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考地理试题 - 正文*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地理试验(二)

2014-5-11 0:34:11下载本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地理试验(二)

(试验修订教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建设中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的问题,备受公众关注。请回答1~2题。

1.三峡百万移民安置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                     B.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

C.库区生态脆弱,环境容量不足              D.部分移民闹返迁

2.对三峡库区移民的正确叙述是

A.三峡移民安置就是对库区所有人口进行重新安置

B.57%的非农业人口一般不存在重新安置问题

C.对农业人口重新安置的核心问题是居住地的问题

D.开发性移民主要是对非农业迁移人口而言的

据《人民日报》挪威朗伊尔宾报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在北极明亮的“夜”空。五星红旗在新揭碑的伊力特·沐林(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临时基地(北纬78°东经15°)和天安门广场同时升起。此刻北京时间2002年7月30日凌晨5时11分。回答3~5题。

3.北京时间2002年7月30日凌晨5时11分时,伊力特·沐林科考站的当地时间为

A.7月29日5时11分                   B.7月29日21时11分

C.7月29日22时11分               D.7月30日12时11分

4.根据伊力特·沐林科考基地的经纬度判断,它位于天安门广场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5.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盛行风向,伊力特·沐林科考基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国家元首会议在上海进行,宣告亚欧大陆一个新的区域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诞生。据此回答6~7题。

6.在下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不与我国相邻及最大的内陆国分别是

A.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7.乌兹别克斯坦,又被称为

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白金之国”

C.“仙人掌之国”                         D.“千湖之国”

图1为北半球某区域的等值线图,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读图分析回答8~10题。

图1

8.图示若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则

A.实线表示山脊、虚线表示山谷              B.冬季,B处积雪多于A处

C.A与B相比,A处更宜修梯田        D.站在A处能看到B处的风景             

9.若虚线所在区域为陆地,实线所在区域为太平洋,图中为等温线,则                    

A.时值1月                           B.实线表示千岛寒流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10.若图示为等压线,则

A. A处吹西南风                       B.B区域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C.B处为阴雨天气                      D.B处风速比A处大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11~12题。

11.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减弱

12.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多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夏季,把黑夜短到黄昏的余辉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白夜”的最低纬度是49度。据此完成13~14题。

13.“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明亮的,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透射作用

14.如果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那么我国“北极村”漠河镇一年中出现“白夜”现象的时间大约是

A.一个月左右           B.两个月左右        C.三个月左右           D.六个月左右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2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15~17题。

图2

15.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16.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1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请回答18~20题。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据研究,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的改造

D.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9.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相比

A.两区人地矛盾尖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B.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大

C.中小河流众多,形成许多小流域

D.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

20.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中,以下做法属于农业技术措施的是

A.打坝建库         B.平整土地         C.修基本农田           D.深耕改土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

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

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D.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22.下列等值线图中,正确的是

图3

A.某地高空等压面图    B.等温线图      C.地形图        D.飓风图

2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铁矿石→煤炭→港口

B.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C.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突出的差别

B.山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C.三个经济地带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东部经济地带

D.甘肃省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地跨三大自然区

25.若地球的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而公转方向不变,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太阳日将比恒星日大约短3分56秒

B.北半球河流右岸将比左岸冲刷得强烈

C.南温带和北温带的范围将会扩大一些

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漠将会变成森林

26.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距离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需求的高低

B.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应大力扩大各旅游区旅游活动的规模

C.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由旅游点接待参观的能力所决定

D.发展旅游业除了对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应提高服务质量

27.森林遭破坏带来的问题是

A.在降水量相同情况下地表径流增加

B.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增加

C.土地退化,物种减少

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2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矮牵牛是一种指示大气中CO2污染的植物

B.城市绿化可以通过热力对流使建筑密集的城区空气得到净化

C.西双版纳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建设满足了不同植物需水量的不同

D.地理环境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的纽带是生物循环

29.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区

B.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

C.属于分散型工业化的地区

D.新建或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30.以下能充分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是

A.自然风景区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

B.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宫殿、园林、壁画等

C.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岗的脊线上修建宝塔

D.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黎族风情

第Ⅱ卷(综合题  共8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0分)

31.(12分)图4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点,读图后回答问题。

甲                      乙

图4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在图乙中画出晨昏线。

(2)两图中A、B、E三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处,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处。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线是____________,格林尼治时间是____________时。

(4)两图中E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甲图中,B点和D点的角速度__________。

(5)甲图中A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__,该季节开普敦正值___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巴西热带草原进入_______季节,尼罗河进入____________(丰、枯水期)。

32.(12分)读图5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全球大气中人为产生的CO2             世界主要排放CO2

排放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               家的人均CO2排放量

图5

资料1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

资料2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

(1)甲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___________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面积的减少有关。

(3)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某些发达国家尚未批准京都议定书。拒不履行自己的义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原则。

(4)全球变暖除引起海平面上升外,还会引起世界各地区__________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_________的变化。例如对中纬度温带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5)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___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33.(11分)读图6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6

(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图中,C地区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居民的主要宗教信仰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河是A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该河谷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该国的首都是____________。

(4)B国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____________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上海合作组织”是多边合作组织,现有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该图中没有标出的国家是:俄罗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4.(10分)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图中A、B两处海水表层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2)图中A、B、C三处盐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处。

(3)D河流河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_______补给,在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它不参与____________循环。

(4)图中阴影部分代表东非裂谷带,从地质构造上讲属于________________,根据板块学说来解释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E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0分)图8是风力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

图8

(1)这种地貌是由风力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__。

(3)P与Q的相对高度应大于____________米,小于____________米。

(4)该类地形在我国主要分布的地区是____________,近年来我国此类地貌扩大的主要人为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恢复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我国治理上述地貌的重要生物工程是______。

36.(12分)2002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亲切会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第十一世班禅将一条洁白的哈达献给朱总理。朱总理对他在西藏圆满完成13岁寿典的佛事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为他6年来在佛学和文化知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表示祝贺。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的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境内)。

(2)大乘佛教中心位于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北传佛教,其中向北进入中国西藏地区的佛教,后来发展为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_。

(3)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属于(  )

A.迁移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扩展扩散

(4)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属于____________文化事物,它的产生虽然受____________的影响,但是更多地受____________发展的影响。

(5)西藏自治区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其首府__________________是著名的旅游城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7.(13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2002年12月3日下午3时45分,蒙特卡洛。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宣布:中国上海市已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半个多小时前,在国展局第132次大会上,89个成员国的代表经过4轮投票,最终从5个候选城市中选择了上海。

材料2  上海世博会会址几经斟酌,最终选定在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流经市中心的一段旧城区,总用地面积400公顷。一条椭圆形运河,多条绿色植物走廊,一座专供游人在浦江两岸徜徉观光的花桥,将世博会场馆建设和谐地融入浦江两岸宏伟的整体开发工程中。最重要的是,这里目前都是成片的杂乱交错的旧厂房、船坞和民居。举办世博会将极大地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推动黄浦江两岸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地区繁荣,世博会会址从而将成为继外滩和陆家嘴之后,上海城市形象的新标志。

材料3  2002年上海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

47.6

50.6

(1)蒙特卡洛属于____________(国家),该国位于____________国东南部,经济以____________业为主,国展局在蒙特卡洛投票通过上海获得2010年国际博览会举办地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2000年上海产业构成”表中数据,图9中正确表示2000年产业构成的是____________点(填写字母)。随着上海经济迅速发展,预计今后变动的趋势是向____________点(填写字母)的方向发展。

图9

(3)上海将成为黄浦江水景衬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市中心区以_______________产业为主,工业项目从总体上看是不断向___________移动;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分布。这种产业布局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区,它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