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政治试卷 - 初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2006时政热点

2014-5-11 0:25:47下载本试卷

解答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

以下所有题目要根据题目和材料需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

1、党的政府解决··问题、搞好··工作体现(或说明)了什么?

①      体现了国家履行··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      体现··观点:群众、生产劳动、全面联系、发展观点

③      体现了党的地位、性质、宗旨、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      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两大治国方略相结合;

⑤      体现了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⑥      体现了五大国策和六大战略: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一国两制国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

⑦      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⑧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⑨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⑩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第③⑥⑧⑨点要写出具体内容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解决··问题、搞好··工作?或有何重要意义?

①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②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④      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需要;

⑤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⑥      是贯彻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方略的需要;

⑦      是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⑧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⑨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

⑩      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⑪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需要;

3、解决··问题、搞好··工作,国家和政府怎么办?或请你对某问题提建议、出金点子。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      依法治国的角度

③      以德治国的角度

④      科学技术的角度

⑤      树立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⑥      实施五大国策

⑦      实施六大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⑧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⑨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大关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4、青少年、中学生、我们怎么办?

①      努力学习··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

②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意识,采取····行动;

③      宣传····;

④      要与····行为作斗争。

5、如何评价、如何看待、谈谈看法、谈谈认识和感想。

①      提出理论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有何重要意义或有何危害)

②      联系材料、现实分析

③      青少年怎么做?(参考第4题)

6、A与B是怎样的关系?

第一类:A与B相辅相成,不可分割,A是B的什么,B是A的什么;或B为A提供什么,A为B提供什么。

如和平和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绍兴发展与举办七艺节的关系。

第二类:A与B是统一的,A决定B,B反映和体现A。

如国体与政体,国体与国家职能,国体与外交政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004年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第一题:2004年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材料一:2004年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2004年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经济指示

数据

比上年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13.65万亿元

9.5%;

财政收入

2.63万亿元

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万亿元

13.3%;

进出口贸易总额

1.15万亿美元

35.7%

城镇新增就业

980万人

超过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6.8%。

注:我国进出中贸易总额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

材料二:国家外汇储备再创历史新高

到2004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年外汇储备比上年增加2067亿美元。 200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突破600亿美元。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       一年来各方面的显著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②       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       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⑤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第二题:对外贸易增长和技术壁垒

材料一: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

材料二:由于外国实施针对我国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使我国每年的出口额减少也达到450亿美元。

注:技术壁垒是一些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市场和争夺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现已成为当今最隐蔽、最难应对的国际贸易壁垒。其主要形式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保障健康、安全、卫生和保护环境为借口设限;二、利用标签、包装及原产地规则进行严格检查;三、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检测手段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回答:

1、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角度)

(1)国内:

①      我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②      我国及时调整应对的政策,为对外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③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进口需求大幅度增加;

④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⑤      把握好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国际:

①       世界经济加快复苏扩大了出口增长的空间;

②       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③       各国加强了经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

2、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有哪些?

①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用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③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④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优势;

⑤      尽快制定应对技术性壁垒的政策;

⑥      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

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职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会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材料二: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月9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材料三: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作重要报告

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理论依据:

①      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现实意义:

①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②      是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需要;(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十五大提出的“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水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③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需要;

④      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

⑤      是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⑥      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高创造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需要;

⑦      是抵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

⑧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需要;

⑨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自身建设的措施或探索

(见透视P10第1、2题)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见透视P13第9题第3小题)

4、中国共产党应怎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本题为无限制角度提问

(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怎样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①      继续坚持党执政的六条经验(见透视P9第1小点)

②      要提高党的五大执政能力(见透视P9第3小点)

③      要四大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      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⑤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⑦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⑧      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执政的能力;

⑨      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从三个代表角度、群众路线角度、政治文明角度、物质文明角度、精神文明角度等,谈谈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本题为限制角度提问

  本题的实质是回答如何实践三个代表、如何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如何建设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见透视P65)

6、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①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③      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①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②      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

③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④      关系以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

8、党领导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成功经验有哪些?

①      取得成就的原因:(见复习提纲第7页)

②      成功经验:(见透视P13第10题第2小题)

9、为什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党执政的第一大能力?

(答案见思想政治部分复习提纲第2页和透视第16页)

  另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际竞争重点;全面发展观点。

10、抓住发展这第一要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区别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见透视第16页)

依法治国 反腐倡廉

材料一: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刘方仁无期徒刑,没收赃款人民币661万元、美元1.99万元,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04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惩治腐败,不断加大预防腐败的力度。要坚决维护党的纪律,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会议认为,《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材料三: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5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

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

①      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保证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③      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

④      关系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      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⑥      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⑦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⑧      体现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性质,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2、反腐败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行使这个国家职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政治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反腐败反映了“三个代表”哪一方面内容?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反腐败属于什么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

5、有权对腐败分子提起公诉、审判的机关各是什么?

   有权提起公诉的是检察机关,有权审判的机关是人民法院。

6、我国严惩腐败官员表明了什么?

  ①表明中国共产党为防止党和国家变质,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努力;

②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7、某些党员干部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的原因有哪些?

 ①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丧失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②丧失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忘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法律观念淡薄。

8、腐败现象有哪些危害?

①严重冲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直接破坏了党风建设,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②破坏了改革开放,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③危害人民政权。

9、怎样防范腐败现象产生?

①       从政治文明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②       从民主监督角度: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及人大监督;

③       从法制建设角度:坚持专政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打击腐败分子的力度;

④       从精神文明角度: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理想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纪律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⑤       从加强党的建设角度: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

10、一批高官纷纷落马对其它干部有何启示?

①      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      要自觉接受党的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③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

④      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你认为应该如何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①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惩治腐败,加大反腐力度;

②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党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从根本上根治腐败;

③      公民要勇于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积极控告、检举腐败分子;

④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

⑤      中学生要知法、懂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积极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12、丧失信念是某些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内在根源,请谈谈青少年树立正确信念的重要性。

① 从正确信念的重要性角度: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就可能走向毁灭;正确的信念为人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能激发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政治热情和劳动积极性,从而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  从青少年角度:青少年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13、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怎样的关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要方略,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所以,依法治国要求党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14、三个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①三个文明建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②党的国家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5年两会——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

材料一:2004年9月15日,首都各界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

材料二:2004年9月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

材料三:2005年3月3日,全国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材料四:2005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会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许多代表在会前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在会上提出提案和建议。

1、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和国体各是什么?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1954年全国一届全国人大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材料四反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哪些权力?

  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4、材料四中,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请人大代表审议,说明了什么?

一府两院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全国人大监督。

5、《反分裂国家法》由谁制定?谁公布?谁执行?

  全国人大制定,国家主席公布,由国务院执行。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各是什么性质的机关?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7、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①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②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人民代表为什么要在会前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

①      人民代表要提高自己的参政议政能力;

②      人民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体现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9、材料体现了我国当前的哪些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①      地位: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执政党;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②      关系: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国务院、全国人大要接受全国政协民主监督;国务院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全国人大监督。

1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中国为什么只能由共产党来执政,不象美国那样多党轮流执政?

①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执政。

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坚持了共产党领导,又赋予了各民主党派参政的权利,是最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回答问题:

1、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会议是哪一次?

  中共十六大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精神文明)、充满活力(物质文明)、安定有序(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六个特点

3、党的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有哪些?

①      民主法治方面: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四项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      公平正义方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妥善解决民工工资问题;消除城乡差别;实施西北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战略;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③      诚信友爱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④      充满活力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⑤      安定有序方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⑥      人与自然和谐: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和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②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③      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④      是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

⑤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⑥      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需要。

⑦      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三个文明建设之间有何关系?

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②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5、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题为无限制角度提问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角度去分析:

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

④      加快发展科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⑤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稳定压定一切的方针;

⑥      通过税收等手段加强收入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⑦      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好再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6、结合材料(如三农问题、中部崛起、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题为限制角度提问

  此类题目的实质是回答“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什么?

(参考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第1题,几乎包括所有内容)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青少年有何要求?(见透视P16第3小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第一题(人口问题)

材料一:中国大陆人口达13亿

 20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公民于当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这个小公民为男性。至此,中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达到13亿。

材料二:13亿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又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就变成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

回答问题:

1、13亿为什么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这个数字迟到了4年,使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也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13亿为什么又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

人口基数太大,生态环境的负荷也越来越重,有限的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地限增长。

3、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就变成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①      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②      在任何时侯,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脱离人口多、底子薄这个基本国情;

③      只有统筹兼顾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题(资源和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材料一: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首次尝试人工扰沙清淤

2004年6月19日,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开始实施。在这次试验中,首次尝试人工扰沙清淤,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我国将构筑三道防线治理黄河泥沙

    据新华社报道,今后我国将构筑起三道防线,加快治理黄河泥沙淤积。第一道防线位于黄土高原,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逐步减少入黄泥沙。第二道防线位于黄河小北干流,通过小北干流放淤,“淤粗沙排细沙”。第三道防线是小浪底水库,利用水库拦沙库容,“拦粗沙泄细沙”。到2010年,我国将在黄土高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5亿吨。到2050年,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8亿吨。

材料三:长江污染——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长江生命力在消失……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材料四:《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材料五:七部门联手启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据新华社5月22日报道,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建设部、监察部、审计署等七部门启动《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在全面清理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检查去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情况。

回答问题:

1、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或有何对策;如何实现绿色现代化)

  (答案参考透视P24第2小题,务必要写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另加: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三大国策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参见透视P21第2小题)

  要点: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三大国策、节约型社会、生态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谐社会、三大关系等。

4、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或有何意义)

  (答案参见透视P20第2小题)

  另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什么?

 (参考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第1题)

6、如何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见复习提纲P11第九大题第3小题)

7、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参考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第4题或复习提纲P11第九大题第4小题)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材料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材料三: 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

     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

回答问题:

1、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有何区别?或分别产生什么结果?

①       传统经济使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②       循环经济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是哪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符合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具体见复习提纲P11第八题)

3、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或创建节约型社会?(或有何意义或影响)

①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

③      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然要求,

④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⑤      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⑥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什么?

①    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    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③    体现了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④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⑤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⑥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⑦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谈谈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

从政府角度:

①      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②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③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      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

⑤      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三大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⑥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节能机制。

从企业角度:

①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职工人节能意识;

②      要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      加建立节能机制,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6、青少年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做些什么?

(参考常见题型格式和思路第4题,要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战略)

材料:(摘自温家宝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实行符合各地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有何重要意义)

①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      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有利于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⑤      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⑥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⑦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⑧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2、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

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      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人才培养;

③      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

④      坚持以信息化带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⑤      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

⑥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⑦      政府要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3、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体现了什么?

①      体现了全面观点、发展观点;

②      体现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标准;

⑤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如何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      实施三大战略,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      实施三大战略,要切实加强企业改造,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这就体现了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      实施三大战略的目的是促进三地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中部崛起和改革开放有何联系?

①      中部崛起和改革开放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②      改革开放是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部崛起的动力,中部崛起必须改革束缚和产力发展的体制,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是加快中部崛起捷径,中部崛起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方式。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与中部崛起的关系可参照上题)

6、列举中国近代与东北直接相关的屈辱史实(见透视P18第7题第1小题)

西气东输工程

材料一:西气东输工程输气运行全线贯通:

2004年9月6日,来自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抵达陕西靖边,这标志着西气东输工程输气运行实现全线贯通,塔里木气田和陕北长庆气田两大气源在此成功对接。

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投产

10月1日 ,来自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与陕北长庆天然气混合在一起,离开陕西靖边向上海“进发”,这标志着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投产。

1、西气东输工程主要解决我国资源方面的什么问题?

分布不平衡

2、西气东输工程(或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

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西气东输工程兴建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哪些国策?

保护环境和改革开放

4、西气东输工程兴建,表明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5、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①    有利于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状况,实现共同富裕;

②    有利于维护西部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③    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

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①      缓解东部资源紧张局面,改变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      减少东部用煤带来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      带动沿线省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

(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材料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200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华社1月30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材料三:2004年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所采取的重要支农措施(摘自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

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回答问题:

1、三农问题是指什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2、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取消农业税提高农民收入?)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需要,农民阶级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巩固工农联盟。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解决三农问题,党才能真正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⑤有利于巩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才能为改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前提。

⑥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l          其它理论依据: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体现或说明了什么?

①体现了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进程起决定作用;

②体现了全面观点,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全面小康;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见理论专题);

④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⑤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共同富裕);

⑥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些方面?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①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三农”的方针政策;

②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为农民减负;

④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⑤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⑧进行农民社会保障、保险方面的探索;

⑨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力;

⑩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解决三农问题体现了哪些观点和国家职能?

 观点:群众观点,全面观点,发展观点,生产劳动观点

国家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7、政府解决为解决三农问题应履行哪些国家职能?

①履行政治职能,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履行经济职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③履行文化职能,实施科教兴农政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8、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在三农问题的措施之一,政府应当保障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哪些合法权益?

  劳动权和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

9、青少年能为三农问题做些什么?

 ①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②要关心三农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法律宣传,为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青春。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

材料一:我国689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消息称,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共覆盖农业人口9504万人,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689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为72.6%。全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材料二: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摘自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从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许多地方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续推进。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增长18.1%。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

回答问题:

1、做好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①      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有利地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表现;

③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      是实现和保护公民劳动权的需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⑤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⑥      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⑦      是民生之本,是安邦之策。

2、就业难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没有解决。

3、国家实施“再就业务程”主要是为了保障下岗人员的什么权利?

平等就业权

4、从政府和失业人员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政府:①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劳动者到非公有制企为去就业;③加强对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④增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援助;⑤国家要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保证公民劳动权的实现。

失业人员: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自主就业和创业,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②要树立竞争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岗竞业的精神;③要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劳动权。

5、国家怎样建立和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分配制度;扩大就业,保证公民劳动权的实现。

6、政府做好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履行了哪些国家职能?属于哪一文明建设?

 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物质文明建设

7、政府做好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体现了什么?

①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      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      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      体现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⑤      体现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职能;

⑥      体现了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⑦      体现了群众观点、全面观点、发展观点和生产劳动观点。

8、面对就业难的形势,青少年应如何做?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教育、科技和人才(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材料一: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

材料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正式开通

2004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宣布,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ERNET2)正式开通。

材料三: 2004年“八箭十星”发射成功

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八战八捷。8枚长征运载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10颗不同类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并创造了我国航天的“四个之最”:“长征”系列火箭年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卫星种类和新技术应用最多、技术与管理创新推进速度最快、一年内发射任务按计划完成最佳。2005年我国航天发射将迎来新的挑战,其中亚太六号卫星的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发射已排上日程。

材料四:中国科考队正式“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我国南极冰盖科学考察队开始正式向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发起冲击。这是此次南极科考中最为艰难、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任务,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向南极冰盖之巅发起的冲击。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冰穹A(Dome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

材料五:曙光4000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动

11月15日,我国目前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1万亿次的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跨越10万亿次计算机研发和应用的国家。

材料六: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布, 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的突破,5位外籍专家获得科技合作奖

2005年03月28日,备受关注的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今年的获奖结果却让人有喜有忧,500万国家最高科技奖首次出现空缺,而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终于实现“零”的突破。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等完成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完成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过去6年来发明一等奖空缺的局面。

5位外籍专家获得科技合作奖:瑞士医药专家丹尼尔·魏思乐、美国物理学专家肯·金特、意大利环保专家科拉多·科利尼、美国信息管理专家张汝京、日本工业设计专家荣久庵宪司5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回答问题:

1、以上六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说明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科技(如“八箭十星”发射成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①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②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公有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④      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⑤      科技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⑥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历史的创造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和教育)体现了哪一国家职能?属于哪一个文明建设?

   文化职能,精神文明建设

4、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即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教育科技、培养人才;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

①      从生产力角度: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只有实施两大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      从人才角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实施两大战略,才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③      从国情角度: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总体人口素质较低,人才紧缺,面临较大的人才压力和西方发达的科技经济压力;只有实施两大战略,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④      从国际竞争角度: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⑤      从科技重要性角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第一位的作用,发挥着巨大的乘数效应,只有实施两大战略,加快人才开发,才能把科技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⑥      从知识分子作用角度: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肩负着使劳动人民知识化的重任,很大程度大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⑦      从精神文明的作用角度: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⑧      从国家职能角度:是履行国家文化职能的需要

我国设立科学技术奖,重奖科技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可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促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5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终于实现“零”的突破,其原因有哪些?

①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③      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④      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显著增长,并且致力于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宽松的环境;

6、科技创新对学生(或教育界)有何要求?

①      要树立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②      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      积参加社会实践,坚持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

75位外籍专家获得科技合作奖说明了什么?

①      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人才;

②      国家履行了发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的职能;

8、科技、教育、人才、生产力(经济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①      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是生产力最主要的因素,起主导作用。

③      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而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都要靠教育。

9、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之间有何关系?

①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②      经济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科技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0、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分析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发展?

①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科技,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2、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①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倡是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②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③      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④      改革人才工作的机制和体制,提高的物质待遇,切实解决其家属、子女的就业、就学问题;

⑤      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

13、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即如何推进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青少年应怎么办?

(参考透视P27第2题第5小点,或复习提纲人才强国战略部分第5小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题: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材料:胡锦涛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5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①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灵魂,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履行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答案见复习提纲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第五题)

3、、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      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

②      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③      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④      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

⑤      是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需要;

⑥      有利于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和发展;

⑦      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助于青少年做到自觉守法、护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4、党中央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什么?

①      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

②      体现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③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      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⑤      体现了三个文明一起抓。

5、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属于哪个文明建设,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

  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职能

6、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角度谈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国家:①坚持以德治国,履行文化职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倡导基本道德规范,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②坚持依法治国,履行政治职能,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①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②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③形成尊重、关心、帮助青少年的社会氛围,开展多种活动。

学校:①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德育教育方法;②健全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③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④加强青少年的理想、法制、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①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作孩子的表率;②要用正确的方法、文明的言行教育子女;③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青少年:(见透视P33第5点)

第二题:关于打击淫秽色情网站

材料: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7月16日,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开展。截至8月11日,北京、河北、广东、四川等18个省、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淫秽色情网站刑事案件188起,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29名。

回答问题:

1、淫秽色情网站有何危害?

①      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毒害人们思想,涣散民族精神,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

②      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丢弃学业,荒废青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国家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属于哪个文明建设?

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精神文明建设

3、如何用全面观点认识网络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①        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了丰富性和多样性,青少年要积极上网,吸取新鲜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②        但网络也出现了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的内容,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从政府和青少年自身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安全文明地上网。

(1)政府角度:

①       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

②       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

③       推广绿色上网软件,为家长监管未成年在家庭的上网行为提供技术保证;

④       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依法取缔中小学周围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2)青少年角度:

①   要以获取科学、有益、积极的信息为目的,学会选择健康网站;

②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结交网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进非法网吧。

第三题:全国范围扫毒行动

材料: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扫毒行动

7月28日,新华社报道,8月至12月,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扫毒行动,这次扫毒行动将重点斩断缅甸木姐经云南瑞丽市到昆明的陆路通道等7条贩毒通道,打掉一批毒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并摧毁一批制毒窝点。

回答问题:

1、毒品有何危害?

①       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导致体质虚弱,智力下降;

②       浪费大量金钱,破坏家庭;

③       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破坏社会生产力,阻碍经济发展;

④       诱发犯罪,破坏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

⑤       破坏社会风气,败坏道德风尚。

2、扫毒行动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属于哪个文明建设?

 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题:打击赌博违法犯罪

材料:开展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

新华社报道,针对日益严重的赌博违法犯罪问题,从2005年1月到5月,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

回答问题:

1、赌博有何危害?

①      败坏社会风气,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不健康思想;

②      破坏家庭幸福,影响社会稳定,容易诱发各种犯罪行为,造成诸多不安定因素。

2、为消除赌博现象,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①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对赌博等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予以坚决禁止和制裁;

②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      在城乡不同范围内的群众中制定和健全各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守则公约;

④      加大文体设施的投入,开展群众性社区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3、消除赌博现象,青少年应如何做?

①      要学习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决不参与赌博活动;

②      积极宣传赌博的严重危害性,要与一切赌博行为作斗争;

③      要积极阻止亲属、朋友参与赌博活动;

④      发现类似现象,要及时向有关司关机关举报揭发。

第五题: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一:确定每年九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雅典奥运会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风貌

回答问题: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①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女排精神是新时代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①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维系本国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      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完成现代化建设新任务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③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当前,弘扬民族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把巨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弘扬民族精神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见透视P33第5小题)

第六题:关于红色旅游

材料: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1、请你推荐浙江省内的红色旅游地点。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

2、发展红色旅游,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推进党的作风建设,遏制腐败现象。

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题:中法互办文化节

2004年10月9日~10日,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法国文化年开幕五大重点项目陆续在北京拉开帷幕。

回答问题:

1、中法互办文化节说明了什么?

①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②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      世界文明丰富多彩,彼此间存在差异;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中法互办文化节有何作用?

①      有利于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      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文化之精华,吸取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④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⑤      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⑥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题: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开幕,在绍兴市闭幕

  2004年9月10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致信祝贺。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艺术节。本届艺术节以“发展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主题,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将陆续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9月26日,在绍兴市闭幕。

回答问题:

1、举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说明了什么?

①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②       体现了国家的文化职能;

③       体现了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       体现了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2、举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有何作用?

①      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      有利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③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为什么要举办艺术节和“中法文化年”活动?

①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也不能在一个封闭的文化圈中进行;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两重性,既有糟粕,又有精华

②      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举办艺术节和“中法文化年”活动,是为了批判地吸收传统优秀文化和健康的外来文化。

4、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守住我国的文化疆域,确保我国文化安全?

 (见自学导航P193第23题第2小题)

5、青少年怎样为发展先进文化作贡献?

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要参加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建设,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家乡文化建设中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举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对绍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举办七艺节,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百年奥运

第一题:雅典奥运

材料一:第28届奥运会圆满结束

2004年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高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材料二:第12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圆满结束

2004年9月第十二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获63金、46银、32铜共141枚奖牌,排在奖牌榜首位,创造了中国残奥历史上最辉煌的成绩。

回答下面问题:

1、获得第28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中国射击选手(   );绍兴籍运动员(    )在奥运会男子500米划艇决赛中夺冠,这是中国皮划艇项目的第一枚奥运金  牌,也是绍兴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2、中国奥运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        综合国力增强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是奥运健儿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        奥运健儿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奥运健儿取得优异成绩的强大动力;

③        科学训练和先进科技的采用,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智力支持;

④        运动员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这与我们坚持普及理想和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⑤        奥运健儿艰苦训练,顽强拼搏,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⑥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3、中国奥运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说明了什么?(从上题中概括)

①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        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⑤        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实践需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⑥        树立群众观点,人民群众对历史进程起决定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

4、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辉煌成绩有何积极影响?

①        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努力,从而促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地发展;

②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进步的成就和中华民族风采,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崇高荣誉;

③        将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中国更走向世界;

④        为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下基础。

5、获奖运动会都戴着由橄槛枝纺织成的花环说明了什么?

   说明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6、青少年应如何学习奥运精神?(见透视P33第4小题)

7、弘扬奥运精神(或女排精神)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弘扬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弘扬奥运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事业的政治热情和劳动积极性,从而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8、孟关良获得了绍兴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这对绍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奥运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孟关良获得绍兴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能激发绍兴人民的自豪感,增强凝聚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绍兴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9、青少年怎样向奥运健儿学习?

①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      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弘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      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④      要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断创新;

10、结合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情况,谈谈青少年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贡献青春?

①      德: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②      智: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

③      体:还要有强健的身体。

11、奥运健儿的哪一方面优秀品质给你最深刻的印象,就此谈谈你的认识或感受。

①      说出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②      提出理论观点,从理论上分析其重要性;

③      联系材料和现实;

④      青少年谈自身感受,即青少年怎么做。

第二题:北京奥运

材料: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奥运的口号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1、列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见中国历史提纲)

2、“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      绿色奥运体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等

②      人文奥运体现: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③      科技奥运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

3、如何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①      绿色奥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      人文奥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依法治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③      科技奥运:优先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4、筹备2008年奥运会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国家性质?

①      文化职能:发展体育事业,宣传奥运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修建各种体育设施、保护环境;

③      经济职能:发展地方经济,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旅游业;

④      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职能:促进中外体育事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⑤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台湾问题和“一国两制”

第一题:基本知识

1、与台湾有关的历史史实

①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占领台湾;

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2、为什么要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或有何重要性)

①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      实现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最高利益;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国家机关具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职能;

③      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

3、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是什么?(或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具体途径)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总政策;

②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理由:群众观点、爱国主义传统、台湾同胞的利益)

③大力发展以“三通”为中心的两岸交往;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台独势力的。

4我们中学生在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方面应尽怎样的社会责任?

(见透视P37第3点)

5为什么中国政府坚信有决心和能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

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根本保障;

②      人民群众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动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它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③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④      “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⑤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制保障。

第二题:(关于台湾企图加入国际组织,改变“国际空间”狭窄的状况)

材料一:第57届世界卫生大会第8次否决涉台提案

材料二: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分裂祖国的图谋第12次被挫败

回答问题:

1、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共识;台独不得人心,是注定失败的;极少数国家的所作所为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2、台湾当局要融入国际社会,改变“国际空间”狭窄的状况,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参考透视P38第6题第2小题)

第三题:(关于陈水扁的台独言行)

材料一:陈水扁“双十讲话”公开宣扬台独论调

2004年10月10日陈水扁宣称,“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事实”。同时陈水扁以企图谋求“未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的”所谓“政治关系”。

材料二:强化台湾“正名运动”

台湾当局近来动作频频,不断强化民进党上台以来就在岛内推行的作为三大“台独大业”步骤之一的所谓正名运动,以推动“中华民国台湾化”

材料三:加快“去中国化”步骤

在其驻外机构的名称、军队总机代号及高中历史课程纲要等问题上不断推进“去中国化”的活动,是陈水扁谋求“实质台独”的重要一环。

材料四:大肆向美军购

台“行政院”通过“重大军事采购条例”与“重大军事采购特别预算案”,计划编列新台币6108亿元,用于相关军事采购,以强化台军制海能力。

回答问题:

1、陈水扁当局言行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制造“两个中国”,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2、其结果如何?为什么?(即对陈水扁的言行谈谈认识)

(1)结果:其结果注定要失败。

(2)原因:

①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这个事实绝不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②  陈水扁的言行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严重破坏了两岸的和平与发展,阻碍了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直接损害了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其结果注定要失败。

(本题也可参考透视P39第7题第2小题)

3、美国对台军售有何危害?

美国对台军售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体现了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一行径,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给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制造障碍,势必危害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

4、青少年如何用教材中的观点,批驳陈水扁的言论?

①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②      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③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台独势力都是不得人心的。

第四题:(民进党在台湾立委选举中受挫,台独注定要失败)

材料:民进党在台湾立委选举中受挫

2004年12月11日,台湾地区举行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被称为“泛蓝联盟”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在新一届“立法院”中的“立委”席次达到114席,超过半数的113席。民进党在台湾“立委”选举中受挫,迫于压力,陈水扁12月14日辞去党主席职务。

回答:民进党在台湾“立委”选举中受挫说明了什么?

  (答案见第二题第2小题)

第五题:(关于三通)

材料: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成功启航

2005年1月29日,国航CA1087班机的起飞,为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拉开序幕。这是56年来大陆航班首次以正常途径降落在台湾。这次包机首次实现了“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接对飞、双向载客,较2003年单向载客、经停香港有所突破,航点、航班数量也相应增加。

回答: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成功启航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1)说明:

①      台湾同胞渴望早日实现“三通”,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作用:

①      有利于早日实现三通;

②      使两岸人民日益接近,使两岸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有利于两岸人民相互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增进共识;

③      有利于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台湾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第六题:(关于外国势力干涉)

材料一:胡锦涛主席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重申对台立场

2004年7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布什表示理解中方对台湾问题的关切,重申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独”,美方的这一立场不会改变。胡锦涛重申了反对美国售台先进武器的立场,强调当前台海局势十分敏感复杂,中美双方都应反对“台独”,坚决制止“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活动。

材料二:中国坚决反对美日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

材料三: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

回答问题:

1、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

2、美日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和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

3、如何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台政策?

①      美国的对台政策是由美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      美日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体现了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纵容台独势力,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

③      美国政府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一个中国原则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4、针对美国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中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根本性的措施?

( 见复习提纲台湾问题第5题)

第七题:

材料: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4日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回答问题:

1、发展两岸关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石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一个中国原则含义是什么?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我们为什么要以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即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①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

②      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

③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④      两岸和平统一,可以结束两岸在军事上的对抗,使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和平建设,使两岸同胞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⑤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既能达到统一祖国的目的,又不伤害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是两全其美、各方都可接受的方案。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为什么要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进程起决定作用;

②      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③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

5、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有何对策?

( 见透视P39第8题第3小题和复习提纲台湾问题第6题)

第八题:

材料:《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实施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全国人大享有什么职权?《反分裂国家法》由谁公布?由谁执行?

最高立法权,由国家主席公布,由国务院执行

2、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

  政治职能

3、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1) 制定目的: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 重要意义:是遏制日益严重的“台独”分裂活动的需要;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需要;是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也体现了13亿中国人的民意;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九题:

材料: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

200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回答问题:

1、澳门回归祖国五年,社会空前繁荣稳定的说明了什么?(或原因是什么)

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得以贯彻落实,祖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澳门人民的努力.

2、台湾和平统一后,前途如何?

  (见透视P39第8题第4小题)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第一题:民工工资问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已偿还历年拖欠工资332亿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摆在了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

材料二:国务院公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回答问题:

1、拖欠民工工资侵犯了什么劳动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权

2、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企业主缺乏诚信职业道德,道德素质差,法制意识不强;

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缺少维权意识。

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

3、拖欠民工工资会产生哪些危害?

  ①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侵犯了公民的劳动权。

4、从国家、社会、企业主、劳动者角度谈如何解决民工工资问题?

①国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②社会: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唤起公民维权意识。

③企业主: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遵纪守法。

④劳动者:认真学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同企业主协商解决、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5、政府解决民工工资履行了哪些国家职能?

  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6、民工为了追讨工资如要提起诉讼,应该向什么机关起诉?属于什么诉讼?

  人民法院,民事诉讼

7、政府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和“民工荒”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参照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8、政府为民工“追薪”和解决“民工荒”说明或体现了什么

①国家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④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⑤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⑥说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和法律保障;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⑧体现了群众观点、全面观点,没有农民工的小康,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全面小康;⑨体现了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9、国务院制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见透视P50第5题)

10、国家如何保障公民的劳动权的实现?

  ①国家要创造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②国家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

③国家要对就业前的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培训;

④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

11、农民工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劳动权?

①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参加劳动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②应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③应完成劳动任务,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定,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2、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谈谈为民工讨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义。

  ①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②政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题:“民工荒”和“技工荒”

材料一:由“民工潮”到“民工荒”和“技工荒”

2004年夏季起,出现在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更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从机电设备装配工、维修工、裁剪缝纫工、到餐饮服务员、业务员和家政服务员,不不企业纷纷喊“缺工”,技术型工人更缺。据统计,单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就缺200万人。

材料二:我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严重短缺

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随着越来越多标着“中国制造”的产品漂洋过海,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状况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利影响将日渐突显。

回答问题:

1、“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②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严重;

③劳动者本身的素质不高;

④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调整。

2、“民工荒”现象产生有何危害?

 ①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②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

④侵犯了公民的劳动权,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从国家、企业主、劳动者的角度谈谈解决“民工荒”的措施。
①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要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加强对企业主和劳动者的法律教育;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②企业主: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身和法律意识,不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义务,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劳动的劳动权。

③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就业需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4、分析我国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理论依据: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着第一位的作用;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起主导作用。

 现实依据:①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受到外国“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的排斥;②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

保障劳动安全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材料一:陕西铜川发生矿难166名矿工全部遇难

材料二: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13名矿工死亡。

材料三:温家宝新年赴铜川慰问煤矿工人

材料四: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材料五:温家宝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发生的多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这些惨痛的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回答问题:

1、以上事故屡次发生有何危害,侵犯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  

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破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侵犯了劳动者的获得安全卫生保护权

2、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是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恶果;

②是少数矿主没有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造成的;

③有关部门管理不善;

④矿工自身缺少安全意识。

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说明了什么?

①      说明重大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②      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      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为了减少和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政府应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见透视P51第6题第2小题)

5、从政府和煤矿企业的角度谈谈如何整顿矿业,加强煤矿安全?

 (见透视P66第3题第2小题)

关于公民维权的其它参考内容:

1、思政复习提纲——公民维权专题

2、透视第八专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第一题:关于恐怖事件

材料一:伊拉克发生多起血腥暴力事件

材料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

材料三: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遭恐怖袭击

材料四:巴基斯坦两名中国工程师被绑匪劫持

材料五:贝鲁特发生爆炸事件,黎巴嫩前总理遇难

回答问题:以上五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①      当今世界还很不安宁;

②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

③      恐怖主义是世界的一大公害,反恐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第二题:中国、巴基斯坦举行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回答问题:

1、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恐怖主义持何种态度?

①       中国政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以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

②       国际社会要开展合作,联合反恐;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在反恐中的作用;

③       要标本兼治,努力消除产和恐怖主义的根源。(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       说明中国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2、这次反恐军演有何重要意义?

对于遏制和打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扩大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军联合反恐作战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题:8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平安获释

   2005年1月23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证实,不久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8名中国公民已经被安全移交给中方人员。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对此事极为关心,外交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全面开展解救工作。

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从恐怖主义和人质获释的原因两个角度分析)

①      说明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也对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②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上升;

③      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能力不断提高;

④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题:和平时代主题

材料一:韩国核活动引起世界关注

材料二:巴以领导人4年来首次会晤,双方正式达成停火协议,国际社会纷纷对此表示欢迎。

回答问题:

1、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世界人民第一需要。

2、中国如何为创造安宁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①      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既解决本国的发展和稳定,又为全球的和平和发展作贡献;

②      国际:必须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中国外交与和平崛起

第一题:中国主要外交活动

以下七则材料各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材料一:胡锦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四次元首会晤

2004年6月8日~18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四次元首会晤。

说明:①胡锦涛主席对波兰等欧洲国家的访问体现我国积极发展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②胡锦涛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体现了我国加强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③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四次元首会晤体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在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④说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⑤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材料二:温家宝在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

2004年10月8日~9日,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或代表就加强亚欧政治对话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题为《加强对话合作,深化伙伴关系》的讲话。

说明:①我国积极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我国加强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材料三: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4年9月3日,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主办国际性政党会议。来自亚洲34个国家的8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说明:

材料四: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11月3日至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承办。据统计,共有1500多家来自东盟10国和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

说明:

材料五:温家宝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出席(10+1)和(10+3)会议

2004年11月28日~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万象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八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

  说明:

材料六:胡锦涛主席出访拉美四国并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阿根廷共和国总统基什内尔、智利共和国总统拉戈斯、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卡斯特罗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4年11月11日至23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胡锦涛主席出席了于11月20日至2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说明:

材料七:温家宝出席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

2004年12月7日~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对荷兰进行正式访问。温家宝总理同欧盟新一届领导人就扩大和深化中欧友好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说明:

第二题:中国外交成就

材料:20多个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2004年我国外交取得丰硕成果。东盟十国、新西兰、南非、俄罗斯、巴西等20多个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回答问题:

1、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①      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增加,为我国外交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②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有何重要意义(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

①      国际:推动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      国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即外交工作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

第三题: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什么不会威胁任何人(从国家性质、民族精神、时代主题角度)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②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一;③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上题与“为什么要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类似)

2、中国的和平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①      崛起的中国将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②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模式和文化借鉴。

3、青少年怎样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承担历史责任?

从德智体三个方面,从承担社会责任和奉献青春的角度回答。

第四题: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

材料:东盟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举行

2005年1月6日,举世关注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温家宝总在会上代表中国政府作出了“提供紧急救助”等七项庄重承诺。

回答问题:

1、中国政府作出“提供紧急救助”承诺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国家性质和职能?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体现了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职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职能。

2、中国的上述行动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内容?

  主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睦邻友好;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与团结是中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维护全人类的利益;

3、面对地震和海啸带来的灾情,你能做些什么?

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作出贡献;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①      1956年中共八大,选邓小平为总书记;

②      领导和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进行了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      中共十二大,提出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⑤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

⑥      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本质”等观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义”作了深刻的阐述。

⑦      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⑧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

⑨      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等观点和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③至⑧点为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或邓小平理论确立的过程。

3、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④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⑤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⑥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战略;

⑦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⑧      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4、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5、邓小平理论的实质问题和精髓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6、邓小平的名言

①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      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⑤      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⑥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发展的地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⑦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⑧      必须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⑨      统一战线是一个重要法宝,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

⑩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⑪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

1、面对日本篡改教科书,美化侵华历史,请你概括近代史上的日本侵华史实。

①      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签订《马关条约》;

②      1931年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地区;

③      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

④      1935年发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

⑤      1937年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⑥      1937年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

2、 列举近代史以来的“日本侵华暴行”

①      甲午中日战争中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      全面侵华战争中,制造“南京大屠杀”;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侵占东北三省,实行殖民统治。

3、两次侵华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结果、原因、影响

①      两次侵华战争的结果、原因(见问题精析P18第6题)

②      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见社会课本第四册P51和P142)

4、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及日本篡改教科书,美化侵华历史,说明了什么?

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直接反映了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的不反省态度;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

5、日本想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必须正视历史,日本怎样才能做到“以史为鉴”?

①      要以史为鉴,着眼长远,筹谋大局,共同推动睦邻友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②      要慎重处理历史问题,对侵略历史作出深刻反省,真诚向深受日本侵害而遭苦难的亚洲人民道歉,千万不要再做出损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情。

6、日本侵华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就是硬道理,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②      依靠人民群众,只有广泛发动群众才能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全民族团结与合作是振兴中华的基本条件;

③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④      加强国防、军队建设;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⑤      青少年要努力学习,承担社会责任,报效祖国。

7、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贡献:

① 领导一二·九运动,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起点;

② 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 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促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 向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并派周恩来等同国民政府谈判;

⑤ 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2)政治方面的贡献:

① 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② 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3)军事方面的贡献:

① 1937年林彪指挥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②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个根据地;

③ 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④ 1941年起,抗日根据地开展反“扫荡”斗争;

⑤ 1945年8月,发动全面大反攻。

(4)经济方面的贡献: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思想方面的贡献:延安整风运动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8、抗日战争胜利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①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建设强大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东方;

②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群众观点;

③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民族解放、振兴的坚强核心,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

④ 广泛的统一战线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要充分发挥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作用;

⑤ 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新时期要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9、对于日本篡改教科书及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不反省历史,中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根本性的措施?(或如何面对)

①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 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③  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人民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④  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但日本右翼势力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此,请你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日关系。

①      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②      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要深刻反省历史,绝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

③      日本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不支持“台独”。

④      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⑤      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正常交往,努力保持中日关系世代友好,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11、抗战英烈们为我们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今天,我们缅怀英烈、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对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