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选修一)训练题

2014-5-11 0:33:45下载本试卷

高二历史(必修三、选修一)训练题

非选择题训练

1.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

(1)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3)

(2)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3)

(3)在宋明时期又有何新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

(4)在近代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如何遭到挑战的?(6)

1.答:(1)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使之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法家思想治国实践的失败;统治者采取“罢黝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等。(3分)

(2)不同的遭遇。春秋战国时期,备受冷落,“百家争鸣”。

秦朝时,受到沉重打击和摧残,“焚书坑儒”。

西汉时,备受推崇,确立其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传统的主流思想。(3分)

(3)宋朝:出现新的儒学体系―“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颖、程颐,明朝;“心学”,代表人物是王阳明。(2分)

4)①地主阶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救封建统治,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历史地位。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改变中国的政体,在反封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6分)

2.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除儒家外,诸子百家中还有哪些主要思想流派?(3分)

(2)儒学思想在形成后曾遭到严厉压制。那么,儒学思想在哪一朝代成为正统思想?(1分)

(3)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受到严峻挑战。这一时期挑战儒学思想的主要思想家有哪些?(至少举出两位。2分)

4近代以来,维新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是如何对待儒学思想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4分)

2.(1)道家、墨家和法家。(3分)

2)汉代。(1分)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任意举两位即可。2分)

4)维新思想打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如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2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彻底批判儒学,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都发表文章批判儒学(或批判尊孔复古思潮、“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2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一―《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左宗棠说:“泰西(指西方国家)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二,”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  一―《左文襄公文集•奏稿》

材料三:清湖南巡抚王文韶说:“夫四民(士、农、工、商)之中,农居大半,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渐众,骨(皆)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胜言矣。”―《洋务运动》

材料四:清大学士揍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一―《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请回答:

(1)根据有关材料概述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

(2)根据有关材料概述顽固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你又如何评价这种态度?(4分)

(3)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的理由是什么?试进一步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4分)

3(1)态度:中国不应安于技术落后的现状,应利用外国技术发展中国经济。(2分)

评价: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2

(2)态度:反对学习外国技术,认为没有能力学习外国技术。(2分)评价: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

(3)理由:引进机器会使大批人失业;学习外国科学知识会使中国人依附外国。(2分)

根源:自然经济和“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闭关锁国,部分大臣“盲目排外”。(2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这一派别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有谁?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6分)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你如何评价这一活动? (8分)

(4)依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4.(1)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1分)。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2)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3分)。救国方案: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

(3)方案:民主和科学(2分)。活动:新文化运动(1分)。评价:①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使人民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④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⑤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5分)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3分)

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原创):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昭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就当成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两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五: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他号召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究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这样,陈独秀等人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新文化运动序幕。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1分)其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1分)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分别与三民主义中的哪些一 一对应?(3分)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

5)根据材料五,判断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1分)并指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新”在哪里?(1分)。

6)上述材料反映了在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分别掀起了什么运动?(4分)从中可得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阶段特征是什么?(2分)

7)这一系列学习均宣告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为此,我们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1分)

5.(1)①(1分)洋务派

②(1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1分)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

3)(1分)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①(3分)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②(1分)民权主义

5 ①(1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或《新青年》)

②(1分)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①(4分)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维新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②(2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7)①(1分)其学习的内容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②(1分)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实事求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赢得民族独立,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才可能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任答一点就给分)

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2分)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简要说明其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3)20世纪初,出现了新文化运动,请写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该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6.(1)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

2)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作用:①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②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他们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任意一个)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3分)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1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2分)

(3)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4分)

7.(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分)

  (2)邓小平。(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2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一一一伏尔泰

材料二、“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人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一一―孟德斯鸿《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知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材料二、三中的“公民”的含义是什么?(1分)

(3)你对材料二中的“政治自由”有什么看法?(3分)

(4)材料三中“自然的自由”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理解“社会契约”?材料三有哪些不足?(3分)

(5)材料四提出的是什么政体?核心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4)

8(1)不矛盾。(1分)在资产阶级看来,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是基本的人权,观念的不同是社会的客观存在,二者互不排斥,是统一的。(2分)

(2)是受社会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1分)

(3)“公民”受法律保障的权利不受侵犯,但也不能去侵犯其他“公民”的权利。(3分)

(4)“不受限制的自由。”(1分)

“社会契约”是指体现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和法规。(1分)

不足:未指出私有财产的前提是财产的合法来源;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公民的“一致同意”。(1分)

(5)“三权分立”的政体。(l分)

核心是权利的相互制约与平衡。(1分)

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分)

9.(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2分)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9.(10分)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2分)目的:梭伦改革: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挽救贵族政治面临的严重危机;(2分)商鞅变法;顺应社会大 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2分)

  2)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10.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或是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法官就是立法者,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

⑵、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⑶、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2分)

⑷、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3分)

⑸、依据材料四,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的目的是什么?请举出按照此原则建立国家制度的事例。(2分)

10.⑴、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⑵、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合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

⑶、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

⑷、批判了君主专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鉴了西方启蒙思想。

⑸、维护公民自由与安全等基本权利,防止出现专制。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成立联邦政府,建立联邦制国家

11.工业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列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一例)(2分)

(2)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下列四幅图片中重大发明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2分)

    

A    B           C           D

(4)汽车是你常坐的交通工具,你认为汽车发明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汽车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又有哪些消极影响?

111)工业革命:棉纺工业;钢铁工业等。(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飞机制造等新工业(举出一个即可)。(1分)

2)工业革命:工厂成为最基本的组织形式;(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1分)

3B2分)

4)条件:内燃机的发明;(1分)积极影响:改善了交通条件,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2分)

消极影响:汽车尾气含有较多的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分)

12.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1)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被历史赋予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时代使命。他所面对的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2分)

 (2)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其核心意义在于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试结合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加以说明。(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成功改革,这次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2分)

12.(1)主要矛盾: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1分)

  开辟道路:改革赋予了雅典平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1分)

  (2)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 生产关系)。(2分)

(3)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先进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答出“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或“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可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四 读图片回答: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1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1分)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2分)

(5)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13.(1)主张废除。(1分)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双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每一要点1分,共3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2 )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1分)

 4)政治改革缓慢;(1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2分)

  (5)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14.转折点成为权重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

1)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被称为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光绪帝

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14.

改革人物

改革的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废除农奴制,改变落后现状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天皇

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改革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光绪帝

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

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推动了思想解放,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