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考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历史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测试

2014-5-11 0:33:02下载本试卷

第四节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本节学习重点:

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2、西汉刺史制度建立的时间、职权和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3、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的两大措施及其结果;4、汉朝察举制的性质、作用和东汉前、后期察举制主要依据的变化;5、两汉编户齐民的概念、身份和负担。

一、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1、        

 2、                            

二、刺史制度

 1、西汉:      建立刺史制度

   ①编制:                                   

②职权:                            

 2、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

   ①东汉时期:                                

②东汉末年:                       

三、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1、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汉朝封国制的特点:①等级:            

②管辖:A、王国:                      

B、侯国:                      

 3、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

   ①颁布“推恩令”:A、内容:                         

B、结果:                     

②颁布“附益之法”:A、目的:                        

B、内容:                          

C、结果:                        

四、察举制

 1、汉朝的选官制度:①目的:                    

②内容:                    

 2、察举制:①特点:                           

②作用:                            

 3、东汉的察举制:①主要科目:        

②察举标准:                      

③后  果:       形成、发展

  A、发展原因:                       

B、选举依据:                         

五、编户齐民

 1、两汉的编户齐民:①概念:                          

②身份:             

③负担:                  

 2、汉代农民(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

   内容:①赋税:A、         

B、         

C、          

D、         

②徭役:                       

③兵役

   影响:                                  

基础网络

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

刺史制度

 
①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

地方政制

 
但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②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封国制

 

封国两级

 
王国:名义受朝廷节制,实与割据无异。

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武帝两手

 
          “推恩令”: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附益之法”: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

选官制度

 
目的: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

察举

 
含义:即选举。是由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

主要方式:举孝廉,据声望乡举里选。

内容

 
衰落: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地主由此形成发展。

皇帝征召

①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达五千六百多万。

编户齐民

 
②身份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③田租较轻,但人口税、更赋及附加税役很重。

重点、难点、考点问题

1、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对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的探索

 由于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汉统治阶级在如何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方面经验很少。因此,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和巩固统治问题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成为本时期政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①从统治政策看,从秦的暴政到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再到武帝时期的文武兼用。

 ②政治制度上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脉相承,而地方行政制度则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秦否定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在一定程度上否定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西汉中期从政治实践中认识到分封制的弊端,解决了王国问题,实际上取消了这一制度。

 ③从统治思想看,秦朝主要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主导思想;西汉初推崇黄老思想,实际上是道家的“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指导治国;到汉武帝时,采用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但在尊儒的同时还尚法。儒法兼用、  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

 ④除统治阶级之外,司马迁以私人身份修史,撰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辉煌巨作——《史记》,从另外一个方面探索治国之道。

2、关于秦亡汉盛问题

3、秦汉统治思想的演变

4、“汉承秦制”的主要含义

基础金题

1、《贾谊·治安策》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则少其— 罚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候爵位 C、“推思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

2、编户齐民是为了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管理百姓           D、维持地方治安

3、两汉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关系是

 A、推陈出新     B、继承发展    C、一脉相承    D、截然不同

4、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C、征收赋税和征发摇役、兵役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5、汉初政府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中央机构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

6、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汉武帝时出现的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

 B、所选拔对象为豪强地主势力

 C、又称乡举里选,是两汉主要选官制度

 D、为西汉“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了

8、东汉时期,门第族望日渐成为察举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原因是

 A、豪门望族中人才辈出        B、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

 C、世家地主形成发展起来       D、皇帝重视门第族望、累世公卿

9、东汉时期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严重威胁的地方势力是

 A、独立王国     B、士族地主   C、内迁少数民族    D、豪强地主

10、下列对西汉编户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行政管理制度           B、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C、地方行政制度           D、保甲制度

11、汉代政治经济制度又有哪些弊端?

12、司马迁说孟子的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分析说明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及其原因,并指出儒家学说地位的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思考题:

 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制度?

 2、汉初刺史制度的主要职权是什么?简述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演变。

 3、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4、夏商周三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汉朝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

5、汉朝编户齐民的性质如何?汉代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主要有哪几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