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乡村的形成
⑴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 次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相分离。
⑵发展:聚居→半固定的原始棚舍到逐渐定居稳定→乡村聚落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
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村落平面形态呈 形或 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村落平面形态呈 状: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延伸
⑷乡村聚落类型
集聚型村落 --- 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
散居型村落 --- 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
2.城市的起源
⑴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的两个基本条件
① 技术的创新:有剩余产品
② 促进了城市的出现: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⑵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 的 上。(读图要求:熟悉教材图中六个地区的名称、在地图中的位置等)
原因: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 和便利的 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 产品。
3.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⑴地形:①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省区分布情况;我国地形三级阶梯上的分布)。
②美国主要城市带的分布、世界上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
世界:大约60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地区。
③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地区→城市密集,世界上大城市多数位于 地区(原因)
地区→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原因)
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训练】查阅地图指出位于我国汾河、渭河谷地的有名城市及所在省区?
答案:内蒙古山西汾河谷地有:太原、临汾等;陕西渭河谷地有:西安、咸阳、宝鸡等
【训练】除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外,找出首府所在地非人口过百万城市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⑵气候:①气候条件优越地区: 纬度地带 (有适度的降水、也有适中的气温) 。
②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或城市密度、规模小。
⑶河流:①河流的供水功能:城市是大型聚落,城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这就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②河流的运输功能:在工业革命以前,河流的运输功能最为重要。从我国城市发展史来看, 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 等。
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如 、 、 等城市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汇合出。
位于河口处→如 、 等
③古代城市建设重视 功能: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处建设城市。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 河上的一个曲流处;法国的 ,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 上
⑷自然资源:①世界:工业革命后, 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煤炭城市 例: 、 、 (美)等。
石油城市 例: (英)与北海油田的开发有关。
金矿城市 例: (南非)、旧金山(美)。
②中国: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
产地 —— 如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等
产地 —— 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东营等
产地 —— 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训练】指出以上矿业城市所在的省、区。
⑸交通:①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 的位置集中。
②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有所不同。
在帆船、马车运输的时代,城市建在 、 的会合处。
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 枢纽以及 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
【训练】我国铁路枢纽上的城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等。找出以上五城市所在省区,指出所经过的重要铁路干线。
答案:石家庄— 河北,京广线与石德线、石太线;郑州— 河南,京广线与陇海线; 蚌埠— 安徽,京沪线与淮南线;宝鸡— 陕西,陇海线与宝成线;株洲— 湖南,京广线与浙赣线、湘黔线,为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③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⑹政治:①无论古今,城市往往是一地区的 中心(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的罗马城;我国古都 西安、洛阳、杭州等。现今,我国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中,省级行政中心占76% );
②有些国家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⑺军事:在城市文明向世界扩散过程中,军事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军事占领 —— 商业与政治作用提高、人口的集聚 —— 新的城市)
⑻宗教: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等。
⑼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 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 、
等因素,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如 、 等
4.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⑴定义:指人口向 地区集聚和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
⑵含义: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的表现。
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③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⑶主要标志:① 增加、② 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 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5.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⑴发达国家:①起步
②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达到70%左右)
③出现 现象(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由英国→到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北欧各国)
⑵发展中国家:①起步 ,发展快(原因: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等。)
②城市化水平较 (原因: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199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我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为 %左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③ 不合理(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这样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6.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⑴原因:城市 的无限制扩大,城市 的迅速增长。
⑵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
来源 | 危害 | |
大气污染 |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 |
水污染 |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
噪声污染 | 交通运输、工业、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
② 拥挤, 条件差
③增加 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除以上三方面问题外,还有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等。
【训练】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其中①煤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②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有?我国酸雨最主要污染物成分是?③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成分是?它的来源是?
答案: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③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来自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7.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⑴建立 ,开发 。
⑵改善城市 和 条件。
⑶保护和治理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