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历史第9次综合测验试题

2014-5-11 0:33:01下载本试卷

高考历史第九次综合测验试题

必修2(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生活变迁)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下面图片中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C.国民党政权覆灭          D.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         B.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国情     D.中共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

3.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指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4. 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凡尔赛条约》         D.《九国公约》

5.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斗争目标   B.斗争纲领   C.斗争成果    D.失败原因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

的是   (  )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7.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其中袖口的三颗扣子代表( )。

A.三民主义 B.三省吾身 C.三权分立 D.三次革命

8.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反映当时年轻人的一种什么样的婚姻观念?(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C.进行一场简朴的婚礼  D.进行一种吸收西方特点的欧式婚礼

9.1877年,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的福建巡抚是( )

 A.丁日昌  B.刘铭传  C.沈葆桢  D.徐世昌

10.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通过哪些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①直接投资 ②加入官股 ③收买、敲诈 ④没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根本体现在

①反对独裁专制    ②要求对外贸易  ③争取竞争平等   ④争取民族独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1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B.由地主、商人和官僚转化而来

 C.广泛采用机器生产

 D.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14.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  )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1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  )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上分布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6.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17.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为

①拘谨、保守  ②美观、适体   ③呆板、等级森严   ④方便、平民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华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英国享有的经济特权小

C.英国的商品价格高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19.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20.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A.最先进的技术的传人 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21.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22. 日本控制和垄断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的目的是  

A.攫取中国的资源财富      B.向占领区输出资本

C.控制占领区工矿企业    D.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23.近代后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以致很多破产的因素有①美日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②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出现③官僚资本的挤压④民主党派被解散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4.下列属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有①火车、轮船交通工具的使用 ②利用有线电报传递信息 ③通过报纸阅读新闻、评论 ④见面称“先生”,行握手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5.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B.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C.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D.发出《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7分, 第29题10分, 第30题20分,共7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家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7.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人阿绮波德·立德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一书中叙述过这样两段话:

在福州的一次集会上,许多女士都说见到过一个女孩,因为裹脚而失去双脚。一位中国海军军官的妻子说:“何止一两个,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个。”一双脚从坏死到脱落,其间的痛苦简直难以想象。

此次集会上,有47位女士加入天足会,有一位还介绍了她如何拆了裹脚布。在当地的一家主要的华文报馆里,一位年轻小伙子向我鞠了一躬,说:“我妻子和姐妹都不裹脚了。”

请回答:

(1)缠足的陋习给妇女带来了哪些痛苦和不便?

(2)封建制度下,女性地位低下,请再举出两例。

(3)上面两段话,反映了在缠足问题上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什么时期?

(4)请分析当时社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报业在竞争发展的历史嬗变过程中,无不与国际传播的大背景密切相关。……而信息的国际传播交流地位,往往与一国的国力兴衰有关。近代的中国,被动接受的是殖民化的媒介话语,西方传教士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面纱,携媒介经营理念以虚伪面孔出现,但内质却是赤裸裸的文化渗透;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介资本规模及其强势话语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摘自《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阐释》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

(2)结合史实举例说明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在政治、思想的方面的作用。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判断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

30.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当苏联和美国都在进行改革和调整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请简述1927至1937年的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

高考历史第九次综合测验答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题号

选择题

26

27

28

29

30

非选择题总分

测验成绩

得分

 

 

 

 

 

 

 

 

 

文本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7分, 第29题10分, 第30题20分,共75分)
26.答:
(1)






(2)



(3)









(4)



文本框: 30.答:

高考历史第九次综合测验答案(必修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C

D

B

A

B

A

D

C

D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C

D

D

A

C

A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7分, 第29题10分, 第30题20分,共75分)

26.答:(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1;“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1;“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

(2)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1;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1

(3)不中肯。2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2

(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2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2

27.答:(1)缠足的陋习使妇女行动不便,肉体极度痛苦,甚至可能使人致残、致死2。(2)丧夫的妇女不能再婚、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做官等2。(3)开始认识到缠足的危害,已经开始反对缠足。2这种变化开始发生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为更多的人所接受2。(4)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西俗、西政逐渐被国人接受;加上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又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又大大推动了西俗在中国的传播。6

28.答:

(1)总体上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2

客观上对我们也有不少积极的作用:1、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斗争;2、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3、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3

(2)宣传了新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成为革命的武器1。唤醒民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Ⅰ.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展开与顽固派的论战(近现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时务报》等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2

Ⅱ.20世纪初,伴随着清末新政(立宪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报刊进一步繁荣。《民报》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2

.新文化运动(近现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中国报刊空前繁荣,《新青年》等报刊成为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和唤醒国人的重要阵地。2

Ⅳ.此时的报刊的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创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1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

此时报刊的影响:与国民党的反革命舆论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29.答:(1)动机为实业救国。2

(2)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2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2

(3)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2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2

30.答:政治:大革命失败、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全国的基本统一3;国共十年对峙1;中共开展独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走向成熟2;日本开始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最终在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

经济: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币政策,国民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5。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1;官僚资本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1;轻工业发展较快,农业、交通运输业、重工业以及新兴工业也有较大发展1;对外贸易趋于活跃,贸易额迅速增加1;上海成为中国商业、工业和金融中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