再增添其他条件;2问题的解决必须利用上述情景提供的所有已知条件)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2。X(x+y)  3.120  4. y2-4y+1=0  5.x≥2   6. 3  7. 8  8. 6  9. 7 10. 0.1  11. 2 12. 24  13.以AAAAA为直角顶点有1+1+4+5+1=1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据轴对称性质知:在整个图形内共可组成12×2=2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注:若按斜边的三种长度,2,或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探究且所写过程简捷合理的,亦可加2分)

二、选择题 ADCBDC

三、解答:

 19.原式=3-1+4   20.原式=x2-2xy+2xy-2y2   当x=1,y=

     =6          =x2-y2      原式=12-()2=1-2=-1

21.解:解不等式1,得x>   解不等式2得x<2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

22.证明:在△ABC和△ABD中

∴△ABC≌△ABD    ∴∠1=∠2

23.解:(1)在Rt△ABF中,∵tan∠BAF =  ∴BF=AF·tan∠BAF =93×tan31°≈55.880(米)

      ∴BE=BF+FE=BF+AD≈55。880+1.55=57.430≈57.43(米)

答:铁塔高BE约长为57.43米。

(2)在Rt△ABF中,∵tan∠BAF =  ∴BF=AF·tan∠BAF =93×tan30°=93×≈31×1.732=53.692(米) ∴BE=BF+FE=BF+AD≈53.692+1.55=55.242≈55.24(米)

答:铁塔高BE约为55.24米。

24.解:(1)1=(68+75+67+66+99)=75(分)

  将5个成绩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66 67  68  75  99  ∴中位数M=68(分)

 2=(68+75+67+66)=69(分)

(3)    M与这两个数据都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

25.证明:∵⊙O切BC于D,∴∠4=∠2  又∵∠1=∠3,∠1=∠2

∴∠3=∠4 ∴EF∥BC

(2)解:∵∠1=∠3,∠1=∠2 ,∴∠2=∠3  又∵∠5=∠5,∴△ADF∽△FDG  ∴

设GD=x ,则  解得x1=1,x2=-4,经检验x1 =1,x2=-4为所列方程的根。但x2=-4<0应舍去,    ∴GD=1  由(1)已证EF∥BC,∴

26.解:(1)由题意得2×12+b×1-2=0  ∴b=0

    (2)由(1)知y=2x2-2  ∴抛物线的顶点为(0,-2)

∵B(a,0)(a≠1)为抛物线上的点,∴2a2-2=0  解得a1=-1,a2=1(舍去)

∴B(-1,0)  符合题意的Q点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有下述三种:

 如图,1当Q在y轴上时, ∵四边形QBPA为平行四边形,可得QO=OP=2,∴PQ=4

    2当点Q在第四象限时,∵四边形QBPA为平行四边形,∴PQ=AB=2

    3当点Q在第三象限时,同理可得PQ=2。

27.解:(1)如图,A2、B2为所求的点

(2)(证法1)设A(x1,y1)、B(x2,y2) 依题意与(1)可得A1(-x1,y1),B1(-x2,y2), A2(-x1,-y1),B2(-x2,-y2)

 ∴A1、B1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2、B2,∴x轴垂直平分线段A1A2、B1B2

 (3)存在符合题意的C点。由(2)知A1与A2,B1与B2均关于x轴对称,  ∴连结A2B1交x轴于C,点C为所求的点。 ∵A(-2,4),B(-4,2) 依题意及(1)得B1(4,2),A2(2,-4)

 设直线A2B1的解析式为y=kx+b  则有 解得 ∴直线A2B1的解析式为y=3x-10

令y=0,得x=,∴C的坐标为(,0) 综上所述,点C(,0)能使△A1B1C与△A2B2C的周长之和最小

28.解:(!)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为3∶2

(2)(法1)设山脚离山顶的路程为S千米,依题意可列方程:,解得S=3.6(千米)

(4)    可提问题:“问B处离山顶的路程小于多少千米?”再解答:设B处离山顶的路程为m千米(m>0)甲、乙两组速度分别为3k千米/时,2k千米/时(k>0)依题意得:,∴解得m<0.72(千米)

答:B处离山顶的路程小于0.7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