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科测试试卷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学校: 姓名: 班别: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错、不选或多选的均给0分)
1、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总是等于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与重力的方向相同
C、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D、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2、在十运会的举重比赛中,有甲、乙两位运动员,并且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如图1所示,则(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功率与乙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3、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小华往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随着盐的溶解,可以看到鸡蛋会上浮,这是因为( )
A、鸡蛋的重力减小,重力小于浮力 B、鸡蛋的质量减小,浮力增大
C、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D、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4、下面事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风吹动风车转动 B、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
C、拧紧的发条带动钟表指针转动 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用来测量大气压数值的一个实验
B、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的水银面上方受到大气压强
C、大气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D、大气压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
|
A、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B、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C、压强不变,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不变
7、如图2,铁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从圆柱体下表面跟水面接触到圆柱体刚好全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
B、圆柱体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大
D、当圆柱体全部没入水中后,浸入的深度越深,浮力越大
|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给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2分,有选错或全不选的给0分)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温度降低,它的热量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内能一定相等
9、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B、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气候
C、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
D、农民初春育秧时向地里灌水和排水对秧苗进行防冻保护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神州6号”载人飞船飞离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在此过程中,航天英雄聂海胜和费俊龙所具有的动能 ,具有的重力势能 ,具有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保持不变”)
11、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W,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的大小为 ,这些功可以把一个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匀速举高 。(g=10N/kg)
12、水的比热容为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质量为10kg的水升高50C需要吸收 的热量。
1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 和 ,它们在改变内能上是 的。
|
(1) 拦河大坝修得上窄下宽:
(2) 等待地铁到来时,要站在1m安全线以外:
(3) 在高山上煮食物时使用高压锅:
15、“森林医生”啄木鸟的嘴很尖,其中的物理道理是: ;
“沙漠之舟”骆驼有着面积相当大的脚掌,其中的物理道理是: ;
骑自行车上坡加紧蹬几下,其中的物理道理是: ;
16、在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要往复 次。其中做功冲程,是将燃料燃烧时的 能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 能。
17、某人推车,车仍然静止,则人做的功等于 J。竖直上抛的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将动能逐渐转化为 能(不计空气阻力),上升到最高点时,小球的动能为
J
18、弹簧秤下挂一个体积为100cm3的物体,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3N,则这个物体的重力为 N。(g=10N/kg)
19、人们通常说今天天气很热,这里说的“热”是指 ,打气筒会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里的“热”是指
(填“温度”、“内能”、“热量”)
20、用一个动滑轮将重1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0.5m,如果人的拉力是800N,则人做的有用功是 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
四、作图题:(2分)
21、在图3中,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
|
五、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
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 两图进行比较。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 球的动能最大。
23、(8分)张明同学用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拉线的绕法如图5所示,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将钩码匀速向上提升20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6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问:
(1)在实验过程中,对钩码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请提出一个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
(4)如果他没有刻度尺,能否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说出理由。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
24、张军同学质量为49kg,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cm2,每天上学他所背的书包重2kg。求:张军背着书包走在平直的校道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g=10N/kg)
25、李明同学学习了热学的有关知识后,他想估算一下他家一天烧水、做饭、炒菜所需要的热量,于是他仔细记录了他家烧水、做饭、炒菜需要的时间,并把它折算成烧水的时间,相当于每天将40kg的200C的水烧开。
(1)李明家每天烧水、做饭、炒菜需要多少热量?(李明家的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
(2)如果李明家是使用煤气作为燃料来烧水,设煤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75%被水吸收,则他家每天要消耗多少体积的煤气?(煤气的热值q=8×107J/m3)
七、综合能力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6、(6分)某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阵讨论后,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 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 配制一大杯盐水;
(3) 将这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檫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 质量(g) | 体积(cm3) | ||
放入盐水前 | 在放入盐水中下沉后 | 放入盐水前 | 在放入盐水中下沉后 | |
A | 44.8 | 39.2 | 40 | 33 |
B | 56.1 | 48.8 | 50 | 41 |
C | 67.9 | 62.3 | 69 | 57 |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
27、(8分)小黄的父亲是一名潜水员,有一天小黄发现了父亲某次潜入水库时,在水面下各深度处的压强记录,如表1所示
表1
深度(m) | 3 | 5 | 9 | 12 | 15 | 20 |
压强(Pa) | 1.31×105 | 1.50×105 | 1.89×105 | 2.21×105 | 2.49×105 | 3.01×105 |
小黄很感兴趣,好学的他利用所学的液体压强知识很快算出水库中对应的深度处的压强(g=10N/kg),如表2所示
表2
深度(m) | 3 | 5 | 9 | 12 | 15 | 20 |
压强(Pa) | 0.3×105 | 0.5×105 | 0.9×105 | 1.2×105 | 1.5×105 |
|
请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小黄计算压强的公式是p= ,小黄还有一次压强计算未完成,请你帮他完成,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2的空格处。
(2)小黄父亲的测量值与小黄的计算值在每个相同的深度都有差异,主要小黄在计算时没有考虑 的影响。
(3)由表2小黄在每一深度计算的结果,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
福泉初中
九年级物理科试卷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学号: 姓名: 班别:
一、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
|
|
|
|
|
|
|
|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 、 、 11、 、
12、 、 、
13、 、 、
14(1)
(2)
(3)
15、 、
、
。
16、 、 、 17、 、
18、 、
19、 、 、
20、 、
四.21、作图题:(2分)
五、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2、(1) (2)
23、
(1)
(2)
(3)
(4)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
24、
25、
(1)
(2)
七、综合能力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6、 ;
; 。
27、(1)
表2
深度(m) | 3 | 5 | 9 | 12 | 15 | 20 |
压强(Pa) | 0.3×105 | 0.5×105 | 0.9×105 | 1.2×105 | 1.5×105 |
|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