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
基础知识 (32分) 1.加黑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阔绰(chuò) 稍逊(xùn) 俱往矣(jǜ) 不朽(xǐu) B.绽出(dìng) 殉职(xūn) 玷污(diàn) 多娇(jiāo) C.树丛(cōng) 羼水(chān) 勉强(qiáng) 相貌(xiàng) D.哄笑(hōng) 间或(jiàn) 顿失(dùn) 风骚(sāo) 2.给加黑的多音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分外妖娆(fèn) B.还看今朝(zhāo) C.成吉思汗(hàn) D.数风流人物(shǔ) 3.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2分) A.走头无路 莫名其妙 不可救药 诚心诚意 B.虚怀若谷 支掌门户 直抒胸臆 不能自己 C.雨后春笋 漠然置之 与日具增 迟疑不决 D.郑重其事 不屑置辩 敷衍了事 声名狼藉 4.形声字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试(考试) 拭(擦拭) B.衷(隐衷) 哀(哀伤) C.既(既使) 即(即然) D.揖(作揖) 辑(编辑) 5.选出加黑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稍逊(差) 屯门(大) 莫名其妙(说出) B.修长(长) 一挥而就(成功) 久负盛名(享有) C.琐屑(细碎) 惩前毖后(警戒) 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D.托辞(委托) 寒暑易节(交换) 安然无恙(病) 6.选出与“希望——期望”词义关系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慰勉—一鼓励 B.消极——积极 C.劳碌——劳苦 D.洞悉——洞察 7.不成为近义词的一项是( )。(1分) A.惊异 诧异 B.慈祥 端详 C.谦逊 谦虚 D.纯真 纯洁 8.不成为反义词的是( )。(1分) A.涣散 热忱 B.宽裕 拮据 C.高尚 庸俗 D.慷慨 吝惜 9.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1分) B.美丽 漂亮 标致 B.逝世 去世 死 C.采集 采撷 采摘 D.泛舟 阔傥 生灵 10.选出全是贬义词的一组是( )。(1分) A.结果 伎俩 千头万绪 甘心情愿 B.吹嘘 害怕 明哲保身 百感交集 C.怯懦 标榜 夸夸其谈 粗枝大叶 D.武断 保护 凌乱不堪 装腔作势 11.结合句意解释加黑词有误的是( )。(2分)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鞠躬,倾倒。 B.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越过越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C.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烂——这里指(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掉。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2.选出对下面句子主干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1分) 金色的阳光给雪山披上了一层灿烂的朝霞。 A.阳光给雪山朝霞 B.阳光披朝霞 C.阳光给朝霞 D.阳光披上朝霞 13.根据要求,不改变句意,选出改变句式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把主动句变为被动句:海水疯狂地汹涌着,被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把否定句改成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请把你的作文仔细修改后再交给我看。 把祈使句变为疑问句:能不能把你的作文仔细修改后再交给我看呢? D.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非常慈爱,非常公平,非常伟大的人。 把陈述句变成感叹句: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14.选出按使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3)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 (4)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5)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你。 A.①④②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④②③ 15.根据句意用双竖线正确划开主语、谓语的是( )。(1分) A.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B.我觉得我简直惊异得要爆炸了。 C.在这时候,众人也哄笑起来。 D.风在我的耳朵旁边呼呼直响。 16.选出下列句子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 )。(1分) A.他讲的似乎很容易。 主干:他容易。 B.有史以来,人们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 主干:人们斗争。 C.这场雨不是今年的第一场雨。 主子:雨不是雨 D.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建筑群,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 良统和独特风格。 主干:故宫建筑群体现传统和风格。 17.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分句间关系全正确的是( )。(2分) A.孔乙已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8.没有语病的是( )。(1分) A.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B.在这里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C.上课专心听讲是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教室里传来欢乐的歌声。 19.修改病句正确的是( )。(1分) A.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竞赛高潮。 修改:学校展开了学雷锋的竞赛高潮。 B.过去,我国的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修改:过去,我国生产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C.我们应多采纳,征求群众对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 修改:我们应多采纳,征求群众对改进政府工作的批评建议。 D.他年龄小,个子矮,但是力气不大。 修改:他年龄小,个子矮,因此力气大。 20.话说得比较得体的是( )。(1分) A.嗨!老头儿,去大观园坐几路车? B.挑了半天,你到底买不买,不买放下! C.“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 D.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一劲问个没完。 21.关于写应用文说法有误的是( )。(1分) A.写信时,信纸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号。 B.写申请书,应该把申请的事情和理由写具体、清楚。 C.写申请书,正文后面不必写祝福语。 D.通知的标题,根据需要可写为“通知”“重要通知”、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等。 22.记叙的要素是( )。(1分) A.时间、地点、事情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 B.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C.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D.时间、地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3.文体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1分) A.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白毛女》就是歌剧。 B.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青纱帐——甘蔗林》是叙事诗。 C.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D.《海燕》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4.作家、作品、出处不正确的是( )。(1分) 作家 作品 出处 A.范仲淹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B.施耐庵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 C.高尔基 《海燕》 《春天的幻想曲》 D.欧阳修 《醉翁亭记》 《欧阳文忠公集》 25.句子与原文完全—致的是( )。(1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必有得天时者矣。 C.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作。 D.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26.诗句正确的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 B.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枯藤老树昏鸦,小娇流水别家,古道西风瘦马。
阅读 (38分) —、阅读记叙文,然后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①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②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③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④穿一件破夹袄,⑤盘着两腿,下面垫—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⑥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⑦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⑧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于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6分) 1.上文开头分号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环境、场面)描写,这种描写渲染了__________(悲凉、悲惨)的气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分) 2.文中浯句“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描写了孔乙己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突出表现了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孔乙己遭遇的不幸,生活的穷困。 B.孔乙己偷东西,遭毒打,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 C.丁举人的狠毒。 D.孔乙己好喝懒做成性,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思想,也摧残了他的肉体。 3.在描写孔乙己穿着之前写“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表现孔乙己__________。(1分) 4;文中描写的是孔乙己的第二次出场,对照第一次出场所描述的内容,将形成对比语句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画线为对比语句)(1分) 第一次出场 第二次出场 ①他身材很高大 ( ) ②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 ) ③穿的……是长衫 ( ) ④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 ⑤排出九文大钱 ( ) 5.文中三次写酒客和掌柜的“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选择最恰当的—项,将它的字母写的括号内。( )(1分) A.冷冰 B.冷淡 C.冷酷 D.冷漠 6.“跌断,跌,跌……”中的省略号表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活动,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暂不回答 B.矛盾 C.不愿回答 D.不值得回答 二、阅读说明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左半球是逻辑思维、求同思维以及语言、计算能力的主要承担者,称为理性半球。是知识的脑,或叫“语言脑”。右半球是直觉思维、求异思维、空间知觉以及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称为感性半球。是创造性脑,或叫“音乐脑”。人的聪明在于脑的左、右两半球的和谐发展。基于这一规律,学校教育既要重视语文、数学、理化、英语的知识教育,发挥脑的左牛球的功能;也要重视开展艺术教育,发挥脑的右半球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平衡和谐发展。(6分) 1.从说明文的“言而有序”的要求上说,这段文字组织材料的顺序是( )。(1分) A.由具体到抽象 B.由抽象到具体 C.由因及果再由表及里 D.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 2.这段文字采用的几种说明方法是( )。(1分) A.举例于、列数字 B.分类别、打比方 C.下定义、作比较 D.打比方、作比较 3.从写作目的上分析,作者在文中说明的中心问题是( )。(2分) A.如何才能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和谐发展。 B.阐明知识教育和艺术教育同等重要。 C.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D.人的大脑分为“语言脑”和“音乐脑”。 4.大脑的右半球被称为“创造性脑”的主要根据是( )。(2分) A.学习音乐舞蹈能让大脑更加灵活。 B.承担直觉思维、求异思维、空间知觉的功能,使思维更趋活跃,领域更为广阔。 C.知识教育使左半球过于疲劳,艺术教育使右半球更趋活跃。 D.左半球支持右半球的活动,使右半球的思维更有力度,更有深度。 (二)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这就是龙卷风。 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一百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三百米,十二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三十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一百一十吨的储油罐举到十五米高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一百多米以外的地方。1952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两千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一百公里气压差二十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只要相差二十米,气压差就达二十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1972年美国北卡罗奇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十五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龙卷风可以事先预报出来,气象雷达就是监视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5分) 1.第二段中加黑的“这”、“它”、“它”所指代的内容依次是( )。(1分) A.龙卷风 龙卷风 龙卷风 B.龙卷风 龙吸水 龙卷风 C.龙卷风俗弥“龙吸水” 龙卷风 龙卷风 D.龙吸水 龙卷风 龙卷风俗称“龙吸水” 2.第三段的说明结构是( )(1分) A.并列 B.总分总 C.总分 D.分总 3.龙卷风的主要特征是( )。(1分) A.风的破坏力极强、风涉及的范围很小 B.风的外形成漏斗状云柱、风的破坏力极强 C.风力极大、风的外形成漏斗状云柱 D.风力极大、风涉及的范围很小 4.判断题(讨的打“√”错的打“×”。)(2分) (1)本文是说明自然现象的事理说明文,其目的是让人们正确地认识龙卷风,具体地了解龙卷风的特征。( ) (2)文中在说明龙卷风的特征时,是按照从空中到地面的空间顺序解说的。( ) (3)为了清楚地说明龙卷风的特征,文中运用了打比喻、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 (4)从表现手法看,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 ) 三、阅读议论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美好的事物常常中不以完美无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③一个经常发现自己不足而又从不讳言自己过错的人,才能永不停顿,永远向前。④每个渴求进步的人都应懂得这个道理。(⑤1895年,宋起凤先生在海宁安澜书院代人批阅学生作业。⑥一天,看到学生作业中有“首施两端”一词,以为是“首鼠两端”的笔误,于是批注道:“首施”应写作“首鼠”。⑦不料引起全院哗然,说他连“首施两端”出自《后汉书》都不知道,怎能批阅作业?⑧此后,朱先生潜心读书,遇到疑难问题.认真钻研,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终于著成了三百万宁的《辞通》。⑨朱先生说,是“曩时一骂之力”,因此,他把当年受到学生指责的经过,写进《辞通》的自序中:公之于众。)⑩与朱先生相反,爱迪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过许多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晚年,却任何人的话都听不入耳,______________。公开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堵塞了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他再也没有重大的发明创造了。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汲取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关键时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理解和掌握。培养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美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是至关重要的。(11分) 1.文中空白处应依次填入哪些关联词语?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虽然 但是 甚至 B.也 由于 甚至 C.因为 所以 还 D.尽管 由于 还 2.解释文中加黑的宇。(2分) 不料:_____________________曩时一骂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下列哪—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美好的事物常常是以完美无缺的形式表现出来。 C.一个经常发现自己不足而又从不讳言自己过错的人,才能永不停顿,永远向前。 D.培养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美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4.文中加“△”的“这”指代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1分) 5.文中画括号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6.本文属于哪种论证方式?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分) A.立论 B.驳论 7.本文结尾画线的词语“理解”、“掌握”能不能颠倒?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竖线将本文划分为三层,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2分) A.①——③④———— B.①——④⑤——⑨⑩—— C.①——③④——⑨⑩—— D.①——④⑤———— 四、阅读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分) 1.用最简洁肯定的词语概括第一段文字中所写作战时的四个有利条件。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写“委而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1分) 3.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靠什么来“域民”、“固国”、“威天下”?用括号在文中画出。(1分) 4.“失道者”的最终下场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1分) (二)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准?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分) 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号曰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给本段分层,分别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醉翁之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作文 (50分) 材料 逢年过节或遇生日、喜庆,亲友同学常互有馈赠;特殊情况下,陌生人之间也会有礼物接受。 礼物有钱、有物;有大,有小;有雅,有俗。赠送或接受礼物也有大大方方的,也有避人耳目的,……总之,礼物既能寄托美好感情,也可能成为交易。 要求:1.请你以“礼物”为题,就你经历的或亲眼所见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 2.适当的运用议论、描写; 3.字迹清楚,标点正确,字数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D 2.C 3.D 4.C 5.C 6.B 7.D 8.A 9.D 10.C 11.A 12.B 13.A 14.A 15.D 16.A 17.D 18.D 19.B 20.C 21.A 22.B 23.B 24.C 25.D 26.C 阅读 一、1.环境 悲凉 2.外貌 语言 D 3.穿着单薄,生活穷困,命运悲惨 4.① (②⑤) ② (③) ③ (④) ④ (①⑥⑦) ⑤ (⑧) 5.C 6.B 二、(一)1.D 2.C 3.A 4.B (二)1.C 2.C 3.D 4.(1)√ (2)× (3)√ (4)× 三、1.A 2.想 从前 3.C 4.⑧ 5.A 6.A 7.不能颠倒。理解是掌握的前提,如果颠倒就不符合学习规律了。 8.D 四、(一)1.①城高 ②池深 ③兵革坚利 ④米粟多 2.地利不如人和 3.“得道” 4.“亲戚畔之” (二)1.介绍了琅琊山和酿泉,引出对醉翁亭的介绍;写了造亭的人名,为亭命名的人及亭名的由来;“醉翁”二字的深意。 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一层:写环境和点题; 二层:写亭的得名及“醉翁”二字的深意。 4.在“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作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