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命题人:陆蓁 审核人:董敬宇 范新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3、选择题答案填在第Ⅱ卷指定的答案栏内,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合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合金在工业上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泛
B.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高
2.下列式子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2O+H2O H3O++OH― B.CO32―+H2O HCO3―+OH―
C.NH3+H2O NH3·H2O D.HCO3—+ OH― H2O+CO32―
3.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醋酸钠溶液的pH>7 ②用醋酸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③醋酸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④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
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铝热剂就是指Fe2O3和铝粉的混合物
B.明矾是混合物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D.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6.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7.制取相同质量的Cu(NO3)2时,消耗硝酸质量最多的是
A.铜与浓HNO3反应 B.铜与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与硝酸反应 D.氢氧化铜与硝酸反应
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 C(g)+D(g)。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②③④ D 只有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烧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涤(残液中含NaCl等),第二天便出现红棕色锈斑[Fe(OH)3失水的产物]。下列反应表示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化,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2H2O+O2+4e- = 4OH- B.Fe - 3e- = Fe3+
C.Fe2++2OH- = Fe(OH)2 D.4Fe(OH)2+O2+2H2O=4Fe(OH)3
10.如图,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的曲线正确的是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AlO2-+CO2+2H2O=Al(OH)3↓+ HCO3-
B.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AlO2-+ 4H+ = Al3++2H2O
C.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 BaCO3+2H+ = Ba2++CO2+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
12. 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 NO3-
13.在图示装置中,将液体Y滴入瓶中并摇动,一会儿小气球胀大。则气体X与液
体Y不可能的是
| A | B | C | D |
气体X | NH3 | SO2 | CO2 | HCl |
液体Y | 水 | 浓NaOH | 稀H2SO4 | 稀食盐水 |
14.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小,其方法是
A.加入水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过量的饱和石灰水溶液
15.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 + Cu2+ = Fe2+ + Cu,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Cl2溶液
16.已知一种c(H+)=1×10-3mol/L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10-3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等浓度的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17.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NO2,发生2NO2 N2O4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平衡状态甲;接着再加入b mol NO2达平衡状态乙,下列关于甲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NO2的转化率甲>乙 B.颜色甲比乙浅
C.N2O4体积分数甲<乙 D.反应速率甲>乙
18.室温下,向20 mL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氨水至过量,在此过程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一定错误的是
A.c(NH4+)>c(Cl-)>c(H+)>c(OH-) B.c(Cl-)=c(NH4+)>c(H+)=c(OH-) C.c(NH4+)>c(Cl-)>c(OH-)>c(H+) D.c(Cl-)>c(NH4+)>c(H+)>c(OH-)
连云港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以下答案栏内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答案 |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7分)
19.(8分)对于反应:N2+3H2 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填空(填写编号,多选倒扣分)。
(1)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因素有 ,
(2)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因素有 。
①增大N2或H2的浓度 ②增大压强(缩小容积) ③降低温度 ④加(正)催化剂 ⑤增大NH3的浓度 ⑥减小NH3的浓度 ⑦保持容积不变,充入氩气 ⑧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氩气
20.(7分)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Kw=1×10-13 ,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 ℃。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H2SO4溶液V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 。
(2)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b=12,则Va︰Vb= 。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a=12,b=2,则Va︰Vb= 。
21.(12分)神舟6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的空间技术又向前进了一步,宇宙飞船是用肼N2H4(联氨)作燃料,N2H4与NH3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写出肼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用拉席希法制备肼,是将NaClO和NH3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生成肼,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发射火箭时肼(N2H4)与N2O4作推力能源,其未配平的反应式为:
N2H4 + N2O4 → N2 + H2O
则 是氧化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
(4)飞船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其电池总反应均为:2H2 + O2 == 2H2O。酸式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强酸溶液,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2H2 – 4e- == 4H+ ,则其正极反应式为 ;
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其正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O2 +2H2O +4e- == 4OH- ,则其负极反应式为 。
22.(10分)下图中所涉及的A、B、C、D、E、F都是中学化学教材中常见的物质。反应①②③均在高温下进行。A在常温下为液态,C有磁性,E、F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HCl溶液。
(1)A的电子式为 ,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分别写出E溶于NaOH溶液、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③反应原理可用于钢轨焊接,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3.(12分)为了测定某烧碱的纯度(所含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5.0g烧碱,配成500 mL溶液。
②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内,用0.20 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试回答:
(1)①实验中,应将烧碱置于 (中或上)并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准确称量,配制溶液时应选用的容量瓶是(填编号)___________。
A.50mL容量瓶 B.100mL容量瓶
C.500mL容量瓶 D.1000mL容量瓶
(2)②实验中,标准液盐酸应盛装在 式滴定管中,指示剂可选用 ,滴定终点时指示剂颜色应由 色变为 色。
(3)若两次实验的结果如下,计算该烧碱的纯度为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序号 | 待测溶液体积/mL | 盐酸标准液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
1 | 25.00 | 0.10 | 26.21 |
2 | 25.00 | 0.21 | 26.30 |
(4)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至终点,则所测得的烧碱纯度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若刚见到指示剂局部的颜色有变化就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 ;若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 。
24.(12分)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Fe3+、CO32-、SO42-,现分别每次取100mL进行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向第一份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向第二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L(标准状况);
③向第三份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g。(1)判断K+、Cl- 是否存在
(2)肯定存在的离子在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5、(10分)现有等物质的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a g与100 mL盐酸反应,(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算)
(1)、该混合物中Mg和Al的质量比为
(2)、如果金属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如果反应后金属有剩余,盐酸不足,要计算生成H2的体积,还需要知道
(4)、若盐酸过量,生成H2的体积为
(5)、若Mg和Al不是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则a g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H2体积(V)的范围是
26.(7分)铁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共24.4g, 加入到350mL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NH4SCN溶液,搅拌均匀,溶液未见红色。
计算:(1)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的质量。
(2)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连云港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二、选择题(9—18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答案 | D | B | C | B | D | D | A | A |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B | C | AB | B | C | D | AC | B | BC | A |
三、(共37分)
19.(8分)(1)①②④⑤ (2)①②③⑥
(每个1分,多选、错选1个倒扣1分,不出现负分)
20.(7分) 大于(1分)
(1)1︰10 (2)10︰1 (3)1︰9 (各2分)
21.(12分)(1)N2H4+H+=N2H5+(或N2H4+2H+=N2H62+)
(2)NaClO+2NH3=N2H4+NaCl+H2O (3)N2O4 2:1
|
|
|
(4)3Fe3O4 + 8Al ==== 4Al2O3 + 9Fe (各2分)
四、(共24分)
23.(12分)(1)烧杯 左 C
(2)酸 酚酞 红 无(或甲基橙 黄 橙)(每空1分)
(3)83.52% (2分。必须小数点后两位均正确才得分)
(4)无影响 偏小 偏小(每空1分)
24.(12分)(1)K+ 一定存在 Cl-可能存在 (2)c(SO42-)=0.1mol/L,
c(CO32-)=0.2mol/L,c(NH4+)=0.4mol/L,c(K+)≥0.2mol/L (各2分)
五、(共17分)
25.(10分)(1)8:9 (2)(50a/51)mol/L
(3)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4)(56a/51)L
(5)(22.4a/ 24)L < v < (22.4a/18)L (每空2分)
26.(7分)(1)解:n(H2)=0.05mol 。设Fe2O3物质的量为x
Fe + H2SO4 ==== FeSO4 + H2↑
0.05mol 0.05mol 0.05mol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0
x 3x x
Fe + Fe2(SO4)3 ==== 3FeSO4
x x (1分)
(0.05mol + x)×56 g/ mol + x×160g/mol = 24.4g x=0.1mol (2分)
mFe = 8.4g = 16g (2分)
(2)c(H2SO4) = (3×0.1+0.05)mol/0.35L = 1mol/L (2分)
答:略。(或其他合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