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地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地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地理下学期文科综合月考题

2014-5-11 0:35:09下载本试卷

重庆一中高2006级高三下期文科综合月考题2006.3.1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页至12页。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读下表内容,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

年龄段(岁)

0~14

15~59

60以上

总计

人口(万人)

400

1100

500

2000

死亡率(%)

0.5

0.6

2

人口(万人)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A.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

B.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而言,甲国小于乙国

C.甲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2.图1是一些国家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属于“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国家是

图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图2,回答3--4题。

图2

3.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4.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指出下列四幅图中,哪一幅城市功能分布是较合理的

图3

 
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图4),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回答6--7题。

               

6、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

A、A——高级住宅区          B、B——批发与轻工业区 

C、C——中心商务区          D、D——低级住宅区

7、功能区沿什么向外发展

  A、山坡    B、交通干线     C、风向    D、南北方向

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回答8--10题。

8. 金字塔是

A. 物质文化景观  B . 既是物质文化景观,又是精神文化景观

C. 精神文化景观  D. 既不是物质文化景观,也不是精神文化景观

9. 该景观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观,主要原因是它具有

A. 可创造性   B. 多样性    C. 非凡性     D. 长存性

10. 造成金字塔附近的狮身人面像破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冰川刨蚀

11.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APEC的建立表明

A. 当今世界,和平问题已经解决,发展问题更加突出

B. 为了共同的利益,国际间竞争减弱、合作加强

C. 适应全球化要求,经济区域化加强

D. 各成员国参与该组织的目的相同、地位平等

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历来是各国领导人关注的问题。回答12-15题。

12.右图是乾隆帝颁赐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与之相联系的重大历史现象是

 
A.西藏与内地经济技术交流的密切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

C.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当时西藏地区封建迷信盛行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民族原则是

A.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B.改革开放

C.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D.区域自治

14.“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为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

不可折断。那一根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

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

名的总统曾经说过的话。这位总统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15.上题所述“感情的纽带”主要是指

A.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

B.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

C.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联系密切

D.号召美利坚民族起来抗击日本法西斯

民主与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回答16—18题。

16.“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制度始于

A.汉魏      B.隋       C.唐      D.北宋

17.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引进中国后,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一文献中

A.《定国是诏》           B.《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各民族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回答19--21题。

19.原产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A.郑和下西洋           B.世界人口的流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新航路的开辟

20.西方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与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C.电气时代的到来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

21.资产阶级通过征服活动把世界改造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完成于

A.工场手工业阶段       B.工业革命阶段

C.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     D.第三次科技革命阶段

国际关系是国际交往的必然结果,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回答22--23题。

22.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战败国的掠夺激起愤怒和复仇 

B.漠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

C.暂时协调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为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23.1943年11月,美英等国废除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其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  ②中国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③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国民党正面战场形势急剧恶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正式将增加就业列入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促进再就业。据此回答24--26题。

24.解决就业问题,应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这种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用矛盾的观点解决问题       D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5.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在这里,税收所起的作用是

A切实保证财政收入,充分发挥国家职能   

B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

C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实现经济监督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6.2005年,全国各地大力推进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下岗失业人员建立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

A 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水平,维护了社会稳定

C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有利于企业,不利于退休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06年经济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据此回答27--28题。

27.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全局,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这表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构建和谐社会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D全面发展

28.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科学发展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D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彩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句描写桃花源的诗脍炙人口 、千古流传。但“桃花源”究竟在何处?千百年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湖南、安徽、广东等省都有人声称“桃花源”源自该省,但都不能拿出确凿无疑的证据。据此回签29--30题。

29.“桃花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的观点影响较大。虽然拿不出确凿无疑的证据,但湖南桃源围绕“桃花源”做足文章,族游业开展得有声有色。其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拉古代名人“入伙”以造声势的现象。就此类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B其实质是经济资源的竞争

C这表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30.“桃花源”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真实地名,而仅仅是一座掩映在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个设想而已。一些地方在缺乏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仍然坚称本地“桃花源”乃陶渊明“桃花源”之正宗,这表明。

A某些观点不一定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错误观念是主观自生的

C人的主观认识往往受其所处立场的影响   D价值观对人们具有导向作用。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老的政治智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据此回答31--34题。

31.浙江某市领导班子常用“无为而治”来概括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该市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该市这一思路的经济学依据是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D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3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开始更多地考虑“有为”,如出台保护民营经济的法规和政策、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该市商誉、通过总体规划引导民营产业合理布局等。这表明

A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

B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规范与引导

C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政府主要的经济职能

D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33.上述材料表明政府“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有为”也不是轻动妄为。正确处理“无为”与“有为”的关系,必须坚持

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②矛盾特殊性原理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④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 ② ③    B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3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有

①改善投资环境 ②加强直接管理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④维护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继2004年7月在法国落下帷幕的中国文化年后,10月法国文化年又在中国拉开帷幕,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相会。中法文化交流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这表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读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及老年龄化预测图后回答:(共36分)

(1)随着上海人口老年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哪些?(8分)

(2)对比说明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及对迁入地及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16分)

(3. 图7的‘原图’是某新城规划方案,新城规划面积为39平方千米(图中每格代表1平方千米),需安排3平方千米商业用地,12平方千米工业用地,14平方千米住宅用。后三幅图是三位同学根据要求所设计的规划方案。假如你是规划设计者,请你对三个规划方案进行比较并选出最佳方案。(10分)

比较项目

同学甲方案

同学乙方案

同学丙方案

商业区的位置与通达度

位于住宅区中心,通达度较好

位于住宅区边缘,通达度较差

A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关系

交通

B

C

工业区沿河流布局,区内交通线分布合理,便于与住宅区联系和对外联系

对住宅区的污染

多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对住宅区污染较小

D

E

是否考虑防护带的设置

F

G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没有防护带

是否留有发展余地

4  新城镇规划比较

 
H

留有发展余地

I

可见,    J    方案为最优方案。

(4).请列举上海市范围内至少一处既属文化景观又属人文景观的地理事项(2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一1670)主张普及义务教育,并对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总结和论证,但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英国政府1802年颁发一项学校法案,要求工厂主负责对工厂学徒进行读写算方面的教育。1870年颁发“初等教育法”,更明确地规定国家拨款扶助教育,划分学区,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1872年把初等学校修业年限由6年变为7年,广泛应用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用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             摘编《中国教育简史》

材料四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开民智”、“变科举”、“兴学校”、设“师范”、“倡女学”。1898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京师大学堂,1902年以后,大学堂增设进士馆、师范馆、译学馆、医学馆、博物实业科等,到19lO年成为设有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农科、格致科、工程科等七科的大学。摘编《北京大学校史》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6分)并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类型,目的是什么?(6分)

(3)据材料指出,进入19世纪后中国在教育方面与欧洲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6分)

(4)概括指出晚清政府举办新式学堂对中国社会进步有哪些影响?(8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42分)

材料一: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资源丰富,它是全国的能源重工业基地,拥有一个以重型结构为特征的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其中煤炭工业的产值和上缴利税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上缴利税的37%,但山西的第一、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自然环境正在恶化,服务业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极大地制约了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仅2005年3月以来,山西灵石、朔州等地连续发生多起矿难,造成近100人死亡。矿难频发有自然原因,瓦斯爆炸无疑是“第一杀手”,如何减少井下瓦斯浓度,并使它成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矿难的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安全生产观念淡漠、违规生产,煤矿开采杀鸡取卵,更为严重的是官商勾结的利益驱动。

材料三: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每年夺去了20万人的宝贵生命。痛定思痛,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已相继建立了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这对遏制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必将产生重大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谈谈山西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12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在煤炭生产中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11分)

(3)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说明建立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的哲学根据。(9分)

(4)结合材料二、三,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政府应如何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10分)

39.读东北亚图回答

公元6世纪到9世纪,中国先进文明对新罗、日本等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一 唐朝300年间,由于(留)学生、学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中期以后,在各方面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文化。

——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日本吸收了中国哪些优点?(4分)

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进入到一个复杂而动荡的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东北地区管辖的?(6分)

材料二 1885年福泽谕吉(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提出:“在现今文明东渐风潮之际,中国和朝鲜无论如何无法维持其独立,其国土必为文明诸国分割。日本莫如脱其伍而与西洋文明之国共同进退,随从西洋人对其(中国、朝鲜)办法处置。”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二,福泽谕吉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史实,概述日本政府是如何实施这一主张的?(8分)

材料三 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茶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经过不断地本土化,终于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形成了具有日本独特文化特色的茶道。

(4)据材料三回答,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此文化传播属于  A   传播;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茶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上述文化传播属于   B  传播;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此文化传播属于  C   传播。(6分)

(5)简述二战前后日本国际范围内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五 中国社科院今日上午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 《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排名第六位,首次超过日本

(6)运用所学综合国力知识对比分析中国与日本的综合国力(10分)

材料六   朝核问题不仅成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关注的热点,也是整个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和努力下,中、朝、美、俄、韩、日六国在北京举行了三轮会谈,六方会论已取得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的外交努力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7)请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知识,说明中国努力促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基本理由(10分)

命题人:韦际强、谢宏强、黄强

重庆一中高2006级高三下期文科综合月考题2006.3.13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A 5.D 6.B 7.B 8.C 9.C 10.B 11.C

二、综合题:

 36、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福利过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等(8分)

⑵80年代前上海为净迁出地区,80年代后变为净迁入地区(4分);前为国家政策影响,后为经济影响(4分);80年代前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开发了经济,带来了新的科技知识;对迁出地的影响是缓解了就业压力(4分);80年代后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高了城市水平,加快了城市建设;对迁出地的影响是青壮劳力不足,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带回资金技术观念,促进新产业的发展。(4分)

⑶每空1分,共10分)

比较项目

同学甲方案

同学乙方案

同学丙方案

商业区的位置与通达度

位于住宅区中心,通达度较好

位于住宅区边缘,通达度较差

位于住宅区中心,通达度较好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关系

交通

工业区沿河流布局,区内交通线分布合理,便于与住宅区联系和对外联系

工业沿河流布局,便于对外联系,但与住宅区之间交通联系不便

工业区沿河流布局,区内交通线分布合理,便于与住宅区联系和对外联系

对住宅区的污染

多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对住宅区污染小

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和河流上游,对住宅区污染较大

多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河流下游,对住宅区污染较小

是否考虑防护带的设置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有河流间隔,可利用水面作防护带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没有防护带

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没有防护带

是否留有发展余地

留有发展余地

留有发展余地

留有发展余地

可见,同学方案为最优方案。

⑷东方明珠等(2分)

39、(4)迁移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6分)

(5)战前为迁出地,开发新大陆;战后为迁人地,经济影响(4分)

(6)分别从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学技术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言之有理均给分(10分)

重庆一中高2006级高三下期文科综合月考题2006.3.13历史答案

12.B 13.C 14.B 15.A 16.B 17.C 18.C 19.D 20.B 21.C

22.D 23.A

37题:

(1) 变化:义务教育得到了普及,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得到广泛应用;教学内容

更加注重实用,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6分)

原因: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政府法令的强制、政策上的扶植。(6分)

(2)类型:翻译、军事、工程技术类。(2分)

目的:适应外交发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巩固清朝统治。(4分)

(3)中国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大学专业设置比较落后。(6分)

(4)使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培养了大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8分)(任答四点)

39题:

(1)政治:日本的大化改新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文化教育:各级学校教授儒学;建筑: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样式。(4分)

(2)设置将军管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2分)针对沙俄的侵略,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

(3)主张:“脱亚入欧”对周边国家侵略扩张。(2分)

实施: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2分)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发动日俄战争,获得俄国在旅顺、大连的权益,把朝鲜变成实际上殖民地;(2分)1910年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