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下学期摸底考试
地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其填到答题卡或题后表格中。)
人类与极地之间的关系已划自然探险阶段进入到科学考察腑,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完成了五大任务。回答l~3题。
1.图1为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航线示意图。
考察时间安排的依据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降水分布规律
C.洋流水平分布规律
D.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考察船这次停靠了四个地点,关于四地海
水温度和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海水温度最低
B.弗里曼特尔海水盐度最高
C.香港海水温度和盐度都最高
D.中山站海水温度和盐度都最低
3.这次考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
A.陨石的回收与研究 B.内陆冰盖测绘研究
C.极地气象观测与研究 D.1:500南极大陆地质图编制
中国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
读坎儿井结构示意图(图2)。回答 4-6题。
4.P处农业生产特色是
A.河谷农业 B.绿洲农业
C.生态农业 D.混合农业
5.Q、R层理想的岩石分别是
|
C.岩浆岩 片麻岩 D.玄武岩 大理岩
6.坎儿井
A.属精神文化 B.对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
C.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D.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表现
该图3,回答7-8题。
7.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统速度为0,
且位于一大陆上。则四点的常规盛行风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
别为
A.顺时针、暖流 B.顺时针、寒流 C.逆时针、暖流 D.还时针、寒流
图4中①②③④表示4地正年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4地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据此回答9-11题。
|
9.4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0.关于①地判断可信的是
A.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
B.正午太阳高度:H6月1日>H6月10日
C.夏至日时,标杆影长大于标杆长度
D.冬至日时,早晨太阳从东北升起
11.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四地中最接近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5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
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
12~13题。
12.甲图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
人口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各类人口中,当前机械增长率
最高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B.发达国家乡村人口
|
D.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
读我国2001~2005年“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产业结构比较表,据此回答14~15题。
|
14.根据材料,可知
A.2005年与2001年相比,“长三角”GDP总量翻了两番
B.2005年与2001年相比,“珠三角”GDP总量翻了两番
C.2004年~2005年间“长三角”GDP总量增长速度快于“珠三角”
D.2004年~2005年间“珠三角”GDP总量增长速度快于“长三角”
1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双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类型中的比重将最可能提高的是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资源密集型
读图6《某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完成16~17题。
16.①、②处的地形可能是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D.平原
17.③、④处降水比周围偏多,
其原因是
A.离海洋近,水汽容易到达
B.山地多地形雨
C.对流运动显著
D.锋面活动频繁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30°N,116.7°E)——瑞昌(29.7°N,115.7°E)间发生5.7级地震。读九江附近地区地质构造断面示意图(图7),完成18~20题 。
18.九江——瑞昌所处的地震构造带属
A.南北向构造带 B.东西向构造带
C.东北—西南构造带 D.西北—东南构造带
19.有关九江——瑞昌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长江和鄱阳湖影响地壳不稳定
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
C.地处断层构造带,地壳不稳定
D.地处断层的上升部位,地壳不稳定
|
A.成因相同 B.构造相同
C.庐山属于褶皱山 D.贝加尔湖为断层陷落湖
图8中阴影为某作物分布区,黑粗线为圈套范围的大陆轮廓,据此回答21~22题。
21.该农作物是
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
22.下列有关该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
|
二、综合题(共4题,56分)
23.图9为我国某地平面图,该地最大海拔高度A处为378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
(1)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在图中绘制了一条300米高程等高线(甲和乙),其中绘制正确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村落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本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土地利用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15分)
|
(1)A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陆地环境呈现_______地域分异。
(2)试分析图中水电站所在地水能丰富的原因。
(3)C国主要出口的农畜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D国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原因。
(5)图中B点以地心为对称的地球上的另一点M点,其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M点一定位于大西洋内 B.M点附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
C.M点附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M点有极昼极夜现象
25.材料1:世界某区域图(图11)
材料2: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是世界三大夏都之一,城区在沿海地带狭长分布。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下列问题。(14分)
(1)索契南临_______海,乙地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
(2)索契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其原因。
(3)2007年7月4日,索契获得2014年冬奥会举办权,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索契甩具备的优越自然条件。
(4)索契已成为俄罗斯人首选的度假胜地,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无不希望在索契捞回一年中的夏日阳光,试分析其原因。
26.图12为《黄河三角洲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黄河三角洲是最年轻的陆地之一。根据流域发展状况推测三角洲今后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新黄河三角洲入海河道从北摆向东南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河流入海口通常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入海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
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l—5 ABDBA 6—10 BDBAB 11—15 CDCDA 16—20 CBCCD
21.B 22.A
二、综合题(56分)
23.(13 分)
(1)乙 河流处为山谷,等高线应向高处(山顶)凸出(3分)
(2)平原 东部河流曲折,村落较多,有灌渠分布。(3分)
(3)沿河谷分布 提供水源,水运便利;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发展 耕作业。(3分)
(4)温暖湿润,水热配合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3分)
坡地开垦可能导致水土流失。(1分)
24.(15分)
(1)安第斯山 垂直(2分)
(2)地处巴西高原边缘,落差大,水流急;上游流经热带草原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4分)
(3)小麦、牛肉(2分)
(4)促进该国内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便于对内地的管理;分散城市职能;高原 上气候凉爽,适宜人口居住 (6分)
(5)C(l分)
25.(14分)
(1)黑 土耳其 ( 2分)
(2)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部黑海有增温作用,冬季气温偏高。(4分)
(3)①索契南临黑海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降水量大。(2分)
②北临大高加索山脉,山地积雪量大,加之山脉高大,滑雪道长,利于滑雪。(2分)
(4)①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冬季漫长严寒,昼短夜长,一年中阴冷季节长达5、 6个月之久。(2分)
②索契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日照充足,有海水、沙滩、雪山、森林, 旅游资源丰富。(2分)
26.(14分)
(1)变化趋势:增长速度减慢(1分)原因: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使得下游河水流量减少,向下游输沙减少。(3分)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侵蚀强烈。(2分)
(3)自然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蒸发旺盛。(2分)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2分)
(4)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河口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