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一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一会考复习地理试题1

2014-5-11 0:34:36下载本试卷

高一会考复习地理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地球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星球,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星球。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基本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足的水分           B.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D.地球常遭小行星撞击

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C.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2007 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4.在“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活动最多的年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多,使得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B.太阳发生的超强磁暴,可能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讯

D.太阳风到达地球时,轰击高层大气,使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D四地,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A.A    B.B      

C.C    D.D

6.图中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质构造是

A.A       B.B       C.C       D.D

7.当北京时间为12点整时,杭州六和塔的塔影大约指向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

8.读图,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图中阴影表示夜晚)


A.北极  纽 约 基 多 东 京    B.南极 悉 尼 洛杉机 墨西哥 

C.北极  莫斯科 新加坡 悉 尼   D.南极 悉 尼 新加坡 伦敦

读右图,分析回答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②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④石灰岩和大理岩都具有层理构造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列岩石中,成因与图示岩石类型无关的是

  A.花岗岩     B.砂岩      C.页岩      D.板岩


11.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12.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A        B          C           D

13.当“海棠”台风中心在温州正南时,受其影响温州吹: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沿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次年沿图中②线仅用20天到美洲。我国郑和沿图中③线下西洋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据图回答14~16题。

14.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哥伦布第二次比第一次去美洲航期缩短17天,原因

A.第一次航程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16.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沉没。下列渔场中,可能受污染的是

A.舟山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北海渔场     D.秘鲁附近的渔场

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据图回答17~19题。

17.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18.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19.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青海、内蒙古、西藏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类型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23.关于能源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据此回答24~25题。

24.云南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主要原因是

A.濒临海洋,受季风影响明显     B.人口稀少

C.海拔较高,北有高山分布       D.地势低平

25.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回答26—28题。

26.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7.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28.下列原因不是产生“民工潮”现象的是

A.   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B.城乡经济差距大

C.我国各城市都出现人口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D.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下表是X、Y两国部分人口数据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26~27题。

人口密度(人/KM2

出生率(‰)

死亡率(‰)

X

108

42

18

Y

275

6

7

29.与X国人口状况特征相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30.Y国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兵员不足  ②就业压力大  ③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④养老负担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如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此时节气是 ▲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经度是 ▲ 

(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 ,甲点的昼长为 ▲ 时,极夜的范围是 ▲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 ▲ 

(5)这一天后,浙江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变小) ▲ ,昼长将(变长、变短) ▲ 

(6)有一水平运动的物体从乙点向正北运动,将向什么方向偏? ▲ 


32、读图1、图2,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3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 ▲ ,原因是 ▲ 

(2)图1表示的是 ▲ ,图2表示的是 ▲

(3)降水的形成,必定有一个暖气团的上升过程,从这点看,降水一般位于 ▲ 气团一侧,就暖锋来看,降水易发生在 ▲ (锋前、锋后);

(4)图3为图1所示锋面经过杭州的过程,移动方向为从甲到丙。当锋面位于甲处时,乙处的气温较甲处 ▲ ,当锋面位于乙处时,市区往往出现 ▲ 天气,在锋面从乙处移到丙处的过程中,市区气温的变化是 ▲ ,气压的变化是 ▲ 

33、读图,思考回答:(11分)

(1)假如该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低纬环流,AD表示近地面,那么图中A处为______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____气压带,丁表示___________风带。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回答: 

如果A为陆地,D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________风,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

(3)假如该图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_____(南、北)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则甲为__________流,乙为___________流。 

(4)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么,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_(冬、夏)季,南亚地区盛行_________风。

34、杭州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右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8分)

 (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是 _▲  (自然带名称)带的直观标志。

 (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值测定,得到的PH值_▲ (大于、小于、等于)7。

 (3)从图中获知  ▲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受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B

D

B

B

C

B

A

C

D

D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A

A

B

C

C

C

A

D

B

C

B

C

二、非选择题

31.(1)夏至 夏季 

(2)23.50N 1500E

(3)昼短夜长  0 66.50S以南

(4)12时  

(5)变小  变短 (6)东偏

32、(1)下方  冷空气密度大

 (2)暖锋 冷锋

(3)冷  锋前

(4)低  阴雨 升高 降低

33.(1)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东北信风

(2)夏  东南  亚洲低压

(3)北  日本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4)夏  西南

34、(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 

  (2)小于(1分) 

 (3)成土母质(1分)   气候(1分)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士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2分)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