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目标达成训练
第Ⅰ卷(70分)
一、语言知识及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选自《 》,这是《在中国工产党第 届中央季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第十部分, 作者是 。学习本文要理解讲道理后 的写法。
2、《从三到万》是一篇 文,选自《 》。作者是 ,原 名 , 工作者,学者。学习本文要理解 的写法。
一、现代文阅读(45分)
(一)、默写填空(5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 。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 。
4、竹外桃花三两枝, 。
5、 ,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20分)
甲(10分)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 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 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 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1、在文中方格内填上表示词语的符号(2分)
A、还将 B、更 C、如果 D、不但
2、文中的“序幕”、“长剧”各比喻什么?(2分)
(1)序幕: (2)长剧:
3、文中说的“不良作风”指什么说的?(2分)
4、文中说的“优良作风”指什么说的?(2分)
5、能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2分)
乙(10分)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人时常提出的问题。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要按具体情况分析。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6、 解释文中加线的字的含义:(2分)
捷: 妄: 循: 宜:
7、 文中的“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捷径呢?”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2分)
。
8、“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总结上文,学习知识应该积累。 B、起过渡作用。
C、起过渡作用,由文化在外国文里的含义议论积累知识。
D、第二自然段的开头语,由此议论学习知识要靠积累的必要性。
9、在论证学习知识靠积累时讲了如下的原因,请按说理的先后再编排一次。(2分)
。
A、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
B、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正 确方法。
C、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D、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
10、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心(2分) 。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丙(10分)
有人说,美是财富。贫困者因之而富有,浅薄者因之而渊博,愚昧者因之而聪敏,平凡者因之而崇高。
有人说,美是力量。消沉者因之而(A)怯懦者因之而(B)动摇者因之而(C),犹豫者因之而(D)。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觉,那么,(1),(2),(3)。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因此,要想得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生应该学会发现美,具备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做到既会发现美,又会体验和欣赏美,进而去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11、适合本文的一个恰当的标题是(2分)( )
A、要学会发现美 B、生活处处都有美。
C、什么是美 D、谈“美”
※12、根据文意给短文A、B、C、D处各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2分)( )
A、 。 B、 。
C、 。 D、 。
13、文中(1)、(2)、(3)处各漏掉了一句话,从下列各句中选出来放回原处。(只填序号)(3分)
A、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B、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C、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1) (2) (3)
※14、文中划线的句子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分)
※15、文中“美是财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2分)
丁(10分)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训象的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习惯了不挣扎,直到它长成大象,可以轻而易举的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那样成功,他让小虎自小食素,直到它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出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①住的,大象则是被习惯绑②住的。
老虎曾经被习惯绑③住,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④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16、文中画横线的四个“绑”字,有一个与其他三个意义不一致,它是( )(1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7、文中列举几种习惯,它们分别是什么?(3分)
⑴大象的习惯是: 。
⑵老虎的习惯是: 。
⑶驯虎人的习惯是: 。
※18、文中谈到了一个“偶然”,它是指什么?(2分)
答:
※19、把本文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2分)
答:
20、先叙后议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用“//”为标志,把本文的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在文中划分开。(2分)
三、片断作文(15分)
读下面一则材料,自选角度,不限文体,写一篇300字以内的短文。
电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在实验室工作,递给助手一个没有上口的电灯泡,让他量量它的容量。助手用软尺测量其周长、斜度,然后一步步地进行计算。爱迪生一把拿过灯泡,将里面装满了水,然后将水倒进量杯里,生气地对助手说:“读读数字,看有多少容量!”然后他对助手说:“时间,时间!懂吗?你刚才这样做不是白白在浪费时间吗?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抓紧时间,才能做好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