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
地理X科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用时120分钟。
2、第Ⅰ卷的答案必须涂到答题卡上,考完后只需交第Ⅰ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的答卷。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活跃于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的强热带气旋频频袭击沿岸国家和地区,如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海棠”台风,2006年的"珍珠"、"碧利斯"、"格美"、"派比安"等台风,给某些国家和地区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图回答1~4题。
1.台风中心位于上图中A处和B处时,长江三角洲和佛罗里达半岛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和东北风 B.西北风和东南风
C.西北风和西北风 D.东南风和西南风
2.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海棠”的是:
3.“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工业和农业带影响最大的分别是:
A.煤炭工业 乳畜带 B.石油工业 棉花带
C.钢铁工业 玉米带 D.汽车工业 小麦带
4.当“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之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是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 B.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长城站有极昼现象 D.北半球昼长夜短
读两地区示意图,判断5~7题。
5.2005年11月26日上午8时49分,C地附近发生了5.7级地震。此次地震的产生是因为:
A.位于板块碰撞边界 B.地球内部岩浆侵入
C.地壳内部岩层断裂 D.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
6.对abcd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西安市,位于秦岭南侧 B.b处属于背斜构造
C.c城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 D.d湖水与长江水不能互补
7.两图中河流的共同点是:
A.都有冰期 B.都有春汛和夏汛
C.都发源于“三江源”地区 D.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读下图,回答下列8~10题。
8.当①②两地的人们同时看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18:00 B.14:00 C.6:00 D.次日2:00
9.当③⑥两地同时日出时,一艘自东向西经A海峡的轮船,其航行情况为: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10.该船上最有可能装载的能源资源是____ ,此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石油 ①地的潜水位为一年中最低值
B.煤炭 牧民把羊赶到天山森林带以上的牧场放牧
C.石油 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D.煤炭 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读下图,完成下列11~14题。
11.我国北极黄河站该日其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则黄河站位于:
A.70°50′N 8°E B.70°50′N 10°E
C.78°55′N 12°E D.78°55′N 14°E
12.北极黄河站装一风力发电机,提供照明电力,风力发电机风翼的主要朝向为: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3.此时:
A.太阳直射点即将向南移动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最明显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墨累—达令盆地剪羊毛
14.我国黄河站与中山站磁纬度基本上大致相同,而且几乎处于同一高度上,这一自然条件在空间物理学的研究上最有利于:
A.在南、北两极对极光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进行同步追踪和研究
B.对南、北两极的动物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
C.在南、北两极的植物差异进行观察与研究
D.对南、北两极的自然资源差异进行对比与研究
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回答下列15~17题。
|
15.图中从甲到乙一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季风气候影响 B.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大
C.冷暖洋流影响 D.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共同影响
16.图中丙处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B.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濒临海洋,全年降水量大
17.关于丁海区温差说法及成因正确的是:
A.温差较大,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温差较小,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C.温差较小,受季节环流的影响
D.温差较小,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下图是“70°N某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和该地某河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8~20题。
18.此刻太阳直射的经线是:
A.90°W B.120°E C.90°E D.0°
19.从流量曲线看,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20.世界大多数河流两岸及下游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但该河下游却几乎没有农田,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候寒冷 B.人口稀少 C.种植技术落后 D.远离市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下面两幅图,图中①②表示昼长年变化曲线,③④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21~23题。
21.①②③④各地中,纬度较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若①地属热带雨林气候,则①地位于:
A.东半球某大陆的西岸 B.西半球某大陆的东岸
C.东半球某大陆的东岸 D.西半球某大陆的西岸
23.当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B.天山的雪线高度升到最高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 D.摩尔曼斯克24小时灯火通明
24.广东省成为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有:
A.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热带高压控制所造成的旱情
C.濒临太平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D.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沛降水
25.下列诗句或民谣中,反映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有: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6.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的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B.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高
C.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D.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27.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据推测21世纪全球气温可能上升2℃~5℃,若这种推测属实,应该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A.海水蒸发旺盛,水循环更加活跃,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将增多。
B.我国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制的农田范围将缩小
C.我国部分沿海有淹没的可能
D.我国橡胶种植面积将扩大,畜牧业地区的范围将缩小
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MN表示昏线,与30°E经线所成的角为15°,根据此图回答下列28~30题:
28.若图中等值线表示D河流域等降水量线分布,其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29.A、C两海域海水性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A.A温度低,盐度高 B.C温度低,盐度高
C.A温度高,盐度低 D.C温度高,盐度低
30.如图示晨昏线情况,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C海域绝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大于等于零 B.75°S以南地区出刚好是极夜
C.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子变长 D.上海港正盛行东南风
第II卷(综合题 共8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下图甲中曲线ABC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四小题。
⑴ 此时为 月 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填快或慢)。
⑵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海口(20°N)人的影子朝向 方向。
⑶ 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的分界线是 和 ,
此时新的一天在地球上占 。
⑷ 乙图中虚线小圆为极圈,在乙图中画出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
32、读北半球0°C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四小题。
(1)该线B点在自然带分界线上,B点南北两侧的自然带名称依次分别为_______ ,___________ 。
(2)A点比B点地理位置分布上偏北约30°,气温却相同,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3)C点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图中寒冷中心C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 ______ 。
(4)D点年降水量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读下图,回答下列五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
(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
A.受海洋影响大 B.受暖流影响大
C.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
(3)上图中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的大陆西海岸地区多火山和地震活动,试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若在图示范围内自南向北沿大陆西海岸旅行,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热带荒漠带、________________ 、 。
34.根据所给数据,回答下列三小题。
补给占径流总量百分比 | 甲 河 | 乙 河 | ||||||
冬 | 春 | 夏 | 秋 | 冬 | 春 | 夏 | 秋 | |
地下水 | 5 | 5 | 5 | 5 | 2 | 2 | 2 | 2 |
积雪融水 | 0 | 13 | 0 | 0 | 0 | 15 | 5 | 0 |
冰川融水 | 0 | 0 | 0 | 0 | 0 | 5 | 62 | 0 |
雨水 | 5 | 10 | 32 | 20 | 0 | 0 | 5 | 0 |
合计 | 10 | 28 | 37 | 25 | 2 | 22 | 74 | 2 |
(1)甲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随 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乙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随 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 甲、乙两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①
② ;
(3)泰晤士河、长江两条河流中,具有与甲河相似的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的是 ,
原因是 。
我国具有象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的著名河流是 。近年来部分此河河岸出现胡杨林大量死亡的现象,土壤盐渍化严重,原因可能是:( )(双选)
A.塔里木河上游冰川融水量减少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不合理的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造成的
D.由于人为因素导致部分河段来水量减少,造成胡杨林死亡和盐渍化严重
35.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剖面图,图中山高约为海拔2800米,回答以下五小题。
(1)图示水循环,按其发生领域属于 循环,图中箭头A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是 。
(2)甲河流主要靠 补给,乙河流主要靠 和 补给。
(3)乙处地质构造为 ,在此处修水库存易产生 等不良后果。
(4)甲、乙两河中,径流变化较大的是 河,含沙量较大的是 河。
(5)如果该地区植被遭严重破坏,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和 。
36.读下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四小题。
(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是 ;⑤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上学期高三级期中考试
地理X科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案 | B | C | B | D | C | C | D | D | D | C |
题 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 案 | C | B | D | A | D | B | B | C | B | A |
题 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 案 | BD | AB | AD | BC | BD | AC | BC | AD | BC | BD |
第II卷(综合题 共80分)
31.(15分)
⑴6 22 慢 (每格1分)
⑵8 西南
⑶国际日期变更线 0°经线 1/2
(4)图略。(180°为正午12点经线,晨昏线要与极圈相切)
32.(10分)
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分)
⑵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2分)
⑶东西伯利亚山地(1分) 地处高纬大陆内部,冬季降温快(1分),且易受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影响,冷上加冷(1分)
⑷西南季风受地形的抬升而成 (1分)
33.(16分,每格2分)
(1)B
(2)D
(3)C、A、B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4)该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5)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4.(14分,每格2分)
(1)降水量 气温(甲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夏季最多,由此可判断甲河径流量的变化主要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乙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夏季径流量大(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冬季径流量少(降水少,气温低)。(2分)
(3)长江 原因是: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泰晤士河位于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径流季节变化不显著。
塔里木河。 CD(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胡杨林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耐旱植物,近年来,胡杨林大量死亡,土壤盐渍化等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
35.(18分,每格2分)
(1)海陆间大循环 水汽输送。
(2)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3)断层 地震、泄漏等不良后果。
(4)乙河 乙河(乙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冬季冰雪融水少,河流水量小,河流径流变化较大。乙河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生长没有甲河所处地区好,河流含沙量也较大。)
(5)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6.(7分,每格1分)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或经度地带性) 水分。
(3)垂直地域(或垂直地带性)。
(4)温带草原 冰雪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