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人口、旅游与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2014-5-11 0:35:06下载本试卷

人口、旅游与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例1】2000年11月,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时,主要的信息来自  (  )

  ①男女性别比例 ②出生率 ③死亡率 ④迁移率 ⑤人口密度 ⑥现有人口数量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解析】把握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而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机械迁移。【答案】B

【例2】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前,地球表面83%适宜使用的陆地已经为人类使用,地球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迹罕至的原始地域。据此回答2~4题。

2.影响人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开发时间的长短        B.自然条件

 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D.政治、军事因素

3.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机械增长率

4.当今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  )

 ①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 ②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③人口增长过慢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 ④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组题目考查人口数量变动的两个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人口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案】2.B 3.C 4.C

【例3】下图是“世界各大洲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不包括大洋洲),据此回答5~7题。

5.属于欧洲的是 

 A.a  B.b  C.c  D.d

6.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

 A.a  B.b  C.c  D.d

7.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不同特点。欧洲多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起步早、水平高,故图示属于欧洲的是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亦是b;而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答案】5。B  6.A  7.B

【例4】读“某地区1950~2000年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下半叶,该地区人口出生率总体呈 

   趋势,死亡率呈        趋势。

(2)该地区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  (  )

  A.传统型  B.过渡型  C.现代型

(3)该地区在20世纪下半期明显地出现了        次人口增长高峰,那么你预测下次人口增长高峰应是在  (  )

  A.世纪之交  B。2l世纪中叶  C.21世纪20年代初  D.21世纪20年代末

 (4)若我国人口的再生产情况与该地区相近的话,那么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型较    ,原因如何?

【解析】该地目前人口出生率高于2%,死亡率低于1%,自然增长率大于1%,再牛产类型应为“过渡型”。该地第一次生育高峰在1970年前后,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现在1995年前后,这是由于这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陆续进入婚育期所形成的,由此推断下次生育高峰应出现在21世纪20年代初。因为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因此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型较快。

【答案】(1)下降  下降  (2)B (3)二 C (4)快 ①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不断进步,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出生率下降明显;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卫生进步,死亡率下降明显且处于较低水平;③.出生率比死亡率下降更明显,所以人口转变速度较快,已接近“现代型”。

【例5】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将普查日期从以往的7月1日零时改为11月1日零时,并将常住人口时间标准由1年改为半年,空间标准由县(市)缩小到乡村、街道。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和人口迁移的空间标准作如上改动的理由是什么?

(2)将普查日期从7月1日零时改为11月1日零时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200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增了人口迁移方面的内容及作相应的技术改动,这充分说明了人口迁移现象成为人口研究的新热点,意义十分深远。人口迁移的时空标准改变以后,人口迁移的流向、数量就更为详尽,人口迁移类型的区分将更加准确,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1)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须考虑人口迁移因素。改变常住人口的时空标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人口迁移的类型、数量和方向等现状,更客观、详尽地反映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时空变换频繁的特点。

(2)作这一改变也同样是为了准确而客观地反映迁移人口状况的需要。为了和常住人口居住期改为半年相配套,如还在7月1日零时普查,大量农村迁移人口过春节后进城,不达半年。因而将无法登记,致使迁移人口调查结果失真,改为11月1日即可避开这一矛盾。

【例6】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不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达到13亿。中国从1989年的11亿人口日到1995年的12亿人口日用了大约6年的时间,而12亿人口日到13亿人口日,则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这表明,在人口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在放缓。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材料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同时,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3%。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值已经升高到119.92,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8.5个百分点,严重偏离了正常值(106)14个百分点。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甚至高达130以上。

(1)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B.我国目前人口环境容量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口与环境属良性循环

  D.我国目前人口与耕地、淡水之间的矛盾尖锐到很难协调的程度

(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必须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 

               这两项基本国策。

(3)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  )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显著下降

(4)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5)从材料中看出,我国将面临哪些人口问题?

【解析】结合平时掌握的有关人口知识,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答好本题的关键。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合理容量是两个概念,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而目前人口是13亿,虽然人口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但还没有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从材料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一是低增长率、高增长量;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失调。所以需采取一定的相关措施。

【答案】(1)A (2)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  (3)B (4)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总人口规模大,就业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失调。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说:“我们的新欧洲诞生了。”结合欧盟东扩面积1OO万平方干米,增加居民7500万的事实,回答l~3题。

1.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

  A.欧盟由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组织       B.纸币不再有国家强制使用的特点

C.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竞争程度日益加深  D.国际货币体系将以欧元为主导

2.欧洲共同体建立,是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欧洲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是  

①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②建立自身安全体系 ③促进西欧各国间密切联系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②③正确,①不正确

C.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3.不是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的是  (  )

  A.国际关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

  B.世界仍不平静,国际社会中需要某个国家发挥主宰作用

  C.军事争霸让位于综合国力的较量,民族发展成为重新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基础

D.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心

4.关于南方和北方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方国家就是南半球国家,北方国家就是北半球国家

  B.南方国家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方国家是指发达国家

  C.南北差距主要表现为地理位置上的差异

  D.北方国家是指30°以北的国家,南方国家是指30°以南的国家

5.下列属于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北美自由贸易区

6.形成南北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国家资源贫乏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增强

 C.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7.关于世界经济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即北半球国家,发展中国家即南半球国家

 B.南北经济差距指南北方的收入多少不同

 C.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相对位于边缘地区

 D.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一直在欧洲地区

8.关于当前世界经济中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影响,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

 A.外国直接投资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B.外国直接投资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债务加重,使南北经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C.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D.跨国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可能形成世界性垄断,甚至对一国及其政府的行为产生影响

9.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

 A.军事力量  B.经济力量  C.政府力量  D.科学技术水平

10.美国学者克莱因1978年进行综合国力评价,前8位的国家分别是苏联、美国、巴西、联邦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法国。我国学者黄硕风1989年进行综合国力评价,前8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中国、英国和巴西。两位学者评价的结果不同,是因为  (  )

  ①评价指标不同 ②评价时间不同 ③测评方法不同 ④测评的国家范围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优先发展  (  )

  A.参与组建政治军事同盟  B.军事工业

C.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12.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均衡发展

  B.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3.1989年,亚太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 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些表明  (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14.有关部分国家参与当今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方针,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美国提出以太空军事、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带动综合国力均衡发展,全面增强威慑力量

②俄罗斯积极依靠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协调发展,力求缩短与美国的差距

③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和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以经济优势谋求政治和军事优势

④欧洲各国努力加速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一体化,以提高欧盟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对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以工业为主导,全力发展工业

  C.重视城市发展和城市问题     D.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素质自然会提高

16.有关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其游览价值一定高

 B.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无限的

 C。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不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D.旅游活动的规律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7.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是  (  )

A.动态美  B.形象美  C.色彩美  D.听觉美

18.下列体现了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的是  (  )

 A.小浪底水利枢纽  B.黄埔港  C.五台山寺庙建筑  D.京九铁路

19.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是  (  )

  A.根据长存性的特点,旅游活动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牛损坏

  B.只有少数不文明的旅游者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C.旅游规模不超过旅游环境承载量时,不会对文物古迹产生损坏

D.正常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文物古迹带来间接性损坏

20.构成旅游资源的是    (  )

①自然界各种自然景物、自然现象 

②具有非凡性特点的自然界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 

③人类的各种文化遗产.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④具有非凡性特点的人类的各种文化遗产、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

A.②  B.④  C.①②  D.②④

21.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②自然景观多具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多具历史文化价值

③旅游资源的使用会产生经济价值

④旅游资源只有美学价值,不具有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地区图

材料二:1967年8月7~8日,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之后,文莱、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2004年11月29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全面启动,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全面、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

材料三: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下列关于东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组织既具有外向的竞争性,又具有内向的保护性

 B.全部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

C.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D.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2)东盟10国中,面积最大、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是       ,该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3)材料三中地震发生的地区位于      板块的边缘,它是与       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此次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说明了地质灾害具有   性。

(4)日本将A、B之间的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是              

                                     

(5)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洲联盟相比,最具有潜力的是  (  )

A.技术优势  B.市场优势  C.资本优势  D。人才优势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果树瀑布位于A的位置,此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气候特点是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因河床跌落,形成多级大小瀑布。

(2)黄果树瀑布从成因上看主要是          作用的产物,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         作用的结果。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瀑布景观,请举2个例子:图中“桂林山水”位于    (省/区).它是        地貌的典型景观。

 


 倒数第四天  人口、旅游与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C 2.C 3.B 4.B 5.D 6.D 7.C 8.D  9.C 10.A 11.D 12.C 13.B 14.A 15.A  16.D 17.C 18.C 19.D 20.D 21.B

22.(1)AD  (2)印度尼西亚  热带雨林气候  (3)印度洋  亚欧 关联 (4)日本资源、能源缺乏,需要从中东进口大量石油,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要道,是日本进口石油最短路线的必经之路 (5)B

  23.(1)地势崎岖(地无三尺平)  多阴雨天(天无三日晴) (2)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 有:长白山瀑布、庐山三叠泉瀑布、黄河壶口瀑布、衡山水帘洞瀑布 广西 喀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