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语文试卷 - 初中二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6.五柳先生传

2014-5-11 0:10:28下载本试卷

习题精选

  一、翻译下列句子。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因以为号焉。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知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

  2.五柳先生有哪些特点?

  3.解释词语。

  会意:

  造:

  期:

  环堵:

  三、课外语段阅读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肴(zhi,猪)。”妻子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于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分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归还),顾反为女杀彘

  B.顾(同“返”,返回)为女杀彘

  C.特与婴儿(开玩笑)耳

  D.遂(烧煮)彘也

  2.上面的故事是著名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杀”与“不杀”是故事的焦点。曾妻认为不该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子坚持要杀猪,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最后是曾子说服了妻子,“遂烹彘”。(须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3.下列画线的“之”,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B.其子随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C.曾子欲捕彘杀(它,指猪)

  D.妻止曰(他,指曾子)

  E.听父母教(的)

  4.下列句中“子”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分子欺之③是教子欺也④母斯子而不信其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对“分子欺之,是教子欺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儿子被欺骗,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B.今天儿子被欺骗,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C.今天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D.今天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6.文言文里很多字词的含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请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l)还,顾反为女杀彘( )

  (2)今予之,是教子欺也( )

  四、阅读测试题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2)饮辄尽,在必醉  造:   期:

  (3)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1)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他一去就要喝个痛快,图个大醉。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3.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二、1.陶潜(陶渊明)

  2.(不慕荣利)鄙薄功名利禄;(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在于领会要旨,不钻牛角尖;(性嗜酒)率真的个性,毫不做作;(环堵萧然,晏如也)安贫乐道

  3.会意:心得,体会

  造:到

  期:希望

  环堵:四壁,四面墙壁

  三、1.A

  2.说杀猪只是眼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币,不必当真。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3.A

  4.B

  5.D

  6.(1)同“汝”,你(2)欺骗

  四、1.(1)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2)往,到;希望、愿望。

  (3)安然自若的样子。(4)冷冷清清的样子。

  2.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3.(1)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2)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