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地理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
命题人:陈和平 2006.11
一、单项选择题(2×17=34分)
1.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①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量 ②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⑤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 ⑥生产部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⑥
2.中国传统文化中肯定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是
A.人定胜天 B.天定胜人 C.天人合一 D.天命主宰
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和地表物质的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而变 ④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而发展中国家的面积人口占世界的大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显示欧盟成员国排放二氧化碳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交通运输业排放比重逐年增加 B.工业部门排放比重有所增加
C.排放总量基本不变 D.其它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很少
5.欧盟成员国的工业部门排放二氧化碳的比重得到明显控制的原因是
A.控制工业发展 B.工业水平落后
C.污染工业迁移到欠发达地区 D.盛行西风将污染物吹向北欧
6.下列不能减少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途径是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交通拥挤 B.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
C.规定使用无铅汽油 D.提高汽车燃油装置技术指标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分贝)。据此回答7-8。
7.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 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 D.采矿和伐木
8.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阅读“环保综合能力”与“环保破坏强度”曲线图,回答9-10题
9.能正确表示我国目前城市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
C.国际合作治理酸雨 D.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2005年我国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鹅。读图完成11-13题。
11.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2.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影响着对长江水的调蓄功能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1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回答14-15题。
14.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清洁生产评估
A.原料的开采过程是不安全的 B.食物的加工过程是不安全的
C.食物的消费过程是不安全的 D.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是不安全的
15.媒体曾对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和四川泡菜等食品安全案件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严重关注,并相继采取设限措施。这表明
A.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之路 B.绿色食品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C.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提高我国食品的劳动生产率
D.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首先以严重违犯环保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接着通报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还公布了46家尚未启动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回答16-17题。
16.下列对此次“环保风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环保风暴”凸显出我国政府从源头遏制环境污染的决心
B.“环保风暴”行为过激,因为在经济建设初期,环境污染在所难免
C.“环保风暴”刮停了众多企业,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
D.“环保风暴”体现了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尚处于观念阶段
17.建设脱硫设施最主要的是SO2排放控制措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塔里木盆地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黄土高原地区
二、综合题(共66分)
18.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见下图),据此回答: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19.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乙,回答问题。(18分)
新疆 内蒙古 西藏 甘肃 青海 陕西 宁夏 河北 其它地区
图甲
图乙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类型多样,则自然过程形成属于 ,受人类活动影响造成属于 。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 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 。
(3)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有增加的影响因素是 ,简析其原因。
20.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单位产值能耗(万吨标准煤/亿元)与单位产值CO2排放量(百吨碳/10亿美元)变化表
(1)阅读中国单位产值能耗与单位产值CO2,排放量变化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位产值能耗与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图1表明,1980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率:________年代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率明显高于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2表明,印度的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其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由上述图表数据可知,1992年中国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印度_____________。但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呈__________趋势,而印度自90年代以来却呈________趋势。我国能源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问题之一,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所用能源70%来自生物能,它带未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之二,我国工业生产在能源利用中也存在着问题。请你根据我国工业生产在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学知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如何减少CO2气体排放,保护地球家园,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三项)。(8分)
2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表1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
可耕地面积 | 水资源总量 | 矿产资源 | 能源矿产 | 森林面积 | CO2排放 | |
中国 | 15.3 | 11.6 | 17.0 | 13.9 | 4.9 | 25.0 |
十国均值 | 16.8 | 21.4 | 17.5 | 7.3 | 10.1 | 17.0 |
表2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
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 | 国家(安全系数值) | |
高安全度国家(>5) | 俄罗斯(23.98)、A国(13.97)、巴西(11.38) | |
低安全度国家(<5) |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5-3) | 孟加拉(3.87)、尼日利亚(3.19)、 |
次低安全度国家(3-1) | 印尼(2.17)、巴基斯坦(1.78)、B国(1.74)、中国(1.73) | |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1) | 日本(0.9) |
(1)说出A、B两国的名称。
(2)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5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
(3)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22.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依图写出人工沼气的主要原料与用途。(4分)
(2)该地农业所属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特点。(6分)
(3)简述图示工业布局和工业生产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C由教材知识直接可得。
2.C A、B、D过度强调一方的作用。
3.A 大气环流、洋流等的存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A 读图可知,工业排放比重略有减少,图中主要显示不同部门排放比重,并不能反映排放总量。而随着经济发展,实际排放总量是增加的。
5.C 可采用排除法,其余三个选项明显有错误。
6.B 植树造林,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但不能减少排放量。
7-8 A B 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是工厂和交通;城市绿化带有减弱噪音的功效。
9.D 建自然保护区体现人与生物的公平。
10.B 据图分析可得。
11-13 D B A 水分是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又大,在一些低地上,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可常年处于过湿状态。这种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破坏了土壤、大气、植物之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在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质的泥炭化过程作用下,形成了湿地。
14.A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5.D 食品安全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
16.A “环保风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已经从观念走向实践。
17.C 我国酸雨严重 的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四川盆地等地区。
18.(共11分)
(1)减少(2分)(2)灾难性下降(2分) (3)减产(2分) 提高(2分)(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3分)
19.(18分)
(1)原生荒漠 次生荒漠 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 风力(6分)
(2)新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6分)
(3)盐碱化 自然原因: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6分)
20.(共12分)
(1)均呈下降趋势(1分)
(2)90 我国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2分)
(3)印度的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1分)
(4)高(1分) 下降(1分) 上升(1分) 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过量的砍伐植被,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2分,合理即可得分)
节约利用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3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1.(共11分)
(1)美国 印度(2分)
(2)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2分)
(3)森林覆盖面积过低,水资源总量少,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2分)
(4)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2分)
(5)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3分)
22.(共14分)
(1)秸杆和畜粪等;农民农用及发电(4分)
(2)混合农业(2分) 种植业和饲养业并举,农产品多样;实现有机质还田,缓解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的矛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生产活动环环相扣,充分利用资源和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收入。(4分)
(3)靠近原料产地,就地加工成本低(2分)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生产轻工业产品为主),生产的地域规模较小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