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nì( )名 迁xǐ( ) 翻来fù( )去 解剖( ) 睥( )睨 深恶痛绝(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2)海内存知己, 。
(3)前不见古人, 。
(4)劝君更尽一杯酒,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抽刀断水水更流, 。
(7)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寄寓离情别绪,从美好的想像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佳句是:“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 猛浪若奔:
(2) 策之不以其道:
(3) 不汲汲于富贵:
(4) 其真无马邪:
4.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4分)
5.
修改下列病句。(3分)
1齐晖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语言优美,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2能否彻底减负,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6、综合性学习(6分)
请你调动积累,就古诗中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选择一个方面写出三对诗句。(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已经出现的诗句)
(1)
(2)
(3)
二阅读下题,完成问题(6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0分)
1、写出下面加横线字的读音。(2分)
(1)嗜学( ) (2)叱咄( )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6分)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5)媵人持汤沃灌( ) (6)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 ( )
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加粗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3分)
①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②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③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18分)
7文段在对托尔斯泰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3分)
8.文段运用了哪些方面的描写?(3分)
9.①段中托尔斯泰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3分)
10.②段中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可用哪些词语描述?(3分)
11.③段中通过对托尔斯泰眼神的描述揭示什么?(3分)
12.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的含义。(3分)
感 觉
冯骥才
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屋里的一切都迷梦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睑,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贯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里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了一堆分辨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桔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地婉转回旋。于旋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种无形的搅拌,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全部翻腾卷起。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竟然夺眶而出,滚过脸颊,啪啪掉在地上。我倚着门框,仰起头,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样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的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的撞击我的心扉。
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招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了我?为什么以前听这曲子从无这般感受?更奇怪的是,这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种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挂的不多。显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胀满它第一个生命力细胞,散尽它的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转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切望在树上多留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给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么?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雨淋湿而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常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中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任使这情感尽情发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住。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22分)
13你对文中第三段中“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溢我的心里”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14读下面句子回答。(4分)
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
(1)这个比喻中“雨滴”与“泪”的相似点是什么?
(2)这一比喻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15文中两次引发感觉的事由是什么?请具体指出。(4分)
16.本文所表述的感觉具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17莫名的感动源于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源于一颗善于感悟生活的心。走出户外捕捉生活中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一根草,一朵花,一片嫩叶都可能触动你的情思。请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一幕描述下来。(3分)
18有时真的很感谢音乐,可以让自己的漂泊的心停靠,无绪的情愫沉淀,躁动的心神稳定,颓废的意志振奋……读了本文,你是否会想起有音乐陪伴的日子,请写出那种聆听音乐所带来的感觉。(4分)
三作文:赞美(60分)
一个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个不停,家里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 , 每每向小姑娘求饶,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奏完一曲。突然听到一位老妇的赞许声。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 是,女孩每天清晨来这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 !”终于,有一天,女孩的家人发现,女孩拉琴早已不是“锯床腿”了,惊奇地问她有什么 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树林中那位老妇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竟从未聋过!
请以“赞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1、匿 徙 覆 pōu pi wù
2、(略)
3、(1)心情急切的样子(2)用鞭子打(3)心情急切的样子(4)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示例:(1)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能弹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条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2)幸福是禾苗,晃动稚嫩的身躯向天际发出无声的诉说;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香脆的桑叶奏出“沙沙沙”的乐曲;幸福是雏燕,展翅穿过鹅黄的柳稍剪出一片春色。(3)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51齐晖同学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语言优美,在全市作文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2彻底减负,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6(略)
二:1、 (1)shì (2)duā 2、 (1)跑(或:赶快) (2)等待(或:等到) (3)寄居(或:居住、住在) (4) 通“披”,穿 (5)热水 (6)旧
3、B 4.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5、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分。每个要点1分,意对即可。)
6、如:“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与“我”“则缦袍敝衣处其间”对比,表现了“我”不慕虚荣,以勤奋读书为乐的思想境界。
7.欲扬先抑 8 动作、神情、心理、外貌 9对人亲切、随和、谦逊、平易近人 10. 犀利、敏锐、洞察力强 11 内心情感的丰富 12.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恰切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13父亲在冬天为病中的
儿子买冰(东2.是说感受琴声进入到心里,心和音乐交融的一种审美境界。
14(1)都有情感,都是晶莹的液体。
(2)形象生动的表达嫩叶热爱生活的情感。
15(1)听舒曼的《梦幻曲》;(2)拾起绿叶看到猫和蓝天。
16(1)奇异,(2)强烈,(3)可遇不可求,(4)有苦有乐。
17略(语言流畅即可)
18.略(能把自己听音乐时那种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即可)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