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05,在我国西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200千米的工作轨道,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五个迈入“月球俱乐部”的国家。据此回答1~3题。
1.“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后,清华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很快接到来自伦敦、悉尼、纽约、旧金山等地同行的贺电,这四地的贺电发出的时间约为
A.伦敦时间(零时区)24日18:05 B.悉尼时间(东十区)25日20:05
C.纽约时间(西五区)23日18:05 D.旧金山时间(西八区)24日2:05
2.“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射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图示范围
3.关于月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月球与地球上的潮汐有关 ②月球上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
③月球上没有黎明和黄昏 ④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是
A.20°N B.20°S C.23°N D.23°S
5.此时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敦炎热少雨 B.67°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南移 D.黄河中下游地区处于雨季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甲、乙两地元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完成6~8题。
6.同一纬度,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的地势比甲地低
B.乙地离海近,甲地离海远
C.乙地河网密度比甲地大
D.乙地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
7.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T<150 B.50<T<150 C.150<T<200 D.50<T<100
8.关于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三熟
2007年12月3日—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巴厘峰会使国际社会所关注的气候变化的辩论推向顶点。巴厘峰会期闻,巴厘岛发生了里氏5.9级地震。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变暖可导致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
B.气候变暖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释放的人为热造成的
C.气候变暖将使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得到改善
D.气候变暖将使巴厘岛面积扩大
10.关于巴厘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B.位于板块生长地带,多地震
C.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是印度尼西亚人口的主要分布区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洋流的流向及等温线画法正确的是
12.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读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统计图,回答13~15题。
13.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D.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15.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内在驱动力是
A.户籍制度 B.城乡差异 C.自然环境 D.交通运输
读“某城市区域工业集聚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城市中心区工业规模最大的阶段是
A.Tl B.T2 C.T3 D.T5
17.工业企业外迁的最大影响在于
A.减轻市区环境压力 B.缓解市区交通紧张
C.降低城市经济实力 D.强化城市聚落功能
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18~20题。
18.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19.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20.当地所产的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但含糖低,主要原因
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
下图是世界四地的关联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如果图中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我国的远洋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到达美国东海岸的航线 B.②表示到达日本的航线
C.③表示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航线 D.④表示到达韩国的航线
22.如果图中箭头a、b、c表示国际贸易中某农产品产销情况,该农产品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23.如果图中箭头b表示电子工业的转移方向,导致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价 ②技术 ③劳动力 ④资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四地区域图。回答24~26题。
24.影响图中四座城市兴起的最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
A.城市①——航运 B.城市②——交通
C.城市③——军事防御 D.城市④——矿产资源
25.甲、乙、丙、丁分别是通过四个城市的铁路线。下列关于四条铁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西南地区通向海洋的便捷通道
B.乙——自东向西穿越了我国三大自然区
C.丙——跨越雪域高原,沿途钾盐、地热、森林资源丰富
D.丁——缓解了我国南北运输压力,激活了交通网络
26.上述四条铁路沿线,受2008年1月份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项。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27~28题。
27.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晴天多
28.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读我国华北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阴影范围的地貌类型是
A.冲积扇 B.冲积低平原 C.河谷平原 D.三角洲
30.阴影所示区域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干旱 B.洪水 C.土地次生盐碱化 D.沙尘暴
第Ⅱ卷(综合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读下面的等温线和水系图,回答问题。(12分)
(1)甲、乙两图东部和西部的等温线分布都存在显著差异。请分别简要说明其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2)根据甲、乙两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表。
项目 河流 | 水量变化 | 河口地形 | ||
汛期 | 原因 | 特征 | 原因 | |
A河 |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雨 | 三角洲,地势低平 | ||
B河 | 9月~次年5月 | 喇叭口形海湾 |
(3)据图简述A、B所在地区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32.读一月份亚洲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近地面我国南、北方在风向和风力方面各有何差异?为什么?
(2)根据图中信息,简析冬季我国南方降水多于北方的原因。
(3)图中①点和②点.③点和④点的气温有何不同?为什么?
33.读自然界的两种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有人说火山喷发能加剧地球升温,有人说火山喷发会使地球降温。你同意那一观点?并简述理由。
(2)图中①②各表示哪种地质作用?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活动能加快图中所示的两种物质循环过程,各举一例说明。
34.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山东省区域图
材料二 山东省集中爆破拆除小火电
2007年9月5日,山东省75.49万千瓦的小火电被彻底拆除。关停企业的发电量,将全部由大型、高效、环保的发电机组代替。我省是全国的煤电大省,小火电每发电一度耗煤444克,而新建的大型机组每发电一度仅耗煤270克。关停小火电,每年可节省原煤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万吨。
材料三 山东半岛胶莱人工海河构想
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菜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贯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
(1)为什么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一直是山东省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
(2)根据材料二简析我省关停小火电的原因。
(3)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4)近年来,我省的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东部地区的许多企业纷纷到鲁西设厂办园,鲁西的很多城市也纷纷为此推出优惠政策。请简析东部企业到西部设厂的原因。
35.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l下面的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11分)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D 2.C 3.D 4.C 5.B 6.D 7.B 8.C 9.C 10.A 11.B 12.B 13.D 14.C 15.B 16.C 17.A 18.B 19.B 20.D 21.D 22.A 23.C 24.B 25.D 26.D 27.D 28.A 29.A 30.C
二、综合题(共55分)
31.(1)甲图:东部稀疏,西部密集;东部等温线闭合,西部多呈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乙图:西部密集,多呈南北走向且有闭合等温线;东部呈东西走向且大致平行。主要受地形和海陆分布的影响。(6分)
(2)(4分)
项目 河流 | 水量变化 | 河口地形 | ||
汛期 | 原因 | 特征 | 原因 | |
A河 | 5~10月(只要是北半球夏季月份即可) | 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 | ||
B河 | 受来自海洋风的影响,多雨 | 海岸下沉,海水侵蚀 |
(3)A位于热带,热量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B地气候温暖,草类茂盛,适宜放牧。(2分)
32.(1)风向:北方是西北风,南方是东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不同影响造成的。(或处于高压的不同部位)(2分)
风力:北方大,南方小。原因是北方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一致,南方则相反,空气层间的摩擦力不同;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低山丘陵,地形的阻挡作用不同;北方距亚洲高压中心较近,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3分,原因答两点即可得2分)
(2)高空西风带的辐合带位于南方;南方经常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蛹;冬季风到达南方后逐渐湿润。(2分;答2个要点即可)
(3)①点气温高于②点。因为①点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受不到来自高纬度寒冷气流的影响。③点气温低于④点。因为③点位于大陆内部,受不到海洋的调节作用;地势高。(4分)
33.(1)同意“升温”观点。理由:火山喷发能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增强大气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
同意“降温”观点。理由: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增强大气的“阳伞效应”,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球降温。(4分)
(2)①是沉积作用,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或者风力沉积形成沙丘等);②是侵蚀(溶蚀)作用,河流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举例只要符合地质作用过程即可)。(4分)
(3)破坏植被,增加地表径流(只要答出加快水循环的某一环节即可得分,如人工增雨、增加灌溉面积等),加快了水循环;采掘消耗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或者采挖石灰石烧制石灰等),加快了碳循环。(2分)
34.(1)胶济线连接了A、B两市,沿线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胶济线与全国铁路网相接,是山东半岛客货运输的重要通道;胶济线连接山东半岛与内陆,是山东省东西运输的最重要通道;胶济线沿线及山东半岛旅游资源丰富,客流量大。(3分,答出其中3条即可)
(2)节约煤炭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硫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2分)
(3)(考生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回答)(2分)
A.促进胶州湾和莱州湾的水体交换,提高海水的净化能力,遏制污染蔓延。
B.如果防渗漏措施不当,将导致沿岸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破坏地下水资源。
C.调节沿岸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形成沿河生态走廊。
D.莱州湾的污染海水可能进入胶州湾,加剧胶州湾的海水污染。(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4)西部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原料丰富;市场广阔;政策优惠;企业西移有利于东部地区承接日韩等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山东促进东西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4分,答出合理的4条即可)
35.(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与④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4分)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2分)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分)
(4)蝗灾。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