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一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4-5-11 0:33:42下载本试卷

高一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们请注意:本次考试满分100分,全卷作答时间为90分钟。希望你轻松、自信地迎接挑战,仔细审题并按要求作答。请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B、削弱贵族、功臣的权力;

C、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D、巩固奴隶制国家

 2、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宋朝的“二府”是指( 

   A.中书省、门下省       B.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枢密院       D.中书门下、枢密院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7、雅典民主制下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执政官

 8、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查士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9、《权利法案》的根本意义在于(  

A.否定贵族权利          B.创立议会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10、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1791年宪法的通过

C.《拿破仑法典》的实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①皇帝   ②首相   ③议会    ④军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太平天国西征的目的是( 

A.巩固天京大本营      B.推翻清朝统治

  C.断绝清政府财源      D.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束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4.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5.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所说的“内部条件”,最重要的是( 

A.一战后民族工业受到列强的重新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6.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    ④土地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共缺乏实践经验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④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8 .“三民主义”指的是(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族、民权、民众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族、民众、民生

 19、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具有的新的时代特点是(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依法治国,是中共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A、1954年   B、1982年   C、1997年   D、1999

 2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49年《共同纲领》的制定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2、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进行改革时,社会等级主要通过       划分的。

   A、出身      B、离城邦的远近     C、血缘     D、财产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建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2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 、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25、2004年5月,欧盟成员国达25国。欧盟的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  

   A、欧洲煤炭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

 26、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全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7、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议会      D、大法官

 28、改善中美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两国(  

   A、都希望解决台湾问题     B、都面临苏联的威胁     

C、都要求世界和平       D、都符合各自的国家利益

 29、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奴隶制的逐渐衰落      B、版图的不断扩展    

C、自由民的日益增多      D、法理的不断完善

 30、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冷战”政策实施的内容(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入侵越南;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计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两小题,分别各为10分,共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4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了。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5分)

 (2)这一胜利是怎样取得的?(5分)

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有2小题,分别为10分,共20分)

   3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分别是什么?(10分)

   34、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请回答        该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分)

四、简释题(每空2分,共6分)

   35、下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