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考地理试题 - 正文*

高考地理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关训练

2014-5-11 0:34:11下载本试卷

考点7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图3-7-3)。读图回答 1~3题

 

图3-7-3

1.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2.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3.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4下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图3-7-4)。读图回答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图3-7-4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图3-7-5)所示。读图回答 5~7题

图3-7-5

5. 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6.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工业化基础

7.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向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发展

D.缩小地区差距

8.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废钢铁的回收利用日益受到关注。下列有关我国铁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钢铁工业建立在国内高品位、优质铁矿的基础上

B.钢铁工业均已改变了“煤铁复合体型”的格局

C.我国的钢产量在20世纪末已居世界第一位

D.上海宝钢和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条件基本相同

9.下列国家中,既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工业国,又初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的国家是

 A.科威特 B.墨西哥 C.印度  D.巴西

10.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11.农业生产的对象

A.土地和农具     B.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C.种植业和畜牧业   D.动物和植物

12.“密集农业”是指

A.以销售农产品为目的进行生产

B.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业产出

C.以扩大土地面积、提高农产品总产量来增加农业产出

D.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

1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A.加大科技投入      

B.进行专业化生产

C.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  

D.推广“密集农业”生产方式

14.下列生产活动,属于因地制宜,对自然因素科学改造的行为是

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B.在横断山区修筑梯田

C.在江淮平原地区生产双季稻

D.在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15.1996年,我国果品市场曾出现苹果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严重滞销的“果贱伤农”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当年气候异常    B.居民消费观念变化

C.苹果进口增加    D.市场信息滞后

16.下列各组所列地区,都分布有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

A.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

B.拉丁美洲、东亚、东南亚

C.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D.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

17.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更加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18.关于潘帕斯最早良种牛的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印第安人游牧牧民培育的

B.欧洲人向美洲移民是带来的

C.西亚游牧民族赠送的

D.从北美大草原传入的

19.下列水稻种植区稻田机械化水平最高的是

A.关东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恒河三角洲     D.湄公河三角洲

20.下列各组国家,全属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国的是

A.美国、俄罗斯、巴西

B.美国、法国、南非

C.加拿大、中国、哈萨克斯坦

D.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21.下列国家或地区,引进水稻种植业的是: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22.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23.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更加灵活,其原因是

A.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B.工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较简单

C.工业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

D.一种工业原料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

24.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工厂规模越来越大

B.产品销售批量越来越大

C.投入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多

D.工业部门越来越细

25.下列工业部门,按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顺序排列是:

①采掘工业 ②家电装配工业 ③宇航工业 ④钢铁工业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26.下列有关工业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能够盈利的区位设立工厂,是一切厂商的唯一选择

B.随着工业原料品种的增多,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C.交通运输是一切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厂址的重要因素

D.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7.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有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工厂是

A.水泥厂、造纸厂    B.印刷厂、酿造厂

C.电镀厂、钢铁厂    D.火力发电厂、钢铁厂

28.某跨国公司专为黑种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下列国家最有可能有销售市场的是

A.沙特阿拉伯B.印度  C.日本  D.俄罗斯

29.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这一工业集聚现象的出发点是

A.可以满足各厂家降低成本的需要

B.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

C.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0.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适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纤厂 B.造船厂  C.电冰箱厂 D.食品厂

31.下列城市,围绕某个大型企业发展起来的是

A.合肥  B.十堰   C.上海   D.沈阳

32.下列工业区分布有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的是

A.英国东北部     B.爱尔兰北部

C.德国南部      D.美国东北部

33.位于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附近的新兴工业区是

A.塔兰托  B.普拉托  C.“硅谷”  D.米兰

读图(图3-7-6)并回答34~37题。

34.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 180千米

B. 280千米

C. 380千米

D. 480千米

35.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

图3-7-6

36.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37.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地

二、双项选择题

38.读图(图3-7-7)回答,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A.制茶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棉纺织业          D.稀土冶炼业

 

图3-7-7

39.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图3-7-8)回答

图3-7-8 

  根据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左图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右图为左图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图3-7-9),表格为左图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40—44题。

图3-7-9

月 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月 份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19.8

28.5

17.0

9.0

1.6

0.5

40.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D.大陆性气候

41.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42.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气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3.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44.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三、综合题

45.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球分布广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较高。根据给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国家转移。依据下表资料判断,美国纺织服装业应先向       (国家)转移,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先向       、       (国家)转移。

每小时

工人工资

国家

20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2美元以下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
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2)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并出现了众多专业镇。专业镇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可达数千家,从业人员可达数万人。从图3-7-10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专业镇的分布特点为:集中分布在     省、   _______省、    省;主要分布在      地区。

图3-7-10

(3)根据图3-7-11,简述该镇服装产业的特点。

图3-7-11

(4)读图3-7-12,说明目前我国多数出口服装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在整个服装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图3-7-12

46.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图3-7-13, 图3-7-14)回答:

(1)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应提高     业的比重,降低    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发展中,应保证      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2)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多项选择)  图3-7-13

A.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

B.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

C.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D.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3)在不同规模城市中,      城市是联结广大乡村的桥梁。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4)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

     业;②所在地区为

________农业;③所在地区为

    农业;④所在地区为

    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     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      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5)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多项选择)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C.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避孕药粮食生产

F.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图3-7-14

47.读“世界部分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图3-7-15),回答:

图3-7-15

(1)目前,世界钢铁工业按布局格局可分A. B两大类型。根据图上信息,将图中①—⑧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按A. B分类填表:

按布局格局分类

A

B

类型名称

    型

        型

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填图上数字代号)

(2)分析A. B两类布局格局特色:

A:                      

B:                      

(3)图上我国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中,布局格局与③相同的是        (填图上数字代号),它的名称是         ,其生产与布局体现了近几十年来的世界钢铁工业企业的联合化和          化,生产布局重心转向           区的特点。

48.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图3-7-16)文资料,回答:

         图3-7-16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         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      因素影响。

49.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高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图3-7-17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文本框: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和       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50.我国是农业大国,最近,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新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产生空前影响的形势下,我们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有科学的、前瞻性的认识。我国现有13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总人口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考点7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3.答案: 1.C  2.A 3.D

解析:该区域位于东径118度和东径119度和北纬27度一带,铁路网和河网均比较稠密,由经纬度和河网密度应联想到此地是我国的东南低山丘陵区,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降水多,热量高,丘陵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既易被分解,也易被雨水冲刷掉而变得十分贫瘠,这是本区多中低产田的主要原因;图中河流多且有一定的落差,应考考虑建小水电站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同时由于本区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小,不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也不能充分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本区的纬度较高,不适合发展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可以提高本区·农产品的附加值,且有利于本区的环境保护。

4.答案A

解析:对图中的区域位置可由经纬度和地形轮廓判断出图示所在地域为我国的东北地区,B选项的水稻、C选项的棉花、D选项的油菜和茶叶均不符合要求。

5~7 答案 5.D 6.A  7.A

解析:①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就在为大豆;②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应为油菜;③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和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应为棉花;④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应为甘蔗。上述四种农作物的分布既要考虑其合适的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到本区的产业化基础,但与工业化基础无多大关联,其目的是为了发挥地区优势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 答案C

解析:我国发展钢铁工业的铁矿总量是丰富的,但是贫矿多、富矿少,工业布局中既有传统的“煤铁复合体型”,也有临海型,其中上海宝钢就属临海型。20世纪90年代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9. 答案B

解析:题中四个发展中国家中,科威特为世界主要产油国,墨西哥、印度、巴西为主要工业国,其中印度、巴西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

10.答案D

解析:A选项中的中纬度沿海地区不能成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因这里人口过于稠密,地价过高;B选项中的温带沿海地区,同样有A选项中的不合理性,且大陆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也不适于谷物农业的发展;C选项中中纬度大陆西岸亦有C选项中的不合理性,故只有D项合理。

11.答案D

解析:农业生产是以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12.答案B

解析:密集农业是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或科技投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生产的产出的。

13.答案A

解析: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14.答案D

解析:甜菜性喜温凉,宜种植在我国的中温带地区,横断山区地势过于陡峻,不宜修筑梯田,江淮平原地处北亚热带,不能生产双季稻,海南岛地处我国大陆的最南端,有我国的天然温室之称,可以种植喜高温多雨的天然橡胶。

15.答案D

解析:苹果供过于求,只能是丰调雨顺的表现,苹果是我国居民喜欢吃的水果,消费观念不可能短时间有很大改变,我国水果的价格要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不可能因进口的原因引起滞销的局面

16.答案A

解析: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低纬度的亚、非、拉的广大发展国家和地区

17.答案C

解析: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它的主分布区除东亚季风区外,还有东南来亚和南亚的热带季风区,它的单位面积总产量要比小麦高。

18.答案B

解析:潘帕斯草原上印第安人虽在欧洲到来之前就开始在这里自由自在放牧,但这里的良种牛是欧洲人移民到这里带来的。

19.答案A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是位于发达国家的日本,日本因有发达的工业支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亦很高

20.答案D

解析: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小麦、玉米等旱谷,且单位面积的产值比较低,发展生产需有大面积适宜播种的土地,因此只能分布于一些人口比较稀少、土地比较广阔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

20.答案B

解析:水稻性喜高温多雨,需水肥量大、生产过程复杂,古巴较符合这样的条件。

22.答案B

解析:美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生产经营方式多以私营方式为主,农业生产一般以私营方式的大农场为主,美国虽说为资本主义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因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达发达的现代农业机械,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很少,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因光热条件较好而发展了亚热带作物带以及棉花带,商品谷物农场多分布在国土中北部的中部平原地区。

23.答案C

解析:工业生产是 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化学的变化和少量的微生物的变化,只要具备了一定原料、燃料、劳动力、机械设备资金、技术等就可组织生产。

24.答案D

现代企业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提高,对数量的要求减小。

25.答案B

解析:采掘工业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资源;家电装配业对工业技能要求不高,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宇航工业对工人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钢铁工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其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今天主要以市场指向型和资源指向型较为普遍。

26.答案D

解析:以经济效益来选择工厂的区位,是最为普遍的原则,但有些工厂的区位政府或厂商也有将其他的因素考虑在内,如国防安全的需要,扶贫的需要,个人偏好的原因等;由于工业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对工厂的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已很完善,厂商选择工厂的区位时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27.答案D

解析:了解工厂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费弃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B

解析:居民的消费习惯因地区而异,专为黑种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应在有黑人分布的地方销售,而印度有大量的黑人分布。

29.答案C

解析:我国许多地方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对企业而言则主要是为了共用基础设施和方便企业间的相互协作。

30.答案B

解析:钢铁厂需要大量的原料也产出了大量的钢材,选项中的四个企业与原料——铁矿,产品钢材关系最密切的是造船厂。

31.答案B

解析:企业因工业联系而集聚,因集聚而形成工业地域,地域规模的扩大形成工业城市。十堰是我国第二汽车厂分布地,而汽车是一个发育程度很高的企业。

32.答案D

解析: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33.答案B

解析:普拉托原为意大利工业基础较差的乡村地区,靠近文化名城佛罗伦萨,在20世纪50利用了国内外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

答案34.B 35.D 36.A 37.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准P点所处的准确位置,由图可知,该点应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区,根据图例,可知该地为沼泽地——湿地;根据题意要开垦P地,必须排开沼泽的水才能耕种。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光、热、水、土、生(物)等条件,由当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当地地处北纬450~500之间,热量不足应是其限制条件。P地史称北大荒,建国后,由于长期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退化,且三江平原是我国知名湿地,对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项选择题

38. 答案BC

解析:解答本题只需仔细观察图例,即可很好作答。

39答案CD

解析:图示遥感主要用于对植物生长状况的观测,而植物的生长状况与作物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答案40.BD 41.AD 42.AD 43.CD 44.BD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对所提供的图表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确定其区域位置,然后根据区域特征分析作答。

三、综合题

45.答案(1)墨西哥 捷克、匈牙利。

(2)I.江苏、渐江、广东  II.沿海经济较发达(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3)原材料、设计、设备来自海外;多个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该镇服装生产专业化突出;同时提供了比较完备的生产和社会服务;产品主要销往海外,也有一部分产品在国内及本地销售。

(4)①中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中国主要从事裁剪缝纫等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生产的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为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商所获取。

②今后的发展策略是:第一,加强服装设计,培育著名品牌;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进入国际市场。

解析:本题是一道文字、表格、联系图表、分布图、和、坐标图相结合的试题,表格中给出不同国家每小时工人的工资,即说明了劳动力的价格情况,纺织服装业由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向外转移,首先应向劳动力价格低且邻近的国家转移;我国服装专业镇的分布情况已在图中明确标出;从联系图表中,可以看出服装生产专业镇的原料来源、服装生产过程中多个企业形成的集聚、专业化突出、生产完备、社会服务配套、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情况;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大型跨国连锁零售商有着明显的分工,中国服装企业以剪裁缝纫为主,承担着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利润被其他两个环节所获取;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服装企业应从设计(高档品牌)、营销(国际市场)等方面考虑,制定发展策略。

46.答案(1).林、牧、渔   种植业   粮食  

(2).ABC

(3).小   补充劳动力   活跃经济(市场)

(4).粗放经营   传统旱作    水田   热带种植园   地域  自然

(5).ACDF  

解析:本组题以热点问题“三农”问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分布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同时要求考生能够判断出生态农业的标准。

47.答案(1).A.煤铁复合体  B.临海 ①④⑤⑥⑦  ②③⑧

(2).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或在大型铁矿、煤矿附近

B:充分利用水运,在沿海港口建造钢铁企业,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3).11  上海宝山钢铁厂  大型  消费 

解析(2只要分析两种布局类型特点即可(3)应联系教材知识,9在我国东北工业基地附近,靠近煤铁产区;10附近也有我国大型煤矿及铁矿,而11处应为临海型布局,这里是我国上海宝钢。由煤铁复合体向临海型的转变,反映了世界钢铁工业生产布局重心由原料地向消费市场及有廉价海运的港口附近的转变。

48.答案 肉、乳、蛋  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了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大中城市及工矿区周围,由于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多分布以肉、乳、蛋为产品的饲养业

49.答案(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 

(2).石油  煤炭  煤炭

(3).ABC  (4).CD  

(5).植树造林  建立治污设施   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6).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解析:本组题从给出的有关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出发,首先让考生答出鲁尔区传统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衰退原因、整治措施;并结合鲁尔区的实例分析振兴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所应采取的整治措施。

50.答案 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适度进口粮食以缓解国内耕地的压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解析:农业的发展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党的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我国的人口会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耕地会越来越少,我国将来的农业出路应着在有限的土地上,加大技术含量,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