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历史联考测试试题

2014-5-11 0:33:00下载本试卷

高考历史联考测试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42分,每小题1分,共42小题)

构建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自古就有很多尝试和探索。回答1—3题:

1.“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下列主张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一些王朝的初期往往采取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唐朝初期采取的是

A.减轻田租,十五税一,甚至十年不收税

B.实行租庸调制,“庸”的规定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将北方旱作物推广到江南地区

D.奖励垦荒和实行“摊丁入亩”

3.北宋王安石变法,着眼于稳定物价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可持续发展的是现代经济发展战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也很值得借鉴。回答4—7题:

4.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下列我国古代历史人物中,主张节约的有

①墨子            ②荀子           ③秦始皇         ④唐太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5.《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人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

A.保护自然环境    B.封闭山林猎场    C.严惩猎杀家犬    D.禁止进山伐木

6.隋唐时期,下列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有破坏性影响的是

A.兴建和修复水利工程                 B.扩大桑树的种植面积

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D.两年三熟制的广泛推广

7.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的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垦,甚至出现了“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的现象,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长引起的

②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加剧了土地开垦

③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

④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古代史上历代政府为加强统一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措施。回答8—11题:

8.为巩固国家统一,秦朝加强对教育的控制,下列表述与秦朝文化教育状况不符的是

A.统一文字        B.教育官办        C.以儒为教        D.以吏为师

9.中国古代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在西南设立郡县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设置黑水都督府    ⑤设置桂林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⑤②①③④      D.⑤①②④③

10.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含义是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实行定期流动的制度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D.设置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

11.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清朝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随着历史演进,中国城市又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回答12—15题

12.“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趾高气扬。”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齐国

A.城镇人口的增长                    B.手工业的发达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都市商业的繁荣

13.下列对唐朝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叙述正确的是

①频繁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的国际地位

②长安是当时闻名于欧亚非的世界商业大都市

③“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

④“坊”、“市”分置限制了长安商业活动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天下之盛,扬为首”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唐朝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地理位置

C.隋炀帝曾多次游江都(今扬州)

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15.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有主要特点是

①多为工商业中心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②④

我国是一个统一民族的国家,英才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贡献。请回答16—17题:

1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

②东突厥设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与康熙帝有关的是

①反对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②赐给西藏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③设台湾府

④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⑤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除了发展传统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外,中国还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请回答18—20题:

18.郑和下西洋.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活动的最大不同点是

A.航海的时间与规模                  B.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的突破

C.航海对各自经济的影响           D.航海的动力与影响

19.以下对于明清时期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贡献              ②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兴起

③留居中国传播天主教                  ④把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传到中国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范例 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主权          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特权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衰落。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C.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22.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讲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回答23—24题:

23.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②“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是《兰亭序》

③《黄庭经》、《神策军碑》都是唐朝书法家的代表作

④盛唐时期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气势雄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24.下列艺术品和遗迹的出现与佛教文化有关的是

①《御龙图》       ②云冈石窟

③世界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④《太平经》    ⑤河南洛阳“白马寺”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历史上和现在的各民族在内。各个少数民族对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回答25—27题。

25.秦汉时期,活跃在中国北方,并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是

A.突厥族          B.匈奴族          C.契丹族          D.回纥族

26.“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    D.昭君出塞

27.唐至元朝我国居民的迁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大批东南地区居民迁居西北            ②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③黄河流域居民迁移                ④许多中原百姓迁往边疆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对外开放.积极与外国交流,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28—32题。

28.西汉时,中外交往的情况包括

①与西亚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      ②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

③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日本           ④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路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东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0.下列各项中是秦汉时期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②纸的发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中国冶铸技术传入中亚以至欧洲

④中国的铸铜技术和制铁技术传入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C.汉武帝后,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32.唐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贸易频繁,下列有关这方面的实例中最具说服是

A.三十多次派使节到中国 

B.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城市有伊斯兰教清真寺

C.有的大食人在唐朝中进士任官职

D.在阿拉伯半岛考古发现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大批中国陶瓷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据此回答33—35题。

3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34.下列言论属于孟子思想主张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C.兼爱非攻,任人惟贤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3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A.孔子是“至圣先师”

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加紧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其侵略的重要手段。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36—38题:

36.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五口通商                   D.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

37.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斗争

C.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瓜分世界的新阶段

38.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的客观原因是

A.魏源提倡“经世致用”             B.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民族危机加深               D.资本主义发展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39—42题

39.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马克思的话说明了

①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②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③中国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封建主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40.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国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的       B.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阻碍       D.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43小题12分,44小题26分,45小题20分,共58分)

43.(12分)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回答下列问题:

(1)以隋唐时期的两方面科学技术成果为例,说明当时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地位。(4分)

(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文中“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发生在什么时期?科学“重新兴起”的原因有哪些?(4分)

(3)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七十余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根据清朝前期的历史,指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伍的原因。(4分)

44.(26分)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针对这一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4分)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6分)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3分)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

材料二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2分)为此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4分)

材料四                     材料五

                           

(4)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2分)在材料五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45.(20分)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等等,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依据材料二,理解材料一洋务运动“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这句话的含义。(4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8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4分)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2分,每小题1分,共42小题)

1.A     2.B     3.D          4.D          5.A          6.C     7.A          8.C     9.D          10.C

11.D    12.D    13.D    14.B    15.A    1 6.A    17. B   18. D   19.B    20. C

21.D    22.A    23. C   24. D   25.B    26. D   27. C   28. A   29. C   30. D

31.C    32.D    33.C    34. B   35. D   36. D   37.C    38. C   39.D    40. B

41. D   42. D   

二、非选择题(43小题12分,44小题26分,45小题20分,共58分)

43.答案要点:

(1)重大发明:发明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天文历法: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医药学:孙思邈著《千金方》;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唐本草》。

建筑:隋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这些科技成果均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只要答出其中两方面内容即可得分,4分)

(2)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1分)

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3分)

(3)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自然经济的制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八股取士,教育落后的制约。(4分)

44.

(1)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私田。(1分)春秋时期采取按田地多少征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人所有。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4分)在政治上,封建制度建立。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6分)

(2)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3分)共同点是按田地多少来征税。(1分)

(3)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逐渐显著,并越来越严重。(2分)推广植棉,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还引进高产作物品种玉米和甘薯,提高粮食产量,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形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立体农业雏形。(4分)

(4)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2分)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2分)说明了太平天国土地制度的空想性。(1分)

45.

(1)从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4分) 

(2)超越: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8分)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政的领导力量;西学的进一步传播(4分)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