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试卷(二)
初三语文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本卷分为A、B卷两部分。参加毕业考的考生只答A卷,参加升学考试的考生需答A、B两卷)
(A卷)
(满分100分)
语言积累和运用(20分)
1.找出下列句中有四个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并依次把正确的写在下面的在括号内。(4分)
蚂蚁的建筑能力十分惊人。培开一个蚁巢,简直像看到一个缩小的地下王国。细小的通道把一个个坑穴联接在一起,密如蛛网,纵横交措,婉如城市密集交叉的公路网。
( ) ( ) ( ) ( )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3分)
(1)春天的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实行改革以后,这个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3.不少哲人学者对书作了许多美妙的譬喻,如书像珍宝、像面包、像智慧的钥匙,像全世界的营养品……请根据你的见闻或理解,写三则关于书的比喻。(3分)
(1)
(2)
(3)
7.背诵默写。(10分)
(1) ,铁马冰河入梦来。(1分)
(2)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为后人广为流传的名言是: ,
。(2分)
(3)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美好愿望的名句: , 。(2分)
(4)《敕勒川》中以动态的画面表现草原美丽富饶、充满生机景象的一句是:
。(1分)
(5)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2分)
(6)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2分)
阅 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1~4题。(10分)
二世元年七月, 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日: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当立 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若有/作奸犯科及伪善者。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 ( )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
(3)扶苏以数谏故 ( )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
3.下面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恣臣以当世之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悉以恣之。
4.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2分)
(1)
(2)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20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1,文中的“你们”指的是 ,“我们”指的是 (4分)
2.“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讲演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4、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3分)
5、为什么说“你们完了”和“快完了”在表达上都是准确的?请谈谈你看法。(3分)
6、结合这段短文,请你说说讲演稿有何特点?(4分)
作 文(50分)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其他文体不限。
(2)题目可以自拟,也可以用“微笑”这一话题为题目。
(3)在作文中不得出现人名、地名、校名。
B卷(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菊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连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加标点)(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陶后鲜有闻( )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比喻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作者把“莲”比做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2分)
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愿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2分)
最喜爱的花是:
喜爱的原因是: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11分)
1921年春天, 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重的居里夫人有暇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类的却是精美的丝; 它们极忍耐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看啊, 看啊, 居里夫人感动极了, 仿佛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第二年, 在写给外甥女的一封信中, 居里夫人还将自己与春蚕引为同类。她说:“我也是永远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自有真理, 但是我仍旧如此作,我如此作,无疑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作的原因, 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从居里夫人以春蚕自喻的动人话语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她谦逊无私的美德 而且可以窥见这位科学家特有的宝贵品格。
春蚕是细心的,居里夫人正是个科学上的细心人。让我们想一想吧:从400吨油沥青矿物、200吨化学药品和800吨水之中捕捉1克的镭,该有多么的难! 一点一点地分离,一次一次地测量, 来不得半点浮气和粗心。尤其是在溶液“部分结晶”阶段, 棚房内煤屑飞扬, 温度难调, 在这样的条件下搞“提纯”谈何容易! 然而, 居里夫人竟做到了。
春蚕是耐心的,居里夫人正是个科学上的耐心人。为了发现镭, 她和丈夫顽强地苦战了四年。有一年他们没有看过一场戏, 没有听过一次音乐会, 也没有去访问过朋友。在接近成功的当儿,储蓄用光了。要不要再坚持下去呢?居里一度发生了动摇。耐心的居里夫人是不屈的,正是她的坚持,才避免了功亏一篑,揭开了镭的秘密。
春蚕是有野心的,居里夫人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科学的人类进步事业的人。她以毕生精力研究了镭,建立了崭新的放射科学,成为核物理的开拓者。50多岁了,居里夫人还不忘用她的学识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服务, 她开动X光机,驱车奔忙在炮声 隆隆的火线上……
为着崇高的事业,细心、耐心地工作着,把一切献给人民,这就是春蚕的品格,这就是令人感动的居里夫人的品格。
今天,在祖国科学的春天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东风的吹拂下,我们也涌观了许多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春蚕。
它们有的是著名老科学家。“四害”横行时,他们被迫放弃了科研工作。可是,即使去扫厕所时,他们也没有忘怀科学,“正如蚕不得不作茧”一样。而今,他们银发红心,老当益壮,真有一股“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劲头。
他们有的是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四化”理想,他们在知识的翠桑间汲取力量,在课题的结草处日夜鐾战。细心、耐心、事业心,就是他们建造科学大厦的座右铭。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春蚕的民族,远自我们的祖先起,就对春蚕有着特殊的感情。敬爱的周总理曾对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说:“我们需要像春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和人民。”
啊,春蚕,我赞美你那令人钦佩的品格。我学习你,我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愿作一条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献给四个现代化事业的春蚕。
1.“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下一句是: 。(2分)
2.居里夫人的春蚕精神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答:
3.我国科学家的春蚕精神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答:
4.第二段中居里夫人说“我也是永远忍耐地像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正如蚕不得不茧”,体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品格?(2分)
答:
5、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 ,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
。(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17分)
赏 画
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都在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画很小,用一个精致的、镶有金边的小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木、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
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风度潇洒的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他是一个西方画派的崇拜者。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沙发上,悠悠地点燃一支烟。
“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闪耀着狡黠的光芒。
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
卢华涨红了脸,呐呐地说:“我还没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一下,又坦然地说:“真 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是一幅画……”
“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
“外国人有惊人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
“我只请你淡谈这幅画!”卢华截断吕林的话。
“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幅画色彩之灿烂、强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幅画充满了想像,是一幅绝妙的画,真是太美了,多么深刻的思想呀!
“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文章的第2自然段对画的细致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2.卢华的性格 ,可以从 和 两个词上明确看出。(4分)
3.吕林的性格最大的特点是 ,作者主要从 、 和 三个
了面的描写来刻画他。(4分)
4.与“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2分)
5.这篇小说揭示的主题是什么?(4分)
(四)应用文写作(10分)
海滨中学教务处要召开全体学生会议,请你代他们写一份通知。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①在中东约旦河谷归宿之处,有一个著称于世的“海”,这个实际上内陆湖的“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死海”。
②死海何以得名?其知名度为何那么高?是因为死海地处世界最低处,它的海拔高度竟是—392米,也就是在海平面以下近400米的深度。
③由于它坐落在干早酷热的沙漠中,阳光炽热,温度极低,蒸腾作用极强,盐度极高(据实测高达20%左右)。在盐分这样浓的海水中,即使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也不会淹死,比重极大的海水会把你托浮到海面上。由于海水极咸,这里既没有游鱼,也没有小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虾,甚至连沿岸的树木青草都难以生长。从有无生命的意义上说,死海确实一个死寂的“海”。
④“死海”的另一个含义是:这个内陆湖除了一条约旦河与大海相连外,别无他途。再加上约旦河沿途的截堵灌溉,水土流失,最后注。入死海的水已少得可怜。科学家曾预测,总有一天,海水将蒸发告罄,死海将成为一个于涸的盐盆。
⑤然而,最近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死海”不仅不会死,而且大有复苏的可能。理由之一是死海在地质构造上恰好处于著名的叙利亚一非洲大断裂带上,而这个断裂带尚处于幼年期,它将逐步扩大,并与红海海底大断裂带相连。这样,死海不仅不会枯竭,而且有着丰富的补给水源。其次,科学家发现,80年代初死海中正在繁殖一种红色的小生命——盐菌,数量多达每立方米海水中有2000亿个。此外,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也正在悄悄诞生。菌类和藻类的出观,给死海带来了一丝生机。看来死海正在复苏,可以预料,它的前途可能是乐观的。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2分)
归宿: 告罄:
2.用简明准确的语言给死海下定义:(2分)
3.作者根据什么推断死海有复苏的可能?(4分)
(1)
(2)
4.文章在“死海”上加引号,其作用是( )。(2分)
A.表解释说明 B.表特殊称谓
C、表强调 D、表讽刺或否定
5.如果把上文分成三段,请写出这三段的段意。(3分)
(1)
(2)
(3)
5.文中说“它的前途可能是乐观的”,为什么用“可能”,删掉行吗?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