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题

2014-5-11 0:34:46下载本试卷

第一单元练习题

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     回答1、2题

1.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点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

 A.韩国     B.埃及

 C.印度     D.尼日利亚

3.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引起克山病的主要因素是     

A.原生环境因素    B.次生环境因素  C.自然灾害   D.环境中碘异常

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资源状况   C.人口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5%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8.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

C.人口的机械增长 D.人口的自然增长

9.人口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

A.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      B.人类本身的遗传因素起到很大影响

C.社会经济因素          D.人们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活水平和方式

10.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3‰

7‰

22‰

12‰

※北美指不含墨西哥的北美洲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很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非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洲的4倍

读下页“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2、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B.德国     C.古巴        D.印度

13、近年来,A类国家中部分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

A.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环境恶化               D.战乱频繁

14、1995年天津人口出生率是1.02%,人口死亡率0.6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5、下列叙述中属于原生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A.环境中硒过剩,引起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

C.高温多雨季节,垃圾污染使蚊子大量繁殖,乙型脑炎流行

D.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有多种致病作用

读右图分析,完成16—20题:

16.我国80年代以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大致属于

A 原始型和传统型

B 传统型和过渡型

C 过渡型和接近现代型

D 传统型和现代型

17.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18.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B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 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 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19.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20世纪70年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严重

C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高出生率是上一个生育高峰的生育惯性

D 由于生育惯性的作用,我国在世纪之交进入又一个生育高峰阶段

20.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最接近的是

A 韩国       B 埃及       C 欧洲      D 非洲

21.人口的身体素质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关系可表达为

A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        B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C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        D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22.关于生育率和出生率两个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情况下出生率水平高,生育率水平也高

B 生育率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

C 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

D 出生率表示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

23.目前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是

A 原生环境因素   B 次生环境因素  C 自然环境因素  D 社会经济因素

24.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C 自然资源   D 大气降水

25.下列现象导致人口迁移的是

A 2003年5月—6月,一部分中国军人赴刚果维和 

B我国“五一”“十一”假日经济繁荣  

C 大学生毕业后去西部求职就业者        D 某家庭在本区内换房

26.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  (2)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  (3)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根据多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估计的

(4)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和环保国策

A(1)(2)    B(2)(3)    C(1)(4)     D(2)(4)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7—29题。

27、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3.7%       C.0.885%       D.0.95%

28、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29、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下表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30-31 题

广东省

北京市

上海市

海南省

全国

人口数量(万人)

8642

1382

1674

787

129533

增长幅度

37.5%

27.7%

25.5%

20%

11.63%

30.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远远超过全国水平,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多

3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2001年3月28日,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的结果表明:我国总人口12.95亿,十万人中,文化程度与90年代相比,如表1:

A

大学程度

+154%

B

高中

+39%

C

初中

+45%

D

小学

-4%

E

大于65岁人口

+1.3%

32.A~D栏反映我国基本国策的哪个方面

  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B.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C.小学失业率上升         D.文盲增多

33.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社会问题逐渐严重   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地区

34.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往往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B.人口数量增多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C.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D.人口数量的增多,劳力资源丰富,无社会问题

35.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

A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B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

36. 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处于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B由“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C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过程 D由“现代型”向“过渡型”转变过程

37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后,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

A原始型   B过渡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

38. 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有

①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等

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

③人口数量增多,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必然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④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环境严重污染

A①②     B②    C③    D③④

39.下列有关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文盲妇女生育的子女最多

B农村小学毕业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最多

C城市大专以上毕业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最少

D农村高中毕业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最少

40. 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①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②酸雨 ③工业废水 ④煤烟、粉尘

A①     B①④      C②       D③④

41.对某地生育率的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生育政策  B 避孕技术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环境

42、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43、目前,我国人口与某些资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

 ①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5

②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限

④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方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4、 近年来,因爱滋病的传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非洲有个别国家的平均年龄下降到37岁,这主要反映了

A自然灾害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B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C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D气候、地形、水土等自然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45、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的是

①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有多种致病变物质

②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③交通和工业噪声污染对神经系统等有损害

④高温多雨季节往往有疟疾、乙型脑炎的流行

A①④      B②      C ②④      D④

46、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很多。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

①     自然环境 ②社会制度 ③经济形式 ④文化传统 ⑤环境污染 ⑥科技知识 ⑦伦理道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47、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48、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 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49、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读右图,回答50-51题

50、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

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

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例是

A 78%    B 13%   C 23%    D 56%

51、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7.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我国人口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止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52-55 题

5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      B②     C③     D④

53、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54、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Ⅰ    BⅠ和Ⅱ    CⅡ     D Ⅲ

55、以下现象呈负相关的是

  ①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与人口迁移规模、范围

③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迁出量④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6.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型转变前, 其人口生产特点表现为         (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以上都不是

57.有关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一个封闭的地区内,其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B 人口死亡率只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几乎为零

C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人口的机械增长来实现的

D 造成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58.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               (     )

A 不及人口数量对环境的作用大  B 决定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C 对环境影响无足轻重       D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间接的影响

59.三峡工程因水库淹没地区人口密度大,工程需移民达百万之多。对三峡移民迁移到外省市形成推力的现象是(  )

A.移民更愿意在当地参加长江三峡工程建设

B.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低,就近安置困难大

C.拨给移民的安置费用太少   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条件不大适应

文本框: 死亡率与出生率(%)60、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61、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1)阶段    B、(2)阶段

C、(3)阶段   D、(4)阶段

62、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人口的老龄化

C、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

63、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阶段的正确说法是

  A、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第(1)、(2)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处于第(2)、(3)阶段

  C、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

  D、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将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64、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

  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

6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66、当今,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愈来愈取决于

  A、遗传基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行为习惯

67、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当地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得多少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D、原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

68、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农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69、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灾害因素

70、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政府采用措施强制移民

  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海外的就业条件好

71、1954~1984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持平的省区是

  A、山西     B、内蒙古    C、西藏      D、广西

72、关于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73、下列人口的空间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家住天津,每天去北京上班

  B、北京—广州间的火车列车员,每周在北京、广州各住一天

  C、深圳高中毕业生考取广州中山大学,每周返回深圳看望父母

  D、某大学毕业生到国外留学三年后,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

74.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现象是:

  A.游牧民族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迁居至锡林郭勒草原

  B.去美国学习访问  C. 由天津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欧洲风情半日游

75.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

  A. 烟草燃烧对人体有害。B.一些地区缺碘引起大脖子病。

  C.高温多雨季节,垃圾污染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乙型脑炎流行。

  D. 交通和工业的噪声污染,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76. 2000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市、自治区的是    (   )

A 黔、鲁、闽、浙、粤   B 沪、京、津、苏、浙

C 渝、琼、京、津、沪  D 豫、新、京、渝、苏

77.下列有关形成人口、环境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正确说法是  (  )

A 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尽可能地利用资源,为当代人服务

B 依靠地球自身的净化能力,自动协调人地关系

C 重新认识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因素,将其保护起来,另找发展之路

D 积极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作用。

78.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的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①       ,②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

                      

(4)这一时期某些原为人口净迁出的省(市),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     

79.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     、        

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广西、湖南等省区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80.读图,回答问题:(共12分)

⑴若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    为标准来划分的

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⑶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一是        

⑷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 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这种迁移是以人口迁移的      为标准划分的。

⑸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国家历史上和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81.“2000年各大洲的人口生产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大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非洲

3.8

1.4

2.4

北美洲

1.4

0.9

0.6

拉丁美洲

2.4

0.6

1.8

亚洲

2.2

0.8

1.4

欧洲

1.0

1.1

-0.1

大洋洲

1.8

0.7

1.1

⑴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大洲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____型,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出生率最低的是______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死亡率由高至低排第二位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读下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类产业人口结构图”回答(12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类产业人口结构图

(1)、图中① 反映的是        国家,因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分别占      %、      %、      %。(4分)

(2)、图中②反映的是         国家,因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分别占      %、      %、      %。(4分)

(3)、按迁移方向划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四种类型,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     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在上述的四种人口迁移当中,由农村到      的人口迁移,是   类国家历史上和   类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4分)

 

第一单元练习题

1-5 CACAB   6-10 CBDCD  11-15 ACBDB  16-20 BDDCA 

21-25 BADBC  26-30 DCDBC  31-34  BBDDA  36—40 BCBCA

41—45 DDCBB  46—50 DBCCC  51—55 BDCDC  56—60 BABDB

61—65 CBDAA  66—70 CCABA  71—75 CCDCB  76—77 BD

78(1)增加

2)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自发性,务工和经商

4)上海

791)广东 上海 京津  受经济条件影响,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开发大西北,经济布局的改变,需求大量劳动者。

3)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经济发展。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增加财政收入。

80、⑴ ②③④   ①⑤  地理范围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由农村到城市   由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只写由内地到沿海也对)

  ⑷ ③④  方向     发达   发展中

81、⑴非    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⑵欧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育观念等

⑶非  经济、生活及医疗卫生水平仍偏低

⑷欧  人口老龄化

82、(1)发展中、603010 

2)发达、102070 

3)城市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