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六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第Ⅰ卷(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 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
①东北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鄱阳湖平原 ④成都平原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乡海拔3500米,年雨量约300毫米,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04年5月某科技公司捐赠计算机给该乡的黄羊川职业中学,通过因特网师生接触到各种外界信息及教学资源,学生还设计了网页,登载农民委托出售农特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财源。阅读材料回答3~4题。
3.中国西部偏远农村过去在农业产销上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
①劳动力不足 ②市场信息封闭 ③交通不便 ④耕地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以学校作为地方电子商务中心行销农特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以校领乡”,其产生的原因是
A.学校的空间面积较大 B.学校为农村人才所在地
C.学校的交通位置适中 D.学校师生薪资较低
右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读图回答5—7题。
5.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A.a、b、c B.b、a、c
C.c、a、b D.c、b、a
6.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A.黑龙江、四川、海南
B.海南、浙江、黑龙江
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浙江、海南
7.有关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D.②省市场广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
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
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省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4),回答8~9题。
8、图4甲区域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
产出的主要手段是
A、增加化肥、农药投入
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农业机械投入
D、增加劳动力投入
9、图中乙区域和新疆都是我国棉花生产基地,
它们生长条件差别最大的是
A、春播期的水 B、夏季生长期的水 C、秋季采摘期的天气 D、土壤的性质
右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10—11题:
10.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a B.b C.c D.d
11.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A.棉花 B.甘蔗
C.大豆 D.黄麻
下表是我国某地10年气候统计表,根据此分析完成3—6小题
项目/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4 | 247.3 | 166.8 | 48.9 | 26.3 | 26 | 3.5 |
1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哪个地区
A.青藏高原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
13.不适合在该气候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棉花 D.甘蔗
14.不属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
A.伏旱 B.夏涝 C.春季风沙 D.冬季寒潮
15.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不利气候因素是
A.盐碱化 B.水源不足 C.冬季低温 D.春末夏初的干旱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回答16-17题。
16.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改革
17.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国土面积 | 1.4×104km2 |
人口和民族 |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
国土特征 |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
农业特点 | 种植业尤为发达 |
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8—20题。
18.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
A.劳动力 B.水源
C.市场 D.农业科技
19.该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气候干燥 B.不合理的灌溉 C.种植业发达 D.围海造田
20.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
A.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传统的耕作经验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世界某地图(图11),回答21~23题。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小麦区,北部为冬小麦,南部为春小麦
B.图中的小麦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C.图中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D.图中东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2.农业地域类型与图中小麦区相同的国家主要是
A.乌克兰 B.澳大利亚 C.蒙古 D.泰国
23.图示国家中部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A.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
B.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便利
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D.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电力等。
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较适宜的地区有
A、武夷山区 B、太行山区 C、皖南山区 D、长白山区
25、经过考察,茶叶种植园的自然条件应选择
A、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 B、热带季风气候的平原地区
C、亚热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 D、亚热带酸性的红壤环境
2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河套平原甜菜种植→地形
B、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C、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热量
D、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水源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程涉及退耕地面积2亿多亩,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9100多万亩,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粮食。这是在中国和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罕见的伟大工程。据此回答27-28题。
27.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 ( )
A.减轻长江、黄河水患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C.阻挡沙漠化的推进 D.减少沙尘暴的侵袭
28.下列可用于评估植被恢复和监测指标的是 ( )
A.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 B.干湿两季水的径流量变化
C.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 D.草场载畜量
近几十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养活了众多的人口,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29—30题:
29.亚洲水稻种植业属于:
A.商品农业 B.自给农业 C.密集农业 D.粗放农业
30.下列关于密集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
B.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
C.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D.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80分)
31、读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回答:(共7分)
(1)分析该系统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
(2)该农业生产系统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何积极影响?(6分)
3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1998年)
国家 | 人口总数(百万) | 农业人口(百万) |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Kg/人·年) |
A | 1215 | 910 | 501.0 |
B | 274 | 6.4 | 54687 |
C | 126 | 5.7 | 2105 |
D | 58.7 | 2.2 | 30773 |
材料二 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
小麦 | 玉米 | 大豆 | |
中国市场价格(元/吨) | 1160 | 1131 | 2198 |
国际市场价格(元/吨) | 1126 | 739 | 1501 |
中国进口数量(吨) | 738.9 | 39.4 | 13,939,933 |
(1)说出材料一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5分)
(2)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简述C国农业的主要特点。(3分)
(4)D国主要的农业带在哪里?该地发展粮食生产有何优越的自然条件?(5分)
(5)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5分)
33. 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回答: (共15分)
(1)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应提高 业的比重,降低 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发展中,应保证 的种植面积和产量。(3分)
(2)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多项选择)(2分)
A. 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
B.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
C. 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D. 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3)在不同规模城市中, 城市是联结广大乡村的桥梁。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2分)
(4)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
业;②所在地区为 农业;③所在地区为 农业;④所在地区为 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 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
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6分)
(5)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多项选择)(2分)
A.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 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C. 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 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 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F. 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34. 读图,回答问题。(共17分)
(1)我国农牧交错地带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为什么?(4分)
(2)将下列选项填入图中恰当的位置(填写字母代号)。(5分)
a.自然环境土地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大风季节开垦
d.粗放经营 e.盐碱地不合理灌溉
(3)对农牧交错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35.读美国东部农业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示A、B、C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其中:
A是 区,B是 带。
C是 带,该地带农业发展的优越社会经济因素是
。
这些农业地带的分布状况,反映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 。(5分)
(2)简述B地带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3)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经验,谈谈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不少于三点)(3分)
答案:
31、(1)由于实现了秸秆还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减少了对于粮食、淡水的污染程度。由于农村生活燃料改成了发热量高、燃烧效率高、几乎无污染的沼气,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避免了因燃料不足而砍树、铲草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3分)
(2)系统可为家禽和牲畜的饲养提供大量的饲料,促进饲养业的发展,沼气解决了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有利于保护森林,促进农区的林业发展;饲养业、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种植业所占比重,增加畜牧业、林业的产值比重;林业、饲养业发展,有利于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4分)
32.(1)A:中 B:美 C:日 D:法 粮食总产量最多的是中国(2)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劳动生产率高(3)注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化,以小型农机具为主,单产高(4)巴黎盆地 晴天多,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没有旱涝灾害(5)东北平原 科技投入少,单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市场经济不发育,产业化程度低;消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33.(1)、牧、渔 种植业 粮食
(2)ABC
(3)小 补充劳动力 活跃经济(市场)
(4)粗放经营 传统旱作 水田 热带种植园 地域 自然
(5)ACDF
34.(1)该地区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地带 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A B D E C
(3)答题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或农牧业结构);退化土地的综合整治;扩大林草面积,营造防护林;结合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等。
35、(14分)
(1)小麦区 玉米带 乳畜带 该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具有巨大的市场。地区生产专门化(各1分,共5分)
(2)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各1分,共2分)
交通便利;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各1分,共4分)
(3)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要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大科技投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国家政策要扶持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答出其中任三点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