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历史从产业革命到信息技术训练

2014-5-11 0:33:03下载本试卷

从产业革命到信息技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问题

厦门市和宁路50号:厦门六中高三年级: 温才荣

邮编:361012 电话:  E-mail:

     

【专题扫描】

内容概览:本专题包含的主要考查内容是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重要成就,主要特征、主要影响。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目标点击:本专题各主要内容应该达到的高考目标要求:三次科技革命贯穿于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每次科技革命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起了推动作用。通过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中外历史联系的能力;实行知识迁移,加强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的联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的能力,适应当前文科综合的形势。

高考预测:近五年来所考查过的本专题的考题主要以选择、材料解析、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大跨度的横向整合并分析比较,重大史实的记忆、理解、概括与分析是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今后将可能出现以考查能力为主的纵向或横向大跨度的主观题。

备考方略:复习建议:⑴结合课本内容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加以重组与对比掌握。⑵理解掌握三次工业革命和中国史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⑶关注石油、核能等能源的开采、利用和争夺情况。

重点聚焦: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问题因“科教兴国”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显得重要。

1英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于新兴科学技术应用的态度对我国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

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获得巨额利润。于是英国积极利用先进科技,发明和使用机器,其中,1785年,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新,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的打击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和“世界工厂”;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掌握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虽然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部门的设备已经陈旧,但资本家宁愿把大量的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意采用新科学技术、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所以,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赶上和超过,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从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对于新兴科学技术应用的不同态度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抓住当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的机遇,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广泛吸收新技术,才能富国富民。

2、分析在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把握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于是对科技革命的态度由排斥到只引进技术,如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很快就失败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1945~1949年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1949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对待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的态度,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于是中国政府重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开展科技创新,重视科学体系的建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后由于“左”倾思想泛滥,文革十年使中国失去了一个科技发展的好机会;改革开放后,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链接新课标】⑴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⑵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⑷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⑸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⑹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⑺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⑻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⑼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高考传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0分)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指

A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B 生产领域里雇佣关系的出现

C 工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过渡D形成东方服从于西方的政治局面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说明 ①当时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③新技术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④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B.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图片所载信息反映了哪一重大事件?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天文学革命

6、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三权分立制度形成B垄断组织出现C代议政治产生 D.国家宏观调控

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是

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C.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不平衡性加剧D.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8.下列科技成果中,最能体现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的是

A.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B.激光器的发明C.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D.晶体管的问世

9.下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它最能说明的一个现实问题是

二战前

二战后

照相

电话

电视

激光

原子能

112年

56年

5年

2年

15年

A.二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B.二战后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了推动作用

C.二战后科技领域不断开阔      D.二战后某些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减慢

10、 从科技是生产力的观点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① 生产技术的革新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关系都极为密切② 都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 都造成了世界范围“南”“北”差异进一步扩大 ④ 都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11观察下列两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22分)

           图一                        图二

①在生产力方面,图一与图二各自反映了什么重要突破?(4分)分别指出图一与图二的技术发明所具有的历史意义。(6分)

②图二所反映的技术变革与图一所反映的技术变革相比,在发明创造的人才素质、开展范围及其部门方面具有什么优势?(6分)

③上面所示工具的推广分别会给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6分)

12、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28分)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2)图二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两幅图反映的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2分)

(4)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分析这一观点。(6分)

全真模拟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CBDBB    6—10 BACAA    

11、① 动力工具和交通工具。(4分)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3分)西门子电车的问世表明电力已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3分)

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或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都是科学家或工程师。(2分)工业革命开始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发展到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多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要领域。(2分)

③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成为重要的能源。出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烟尘增多,酸雨等大气污染问题。(3分)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3分)

12、(1)第一次工业革命,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5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通讯工具的发明。(5分)

(3)国际格局:第一次,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6分)

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6分)

积极作用:如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以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推动知识经济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结构、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主流。

消极方面:原子弹等核武器用于军事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