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广东专题研究

2014-5-11 0:35:09下载本试卷

广东专题研究

一、广东自然

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四季常花,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海面辽阔,山丘广布,土地类型复杂,多红壤和赤红壤。地质与地貌 广东主要属华南褶皱系,仅东部潮汕平原属东南沿海褶皱系。早古生代全省为海水所淹。泥盆纪初受加里东运动影响,粤西云开大山隆起成陆。经华力西运动,形成粤北乐昌、曲江一带砂砾岩山地和连江一带石灰岩山地。燕山运动时广东省全部上升,并产生多次强烈断裂及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形成如粤北弧形山,粤东凤凰山、罗浮山,粤西云雾山等山地。在隆起山地之间或边缘又产生了许多拗陷或断陷盆地。经燕山运动,现代地貌轮廓基本奠定。喜马拉雅运动在本省主要表现为断裂隆起和拗陷,产生强烈的侵蚀剥蚀和堆积作用以及间歇性喷发的火山活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分布玄武岩台地和火山丘。第四纪初期,琼州海峡断裂沉陷,海南岛与大陆分离。省境多地震和温泉。广东地势北高南低、横亘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与湖南接壤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省最高峰。大庾岭隘和骑田岭隘是由赣、湘入粤的古道。省境500米以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平原占23.66%,台地占16.62%。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有粤东有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及其东延的阴那山等,粤西有云开大山、云雾山,岭谷相间,排列成行。上述山地对南北气流有屏障作用,对暴雨中心的形成和南北景观差异影响很大。这些山地之间分布有粤北的南雄、韶关,粤东的河源、龙川、兴宁、梅县、五华、粤西的罗定等许多大小不等的红岩盆地(见中国的红层)。在山地中,500米以下的坡麓地带以赤红土壤或红壤为主;500米以上地形起伏大,坡度变化明显,多为红壤和山地黄壤,土层厚薄差异悬殊。广东现存的天然植被大多分布于山地地区。丘陵分布于山前地带,形态常与山地一致。由花岗岩侵入砂页岩构成的丘陵,高350~500米,坡度较陡,风化壳仅2~4米。由花岗岩构成的丘陵,海拔高200~400米,风化壳可达10~30米。如五华、兴宁、罗定、德庆一带丘陵地,外貌浑圆,坡度和缓,在植被破坏之处,冲沟和崩岗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台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陆丰及惠来西部一带,海拔在百米以下。大多由近代熔岩、浅海堆积和侵蚀而成,地表起伏较和缓,但干旱缺水。广东省平原主要分布于南部江河下游和入海处,面积一般较小。珠江三角洲为全省最大平原,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由西、北、东三江夹带的泥沙在湾内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三角洲平原。以珠江口至狮子洋为界,可将珠江三角洲分为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两部分。前者面积较广,北部多海拔20~25米或45~55米的台地;南部除台地外,还有山地、丘陵。后者面积较小,为典型的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渠道众多,水系纷繁,水网稠密,灌溉便利,土质肥沃,但地下水位较高,近海农田受咸水威胁较大。潮汕平原主要由韩江冲积而成,面积仅0.47万多平方公里,土壤肥力较高,是全国高产农业区。省境石灰岩分布地区,因雨水淋溶刻蚀,构成奇峰异洞,如肇庆七星岩、梅岭下梳妆台、韶关芙蓉山、英德碧落洞等。红色砾岩分布地区,岩性坚硬,各层岩性不一,崩坍后形成断崖峭立,山势雄伟。尤以仁化丹霞山和乐昌坪石金鸡岭较为典型。

 二、广东气候

气候 广东深受季风和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北、南分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省境年太阳总辐射量达422~563千焦耳/平方厘米,日照时数长达1700~2200小时,但南北相差几近一倍。年均温除粤西北的连山外,均在19℃以上。温度的纬向分布较明显,大致北低南高。雷州半岛南端年均温高达23℃以上。 年内月均最高气温出现于7月,多数地区为28℃,较长江中游谷地为低。1月为最冷月,北部连山1月均温为8.6℃,南部雷州半岛为20.8℃。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多数地区出现霜冻。粤北山区年年有霜,霜冻期长达60天。沿西江清远紫金一线以南地区则霜日不多。冬季常骤然降温,并偶有奇寒。除粤西北连山外,10℃以上活动积温都在6000℃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可满足双季稻加冬种的要求。广东是中国降水丰沛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区间和逐年间差异很大。南岭南侧,云浮山、莲花山东南坡等迎风面的山坡地带,年降水量都超过2200毫米。相反,在背风面的谷地和内陆盆地,如罗定、兴梅盆地,年降水量仅1400毫米。降水季节变化明显,4~9月为雨季,其中4~6月以锋面雨为主,多暴雨;7~9月以台风雨为主。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0~80%,冬季降水少,常发生季节性干旱。广东是中国受台风侵袭最频省份。影响省境的台风年均约10次。但登陆的台风年均仅4~5次。以7~9月居多,最早出现于5月3日,最迟在12月2日。登陆地区多为阳江至徐闻一带及惠东至台山的珠江口附近。全省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早春的低温阴雨,夏秋的台风、暴雨,秋冬的寒潮、寒露风,局部地区的冬春干

 三、广东水文

  水文 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343条,总长2.5万多公里。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鉴江、漠阳江等,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珠江是中国南方大河,广东最大水系,径流量仅次于长江,按长度为全国第5大河。 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支流,均汇于珠江三角洲,形成网状水系。整个水系在省内的集水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1.1%。主要水道34条,入海口门有8个。韩江为本省第二大河,干流全长410公里。全省地表径流总量为19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年均产水量95万立方米,仅次于台湾而居全国第2位。 而水资源总量则在全国各省中居第2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2.3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力资源639万千瓦,年可发电240亿度。全省水电站装机容量265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约占60%,居全国首位。

四、广东土壤生物

动植物与土壤 省境植物逾5000种,建群种和优势种多为热带科属。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古老植物有30余种,如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广东的“活化石”。树木种类繁多,主要有松、杉、樟、桉等。水果品种有270多种。 北部南岭地区植物种类总数超过中国中部和北部植物种类的总和,有“绿色宝库”之称。珠江口沿海的滩涂生长有成片的红树林。广东是中国动物最繁盛的省份之一。野生陆生动物有700种,其中哺乳类百余种,鸟类500多种,两栖类80多种。尤多热带动物,珍稀动物则有苏门羚、华南虎等。南海约有鱼类860多种。 其中有属于中国四大鱼类的黄鱼、带鱼、鲷鱼和墨鱼。并有大量金枪鱼、马鲛鱼、红鱼、石斑鱼、斑节对虾、梅花参、海龟、玳瑁、海贝和海藻等。全省淡水面积27.3万多公顷,主要淡水鱼类有鲩、鳙、鲢、鲮、鲤等。西江是中国天然鱼苗主要产区之一。广东省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自北而南可分为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磷质石灰土4带。粤北红壤较多,适于种植茶叶、油桐、油茶等亚热带作物。雷州半岛以砖红壤较普遍,适于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赤红壤分布于省境中部,介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有明显过渡性质。东沙群岛由珊瑚、鸟粪等物质构成磷质碱性土,肥力高。河流沿岸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多为冲积土,适于种植水稻、蔗、麻、桑、水果等。

  五、广东农业

      广东农业生产发展条件较优越,开发利用潜力大。蔗糖、花生、黄红麻、水果、茶叶、蚕茧、生猪、水产等产量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近年来大力发展山区造林种果和沿海的海水养殖等开发性农业,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开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多样性和商品性的特征更加明显。①耕作业中,粮食、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生产并重。在全省252.8万多公顷耕地中,水田和旱田约占3/4。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一年二熟,南部可三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是全国首要的双季稻种植区。水稻种植遍及全省,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是主要高产稳产区。前者总产量最大,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后者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名列中国前茅。漠阳江、鉴江及各河流沿岸平原和谷地亦为水稻重要产区。耕作多实行水稻连作和双季稻加冬薯的一年三熟制。粤北山区少数地方山高水冷日照短,主种单季稻。全省复种指数为200.1%。小麦种植很小,旱作有甘薯、玉米等。从1952年起广东改变了过去长期缺粮的状态。1976年后,由于调整种植面积,加上地少人多,每年又须调进部分粮食。②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蚕桑、黄红麻、水果以及橡胶等热作最重要。甘蔗是广东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植蔗面积约29.1万公顷,是中国最大商品化甘蔗产区,面积及蔗糖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甘蔗生产基地有3个:一是珠江三角洲的顺德、中山、番禺、新会、斗门、东莞、南海等县市;二是潮汕平原;三是雷州半岛。广东也是全国重要蚕桑产区之一,养蚕业历史悠久。珠江三角洲曾是蚕桑集中产地,数百年前已创造了种桑、养蚕、养鱼三者密切结合(塘泥肥桑,以桑养蚕,蚕沙喂鱼),循环利用的“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很高。顺德县曾是三角洲蚕桑生产最集中的县,但近几年面积锐减。全省蚕桑基地已渐向粤西和粤北的丘陵地带转移。花生是广东主要油料作物,产量约占中国1/10,仅次于山东、河南,居全国第3位。全省花生分布较广,以电白、博罗、海康、廉江、遂溪、高州、陆丰、潮州为主要商品产区。广东曾是全国主要黄、红麻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年产量已退居全国第4位。本省黄红麻可与水稻、冬作轮种,一年三熟。化州、吴川、 东莞、潮州、 揭西、揭阳为集中产区。广东是中国以橡胶生产为主的热带作物重要生产地之一。出产橡胶、剑麻、香茅和胡椒等。粤西鉴江谷地和粤东莲花山以南地区橡胶种植较集中。全省橡胶种植面积8.5万公顷,年产干胶3.58万吨。 剑麻种植面积0.7万公顷,香茅面积0.5万公顷,集中分布于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等县。胡椒主要分布在高州、化州、电白、廉江等地。全省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达400多种,经济栽培水果有40多种,四季不绝,素有“水果王国”之称。柑橘、香蕉、菠萝、荔枝为四大名果,有“岭南佳果”之誉。潮州蜜柑、新会及罗岗甜橙、新会大红柑、增城挂绿荔枝、东莞和高州香蕉等,驰名中外。 柑橘产量约占全国1/4,出口量约占全国一半。 香蕉和大蕉产量占全国3/4以上。

菠萝为广东水果罐头最主要原料,产量占全国3/5,一半以上分布在潮汕地区的花岗岩台地。雷州半岛玄武岩红土台地为第二主产区。荔枝为中国特产水果,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全省种植面积5.9万余公顷,总产量9.6万吨左右,居中国第1位。③广东现有林地824.4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8.9%。其中,用材林约占林地面积的90.5%,经济林只占8.2%(竹林占3.6%),防护林面积更小。树种以马尾松和杉为主,阔叶林少。林地主要分布于怀集英德和平一线以北山区。平原林木极少。经济林主要是竹,其次为油茶、油桐、板栗、紫胶。重要山林特产有松香、香菇、药材、笋干,松香产量占中国2/5。④畜牧业以养猪和饲养鸡、鸭、鹅等家禽为主。禽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居全国首位。全省可供放牧的草山、草坡达80多万公顷,利于养牛业发展。耕牛总数约535万头,其中3/5为水牛。菜牛比重小。⑤广东渔业生产基础好,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并重。1990年水产品总产量207.6万吨,已超过山东、浙江,居全国第1位。其中海水捕捞占3/5左右,淡水养殖占1/3以上。汕尾、甲子、澳头、香洲、广海、闸坡、水东为重要渔港。淡水养殖面积25万公顷。珠江三角洲为全国著名淡水渔业基地。增城荔枝 顺德龙江地区淡水养殖 农业区 全省农业地带性差异明显,大致可分为4区: ①北部农业区。多山,受冷空气影响较大,霜冻稍重,偶 有降雪,交通不便,双季稻季节较紧,深山区只能种单 造;松、杉、毛竹等林木和油茶生长良好。粮食和畜牧 业基础薄弱。②中部农业区。为亚热带与热带之间过渡 地带。平原面积广,农业基础好,内外交通方便,甘薯 可越冬生长。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为省内最重要粮食、 经济作物、水果和水产生产基地。③南部农业区,雷州 半岛一带气温高,雨水多,但雨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 缺水。台风季节长,强度大。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但耕 作粗放,生产水平较低。④热带海洋渔业区,包括南海 和东沙群岛。岛屿陆地面积较小,渔场广阔,水产资源 丰富

六、广东工业

    广东原是中国沿海工业较落后的省份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轻工业虽有一定基础,但规模小,设备落后。重工业中的钢铁、石油、化肥等均是空白。50年代以来,已建成以轻工业为主,食品、纺织、造纸、机械、家用电器、石油、化工、电力、森林工业等轻、重工业部门较协调的全国重要工业产地。目前在珠江三角洲正在建设高技术产业带。①轻工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1990年产值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2位。主要有制糖、造纸、制盐、罐头、自行车、钟表、服装和制茶等部门。以甘蔗制糖业为本省最重要轻工业部门,年产糖184.5万吨,占中国产量1/2。糖厂主要分布在江门、东莞、顺德、中山、番禺、南海、惠阳等地和阳江及雷州半岛。除生产蔗糖外,还以蔗渣为原料生产纸、酒精、人造纤维、糖醛、塑料溶剂、蔗蜡等大量产品。水果食品罐头为广东罐头工业特色,产量在全国占绝对优势。广州、汕头、湛江、惠阳、珠海为主要罐头生产基地。纺织、造纸和制盐也为广东重要轻工业部门。丝、棉纺织工业集中在广州、佛山、汕头等市。麻纺织工业集中于广州,有设备先进的大型麻袋厂和苎麻纺织厂。全省年产麻袋约占全国总产7.8%。 缫丝和丝织在广东纺织业中占重要地位,年产丝2361万吨。顺德、佛山为丝织工业中心,所产香云纱、黑胶绸等畅销国内外。新会、佛山、广州是化纤生产基地。造纸业发展快,广州造纸厂为全国设备最好、规模最大的新闻纸厂。海丰、陆丰、海康、徐闻等地盐场的原盐产量29.9万吨。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充分发挥其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业及跻身于世界市场的制鞋业,总产值和出口量名列全国前茅。②广东原有重工业基础较差。1958年后建成了一批大中型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机械等企业。1990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8.9%。机械工业以造船、制糖机械、汽车制造、矿山机械和农业机械为主。广州、湛江为广东省造船工业中心,广州造船厂可生产万吨轮和中型内河轮船,是中国南方最大造船中心。广州又是全国轻工机械设备制造中心,制糖机械生产居全国首位。同时也是全国重要动力机械制造中心。韶关、佛山、江门主要生产重型机械、机床、电器设备。此外,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等日用机械生产也有较快发展。广东矿产资源较丰,在已发现的116种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5种,以有色金属居多。独居石、金红石、磷钇矿、钽铌矿、锆英石、钛铁矿的矿藏量和开采量均居全国之首。铅、锌、铜、钨、锡、铋、钼等有色金属和铁、锰、硫等矿藏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云浮硫铁矿是中国硫铁矿中储量最大、含硫量最高的大型矿山。茂名有大量油页岩。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举世瞩目。含油气的 3个近海盆地总面积约28.5万平方公里。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已探明1个大型金矿床,2个中型金矿床,以及100多个金矿点。除清远县新洲金矿外,其余均分布在粤西地质断裂带边沿。1990年黄金产量逾万两。广东已为华南地区新兴的黄金生产基地。广东矿产品种齐全,在铁、锰矿开采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小型钢铁企业,其中以广州、韶关钢铁厂规模

较大。锡矿开采集中于潮汕地区,钨矿开采主要在乐昌、南雄一带,锑矿开采在曲江、乳源、乐昌等县。

提要:绿色广东是目前广东高考的热点内容,如何理解绿色广东的提出的意义和具体的措施所包含的相关内容,从此材料的背景出发,挖掘其中的热点概念,切入综合科(生物)的基础知识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讨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广东 背景材料 热点概念 知识竞赛 仿真命题

正文:

一、背景材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近日在全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大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绿色广东”。这一结合广东实际的提法,强调环境与人、与经济乃至整个广东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让人耳目一新。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广东相当部分的经济增长仍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严峻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广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仍然维持现有的增长方式,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为继。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绿色广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意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广东”不是简单的“绿化广东”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大大超出了单纯的环境保护的范畴,包括了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涵盖了涵盖了经济、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说到底是循环经济,其核心是减量、再用、循环的3R原则。绿色经济是整个“绿色广东”概念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经济的首要要求是转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它还要求不断转变和深化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选用绿色产品,减少垃圾产生,实现废物回收利用。

二是绿色文化。绿色文化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它是“绿色广东”的灵魂,又是“和谐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文化提出: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为基础,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发展模式。

三是绿色环境。绿色环境指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近期,“绿色广东”的建设将围绕其覆盖的各个层面来展开。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是基础性的环节。广东将着手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探索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和评估机制,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我们要引进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选择污染少、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根据环境容量的要求,广东将把火电厂、重化工业等转移到东西两翼地区和沿海地区等有环境容量的地方。同时还要调整生产组织结构,转变家庭作坊式的落后生产组织结构,建设工业园区,统一规划,集中治污,形成规模效应。此外还要限制能耗高、污染重行业的发展。

积极实施环保规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是构筑绿色环境的重要手段。广东面临多种环境问题,水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全省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很快,污水处理能力得到加强,但是水质性缺水问题仍很突出,珠三角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大气问题也开始抬头。去年以来,由于电厂脱硫缓慢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重,大气污染问题也较往年突出。2004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可能达到110万吨,其中70%-80%是电厂排放的,然而,只有不到全省装机容量10%的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同时,机动车的快速增加和有关政策法规的配套不完善又使机动车尾气排放处于“失控”状态。此外,土壤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更要认真实施环保规划,推进治污保洁、珠江综合整治等工程,并建立起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全省120家省控重点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另外,抓好农村生态示范村镇建设,重点解决好农村污水、垃圾两大问题。结合《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执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我们还将大力倡导绿色文化,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绿色广东”之魂深入民心,使“绿色广东”的建设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二、基础概念:

绿色广东 绿色广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意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广东”不是简单的“绿化广东”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大大超出了单纯的环境保护的范畴,包括了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涵盖了涵盖了经济、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

大气质量 对于代表们近日反映的空气污染问题,李清也进行了分析。他说,去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可能要突破110万吨,其中70%-80%是电厂排放的,目前全省发电厂脱硫进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这就导致珠三角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但总的来看,今年干旱雨水少,这是造成大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广东将积极推动电厂脱硫脱硝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争取到2007年,全省的电厂脱硫可以达到80%。

绿色GDP 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壁垒

特别是欧盟对梨果类水果的124种农残提出最高限量标准后,我省部分水果出口业遭遇"绿色壁垒"。

我省水果种植主要采取分散栽培、分户管理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防治病虫害以农药为主。一些果农技术落后,把握不好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造成水果质量差、农残超标等后果。

绿色生活

衣。穿衣要穿生态纺织品,因为科学与绿色理念,把服装功能从遮身蔽体延伸到第二皮肤,欧盟最新的标准要求控制服装p H值,适应微酸性的皮肤,要求九种可溶出的重金属控制在微量水平,要求不得使用引起致癌、致过敏和产生芳香铵的43种染料,要求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2,3,5,6-四氯苯酚,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产品中甲醛、杀虫剂残留量也有控制限值,对产品生产企业,每加工一吨原料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均有强制性要求,甚至机器润滑油也提出了降解指标。中国的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主要指标已与国际接轨,预测“十五”期间,中国将有能力生产65亿件达上述标准的生态纺织品,达4000亿产值,与服装成品相连的相关方,包括染料、面料、辅料、服饰就将成为保证我国第一创汇大项稳步增长的绿色产业。

食。全国10%的粮食,24%的农畜产品,48%的蔬菜超标,食品安全成为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三年前颁布的环境标志软饮料标准,其中有一条规定不得检出防腐剂,许多饮料厂说明在厂里没加防腐剂,但从产地运送果汁到厂时加了防腐剂,因此,不能实现不得检出防腐剂的指标,至今无一家通过认证。为保护公众健康,必须是对产地、加工、运输、包装的全过程予以控制,以保证进入老百姓口中的食品符合安全卫生食品的要求。按照美国新颁布的有机食品法,每种食品成品用了百分之多少的有机食品原料,应予有说明标签。有机食品生产土地三年不得施用化肥,不得施用新鲜人粪尿、动物粪尿。为此,环境标志准备出台与美国有机食品法相衔接的标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低残留和无残留农药、堆肥、土地轮作、基因技术的联手发展。“十五”期间构造1200亿左右的环境标志食品行业市场,配合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升级,使公众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顺德农业 顺德的传统农业项目已逐步萎缩直至消亡,甘蔗、蚕桑、水稻已完成“历史使命”,剩下的四大家鱼也难以为继,主要是省内、省外近几年大面积开发鱼塘,水产品产量连年大幅度增加,造成供过于求。养殖业作为顺德农业的主导产业,由于养殖成本高,竞争力不断下降,原来的规模、品种、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已明显弱化,目前农业基本上是增产不增收。因此,顺德农民,几百年来赖以生存的传统农业已失去依托,再不能单纯依附传统农业去生存和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结论。

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科学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生产设施和手段已在较大程度上采用现代工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基本形成,走出了向高值、高效的发展之路积累了资本、技术和市场,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从过去几十年四大家鱼为主向现代优质高效水产品种为主的重大转变;在花卉种植方面,大力推进陈村盆橘、顺德盆景、顺德兰花、连杜桃花和伦教菊花等传统八大类名牌产品的同时,积极推动名优稀特和高新花卉种养的发展,促进花卉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千年花乡陈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镇区的现代化花卉经济圈基本形成,种植面积、产值及销售额持续高速增长。在发展“三高”农业中,大力推行农产品优质名牌发展战备。先后申报注册了“顺宝”牌黑毛节瓜、“花溪”牌江南淡口头菜、“顺冠”牌咸淡水草鲩等无公害农产品商标,还注册了“顺菊”牌伦教菊花和“连杜”牌勒流桃花等花卉商标。出现了花卉、水产、蔬菜等专业生产基地,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新型工农一体化的农业模式。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绿色经济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说到底是循环经济,其核心是减量、再用、循环的3R原则。绿色经济是整个“绿色广东”概念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食品:系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中国绿色食品中心任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

所谓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污染物含量不超标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生态农业的三种模式

生态农业有多种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科技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型模式。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同时并存着多种生物,它通过一条条食物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如利用作物秸秆作饲料养猪,猪粪养蛆,蛆喂鸡,鸡粪施于作物,在这种循环中,废弃物被合理利用,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食物链组织生产的还有作物—畜牧—沼气循环;作物—食用菌循环等。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互制约,即一个物种对另一物种相克或捕食的天敌关系,还可人为地调节生物种群,达到降低害虫、杂草及病菌对作物危害的作用,如利用赤眼蜂对付玉米螟,杀螟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

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根据生物群落生长的时空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组织农业生产,是生态农业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这种模式,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并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例如,为了让农副业生产向空间或地下多层次发展,可在田间实行高秆、矮秆作物搭配种植,同时在田间的沟、渠、过道的空间搭设棚架,栽种葡萄、云豆等爬蔓作物;可在温室、蔬菜大棚、专业化生产工厂里,采用普通栽培、无土栽培等方法,进行多层次生产;还可将种植植物和动物养殖搭配起来等。在时间演替上,可采用间作方式,在同一土地上种植成熟期不同的作物,以充分利用资源。

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为了繁衍生息,必须随时随地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同时环境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也得到某些补给,以恢复元气和活力。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受到生物影响而改变了的环境又对生物产生出新的影响。如果不顾这个规律,过度开发,只顾索取,不给回报,便会使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所以生态农业必须通过合理耕作、种养结合来调节控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和无机相结合,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促进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农林病虫发生危害的防治方法。如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瓢虫、草蛉、捕食蝽、蜘蛛、青蛙、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线虫等寄生性天敌,以及病毒、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利用抗生菌产生的抗生素等防治病害。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等通俗的说法。具体途径是引进外地天敌,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以及大量人工繁殖释放。利用生物防治,资源丰富,选择性强,对人、畜及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一旦被驯化而建立种群,对病虫害有较长期的控制作用。但见效慢,且天敌种群数量受气候、害虫数量,特别是易受化学防治的影响。

农业废弃物(agriculture wastes):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秸秆、杂草、落叶等),牲畜和家禽的排泄物及畜栏垫料,农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和污水,人粪尿和生活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如果任意排放不仅造成农村生活环境的污染,而旦会污染农业水源,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主要是有机物,多层次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饲草的过腹还田、鸡粪处理后用为部分猪饲料、利用作物秸秆和粪便制取沼气、沼渣养蚯蚓、渣液当作肥料等等,是当今生态农业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