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4-5-11 0:35:02下载本试卷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I卷(选择题,共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1.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面积所占比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文本框:     A.甲乙丙依次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B.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C.乙地区由东向西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来越大

    D.丙地区是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个社稷坛,是古代举行宗教活动和祭祀的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坛中间是由五种颜色的土壤铺成的台面,中间是黄色,东面是青色,西面白色,南面是红色,北面是黑色。按今人最新解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红壤指的是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红壤,它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

    ②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是我国黄色土主要分布区

    ③白色土主要指的是盐碱土

    ④黑色土的有机质含量高

    A.①           B.③           C.②③④        D.②④

3.下列对不同土地资源整治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

    A.黄色土的盐碱含量高,要使用对应的盐碱中和

    B.白色土保水保肥最关键

    C.红色土要适当增加黏度

    D.黑色土的肥力很高,也要保护性开发利用

    近年我国在继“开发西部”后,又提出“振兴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决策。对于地处我国最北省份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在2003年4433亿元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有2890.0亿元,也就是65.2%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根据上述材料,回答4—7题。

4.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的优势条件是             (  )

    A.单产高        B.人均耕地多    C.交通便利      D.水热条件较好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一类农业生产

    B.生产过程允许使用农药、化肥

    C.就是生态农业

    D.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

6.下列城市兴起的原因与大庆相同的是                                 (  )

    A.洛杉矶        B.巴西利亚      C.阿伯丁        D.巴黎

7.流经“哈大齐”经济地带的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源是                      (  )

    A.地下水        B.冰雪融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水

 
    右图是我国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8—10题。

8.甲、乙、丙、丁四地,最宜建窑洞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B.陡坡修筑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C.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下径流

    D.加大坡面坡度,使泥沙快速入沟

10.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最适宜在a地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

    A.打坝建库      B.平整土地      C.种草护坡      D.修筑梯田

    读某农业低产区(甲地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文本框:     A.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B.土壤矿物质含量少

    C.水分太多,土壤透气性差

    D.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12.下列措施利于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面积种植针阔混交林

    B.发展“立体农业”

    C.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土壤盐碱化

    D.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苹果

13.图示地区在发展中与和谐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                         (  )

    A.开发山区生态旅游资源           B.开发山区煤矿,弥补农村燃料不足

    C.持续开展计划生育措施           D.积极开发山区小水电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74个暴雨日。这次洪水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少见的。据此完成14—16题。

14.造成长江流域暴雨雨带的性质为                                   (  )

    A.气旋          B.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锋面气旋

15.下列因素与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有关的是: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的面积 ④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⑤支流的分布特征 ⑥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  )

    A.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6.正常年份下列河流水文站进入汛期的顺序是:①湘江 ②沅江 ③汉水 ④西江(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②①

文本框:     读“我国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

17.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对应的名称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成渝线   B.②——南昆线

    C.③——成昆线   D.④——襄渝线

18.关于本区铁路交通条件改善所起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对外开放,促进本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C.促进旅游业发展,并带动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发展

    D.促进本区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燃料,加快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19.图中甲、乙、丙三处受流水作用显著从而形成的地貌分别是              (  )

    A.山麓冲积扇、高山峡谷地形、喀斯特地形

 
    B.山麓冲积扇、喀斯特地形、高山峡谷地形

    C.高山峡谷地形、喀斯特地形、山麓冲积扇

    D.喀斯特地形、高山峡谷地形、山麓冲积扇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21.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22.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消费状况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上海市在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很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据此回答23—25题。

23.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下列属于上海市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的有       (  )

    ①便捷的交通 ②广阔的经济腹地 ③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在90年代以前,市区没有向    (  )

    A.东扩展        B.南扩展        C.西扩展        D.北扩展

25.解决上海市诸多城市问题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民工的涌入

    B.在城区周围建设城市新区和卫星城

    C.出台政策,大量迁出城区入口到乡村

文本框:     D.大力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

    读“我国局部示意图”,据此回答26—28题。

26.在图示地区,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沙丘活化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

    D.单位面积生物产量逐渐增加

27.图中山脉及其东西两侧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  )

    ①东侧降水量小于西侧                  ②西侧主要处于内流区

    ③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界山 ④东侧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图中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科研人员利用麦秆等扎设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方格形带状沙障,主要的作用是                                          (  )

    A.提高土壤肥力

    B.削减土壤水分蒸发,控制土壤盐碱化加剧

    C.增加大气的降水量,控制沙漠扩大

    D.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和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读我国某地形单元自然带变化图,据图回答29—30题。

文本框: 29.导致图中自然带由A—E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差异      B.热量差异

    C.降水差异      D.河流分布

30.图中A地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降水差异      D.针阔混交林

II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非选择题(60分)

31.(17分)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和远西部地带。读图和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地带

面积

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数值

(万km2)

比重(%)

数值

(万人)

比重(%)

数值

(亿元)

比重

(%)

各省区合计

961.38

100

126 050.0

100

135 539.1

100

10 753

东北及东部沿海

170.43

17.6

54 113.4

42.9

86 236.0

63.6

15 936

中部及近西部

312.69

32.6

66 915.9

53.1

44 770.4

33.0

6 680

远西部

478.26

49.8

5 020.7

4.0

4 602.7

3.4

9 168

    资源来源:2004年国家统计年鉴

  (1)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并总结远西部地带的特点。(5分)

  (2)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请列举四个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划分指标。(2分)

  (3)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由14个省区组成,与现中部地带相比,少了         和内蒙古自治区等3省区。(2分)

  (4)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差异,请列举对比分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四个方面)。(8分)

文本框: 32.(12分)下图所示岛屿,从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读图甲、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洋浦港到莺歌海的直线距离大约是    千米。(2分)

       A.100       B.150          C.200          D.250

  (2)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高达     毫米以上。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的原因。(2分)

  (3)读图乙,描述近50年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面积的变化特点。(2分)

  (4)读图乙,分析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的人为原因。(3分)

  (5)说出图示岛屿在海洋开发中的主要优势资源。(3分)

33.(2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文本框:   (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在图上用适当的图例标出其位置。(1分)

  (2)图中的铁路是2006年建设的沟通我国东、中、西

三大经济地带的一条铁路干线,根据图中的位置说出它东

     ,西至     。试分析此铁路建设的意义。

(5分)

  (3)分析图中A区域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并说明治理的措施。(9分)

  (4)图中西气东输工程对安徽省合肥市有哪些影响?(4分)

  (5)大别山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但本地区山区资源丰富,请你谈一谈如何对本区山区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2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文本框:

    材料二 “中部崛起”已成为中部地区各省擘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1)写出经过图中两省会城市的南北向的铁路干线的名称。(2分)

  (2)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具体分析图中A、B两地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不同危害。(6分)

  (3)试分析中部崛起战略中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六省的区位优势。

(2分)

高三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ADBA  6—10CACAA 11—15ABBDC  16—20CDDAD  21—25ACBAB 26—30DCDCA

二、综合题(60分)

31.(17分)(1)面积占全国的近一半,(1分)人口只有全国的4.0%,(1分)人口密度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1分)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 168元,(1分)高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1分)

  (2)农业、工业、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政策等。(任答四个即可)(2分,答出1题给0.5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最高分不超过2分)

  (3)吉林 黑龙江(2分)

  (4)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

植被

以森林为主

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土壤

红壤、褐土、棕壤、黑土等

荒漠土等

32.(12分)(1)B(2分)(2)2000(1分)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1分)

  (3)1956年到1975年,沙漠化面积逐渐增加;(1分)1975年后,沙漠化面积逐渐减少(1分)

  (4)人口数量增加,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3分)

  (5)渔业资源(生物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3分)

33.(21分)(1)略(1分)

  (2)南京 西安(2分) 宁西铁路把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联系在一起,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宁西铁路的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宁西铁路的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的崛起。(3分)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①春、秋季,尤其是春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1分)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地下水位高;(1分)③农业生产不合理的灌溉,(1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1分)

      土壤盐碱化治理的措施: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如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等工程措施和营造防护林等生物措施。(3分)

  (4)西气东输管道通过合肥市附近,可缓解合肥市的能源不足,促进合肥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改善合肥市的大气环境。(4分)

  (5)①根据丘陵山地的特点,发展立体农业;②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2分)

34.(10分)(1)京广线;京九线(2分)

  (2)A地区为低山丘陵,(1分)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1分)严重的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土地难以利用。(1分)B地区为平原,(1分)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流水流不畅,(1分)湖泊调洪能力降低,使洪涝、干旱灾害加剧。(1分)

  (3)中国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优秀人才基地(河南、湖北、湖南、安徽都是人口大省);交通区位优势。(2分,答一点得0.5分,答案合理的酌情给分,最高分不得超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