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00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练习题

2014-5-11 0:09:56下载本试卷

200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二次练习题0511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

⒈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有一个读音错误的,找出并订正

A.息(qī)  然长逝(cù)   酝(liàng)   童心未(mǐn)

B.枯(hé)  心旷神(yí)   污(zhān)  盘卧龙(qiú)

C.扒(qie)   玲珑透(tī)   藏(chǔ)  天撼地(qíng)

D.望(shē…)  抖精神(sǒu)  泣(zhuì)  仙露浆(qióng)

⒉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组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稀薄(bó)          ┌散在草丛里(sǎn)

A.┤              B.┤

  └薄饼(báo)          └解散(sàn)

  ┌着落(zháo)         ┌给予(jǐ)

C.┤              D.┤

  └着急(zhuó)         └给他(gěi)

⒊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A.清洌  峰围蝶阵  训诫  昂然挺立

B.糟塌  瘦骨嶙峋  笼罩  多姿多彩

C.缀连  明查秋毫  脊梁  花枝招展

D.喧腾  盘虬卧龙  雏形  反老还童

⒋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出严肃和恭敬之情)

B.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忍不住笑)

C.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

D.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⒌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那一幅幅姹紫嫣红的磨漆画,一件件玲珑剔透的雕刻品,给我的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B.只要我们努力了,尽心了,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C.那个导游一路带我们登山,一路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关于人参的种种传说。

D.科学顶峰是不易攀登的,但决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⒍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①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的水花。

②为了这个理想,我       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④你捧一面明镜照我,要照出我的       吗?

A.飞溅  尽力  沉静  憔悴    B.流逝  竭力  宁静  污浊

C.迸溅  努力  沉默  浑浊    D.迸溅  竭力  静默  浑浊

⒎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手法一项是:(  )

A.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

⒏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

B.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诗人说“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是说理想能净化人的灵魂。

C.《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著名语言大师。

D.辛弃疾在《钱塘湖春行》中以“乱花渐欲迷人眼”写出眼前野花虽不茂盛,但看势头,很快就会姹紫嫣红的喜悦。

二、填空题(共8分,第9小题5分,第10小题3分)

⒐根据提示,在下面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句子。(任选5题做)

⑴子曰:“见贤思齐焉,              。” 

⑵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⑶水何澹澹,             

              ,风正一帆悬。

              ,浅草才能没马蹄。

              ,清风半夜鸣蝉。

⑺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⑻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

⒑仿照下面例句发挥想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①如果我是一泓清泉,我将             

②如果我是一场春雨,我将             

③如果我是一弯明月,我将             

三、阅读练习(共46分,第一题共18分,第二题共10分,第三题共18分)

(一)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②可别恼。③看,像牛毛,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⑤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⑦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对第二句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1分)

A.指春雨绵绵, 却不恼人,因为春雨太可爱了。

B.此句连接①③句,亲切而有情趣。

C.作者劝读者不要恼恨春雨。

D.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2、第③句运用_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春雨_  _______的特点。(4分)

13、与“斜织”一词相照应的是(   )(1分)

A.春风 细丝  B.牛毛 春雨 C.三两天 花针 D.屋顶 薄烟

14、第④句中的“逼”字,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就此字的作用作一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第⑤句没写雨景,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黄晕”是写色彩的,与文段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呼应(4分)

17、本语段描写的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   )(1分)

A.从动到静   从人到物   从近到远

B.从静到动   从物到人   从近到远

C.从动到静   从物到人    从远到近

D.从静到动   从人到物   从远到近

(二)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有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8、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19、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2分)

                                     

20、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4分)

                                     

                                     

                                     

(三)阅读《论语》十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3分)

23、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分)

2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2分)?

                                    

2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1分)

2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分)

27、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1分)

28、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分)

29、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1分)

30、从选文中摘出两个成语。              (2分)

31、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作文。(30分)

走过春天,我们看到了似锦的繁花;走过夏天,我们听到了丰年的蛙声。走过秋天,我们嗅到了甜蜜的果香;走过冬天,我们触到了白雪的冰凉。我们在岁月的穿梭中成长,我们在家人的叮咛中长大。请你“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文章。

200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练习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

⒈A.liàng—niàng B.zhān—diàn C.chǔ—zhù D.zhuì—chuò

⒉C  ⒊A.峰—蜂 B.塌—蹋 C.查—察 D.反—返

⒋A (肃然起敬: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⒌C  ⒍D  ⒎B  ⒏D 

 二、填空题(共8分,第9小题5分,第10小题3分)

⒐根据提示,在下面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句子。(任选5题做)

⑴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见故时有物外之趣。  ⑶水山岛竦峙。

⑷潮平两岸阔,     ⑸乱花渐欲迷人眼,   ⑹明月别枝惊鹊,

⑺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⑻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⒑略

三、阅读练习(共46分,第一题共18分,第二题共10分,第三题共18分)

(一)11.C  (1分) 12.比喻  排比  细密轻盈 (4分)   13.A (1分)

14.逼近;“逼”表明小草的青已到眼前,青得刺眼  表现小草经春雨洗礼,色彩更艳(4分)

15.不能,因这一句衬托雨夜的“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是间接写春雨。(3分)

16.绿  青(4分)    17.B (1分)

(二)18、给妹妹输血 和妹妹平分生命(2分)

19、神态描写 。因为男孩听到医生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2分)

20、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2分)

21、略(4分)

(三)22、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3分)2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1分)24、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2分) 25、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1分)2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分) 27、任重而道远 (1分)

28、“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2分)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30、成语如: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2分)

31、(4分)①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②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四、(30分)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