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考地理试题 - 正文*

高考地复习大气环境测试题

2014-5-11 0:34:09下载本试卷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专题2 大气环境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本单元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强。本单元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能力,尤其是对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一、命题形式上:以一些天气现象作为背景,要求运用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原理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加以解释;
  二、考核内容上:侧重对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特点,尤其是逆温层的特点与成因,以及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考查;
  三、能力要求上:强调对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07年考核的热点仍然是:第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气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天气形势图;第三,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判断;第四,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气温高低

   1.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1)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量)状况;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 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如下图所示:

 首先,要明确气温日变化取决于地面热量的收支(储热)状况。其次,明确地面的主要收入项为太阳辐射,支出项为地面辐射。右图中BD之间,太阳辐射曲线位于地面辐射曲线之上,说明收大于支,热量盈余,此阶段气温升高;D点右侧,太阳辐射曲线在地面辐射曲线之下,说明收小于支,热量亏损,此阶段气温下降。图中A点为太阳辐射最强时刻,即正午12点;D点为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即地面储热量最多时刻,它比A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小时。然后再经历一段

时间将此热量传递给大气,使气温达到最

高,因此C点又比D点在时间上滞后约1

小时。气温最高时刻C点,是一天中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

凹地(山谷)大于高地(山峰);低纬度大于

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3. 年变化:(注意: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

地面性质

太阳辐射最强月

气温

最高月

太阳辐射最弱月

气温

最低月

年较差

大陆

6月(12月)

7月(1月)

12月(6月)

1月(7月)

海洋

6月(12月)

8月(2月)

12月(6月)

2月(8月)

  4.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1.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上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按成因可分为: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②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③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④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

  1. 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季大陆高于海洋,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

  五、大气降水

1. 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 降水多少的分析:
  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干旱地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城市因热岛效应影响,降水比郊区稍多。

  3.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稍多);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六、气压高低

 1. 气压:即单位面积空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影响气压值大小的因素:大气密度、海拔高度(大气厚度)空气的运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以及高山高原相反。

3.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是指相对于某一海拔高度的同一水平面而言。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 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值要大。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气压。 5. 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
  6.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7.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8. 万能公式: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

七、风力和风向

 1.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风力的大小,通常用蒲福风级来表示。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反之亦然。

三、重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逆温问题

1.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


2. 逆温现象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污染物扩散,易形

成雾,造成大气污染。

例1 [ 2006年·江苏变式题] 右图是某地气

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

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 

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
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

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  
  A. 山地  B. 谷地 C. 平原  D. 丘陵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逆温的判读、逆温的成因以及逆温的分布规律,要求提取图像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判读。 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判断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三地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图逆温开始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

【答案】  1. A    2. C     3. B

探究点二 等压面图

关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与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的分析:
  1. 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指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切割,在等高面上形成许多的交线。在该类图上气压的判断方法:等压线的高值区等压面上凸区,即为高气压,反之则对应为低气压,符合“高高低低”原则。
  2.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指某一等压面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的形势,亦称为气压形势图或等压面图(气象台分析高空天气形势的主要方法)。在等压面图上分析等高线与在等高面上分析等压线的气压分布特点亦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高度较高(或较低)的地方,其气压值也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区域气压偏高(或偏低)。
  3. 在近地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对应高压区,天气晴朗;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对应低压区,常出现阴雨天气。

例2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下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1~2题。

1. 沿上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上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  )

2. 下列关于图2-4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 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C. A、D均吹偏北风     D. A、D均吹偏南风
  【解析】主要考查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及其天气形势。
该题关键是理解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1 060米、1 040米、1 020米、1 000米是900 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亦即900 hPa等压面所穿过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可知C为高压区、B为低压区,故沿图2-4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图2-5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图A所示;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答案】 1. A   2. B

探究点三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考查重点有:
  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2. 大气活动中心的时空分布特点;
  3. 季风环流的成因、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3 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 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
  

A. 甲为夏威夷高压  B. 乙为印度低压
  C. 丙为亚洲高压   D. 丁为阿留申低压

2. 2006年2月4日,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雪的影响造成部分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该天气现象可能是 (  )
A. 由甲天气系统造成   B. 由乙天气系统造成
C. 由丙天气系统造成   D. 由丁天气系统造成
  3. 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  )
A. 南极科考最佳时间
  B. 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 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多雨
  D. 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4. 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  )
  A. 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
  B. 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
  C. 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多雨炎热
  D. 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全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该题以全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天气系统、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等问题。首先根据北半球四个气压中心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区域定位,甲位于亚欧大陆,乙位于大西洋,丙位于北美大陆,丁位于北太平洋,若甲为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则丁为位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我国冬季的天气变化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较大,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即印度低压,北半球为夏季,而南半球为冬季;若丁为高压中心即夏威夷高压,我国夏季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受其影响。
  【答案】
  1. D  2. A  3. C  4. A

探究点四 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考查结合点有:
  1. 常见天气系统的气压、气温、降水特点;
  2. 典型天气系统的分析;
  3. 根据气压、气温、降水等要素的等值线图判断天气系统。

例4 右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1~3题。
  1. 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 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 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 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解析】该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
  根据图中3日至7日气压值的变化可以判断,①为暖锋过境,②为高压系统,③为冷锋过境,④为低压系统,由此可见,四个天气系统过境能产生降水的可能是①③④;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低压系统即④;③天气系统为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答案】  1. D   2. D   3. C

例5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析判断1~2题。


1. 该天气现象是                 (  )
  A. 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 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 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 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 该天气系统是                  (  )
  A. 快行冷锋  B. 反气旋  C. 强热带气旋  D. 准静止锋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很低,而风速很大,中心风速小,说明为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答案】 1. B    2. C

探究点五 气候判读

气候特征的描述及分析


  2. 气候相关分析
  (1)气候成因分析——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分析;
  (2)气候对其他环境要素(河流、植被、土壤等)及人类活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人口分布与城市区位)的影响。

例6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3题。

 1. 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混合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乳畜业         D. 园艺业

【解析】 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及气候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根据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甲为温

带季风气候、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为热带雨林气候、丁为

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地区,因为“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

越小”,因此,丙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小;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冬春季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较大;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 1. C   2. A   3. B

规律技巧提炼

 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1. 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资料判别气候类型。
  (1)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气温降水要素点图;
  (3)气温降水坐标图;
  (4)气温降水玫瑰图;
  (5)气温降水表格资料。
  2. 根据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判别气候类型。
  (1)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2)经纬度图;
  (3)局部地区图。
  3. 根据地带性植被类型或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判别气候类型。

课标新题借鉴

2007届·山东省潍坊质量检测卷]读右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数值大小,回答1~3题。
  1. 该图最有可能表达的是 (  )
  A. 全球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
  B.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分布
  C. 全球大洋盐度分布
  D. 年平均气温随纬度分布  

2. 依据上题的判断,分析甲、乙两处数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径流注入量不同    B. 太阳高度角不同
  C. 海陆面积不同     D. 降雨量不同

 3. 图中最低数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根本原因是该地      (  )
  A. 云量少        B. 海洋面积广 
  C. 太阳高度变化小    D. 位于河口

【答案】  1. B   2. C   3. C

【点评】  该图反映的是全球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要求对气温、太阳辐射强度、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比较熟悉。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曲线不符合年太阳辐射、盐度以及气温的全球分布规律,而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故该曲线符合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规律;甲地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大陆影响气温年较差大,而乙地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海洋面积大,气温年较差小;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小,故气温年较差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