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小测试(三)
补课第4周
单选题(25х4=100分)
读“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图4),完成1~3题。
1. 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 山地、盆地 B. 盆地、山地
C. 河谷、山地 D. 山地、高原
2.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000m~1667m
B. 1333m~2000m
C. 1333m~1667m
D. 1667m~2000m
3. 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 2℃ B. 4℃ C. <2℃ D. <0℃
4.下列三幅等温线图和一幅等压线图,表示北半球7月份的是:C
图1为图2中方形阴影区域的放大图,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图2),判断5一8题。
|
5.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A.北半球 夏季 B.北半球 冬季
C.南半球 冬季 D.南半球 夏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处在10℃以下 B.P处在10℃以上
C.P处地势低洼 D.P处周围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7.分析上面某海湾放大图(图1),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Q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A.两地都雨热同期
B.Q地气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
C.Q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
D.Q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
9.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七月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气温低于B处
B.A、B气温相同
C.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
D.A处是陆地,B处是海洋
读图2“某地区的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此图表示的区域是中南半岛
②此图表示的区域是印度半岛
③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季
④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冬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有关该地区气温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 由a到b温度没有变化
B. 由a到b温度变化越来越大
C. 由c到d温度逐渐升高
D. 受洋流影响,25℃等温线发生弯曲
12.读下面“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13.当地中海多雨季节时,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
A.南北半球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出
B.南北半球海洋等温线都向南凸出
C.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读“40°N亚欧大陆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B地的气候类型为: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
15.A、B、C、D各地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以北半球为例。读图完成16---18题。
16.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17.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 盛行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1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⑦
若此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读图判断19—20题。
19.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盛行西风带
20.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正确叙述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读下图,完成21----23题。
21.图中a、b、c、d四点中,年降水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22.若甲、乙、丙三个阴影区域画在图幅相同的三张图上,关于三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乙的比例尺小于甲,但大于丙
C.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D.无法确定
23. 乙和丙的阴影区域所在处的两个主要国家:
①都是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 ②都有回归线经过 ③乙是发展中国家,丙是发达国家 ④乙国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丙国的热带经济作物闻名世界
A.①③④ B.③ C .③④ D.②③
图6是极点为中心的50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24---25题。
24.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25.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P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