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1、起讫时间:
2、起讫标志:
3、主要政权:①
②
③
④
⑤
4、东西方的政治状况:①欧洲:社会特征:
主要国家:A、
B、
②亚洲:A、阿拉伯帝国:
B、日 本:
5、历史发展阶段特征: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军事上:
④民族关系上:A、
B、
⑤文化上: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本节学习重点:
1、北宋建立的时间、事件、建立者和都城;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时间、标志;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方面及其主要措施、恶果;4、北宋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及其评价。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北宋的建立:①时间: ②事件:
③建立者: ④年号: ⑤都城:
2、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①战略方针:
②领 导 人:
③结束时间和标志: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
2、措施:①集中军权:A、
B、
C、
D、
E、
F、
②集中行政权:在中央,分割宰相的职权:
A、
B、
C、
在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A、知州:
B、通判:
C、公文:
③集中财权:A、措施:
B、作用:
④集中司法权:目的:
措施:A、
B、
3、作用:
|
②
③
三、科举制的发展
1、发展表现:①严格考试程序和考试方法:A、
B、
C、
D、
②增加
2、评 价: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
基础网络
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即
宋太祖。
|
①解除石守信等禁军主将的兵权,继而又削减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
|
③立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
|
|
①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全由各路转运使运送中央。
②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
|
|
|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
|
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难点、考点
1、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2、唐朝与北宋完善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特点,分析说明造成各自特点的原因。
①措施: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等。
宋:用和平手段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与枢密使互相牵制,实行更戊法、建禁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②特点:
唐: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宋:从皇帝直接控制兵权入手,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导致积贫积弱。
③原因:
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重视决策过程的集思广益;也吸取了东晋南朝土族制度腐朽,士族与庶族对立矛盾导致统治力量削弱的教训,采取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缓和地主阶级上层与中下层的矛盾。
宋:赵匡风接受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同时他自己也正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因此特别
注意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
思考题:
1、简述秦朝、西汉、东汉、唐朝和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你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2、简述隋唐至北宋科举制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