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顺德区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卷
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等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左图中MC、MD分别为某棵树一年中正午时刻最长和最短的影长,它们与河流AB段正好垂直,且,;左图中C所在河岸比BE岸冲刷严重。右图中两曲线A、B分别代表左图中A、B两处测得的河流全年流量曲线。回答1~3题。
1.关于图1中河流的正确判断是
A.该河流位于热带地区 B.该河流有凌汛现象
C.该河流AB段自北向南流 D.该河流AB段自东向西流
2.根据上述材料,计算出该地纬度约为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
3.若该河的流量大小与树影长短呈负相关,则该地气候类型可以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类型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5.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聚落建在丘陵迎风(夏季风)坡, 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聚落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聚落地区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图为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回答6~8题。
6.对图示涵义解释正确的是
A.距离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的专门化程度越低
B.距离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的档次越高
C.距离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
D.距离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的档次越低
7.图中“角落部位”租金较低,原因可能是
①位置偏僻 ②距市中心较远 ③通达度较低 ④通达度较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回答8~10题。
8.“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天气的时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若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
A.流量平稳 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 D.含沙量少
图为某地7月份的平均气温图,回答11~13题。
11.A、B两地的地形可能是
A.同为盆地
B.A为山地、B为盆地
C.同为山地
D.A为盆地、B为山地
12.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E、F两地地势高于四周
B.E、F两地地势低于四周
C.E地地势高于四周、F地地势低于四周
D.E地地势高于四周、F地受海洋影响大
13.M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酸性土壤的改良 B.盐碱地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沼泽地的保护
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回答14~17题。
|
14.该工业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技术指向型工业
15.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范围是
A.O-M B.M-N C.N-P D.P-Q
16.该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大致是
A.O点 B.M点 C.R 点 D.P点
17.该工业空间费用曲线后来递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租上涨 B.市场近便 C.政策扶持 D.交通费用
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8~20题。
18.影响图中甲区域降水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与地形 B.洋流与地形
C.大气环流与洋流 D.太阳辐射与人类活动
19.影响丙国聚落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
20.从甲到乙,经历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318国道大致与30ºN纬线相伴而行,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樟木。回答21~22题。
21.318国道跨越了
A.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C.我国气候的五种主要类型
D.我国著名的四大工业基地
22.318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其原因在于青藏高原的崛起,使得中国下列哪些地区才有的景观在这里也具有,从而奇迹般地包含了中国南北东西的景观?
A.南方 B.北方
C.东部 D.西部
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环境因素 D.新兴产业的吸引
24.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A.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B.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C.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D.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25.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度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1月1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图为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
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
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
因是交通落后
27.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
主要表现在
A.毗邻港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资源丰富
C.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D.改革开放早
图为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28~29题。
28.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
D.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绿洲分布
29.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D.地质灾害频繁
30.广州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RS 和GPS D.GPS
|
注意事项:
1、第二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 二 | 总 分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
分 数 |
二、综合题(80分)
得 分 | 评卷人 |
31.读图,当太阳直射甲点时,回答有关问题(13分)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2分)
(2)乙地的时刻为 点;乙地日出的时刻为
点。(2分)
(3)此时太阳高度为零的地区在
和 。这一天,上海、悉尼、新加坡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3分)
(4)甲地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 方向偏转;我国长江下游 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2分)
(5)要乘飞机从甲地到丙地,当飞行速度和飞行的高度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其飞行路线应该怎样,才能够从理论上实现节省时间和能源的目的? (2分)
(6)此时我国的雨带大约推移到什么地域?其天气特征主要有哪些?(2分)
得 分 | 评卷人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由于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大型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著名的杜邦、埃克森美孚、巴斯夫、壳牌、雪佛龙-菲利浦等跨国公司都已大举进入中国。
材料二 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表
1994年(%) | 2002年(%) | 2003年(%) | |
氧化铝 | 10 | 19.7 | 21.4 |
铁矿石 | 29.8 | 30.6 | 34.6 |
电解铝 | 7.6 | 16.3 | 18.8 |
钢铁 | 14.6 | 22.4 | 26.7 |
铜 | 6.9 | 18.4 | 19.9 |
镍 | 3.9 | 8.2 | 10.1 |
锌 | 10.8 | 18.5 | 20.1 |
水泥 | 30.6 | 41.8 | 48.3 |
原油 | 4.7 | 7.0 | 7.6 |
乙烯 | 3.4 | 5.7 | 6.2 |
(1)材料二从哪两方面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2分)
(2)为什么众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建厂设点?(3分)
(3)根据上表数据绘制一幅柱状图,呈现1994年、2002年、2003年水泥、钢铁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变化状况。(在作图区内绘制,以X轴表示产品或时间,Y轴表示变量,并标记出产品名称、变量数字、图例等)(6分)
(4)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提出应对措施。(3分)
得 分 | 评卷人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微笑曲线”(如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材料二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做出的决定。
(1)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__________ 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3分)
(2)广东顺德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制造业发达地区,近年提出了由“顺德制造”转为“顺德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请说明其转变的原因。(4分)
(3)一些专家建议将“珠三角地区”列为限制开发地区,请分析“珠三角地区”既要开发又要限制的原因和理由。
限制开发的原因:(3分)
进一步开发的理由:(4分)
得 分 | 评卷人 |
34.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图甲某城市郊区农业区规划中,计划布局①粮食产区、②花卉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数字代号)A为____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_。(4分)
(2)布局②的理由是什么?(2分)
(3)对照图甲与图乙,该城市的城市化过程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
(4)该城市发展到图乙阶段,对农业生产的压力有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4分)
(5)图乙中环城公路对城市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得 分 | 评卷人 |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为“美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2006年12月份我国粮油等农产品出现大幅涨价的形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就此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今年也将是个丰收年,实现粮食生产连续3年丰收。不过,虽然目前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产不足需的态势依然存在,国家粮食安全仍存在隐忧。
(1)结合材料一,描述图中2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因素。(4分)
(2)C地附近海域著名的渔场是 。(1分)
(3)简述图中B所在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4)B地所产的新鲜农产品可尽快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主要是因为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这表明 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 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2分)
(5)今年我国粮食又丰收了,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还说我国粮食安全仍存在隐忧。你认为我国粮食安全有哪些隐忧?(3分)
(6)分析促进B地农业和我国水稻种植业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相同措施。(2分)
得 分 | 评卷人 |
36.注意:以下试题只要求任意选作其中一题,若两题都有作答,则以第一题计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9分)
材料一 2002年3月20日,扬沙“光临”古城,泥雨“袭击”西安。从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等西安市大医院传出消息:20日当天肺病、感冒等病的患者明显增多。
材料二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扬沙、浮尘和沙尘暴频繁发生;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以 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1)在我国北方地区,___________天气(现象)的经常出现是土地沙漠化的预兆。(2分)
(2)近年来,我国的沙漠化区域有不断向东、向南扩展的趋势,为什么?(4分)
(3)我国在防治沙漠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建设了哪些重大工程? (3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9分)
材料一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数量方面常常不相上下。但是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有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到700万人次。
材料二 1992年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每年来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以10万人计。随着游人的增多,生活垃圾增多,而动物有所减少并自然隐退到景区内人迹罕至的森林深处去了。沟内有名的五彩池,其水位大幅下降。
(1)桂林和杭州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前者主要是 景观,后者则以 景观为主。(2分)
(2)材料一说明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中,除了游览价值外,还和哪些因素有关 ?(3分)
(3)材料二反映的因游人增多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
和 。 (2分)
(4)九寨沟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C 3A 4C 5A 6B 7A 8C 9A 10C 11c 12D 13A 14C 15B 16C 17D 18A 19C 20B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AB 22BD 23CD 24AC 25CD 26CD 27AD 28BD 29BC 30BD
二、综合题
31.(13分)
(1)180º~60ºW (2分)
(2)4 0 (2分)
(3) 夜半球 南极圈以南地区 上海、新加坡、悉尼(3分)
(4)南 北(右)(2分)
(5)先飞向正北,越过极点再向正南(经过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劣弧)(2分)
(6)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多连续阴雨(梅雨)天气(2分)
32.(14分)
(1)1994年以来我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大(1分),且持续上升(1分)。
(2)中国市场广阔(1分)、有大量廉价劳动力(1分)、土地价格较低(1分)
(3))如下图1或图2所示(图例2分;产品或时间名称1分;变量数字及名称1分;绘图2分)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利用国外资源(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寻找资源)。(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3.(14分)
(1) 加工制造 研发 品牌 (3分)
(2) 制造业在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中所获得的利润最低; 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制造业没有自主技术,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差;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或易受到贸易制裁、不公正对待); 科学技术创新可带来更大的效益,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答对4点即给满分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 限制开发的原因:(3分)
资源短缺,缺少煤、石油、铁等重要资源。 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等)。 人口多,土地少。
进一步开发的理由:(答对4点即给满分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较雄厚; 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34.(14分)
(1)② ③ ④ ①(4分)
(2)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可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2分)
(3)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2分)
(4)压力: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2分)
对策:城市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2分)
(5)环城公路使城市各个方向上的交通更便利,城市可以向各个方向扩展,城市形态呈近圆形。(如果没有环城公路,城市最有可能沿交通干线扩展,根据图示该城市会向五条交通干线扩展。)(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5.(17分)
(1)20℃等温线东段呈东西走向,西段呈南北走向 东段受纬度因素影响,西段受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地形因素)影响(4分)
(2)秘鲁渔场(1分)
(3)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便利(4分)
(4)交通运输 保鲜 、冷藏(2分)
(5)人均耕地资源不足;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较大;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粮食需求大,粮食进口量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6)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加大投入,搞好水利建设(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6.注意:以下试题只要求任意选作其中一题,若两题都有作答,则以第一题计分。
(一)(9分)
(1)沙尘暴(2分)
(2)北方温带草原地区,由于不合理地放牧和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的毁坏;当地气候干旱,出现沙漠化现象;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在强大的偏西偏北气流的影响下,使风沙不断地向南向东扩展。(答对2点即可给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在源区,退耕还草还林;鼓励集体、个人防治沙漠化;在缘区,营造防护林等。(答对2点即可给满分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三北防护林工程”、“环北京防护林工程”等。(答对1点即可给满分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9分)
(1)自然 人文 (2分)
(2)地理位置、交通通达性 市场距离 (3分)
(3)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分)
(4)旅游者增多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旅游开发植被破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