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高二化学会考复习(无机化学)

2014-5-11 0:31:37下载本试卷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 分解反应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置换反应

    化学                 复分解反应

    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或偏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离子反应

(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Cl溶液   B. Na和Cl2  C. CO和Fe2O3  D. Zn和稀H2SO4

二、氧化还原反应

表现: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剂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要会用“双线桥”法标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3)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方能实现的是(  )

A. Cl-   Cl2  B. MnO4-  Mn2+  C. CO  CO2  D. NaCl  HCl

(4)下面有关氧化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为还原剂   B. 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为还原剂

C. 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D. Cu2+比Fe2+氧化性强,Fe比Cu还原性强

(5)在SiO2+3C==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

A. 60:36     B. 36:60      C. 2:1     D. 1:2

(6)在Cu2S+4H2SO4==2CuSO4+S↓+2SO2↑+4H2O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 S      B. Cu      C. Cu和S      D. O和S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一种物质可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一种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

3、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书写、判断正误的方法(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是否应写为离子、符合实际)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等)

6、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的离子反应。

7、将离子方程式改写为化学方程式

(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H2SO4  ②蔗糖  ③Na2SO4  ④Cu  ⑤CO2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8)在强酸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K+、CH3COO-、Cl-      B. Al3+、Mg2+、SO42-、Cl-

C. K+、Na+、SO42-、CO32-       D. Ba2+、Na+、CO32-、NO3-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表示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HCO3-+OH-==H2O+CO32-    B. 2Fe3++Fe==3Fe2+

C. H3PO4+3OH-==PO43-+3H2O   D. Zn+2H+==Zn2++H2

(10)Cr2O7x-跟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a Cr2O7x-+b S2-+c H+== d Cr3++e S↓+f H2O,若a=3,b=9,则Cr2O7x-中Cr的化合价为(  )

A. +4      B. +5     C. +6      D. +7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五、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矿物燃料

(11)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是(  )

A. 水煤气     B. 一氧化碳   C. 石油    D. 天然气

第二章 碱金属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比较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相似性

递变性

颜色和状态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熔点

沸点

核外电子层数

化学性质

Li

3

银白色,柔软固体

1

单质都是强还原剂,都能与氧气等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Na

11

K

19

Rb

37

Cs

55

略带金色,柔软

二、钠和钠的化合物间的相互关系

三、钠

1、金属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小、比水轻、熔点低。

2、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3、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1)与O2反应时因条件不同而产物不同。常温时生成Na2O,加热燃烧时生成Na2O2。 

(2)钠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 例如,钠与硫化合时甚至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钠。  2Na+S==Na2S

(3)钠与水的反应 ①浮——比水轻;②闪——熔点低,与水反应放出的热即可使钠熔化;③游——产生气体推动小球运动;④响——反应剧烈,产生轻微爆鸣;⑤红——生成的碱性物质(NaOH)使酚酞试液变红。 2Na+2H2O==2NaOH+H2

(4)与盐溶液反应时,一般先与水反应,再考虑生成的碱能否与盐反应。

4、钠的性质决定了钠的存在、保存方法和重要用途。

(1)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2)密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隔绝空气和水。

(3)钠和钾制成液态合金,用于原子堆的导热剂;作还原剂制取某些稀有金属;钠还用于作高压钠灯。

四、钠的化合物

1、钠的两种氧化物

  Na2O: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

  Na2O2:淡黄色固体,过氧化物,其中氧元素呈-1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并以强氧化性为主;作漂白剂、强氧化剂及供氧剂。

  钠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都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等反应;需隔绝空气、密封保存,Na2O2还应远离易燃物。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与盐酸反应:注意对两者反应原理、快慢及消耗量(或生成CO2的量)大小的比较。

3、了解常见钠盐及其俗名。

五、焰色反应

  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1)钠在自然界里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氢氧化物    D. 氯化钠

(2)下面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小刀切开后,表面光泽在短时间内变暗   B. 金属钠可保存在四氯化碳或汽油中

C. 钠可以应用在电光源上           D. 钠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

(3)检验烧碱中含纯碱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热有气体生成           B. 焰色反应为黄色火焰

C. 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下列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可用加热方法除去的是(  )

A.Na2O2(Na2O)                  B.NaHCO3(Na2CO3) 

C.Na2O(NaOH)                  D.NaOH(NaHCO3)

(5)在Na2O2与CO2反应的过程中,Na2O2所起的作用为(  )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只是反应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钾

C. 从锂到铯,其密度逐渐增大   D. 从锂到铯,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7)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 Na2CO3    B. NaHCO3   C. NaHSO4    D. Na2SO4

(8)有关Na2O与Na2O2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碱性氧化物         B. 化学性质相同

C. 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 都能与CO2反应生成盐和氧气

(9)将100g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生成13.2g CO2,次混合物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  )

A. 24.3%      B. 40%     C. 50%     D. 60%

(10)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是+1价,NaH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中产生1个氢分子,转移1个电子   

B. NaH中的氢离子可以被氧化成氢气

C. NaH中氢离子可以被还原成氢气       

D. NaH与水反应后得到酸

(1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们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2(M表示碱金属)  

B. 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H2和MOH

C. 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合物中总是+1价   

D. 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的还原性比铷弱,但Na+比Rb+的氧化性强

B. 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的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C. 碱金属都易氧化或与水反应,所以都宜用煤油保存  

D. 碱金属离子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13)在下列实验中最后有沉淀生成的是(  )

A. 将少量钠投入到饱和NaHCO3溶液中    

B. 将少量钾投入到CuSO4溶液中

C. 将少量Na2O2粉末投入到MgSO4溶液中   

D. 将足量CO2通入到CaCl2溶液中

(14)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少量Na2O2粉末并振荡,关于其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气泡产生            B. 溶液仍为紫色  

C. 最后溶液变为蓝色       D. 溶液先变蓝色然后褪色

第三章 物质的量

一、概念

1、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它是一个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3、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通常使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

4、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5、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

6、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

7、通常将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况。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8、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9、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通常的单位为mol/L或mol/m3

(1)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B. 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 摩尔既表示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又表示物质质量单位   D.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二、概念计算的基本公式

上体积、下浓度,质量、微粒分左右,物质的量在中间;向下、向内都用除,反之相乘得各数。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及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n=cB×V

  物质的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n=V·ρ·W/M;c=n/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6g O2和11.2L H2的分子个数相等

B. 1molNaCl溶于水制成1L溶液,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 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所以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g

D.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3)一个铝原子的质量是(  )

A. 27g                        B. 27×6.02×1023g   

C. 27×6.02×1023g               D. 27/(6.02×1023)g

(4)在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A. 17g NH3    B. 1g H2       C. 30g Cl2    D. 10g O2

(5)等质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B. 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 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D. 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6)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 22.4ab/(c NA)L              B. 22.4bc/(a NA)L    

C. 22.4ac/(b NA)L               D. 22.4/(ac NA)L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g金属钠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 常温、常压下,11.2LO2中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 常温、常压下,1molCl2中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D. 18g水所含电子数为NA

(8)某元素1个原子质量为a,1个12C原子质量为b,则该元素的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2a/b     B. 12b/a      C. a/NA     D. a·NA

(9)同温、同压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比为11:16  B.密度比为16:11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6:11

(10)120℃时(NH4)2CO3 ==2NH3↑+CO2↑+H2O反应中,计算生成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A. 24g/mol    B. 12g/mol      C. 24      D. 32

三、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1000ρw/M  w=c·M/1000ρ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在浓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即相等。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1)在下列各溶液中c(Cl-)最大的是(  )

A. 50mL0.2mol/LNaCl溶液    B. 10mL0.1mol/LMgCl2溶液

C. 100ml0.1mol/LCuCl2溶液    D. 1ml0.2mol/LAlCl3溶液

(12)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K+浓度是0.2mol/L,SO42-的浓度是0.7mol/L,则Al3+浓度最接近于(  )

A. 0.4mol/L   B. 0.2mol/L   C. 0.3mol/L   D. 0.6mol/L

(13)5mLFe2(SO4)3溶液中含Fe56mg,则此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  )

A. 3mol/L    B. 1.5mol/L    C. 0.3mol/L   D. 2mol/L

(14)体积为Vm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c=w·1000·ρ/M               B. m=Vρw/100    

C. c=1000m/(V·M)               D. w=(c M/1000ρ)%

(15)已知某强酸HnRO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VmL该稀酸溶液中含有a g ROmn-离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a+n)/V·Mmol/L               B. 1000an/[v(M-n)]mol/L  

C. 1000a/[v(M-n)]mol/L        D. a/[v(M-n)]mol/L

(16)标准状况下,将V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  )

A. Vρ/(MV+2240)              B. 1000Ρvm/(MV+2240)  

C. MV/22.4(V+0.1) ρ             D. 1000Ρv/(MV+2240)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仪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步骤如下: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在实验室中配制溶液所用的溶质,不仅仅是固体物质,还常用浓溶液来配制所需的稀溶液。

  在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但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在浓溶液稀释,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17)需要0.1mol/LCuSO4溶液480mL,下列配制正确的是(  )

A. 称8g CuSO4加入500mL水         B. 称7.68g CuSO4加水配成480mL溶液

C. 称12.5g胆矾加水配成500mL溶液  D. 称12g胆矾加水配成480mL溶液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结果偏低的是(  )

A. 定容时俯视液面                   B. 定容时仰视液面  

C. 未洗涤烧杯                       D.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第四章 卤素

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F

Cl

Br

I

核电荷数

9

17

35

53

最外层电子数

7

7

7

7

核外电子层数

2

3

4

5

原子半径变化

逐渐最大

二、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卤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其中氟的氧化性最强,氯、溴、碘随着其原子半径的增大,氧化性逐渐减弱。

化学式

F2

Cl2

Br2

I2

物理性质

颜色

淡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状态

气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密度

1.69g/L

3.214g/L

3/119g/cm3

4.93g/cm3

熔、沸点变化

逐渐升高

化学性质

与H2反应

在冷暗处就发生爆炸,生成的HF很稳定

在强光照射下剧烈化合而爆炸,生成的HCl较稳定

在高温下较缓慢地化合,生成的HBr较不稳定

持续加热缓慢地化合,生成的HI很不稳定,同时发生分解

与H2O反应

迅速反应,放出O2

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

与水反应,但反应较氯弱

与水只起微弱的反应

置换反应

能把氯、溴、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

能把溴、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

能把碘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

不能把其他卤素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

三、氯气

(一)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比空气重,溶于水(1:2)

(二)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的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如:Na、Cu等;但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

2、与氢气的反应

  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HCl气体,HCl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即盐酸。

  氯气与铜、氯气与氢气的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3、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

  次氯酸是弱酸,不稳定,易分解发出O2。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用来杀菌消毒,作漂白剂。

4、与碱的反应

  2NaOH+Cl2==NaClO+NaCl+H2O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次氯酸钙是漂粉精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

   注意装置、收集、除杂、干燥、验满、尾气处理等。

(四)氯离子的检验      Cl-+Ag+==AgCl↓

四、卤素性质的比较

可逆反应     淀粉遇碘呈现出特殊的蓝色。碘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检验碘的存在。

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1)卤化银      (2)碘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五、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意:左右相当、上下相同

(1)在含有KCl、KI的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溴水,待反应完全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残留固体物质是(  )

A. KCl和KBr  B. KCl、KBr和I­2  C. KBr          D. KBr和KI

(2)实验室制备下列各组气体,所用气体发生装置基本相同的是(  )

A. H2和O2   B.H2和HCl    C.HCl和HF    D.Cl2和HCl

(3)卤素原子结构有关数据,不符合F<Cl<Br<I的变化规律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原子半径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总数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碘升华                         B. 溴挥发 

C. 氢氟酸刻玻璃                   D. 用汽油从溴水中提取溴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氯有气、固、液态三种状态      B. 氯气是黄绿色,所以氯化氢也是黄绿色

C. 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         D. 氯气有毒,所以氯离子也有毒

(6)将盛满新制氯水的圆底烧瓶倒立于水槽中,被日光照射后,看到有气泡逸出,这气体是(  )

A. O2        B. Cl2        C. HCl      D. H2

(7)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 2Na+H2O==2NaOH+H2↑           B. 2F2+2H2O==4HF+O2

C. SO3+H2O==H2SO4                 D. Cl2+H2O==HCl+HClO

(8)下列溶剂分别注入到少量碘水中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显示紫色的是(  )

A. 酒精       B. 苯        C. 汽油       D. 四氯化碳

(9)下列物质中不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

A.氯水      B. 溴水       C. 碘水       D. 碘化钾溶液

(10)下列物质在氯气中燃烧后,生成物为混合物的是(  )

A. Cu        B. P          C. H2        D. Na

(11)若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饱和食盐水    D. 饱和Na2CO3溶液

(12)在下列各组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氯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是(  )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 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D. 磷在氯气中燃烧

(13)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B. 液溴盛放在用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C. 氯水贮于无色试剂瓶中,并密闭保存于阴凉处  

D. 漂白粉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14)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 ②单质沸点升高 ③单质氧化性增强 ④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⑥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②③⑤⑥

(15)下列微粒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

A. Cl2      B. Cl        C. Cl-      D. N2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金属Fe溶于稀盐酸:2Fe+6H+==2Fe3++3H2

B. 用NaOH对Cl2进行尾气吸收:Cl2+2OH-==Cl-+ClO-+H2O

C. Cl2溶于水:Cl2+H2O==2H++Cl-+ClO-

D. 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溴水:Br2+I-==I+2Br-

(1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a2+、H+、Cl-、CO32-         B. Ag+、NO3-、I-、K+

C. Na+、H+、K+、OH-         D. Na+、Cl-、Fe3+、NO3-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如下:

             质子 Z个

原子核

   原子 Z      中子 (A-Z)个

        核外电子     Z个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核素 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由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3、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好像带负电的云雾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现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2)电子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3)电子排布倾向能量最低: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4)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5)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电子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质子和中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

C.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D.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3)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Cu,Cu,Cu的近似原子量为63.5,估计Cu的百分含量是(  )

A. 20%     B. 25%     C. 50%     D. 75%

(4)下列各组微粒:①O2和O3 ②H2和DO和O ④1H218O和2H216O ⑤Cl和Cl,属同位素的是(  )

A. ①②     B. ③⑤     C. ④      D. ②③

(5)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的(  )

A. (A-N+8)mol        B.(A-N+10)mol

C. (A-N+2)mol            D. (A-N+6)mol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等的周期性变化方面。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短周期:第1~3周期

周期

 
     长周期:第4~6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到右(稀有气体除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ⅠA~ⅦA族

 
副族:ⅠB~ⅦB族

Ⅷ族:由3个纵行组成

      0族:稀有气体元素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6)A、B为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原子核外共有7个电子,B原子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2,则A与B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  )

A. 62g/mol   B. 95g/mol      C. 100g/mol   D. 148g/mol

(7)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它们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具有相同的电子总数,Y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则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正确的是(  )

A. WO      B. X2O5      C. YO2      D. ZO3

(8)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跟与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是(  )

A. KBr       B. NaI     C. CaF2      D. MgCl2

(9)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性质相似         B.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大的顺序排列

C.元素按原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D.同主族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10)下列各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A. SiH4      B. PH3      C. H2S      D. HCl

(11)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是H2XO3,它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12)某主族元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32,已知X离子,含有16个中子和18个电子,下列有关X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元素属于ⅡA族     

B. X在周期表里处于第三周期

C. 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XO4    

D. X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

(13)已知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B. 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 元素的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14)氧化性由弱到强,原子或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一组微粒是(  )

A. O、Cl、S、P                     B. Al3+、Mg2+、Ca2+、Ba2+ 

C. K+、Mg2+、Al3+、H+             D. I、Br、Cl、F

三、化学键

1、化学键: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共价键 

          极性键

(1)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①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

②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

(15)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 金属钠的熔化  B. 硝酸钾溶于水   C. 干冰气化      D. 电解水

(16)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

A. H2S       B. CS2       C. SO2      D. H2

(17)共价键不可能出现在(  )

A. 单质中          B. 离子化合物中  C. 金属中    D. 结晶水合物中

第六章 硫和硫的化合物 环境保护

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氧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很相似,它们原子的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氧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二、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氧族元素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其中氧的氧化性最强,硫、硒、碲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氧化性逐渐减弱。

化学式

O2

S

Se

Te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黄色

灰色

银白色

状态

气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密度

1.43g/L

2.07g/cm3

4.81g/cm3

6.26g/cm3

熔、沸点

变化

逐渐升高

化学性质

氢化物的化学式及稳定性

H2O

H2S

H2Se

H2Te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

SO2

SO3

SeO2

SeO3

TeO2

TeO3

最高价氧化物水合物的化学式

H2SO4

H2SeO4

H2TeO4

三、臭氧 过氧化氢

1、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硫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臭氧     3、过氧化氢(H2O2)

四、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

易分解

 
1、与水的反应:SO2+H2O   H2SO3

                    H2O+SO2

2、与氧气反应

  在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是+4价,因此,二氧化硫既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又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2SO2+O22SO3,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和沸点都较低。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同时放出大量的热。SO3+H2O==H2SO4

  在工业生成上,常利用上面两个反应制造硫酸。

3、漂白性    原理:二氧化硫跟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原因),酸雨的pH小于5.6。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因此,这些废气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向大气中排放。

五、硫酸

(一)硫酸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硫酸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浓硫酸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2H2SO4(浓)+CCO2↑+2H2O+2SO2

  在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但在受热情况下,浓硫酸不仅能跟铁、铝等起反应,还能跟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先用盐酸或稀硝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

六、环境保护

(1)下列实验中,可以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

A. 单质分别与烧碱溶液反应     B. 氯气与硫化钠溶液反应

C. 比较NaClO3与Na2SO3的溶解性  D. 比较两单质的状态

(2)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制取的气体是(  )

A. HF和HCl   B. HF和HI      C. HCl和HI   D. HI和HBr

(3)常温下能用铁容器盛放的物质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稀硫酸

(4)下列气体分别通入H2S的水溶液,不会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混浊的是(  )

A. 空气     B. 氯化氢       C. 二氧化硫    D. 氯气

(5)部分氧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及含氧酸的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都正确的是(  )

A. H2S>H2Se和H2SO4>H2TeO4   B. H2Te>H2S和H2SeO4>H2TeO4

C. H2Se>H2Te和H2SeO4>H2SO4      D. H2Se>H2S和H2SO4>H2TeO4

(6)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mol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3       D. +4

(7)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Fe3+,Na+,SO42-,OH-            B. Cu2+,H+,S2-,Cl- 

C. Na+,K+,Cl-,SO42-              D. Ba2+,K+,CO32-,OH-

(8)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A. Ba(NO3)2+K2SO4==BaSO4↓+2KNO3   B. BaCl2+K2SO4==BaSO4↓+2KCl

C. Ba(OH)2+K2SO4==BaSO4↓+2KOH    D. Ba(OH)2+H2SO4==BaSO4↓+2H2O

(9)下列气体中既不能用浓硫酸,又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氨     B. 硫化氢        C. 二氧化硫    D. 氢气

(10)以下每组有两个化学反应,这两个化学反应只放出同一种气体物质是(  )

A. Zn和稀H2SO4,Zn与浓H2SO4    B. Cu与浓H2SO4,Fe与稀H2SO4

C. Na2S与稀H2SO4,Na2S与稀盐酸   D. C与浓H2SO4,C与浓HNO3

(11)区别CO2和SO2的最佳方法是(  )

A.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B. 通过澄清石灰水  

C. 用品红溶液                   D. 通过硫酸铜溶液

(12)为鉴别MgCO3、BaCO3、BaCl2、Na2SO4四种固体,可从下列各组试剂中选用的最佳一组是(  )

A. 水和盐酸  B. 水和稀硫酸      C. 水和硝酸  D. 水和NaOH溶液

(13)下列有关NaH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HS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Na++H++S2-  B. NaHS能与盐酸反应

C. NaHS能与碱溶液反应            D. NaHS溶液能与SO2反应

(14)在常温、常压下混有a LH2S气体和b LSO2气体,充分反应后混合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a:b可能是(  )

A. 2:1      B. 3:1      C. 4:1      D. 5:1

(15)标准状态下,均为5.6L的SO2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标准状态下)混合气体10.06L,则剩余SO2的体积为(  )

A. 1.12L     B. 2.4L     C. 4.84L     D. 5.4L

(16)下列变化各根据硫酸的什么性质?

①铜与浓硫酸加热制二氧化硫:       ②固体食盐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③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④浓硫酸滴在木板上,使木板变黑:      

⑤浓硫酸干燥氯气:                   

第七章 硅和硅酸盐工业

  碳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ⅥA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C   Si   Ge   Sn   Pb

          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一、硅

  在地壳中,硅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在自然界中,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这些化合态的硅广泛存在于地壳的各种矿物和岩石里,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也很大。晶体硅还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硅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Si+O2SiO2

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2CSi+2CO↑

二、二氧化硅

高温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水反应,也不与酸(氢氟酸除外)反应,但能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盐。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对应的水化物的硅酸(H2SiO3)。硅酸不溶于水,是一种弱酸,它的酸性比碳酸还要弱。

  在硅的化合物中,还有一类是硅酸盐。硅酸盐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通常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例如:

硅酸钠  Na2SiO3       (Na2O·SiO2)

高岭石  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等

(1)不能通过化合反应来制取的物质是(  )

A. H2SiO3     B. Na2O2     C. SiO2      D. CaSiO3

(2)有关碳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 均以+4价为稳定化合价态

C. 碳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D. 锗元素的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硅和强碱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B. 高温下,硅与氢氟酸才能发生反应

C. 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占第二位        D. 水晶是石英晶体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普通玻璃无固定的熔点,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软化 

B. 硅藻土可做催化剂的载体和吸附剂

C. 水泥、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叫做沙浆        

D. SiO2与Na2CO3固体在高温下也可共存

(5)鉴别Na2CO3和Na2SiO3两种溶液的试剂(方法)可选用(  )

A.焰色反应    B. 盐酸       C. 石灰水   D. 氯化钙溶液

(6)下列物质主要成分不属于硅酸盐的是(  )

A. 粘土       B. 石膏       C. 水玻璃   D. 水泥

(7)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哪种饱和溶液(  )

A. NaHCO3      B. Na2CO3    C. Na2SiO3     D. NaOH

(8)在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但仍能产生沉淀的是(  )

A. 漂白粉          B. 氯化钙溶液    C. 石灰水   D. 水玻璃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分子是由一个硅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的

B. 水玻璃应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C. 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与水生成硅酸     

D. 原硅酸失水生成硅酸,硅酸再失水生成硅酸酐

(10)工业制取下列产品,其原料肯定不需要石灰石的是(  )

A. 石灰     B. 单晶硅      C. 水泥      D. 玻璃

第八章 氮和氮的化合物

  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ⅤA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

       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

       N   P   As   Sb  Bi

         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一、氮气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氮气是具有N≡N键的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某些物质反应。

1、与氢气反应

        N2+3H2      2NH3

2、与氧气反应

  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 NO+O2==2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3NO2+H2O==2HNO3+NO(工业制取硝酸)

二、氨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氨的化学式是NH3,氨分子的结构呈三角锥型,是极性分子。

氨与水反应

氨极易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水显弱碱性。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NH3和H2O。  NH3·H2ONH3↑+H2O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l

氨与氧气反应(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4NH3+5O2     4NO+6H2O

三、铵盐

铵盐都是晶体,并且都能溶于水。

铵盐受热分解

NH4ClNH3↑+HCl↑     NH3+HCl==NH4Cl(假升华)

NH4HCO3NH3↑+H2O↑+CO2

铵盐与碱反应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铵盐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这是铵盐的共同性质。利用此反应,可检验铵离子的存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

  氨的实验室制法: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验满,用碱液吸收氨气以防止污染空气。

四、硝酸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等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此外,硝酸还具有本身的特性。

硝酸的不稳定性 4HNO32H2O+4NO↑+CO2

硝酸的氧化性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Cu(NO3)2+2NO↑+4H2O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铝等金属在冷的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硝酸还能与许多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HNO3+C==2H2O+4NO2↑+CO2

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洗涤。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1)下列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A. HCl      B. NH3       C. PH3     D. HF

(2)对14N和15N来说,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电荷数  D. 核外电子数

(3)下列关于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B. 氮气的性质活泼,在常温下能与H2、O2等非金属反应

C. 液氮可做制冷剂     D. 氮有多种化合价

(4)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  )

A. 只是氧化剂           B. 只是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5)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氮      B. 氧       C. 硫      D. 磷

(6)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作制冷剂        B. 在某些反应中具有还原性

C. 氨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的气体

(7)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N2       B. NO     C. NO2        D. CO

(8)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CO2     B. H2      C. NO2     D. NO

(9)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H3PO4      B. HNO3     C. H2CO3    D. H3BO3

(10)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与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

A. H2       B. O2       C. Cl2      D. CO2

(11)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

A.H2、O2、N2              B.O2、NO、NO2  

C.H2、N2、NH3              D.NH3、HCl、NO2

(12)只用一种试剂,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AgNO3溶液  C. BaCl2溶液  D. Ba(OH)2溶液

(13)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 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14)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硝酸      C. 稀硝酸       D. 稀硫酸

(15)硝酸应避光保存是因为它具有(  )

A. 强酸性      B. 强氧化性     C. 挥发性   D. 不稳定性

(16)加热下列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H4Cl       B. NH4HCO3     C. 浓盐酸   D. 浓硝酸

(17)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硝酸的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 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主要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18)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氨反应,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氢    C. 氧气    D. 水

第九章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常用mol/(L·s)或mol/(L·min)。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此外,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1.0mo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1.0mol/L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v(H2)为0.45mol/(L·s),则所经过的时间是(  )

A. 0.44s     B. 1s     C. 1.33s     D. 2s

(3)反应4NH3+5O24NO+6H2O在550℃的5L密闭容器中进行,0.5min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v(O2)=0.01mol/(L·s)      B. v(NO)=0.008mol/(L·s) 

C. v(H2O)=0.003mol/(L·s)       D. v(NH3)=0.004mol/(L·s)

二、化学平衡及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可以从正反应达到,也可以从逆反应达到。在平衡状态时,平衡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当浓度、温度等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即被破坏,并将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浓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  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4)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最大,最后不变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物质C的生成速率与物质C的分解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 A、B、C三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D. 单位时间生成nmolC,同时生成nmolA

(6)在一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2(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深刻SO2、SO3、O2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2mol/L、0.1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的是(  )

A. c(SO2)=0.4mol/L             B. c(SO2)=0.25mol/L 

C. c(SO2)=c(SO3)=0.15mol/L        D. c(SO3)=0.4mol/L

(7)已知下列反应中的X、Y、Z都是气体,在减压或升温后Z的含量都升高的是(  )

A. X+Y3Z(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2X+Y2Z(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X+2Y4Z(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X+Y2Z(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弱酸、弱碱等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和已电离的离子处于平衡状态,如CH3COOH溶液、氨水中的电离:CH3COOHH++CH3COO-   NH3·H2ONH4++OH-

  这种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叫做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当浓度、温度等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食盐、氢氧化钾、二氧化碳    B. 铁、氢氧化钠、硫酸钾

C. 氯化铵、酒精、烧碱        D. 氯化铜、一水合氨、无水硫酸

(9)下列对于电解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凡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B. 电解质一定要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C. 电解质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分,只有弱电解质才存在电离平衡状态

D. 电解质一定是无机化合物

(10)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2H++S2-                   B. NH3·H2O==NH4++OH- 

C. Al(OH)3==Al3++3OH-               D. FeCl3==Fe3++3C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能正确反映CH3COOH与NaOH反应的是(  )

A. CH3COOH+OH-==CH3COO-+H2O  B. H++OH-==H2O

C. CH3COOH+Na++OH-==CH3COONa+H2O

D. CH3COO-+H++OH-==CH3COO-+H2O

四、盐类的水解

1、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地电离出H+和OH-,在25℃时,水中c(H+)和c(OH-)的乘积为1×10-14

 当c(H+)>1×10-7mol/L时,其pH<7,溶液呈酸性;当c(H+)=1×10-7mol/L时,其Ph=7,溶液呈中性;

 当c(H+)<1×10-7mol/L时,其Ph>7,溶液呈碱性;

2、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相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例如: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碱性:

CH3COONaCH3COONa+H2O

CH3COOH+NaOH或CH3COO-+H2OCH3COOH+OH-

  Na2CO3  CO32-+H2OHCO3-+OH-   HCO32-+H2OH2CO3+OH-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溶液呈酸性

   NH4Cl      NH4++H2ONH3·H2O+H+

   Al2(SO4)3    Al3++3H2OAl(OH)3+3H+

规律:谁弱谁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12)甲溶液的pH为4,乙溶液的pH为2,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是(  )

A. 100      B. 1/100     C. 2      D. 1/2

(13)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H3COOHCH3COO-+H+,欲使平衡向分子化方向移动,应加入的物质是(  )

A. H2O     B. NaOH     C. NaClO     D. HCl

(14)下列溶液中,因水解反应而呈碱性的是(  )

A. KOH     B. Na2SO4    C. NH4Cl     D. K2S

(15)在Na2S溶液中,c(Na+)与c(S2-)的关系是(  )

A. c(Na+)= c(S2-)                B. c(Na+):c(S2-)=2:1   

C. c(Na+):c(S2-)>2:1              D. c(Na+):c(S2-)<2:1

五、酸碱中和滴定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如果用A代表一元强酸,用B代表一元强碱,则cB==cAVA/VB

(16)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起反应的(  )一定相等。

A. 质量  B. 物质的量  C. 物质的量浓度  D. H+和OH-的物质的量

(1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相互反应时,溶液(  )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酸碱性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