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地理第六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34:49下载本试卷

高三地理第六次月考试题

地理试卷

注意: 1.本卷分卷Ⅰ、卷Ⅱ和答卷,满分值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2.务必将卷Ⅰ、卷Ⅱ的答案都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卷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深受环境的制约。据此判断12题。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地形状况    B.土壤肥力   C.气候状况    D.水源丰歉

2.下列现象与光照条件无关的是                   

A.沿海大陆架上分布有渔场       B.马尾松生长在天山南坡,冷杉生长在北坡

C.一些地区的树木呈“旗形树冠”   D.西双版纳地区发展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

读下列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判断3—5小题。

地点

分布地点

海拔高度(m)

23.5°N,121°E

2800—3600

42°N,128°E

1100—1600

44°N,88°E

2100—4100

 
3.②地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造成①②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

5.造成②③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

读右图,按要求判断6—7题。

6.若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能源,则③不可能是

A.常规能源    B.水资源   

 C.矿物能      D.可再生能源

7.若①是矿产资源,②是燃料原料,则③可能是

A.煤、石油、核能          B.铁矿、水能、沼气

C.地热、天然气、煤          D.石油、水能、铁矿

读我国某地的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图,完成8—10题。

8.图中①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寒温带针叶林带

9.图中①→②→③的自然带分布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0.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图中①、

②、③、④区域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四城市的年降水量变化数据和月平均气温变化数据图”分析判断11—13题。

11.图中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广州 

C.北京   D.武汉

12.下列城市与图示某城气候特点相似的是

A.意大利的塔兰托  

B.美国的西雅图 

C.澳大利亚的悉尼 

D.南非的开普敦

13.由图分析可知:我国①夏季南北温差较大②南方气温年较差较小,北方较大③由南往北气候季风性越来越明显 ④降水南多北少,北方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分析完成14—15题。

14.该河

  A.有较长的结冰期

  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C.流域内多涝洼地 

  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

15.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

  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16-17题。

地区

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

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

资源结构(%)

农林牧资源

矿产水能资源

全国

100

100

65.1

34.9

西南

23.3

119.2

49.4

50.6

四川

14.4

147.4

43.1

56.9

云南

4.2

127.3

49.2

50.8

16.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17.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湿热        B.地形复杂     C.交通不便      D.经济基础薄弱

文本框: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判断18—21题。

18.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19.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20.制约①②两地农业耕作制度的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土壤

21.①地与③地相比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22—19题。

22.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23.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24.针对山崩、滑波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右图,回答25—27题。

25.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A.京广线、京沪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京九线   D.焦柳线、宝成线

26.“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27.“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下图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B.若纬度相同,甲地区海拔高度一定大于乙地区

C.若纬度相同,甲地可能位于乙地以东

D.若纬度相同,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要大

29.常见甲图所示荒漠状况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A.呼伦贝尔草原  B.河西走廊  C.塔里木盆地边缘  D.包兰铁路沿线

30.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仅仅是气候和地貌差异

 B.东部季风区与地势的第三级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C.青藏高寒区基本上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A.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D.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3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33~35题。

33.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34.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35.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

37.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下表反映了粤、渝、新、晋四省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种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据此回答38——40题。


38.有关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代表水土流失      B.乙代表酸雨

  C.丙代表寒潮        D.丁代表土地荒漠化

39.与省区粤相比,灾害丁在省区晋的成灾强度大,其主要原因是

A.山地面积广大  B.植被覆盖率高  C.缓坡修筑梯田  D.土层深厚疏松

40.治理灾害甲的有效措施有

A.退耕还林还草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发展智能灌溉     D.禁止工业的发展

卷Ⅱ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读“中国近海2月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图”,回答问题:(8分)

(1)在中国近海2月水温分布图中黄海海域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其原因是:  

(2)近年来,我国近海频繁出现“赤潮”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3)影响中国近海海域盐度等值线向西递减的主要因素是  

(4)图中天津、上海等城市曾发生过地下水水质变咸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42.读下面两幅,回答问题(8分)。

 (1)请写出图甲中的山脉名称,概括图乙中E-Q-F一线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 

 (2)读图乙,写出P海和Q湖的名称,将Q湖在图甲中的位置用标注,并简析此湖的成因。  

4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7分)。

(1)图示B地区在一年中 ≥10℃的日数

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分析其原因。  

(2)在B地形区,降水的局部差异明显,简述造成该地降水局部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分析B区土地利用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4)描述C河段水文特征。  

(5)B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44.读下面北半球“各纬度带风化壳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风化壳发育最好的地区是

  (用数字代号)

(2)图中④地区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由于  ,该纬度地带植物生长量较小,其最典型的地区是  

(3)图中四条曲线中,与风化壳发育的厚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的是    ,由此可见:就风化过程来说,风化强弱与各地气候的关系是  

文本框: 45.读某幼年云杉密林在夏季晴天时的辐射平衡和气温状况示意图,完成:(10分)

(1)从图中信息看,林间气温日较最小的区域是        

A.近地面      B.树干区

C.郁闭林冠     D.树顶区

(2)上述区域中,白天气温最低的是

  ,原因是  ;夜间气温最高的是  ,原因是  

(3)示意图反映出的森林对环境的作用主要是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C

D

A

D

B

A

D

B

B

A

C

B

C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B

C

B

A

B

C

D

B

C

D

D

D

C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A

C

B

D

A

B

C

C

D

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8分)(1)受黄海暖流(自南向北流)的影响  (2)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3)陆地径流注入(4)天津、上海等城市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出现水质变咸现象

42.(8分)(1)长白山(1分) 低-高-低(1分) 结合图甲剖面图和图乙中的河流流向及等高线变化确定(2分)  (2)黄海(1分) 天池(1分)  Qˊ标在图甲中的128°E,42°N的山顶(1分) 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1分) 

  43.(17分)⑴ B区域高原地形,海拔偏高,夏季温度低,积温数反而较少。A区域盆地地形,夏季温度高,积温高(4分)    ⑵自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的递减趋势。 海拔高度与地面坡向变化 (4分)  ⑶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层贫瘠;水土流失严重。(3分)  ⑷水量大,落差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3分)   ⑸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3分) 

44.(7分)(1)⑥(2)150N—300N  地处副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气候十分干旱,植物生长困难  北非撒哈拉地区  (3)降水量 植物生长量  岩石的风化作用受水和植物的影响巨大

45.(10分)(1)A(2分)(2)近地面  树冠、树叶等阻挡了太阳辐射,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辐射(3分);近地面 林区较湿润的空气和树冠等增强了大气逆辐射(3分) (3)调节气候(或气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