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初一语文第10课傻二哥

2014-5-11 0:09:54下载本试卷

 

初一语文

第10课 傻二哥

   ( 一 ) 下列画线的字形、音、义全对的一组是 (   )

  A . 见 ( shī知识 )         万 (guàn旧时的制钱 )

    过 ( dù 限度 )         枉 (yuān被加上不应有的罪名 )

  B . 病 ( gù事故 )         靠 (yǐ靠 )

    吆喝 ( yāo he大声喊叫 )    行头 (xín tou服装 )

  C . 闷 ( jiě消除 )         照 (gù照管 )

    号 ( yǎ不粗俗 )        着 (wǎn向上卷 )

  D . 胡 ( tòn小街道 )       传 ( tǒn事物之间连续的关系 )

    腰 ( chà分开 )         掉 ( cí辞退、解雇 )

   ( 二 ) 下列4个词在构成上不同于其他3个的一项是   (   )

   A . 骨肉   B . 是非  C . 仿佛  D . 范围

   ( 三 ) 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 瓦长片毋  B . 瓜鸟凹辽  C . 延岌祁丞  D . 延孜舛尧

   ( 四 ) 根据拼音填汉字

  五yán____六色       破破làn làn________

  串街走xiàn____     后腿dēn_____

  guǎ_____妇         yōn_____人

  铁liàn_____        人yuán______

  刷jiān_____       qián____子

   ( 五 )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1 . 似 (   ) _______        2 . 冲 (   ) _______

      (   ) _______           (   ) _______

  3 . 行 (   ) _______        4 . 劲 (   ) _______

      (   ) _______           (   ) _______

   ( 六 )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 . “傻”的本义是“头脑糊涂”,说二哥“傻”,是说他做事不明事理,呆板。

2 . 傻二哥是一个聪明、勤劳、善良、热情的好人,说他“傻”,是因为旧社会把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视为“傻”。

3 . 邻居们的互相帮助,是形成傻二哥助人为乐品德的重要原因。

4 . “总是这样高高兴兴的”,“老是乐呵呵的”,这样写是说傻二哥是个不知愁的人。

5 . 傻二哥与母亲的争吵,一方面说明傻二哥爱憎分明的感情,一方面又表现出他对母亲不够理解。

参考答案:

   ( 一 ) C  ( 二 ) C  ( 三 ) D  ( 四 ) 颜 烂 巷 蹬 寡 佣 链 缘 浆 钳   ( 五 ) 1 . 似 ( shì ) 似的 ( si ) 相似  2 . 冲 ( chōn )

冲撞 ( chòn ) 冲床

  3 . 行 ( hán ) 行业  ( xín ) 行动 4 . 劲 ( jin ) 用劲  (jin ) 劲敌

   ( 六 ) 1 . × 2 . √   3 . √  4 . ×  5 . ×

  附:文体小知识

                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与诗歌、散文、戏剧相比,小说能够更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形象,有更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更具体的环境描写,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小说又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各自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于短篇小说的特点,鲁迅在《〈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中有过论述。他说:“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分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下,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这里,鲁迅指出了短篇小说虽然“细小”,但有“以此推及全体”的特点。

  鲁迅的短篇小说就具有这种特点。比如《风波》,这篇小说以张勋复辟的丑剧为背景,通过七斤、七斤嫂、村人、赵七爷对辫子的不同态度的描写,表现了农民和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对张勋复辟的不同看法。辫子的有无,自然是上文所说的“一雕一栏一画础”,然而也正如鲁迅所说,“以此推及全体”,也就是透过辫子有无的描写,可以看到封建势力不甘退出历史舞台,和被封建思想统治着的农民的蒙昧。

  茅盾也曾多次论述过短篇小说的特点。1958年他在《试谈短篇小说》一文中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长篇小说则不同,它反映生活的手段不是截取生活片断,而是有头有尾地描绘了生活的长河。”他在《一九六○短篇小说漫评》中又说:“从艺术构思来看,短篇小说之所以为短篇小说而不是压缩了的中篇小说,应当有其特殊的条件。字数的限制 ( 例如说万字左右 ) ,不能算是决定性的条件。在我看来,所谓截取生活片断,从小见大,举一隅而三反,这个说法,还是不能抹杀的。如果着眼在这里,那么,在取材、布局、描写人物、安排环境等方面,短篇小说便自有其不同于中篇小说之处。”很显然,在茅盾看来,截取生活片断,从小见大,举一反三,这就是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茅盾的看法与鲁迅的看法是一致的。

  此外,短篇小说在人物刻画、情节安排、场景处理方面也与长、中篇小说不同。

  在人物刻画方面,短篇小说比长、中篇小说更为集中。一般说来,一个短篇小说只能集中笔墨描写一两个主要人物,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并驾齐躯”地展开多组人物的活动。短篇小说对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只要能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就行了,它既不要求像长篇小说那样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也不要求像中篇小说那样完整地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来。

  在故事情节安排方面,短篇小说比长、中篇小说显得单一。一般说来,短篇小说通常以一个主要事件作为作品的主干,不像长篇小说那样头绪纷繁地描写生活事件。有的短篇小说通篇写的就是一件事,例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鲁迅的《一件小事》等,情节的单一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短篇小说除了主要事件外,还连带写到其他一些事。作者为了突出主要事件,或者把人物活动进程中的某些场面,统一到前后场面中去;或者把附属的故事同主要的故事揉和起来,编结起较长的一主一副的线索;或者把附属情了作为“插曲”插叙到中心事件中去。

  在场景处理方面,短篇小说比长、中篇小说更为撙节。一般说来,短篇小说的场景也是越集中越好。不少作品通篇只有一个场景,人物集中在一个场景里活动,情节集中在一个场景里展开,像契诃夫的《变色龙》、鲁迅的《风波》、沙丁的《在其香居茶馆里》、何士光的《乡场上》等等。当然,短篇小说不像独幕剧那样受场景的限制,它可以不止一个场景,不过要尽可能撙节。

  研究短篇小说的特征,注意它与中、长篇小说的区别,对于构思短篇小说,提高短篇小说的创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第11课 第二次考试

   ( 一 ) 给画线的字注音

  理 (   )   音 (   )   场 (    )   发 (   )   竹(   )   鼻 (   )

  倾 (   )   忙 (   )   击 (   )   掩 (   )   赋 (   )   埋 (   )

   ( 二 ) 填字成词,并给填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 . hàn ________ 首

  A . 下巴  B . 面颊  C . 点头  D . 头颅         (   )

  2 . 挑tī ________

  A . 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  B . 在细节上过分地指摘

  C . 从缝隙里往外挑    D . 把不合适的去掉       (    )  

  3 . kē ________ 刻

  A . 要求过高,过于严厉  B . 要求烦琐,过于琐碎

  C . 要求适中,显示精明  D . 要求不当,过于严肃      (   )

  4 . pàn _______ 若两人

  A . 分开,分辨  B . 判决,判明

  C . 评定,评判  D . 显然 ( 有区别 )              (   )

   ( 三 ) 全是偏正式合成词的一组是 (   )

  A . 办法  高度  热爱  轮椅  布匹

  B . 深红  短衣  皮鞋  毛笔  轻视

  C . 年轻  自愿  判定  语气  民族

  D . 开幕  司令  指导  老师  思想

   ( 四 ) 下列4个词组在构成上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是 (   )

  A . 断枝残叶  B . 自暴自弃  C . 亭亭玉立  D . 古香古色

   ( 五 ) 说话、写文章,都要注意词语的先后次序。次序不对,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根据下列题意,揣摩有关词语的先后关系

  1 . 请给中心词“陈伊玲”前排列3个修饰成分,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

  ①20岁的  ②一个  ③女生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① ③  C . ③ ① ②  D . ③ ② ①

  2 . 请给中心词“教练”前排列4个修饰成分,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

  ①一位  ②国家队的  ③女  ①篮球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② ① ④ ③  C . ②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④ ③

  3 . 请给中给词“方法”前排列3个修饰成分,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   )

  A . ① ② ③   B . ③ ② ①  C . ① ③ ②  D . ③ ① ②

   ( 六 ) 判断正误

  1 . 《第二次考试》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苏林教授 。(   )

  2 . 《蝴蝶夫人》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普契尼的作品 。(   )

  3 . 这篇课文写作的重要特点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

  4 . “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   )

  5 . 主要人物是陈伊玲,因为从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赞颂了为群众排扰解难、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 (   )

   ( 七 ) 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有几项

  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咪 —— 咿 —— 咿 —— 咿 —— ,吗 —— 啊 —— 啊 —— 啊 —— ”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

  A . 弟弟在姐姐的影响下,也喜欢唱歌。

  B . 陈伊玲知道自己不会被录取了,把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

  C . “仿佛歌唱家”从侧面烘托出姐姐平时认真练功并有歌唱禀赋。

  D . 这段描写很巧妙地使苏林教授找到陈伊玲,并且与全篇内容和谐一致。

   ( 八 ) 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 A 侧面描写 B 肖像描写 C 环境描写 D 心里描写 E 行动描写 F 语言描写 )

  1 . ……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 (   )

  2 . 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谈的景象。 (   )

  3 . 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   )

  4 . 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有成就的歌唱家的。 (   )

  5 .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 (   )

  6 .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 (   )

  7 . 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 (   )

   ( 九 )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1 . 苏林教授“走得很快”的原因是什么?

  2 . “有条件”是指有哪些条件?

  3 . “错误”指的是什么?

  4 . “使人感动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东西?

  参考答案: ( 一 ) yuè  yù  qiè  lí  yì  tā  lù  xí  shì bǐng mò   ( 二 ) 1 . 颔 C  2 . 剔 B  3 . 苛 A  4 . 判 D   ( 三 ) B  ( 四 ) C   ( 五 ) 1 . B  2 . B  3 . D   ( 六 ) 1 . ×  2 . ×  3 . √  4 . ×  5 . √   ( 七 ) ACD   ( 八 ) 1 . B  2 . C  3 . E  4 . D  5 . A  6 . F  7 . D   ( 九 ) 1 . 苏林教授“走得很快”的原因是“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说明他心情激动、愉快。 2 . 禀赋好、觉悟高 ( 或心灵美 ) 。 3 . 说明第二次考试,不但是对陈伊玲的考试,也是对老教授的严峻考验。教授认为陈伊玲禀赋好、心灵美,如果不深入了解,片面决定而埋没人才,是绝对不能原谅的错误。 4 . 陈伊玲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

第12课 宋定伯捉鬼

  1 . 给下面的字注音。

  诳_______ 略_______ 唾_______ 著________ 咋__________

  2 . 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夜逢鬼  ②汝谁 ③欲至何  ④可共递相担 ⑤如是再三 然无声音 ⑦不渡水故耳  ⑧定伯便担鬼肩上 ⑨至宛市 ⑩得钱千五百乃

  3 . 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是_______时代人。

  ②本文的体裁可以看作_________。

  4 . 下面句中的“之”字与“定伯诳之”中的“之”字指代的对象相同的有:

  ①问之,鬼言:“我是鬼。” ②听之,了然无声音。  ③急执之。

  ④索下,不复听之。      ⑤便卖之。        恐其变化,唾之。

  5 . 下面句中的“是”字,作“此”字解的句子是:

  ①我是鬼。       ②如是再三。       ③于是共行。

  6 . 下面句中的“所”字,作名词的一句是:

  ①欲至何所。  ②不知有何所畏忌。

  7 . 对“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一句译文正确的是

  A . 想到宛市去,宋定伯便把鬼扛在肩上,急忙捉住它。

  B . 快要走宛市时,宋定伯便把鬼扛在肩上,迅速捉住它。

  C . 想到宛市去,宋定伯便把鬼扛在肩上,迅速捉住它。

  8 . 语段阅读。

  ①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②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③如是再三。④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⑤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⑥定伯自渡,漕崔作声。⑦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①解释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

  A . 我新鬼,身重耳  B . 不习渡水

  ②对“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一句正确的译文是: (   )

  A . 鬼说:“步行太缓慢了,两人交替背着,怎么样?”

  B . 鬼说:“步行太晚了,可以共同互相背着,怎么样?”

  C . 鬼说:“步行已经晚了,可以共同追赶一下,怎么样?”

  ③把本段文字分为三层次,较正确的划分是: (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④本段文字写宋定伯用的主要方法是: (   )

  A . 肖像描写  B . 语言描写  C . 心理描写

  9 . 对本文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人与鬼友善相处,成了亲密伙伴。

  B . 人与鬼的体重和水性各不相同。

  C . 人与鬼反目成仇,互相残杀。

  D . 鬼化为羊的故事。

  E . 人用智谋制服了鬼,说明人能战胜鬼。

  参考答案:

  1 . kuáng lüè tuò cuǐ zé 2 . ①走 ②又 ③处所、地方 ④交替 ⑤两次、三次 ⑥完 ⑦熟悉 ⑧附着,加在 ⑨一直 ⑩离开 3 . ①搜神记 干宝 东晋 ②小说 4 . ①③④⑤ 5 . ② 6 . ① 7 . B 8 . ①A . 所以 B . 缘故 ②A ③A ④B 9 . E

                 单元综合题

   ( 一 ) 为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选择恰当的义项。

  1 . 绝

  A . 断绝 B . 完全没有了,穷尽 C .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 . 极,极端的   E . 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的

  ①壁 〔  〕 ②技〔  〕 ③顶聪明〔  〕 ④斩尽杀〔  〕

  2 . 载

   ( 1 ) zài A . 用交通工具装 B . 充满 C . 乃,于是 ( 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 )

   ( 2 ) zǎi A . 年 B . 记在书报上

  ①三年五〔   〕    ②登〔   〕

  ③舞〔   〕    ④怨声道〔   〕

  3 . 判

  A . 分辨,断定 B . 分开 截然不同 C . 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

  ①若两人〔   〕    ②断是非〔   〕

  ③处徒刑〔   〕    ④批错误〔   〕

  4 . 率

  A . 带领,统邻 B . 轻易地,不细想,不慎重 C . 爽直坦白 D . 模范 E . 漂亮,俏皮

  ①表〔   〕  ②领〔   〕 ③草〔   〕  ③坦〔   〕

   ( 二 ) 从下面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1 .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______ ( A . 雾蒙蒙 B . 灰蒙蒙 ) 的一片。

  2 . 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_____ ( A . 很小的 B . 巴掌大的 ) 一块天。

  3 . 看不清天空里______ ( A . 密密麻麻的 B . 蛛网似的 ) 电线;……

  4 . 这个天津,好像到处都有音乐声,连作小买卖的吆喝声,都是______ ( A . 有腔有调的   B . 音乐声 ) 。

  5 . 东西坏了,交到他手里______ ( A . 修理 B . 摆弄 ) 几下子就好了。

  6 . 那时,天津是________ ( A . 繁华 B . 热闹 ) 的工业城市。

  7 . 有时,傻二哥还到票房去唱两段,老是_______ ( A . 乐呵呵的 B . 高高兴兴的 ) 。

   ( 三 ) 下面是从《挺进报》、《夜走灵官峡》和《第二次考试》中摘出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 . 看守长吃了一惊。这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共产党员,刑罚对他是没有用处的。  (   )

  2 . 许晓轩从息峰到白公馆,十年炼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对敌人说:“写报告枪毙我吧!我永远是一个共产党员。”                   (   )

  3 .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   )

  4 . ( 成渝 ) 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我不睡!我不睡!”

  “为什么?”

  他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 ( 守 ) 住康 ( 岗 ) 位。”

  5 . 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洗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        (   )

  6 . 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  )

   ( 四 )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散  步

  那时,我家楼后有一座挺大的街心公园,晚饭过后,我常常带刚上小学的儿子到公园散步。和大自然亲近,孩子会有一种天然的乐趣,远胜似课堂里呆板枯燥的生活。

  一天散步快走出公园时,我指着一株合欢树问他:“你知道这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吗?”他摇头。我说:“它的叶子像含羞草一样能闭合,不过要到晚上!”他不信,拉着我的手非要坐等到晚上眼见为实。我说:“离天黑还早!明天我们晚点儿出来散步时再看!”他可等不到明天,当天晚上一个人就又跑回公园里,摘下一片合欢树叶,顶着星光月色的夜空惊讶得发呆。

  对于孩子,天空中永远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考试,其实不过就是从天上摘下这一个个如小星星一样的问号递给他,本来该是件有趣的事,却常常在我们大人耳提面命的威逼之下变得狰狞可怕了。

  能够让孩子觉得考试和游戏一样有趣该多好!试题如同从圣诞老人口袋里掏出的一件件新奇的礼物该多好!……

  1 . 把课文分为两部分的话,该从哪里分开?在原文中用“‖”标志出来。

  2 . 写几句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段文字写了哪些人?

  ②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作者由此引发出怎样的联想?发表了什么议论?

  3 . 对爸爸提出的“树叶”问题,孩子是否觉得“有趣”?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孩子的反应,请在原文上划出。

  参考答案:

   ( 一 ) 1 . ①C ②E ③D ④B 2 . ① ( 1 ) A ② ( 2 ) B ③ ( 1 ) C ④ ( 1 ) B 3 . ①B ②A ③C ④A 4 . ①D ②A ③B ④C  二、1 . A 2 . B 4 . A 5 . B 6 . B 7 . A 三、1 . 侧面 2 . 正面 3 . 正面 4 . 侧面 5 . 侧面 6 . 正面  四、1 . ……惊讶得发呆。‖对于孩子…… 2 . 写了父亲和儿子在散步时“考试”“树叶”的事。作者由此联想起学校的考试,希望能使考试“有趣”。 3 . (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