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的含义和区域特征测试

2014-5-11 0:34:53下载本试卷

天天十分钟练(一) 【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的含义和区域特征测试】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区域内部特征具备(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A. 地带 非地带      B. 整体  差异    

C. 相对一致 差异    D. 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3.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4.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5、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关于图示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围湖造田有关

C.草原广泛分布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的大西南经济协作区主要由西南三省一市和广西、西藏两自治区组成,回答6-8题。

6.大西南经济协作区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  

  ①云贵高原  ②柴达木盆地  ③东南丘陵  ④四川盆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对大西南经济协作区交通建设影响最深刻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8.关于大西南经济协作区地理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耕地资源丰富 

  C.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  D.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下列9--10题。

9.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10.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

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表现为 (   ) 

A.流水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C.风力作用、向西北方向输送

D.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天天十分钟练(二)  【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

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2、 广东和西藏相比,区域特征的不同点是            (  )

A.广东经济发达但是矿产资源不丰富,西藏经济不发达但是矿产资源丰富

B.广东和西藏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广东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西藏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

D.广东和西藏的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3、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三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5.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三地都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C.三条河流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

D.三地都有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6. 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均衡的发展态势

人们日常的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农业时代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8.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空间会产生如下变化

①逐渐与居住空间分离  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鱼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10.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减少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天天十分钟练(三)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1.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我国地震局采用一种现代技术对我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每年在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该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错误的是( )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C. 是地图的延伸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技术程序是 (  )

 A.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D.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5.要对“三北” 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GI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6.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什么技术来管理其大量的数据(  )

A.网络技术   B.空间分析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可视化表达技术

7、 2005年5月22日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这次测量除采用1975年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用了GPS测量系统,关于GPS测量功能在于(  )     

  A.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   B.为用户提供飞机遥感影像

  C.为用户提供卫星遥感影像      D.供用户随时查阅有关地理信息

  图1为2002年10月30日由卫星所拍摄意大利西西里岛某灾害发生后第4天的影像,图2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8-10题:

图1                  图2

8.据图判断,该灾害最可能是(  )

A.森林火灾   B.火山喷发  C.龙卷风  D.沙尘暴

9.此图所示灾害发生区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图片说明,在灾害监测中

 A.遥感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C.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D.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天天十分钟练(四)  【荒漠化问题及治理】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土地荒漠化包括(  )

  ①土地沙漠化 ②石质荒漠化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污染 ⑤次生盐渍化 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②⑤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⑧  B.①②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   D.②③⑤⑥⑦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

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英才苑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结合下图回答18~20题。 

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4、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5~8题。

5、在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6、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B.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7、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  )

    A.恢复自然植被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

    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 

8、目前,荒漠化仍在我国蔓延的地区主要有(  )

①河谷灌区  ②草原牧区  ③农牧交错区  ④三江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就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0、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天天十分钟练(五) 【水土流失及治理、湿地破坏和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1-4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下列不属于湿地的作用是(  )

A.调节气候       B.净化水质

C.提供矿产资源      D.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

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4、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5、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关于水土流失危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土流失对平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淤积  B. 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

C. 水土流失淤积河库加剧洪涝灾情 D. 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6-8题。

6、下列地形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②③

7、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相比(  )

A.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B.治理水土流失重在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C.水土流失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间接经济损失小

D.进行人口外迁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8、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9.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   )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

B.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沙漠地区、北方的土石山

C.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平原地区

D.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

10、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2003年9月21日在长春宣布启动。这个工程三年内投资近2亿元,到2005年末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从根本上扭转黑土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并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导致东北黑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B.风化和冰雪冻融作用 

C.流水沉积和风化作用    D. 风力侵蚀和冰雪冻融作用

天天十分钟练(六) 【森林所开发和保护】

1、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瞻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为( )。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20%

B.当降雨量增加约86%的时候,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

D.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2、根据上题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关系是( )。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的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的

 C.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

 D.降雨量增加l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l倍以上

    读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右图),完成3-4题。

3、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4、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5、关于世界森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陆地2/3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

B、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

C、现在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寒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及欧洲西部

6、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

A.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7、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8、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规模被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关键是因为(  )

A、雨林能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B、损失了很多木材

C、雨林是物种基因的宝库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9—10题:

9、“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10、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天天十分钟练(七) 【能源资源的开发】

读右图回答1-3题:



1、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大约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1970年,能源的消费构成是
  A.木柴0% 煤炭18% 石油42% 天然气30% 其他10%

B.木柴15% 煤炭45% 石油20% 天然气20% 其他90%
C.木柴90% 煤炭15% 石油70% 天然气92% 其他8%

D.木柴20% 煤炭0% 石油80% 天然气92% 其他20%

3、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4~8题:

4、对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种比较单一

B、开采条件好,但优质煤不多

C、市场太小,需开拓客源

D、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但煤炭外运仍感压力大

5、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  )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多

D、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点

6、将右图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  )

  A.神黄线  B.大秦线   C.京包线  D.焦兖日线

7、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8、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之一是(  )

   A.山西水资源丰富            B.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C.山西炼铝工业的社会协作条件较好   D.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9、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费大增,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挑战有(  )

A、煤炭资源可开采量持续减少,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B、石油储量小,开采难度大

C、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D、人均能源消费低,单位产值能耗高

10、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应该(  )

   A.限制生产规模以适应能源短缺的限制

B.加大对国内现有油田的开采量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天天十分钟练(八) 【河流的综合开发】

1、流域的自然背景,主要影响着河流的(  )

  A.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  B.矿产的开发程度  C.旅游人数  D.交通运输方式

2、下列关于河流开发利用不正确的是(  )

A、河谷平原生态保护是重点

B、河流-----为开发的重点,尤其是重视水资源合理分配并防止污染

C、山地-----河流的发源地,水质好,应保护好当地的植被生态

D、河口三角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3、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               (   )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

4、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一土地退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一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一酸雨污染

D.灌溉增加—一干旱地盐碱化

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已经完成梯级开发,修建了多座大坝  ②流域根治了旱灾

  ③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④优先发展高技术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7—9题:

7、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长江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是                (  )

  A.增加更多的旅游资源        B.解决流域内众多人口的就业

  C.防洪、发电、航运、养殖和供水   D.解决流域内众多的生态问题

10、对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         

   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②大力开采地下水以保护地表水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④继续开荒,种植粮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天天十分钟练(九) 【区域农业发展】

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2、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

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

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

3、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宜农荒地多,可大力开发成为商品粮基地

B、为保持生态平衡,应禁止砍伐天然林

C、河流众多,可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

D、人口稠密,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读下图,回答5—7题:

5、下列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6、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

①丰富的光热条件 ②肥沃的土壤条件  ③低廉的劳动力  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7、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9、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10、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②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③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貂复合生态模式 ④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牲畜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天天十分钟练(十)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 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均衡的发展态势

2、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完成3~8题。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  )

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

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8、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产业升级势头强劲  

C.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D.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9、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A.

B.

C.

D.

 

10、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

天天十分钟练(十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资源的调运,正确的是(  )

  A.京广、京九线向南输送的矿产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主要通过“坑口电站”向广东输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纬度逐渐降低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主要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第二大盆地 

B.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C.工程对环境有百利而无一害 

D.输气主管线跨越我国地势两级阶梯并三次过黄河干流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4、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5—6题:

5、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读下图完成7~9题。

7、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8、图中最大城市今后应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电子、印刷、食品

   B. 钢铁、石化、建材

    C.石化、有色冶金、汽车

D.造纸、印染、石化

下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10、关于该工程生态影响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产生的大量弃渣易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

C.进一步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D.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城市严重缺水问题

天天十分钟练(十二)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指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它地区。它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亚成为世界产业转移的活跃地区。回答1-2题

1、二战后,日本首先接受的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工业部门,主要是(  )

A、纺织、食品   B、炼油、石化  C、钢铁、机械  D、微电子、新能源

2、日本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该次调整后的主导产业是(  )

 A、轻工业        B、重化工业

 C、高科技工业      D、资源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3、目前,汽车全球化已经形成。许多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进口汽车关税壁垒高  B、中国家庭轿车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C、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    D、中国汽车工业水平不断提高

4、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I阶段      II阶段          III阶段

 

                

A.石化工业   B.机械工业   C.玩具制造     D.钢铁工业

5、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6、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属于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的产业有(  )

  ①技术密集型  ②劳动力密集型  ③资源密集型   ④知识密集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8~10题:

8、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的分散

9、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A.出现民工短缺现象    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       D.交通运输落后

10、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  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         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