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4-5-11 0:33:46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据此回答1----4题

1、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主要是指

   A美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美国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美国政府仍坚持传统经济政策      D  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社会稳定          B消灭贫富分化

  C体现国家职能          D革除制度的弊端

4、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匈牙利、捷克等国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C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D对付美国实行的“和平演变”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世界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据此回答5---8

5、下列选项中符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特点的是

  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B注重质量、产量和产值的关系

  C牺牲农民的利益保证工业化的实现   D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

6、二战后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是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C以传统产业带动超级大国经济发展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7、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实现本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相同原因

  ①抓住机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吸引外资和技术 ③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 ④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亚海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

  A控制本国的石油工业       B通过提高石油价格增加国民收入

  C把石油资源收归国有       D发展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

发点。据此回答9---12题

9、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争霸世界的图谋,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并主宰欧洲

  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

  C充分利用法美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

  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又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10、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失去的利益却在华盛顿会议上意外地收获了,因此有人说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得益者。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理由是

  A重新确立了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

  B通过《九国公约》等文件,美国获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

C挽回了在巴黎和会上失去的面子,使美国与欧洲列强平起平做

D使美国的海军力量与英国对等,同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

11、当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由此可见,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的存亡不会影响英国的利益  B波兰的存在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消耗英国的实力    D波兰灭亡有利于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12、美国在二战期间的外交政策由"中立"到放弃"中立",再到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的变化,说明了

  A.美国的外交政策反复无常    B.美国一贯维护世界和平

  C.美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制定外交政策

D.意识形态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国际关系的焦点始终围绕着大国关系的演变而变化。据此回答13---15题

13、一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美日  C英日  D日俄

14、一战后到二战后,英国与美国的关系经历了

A由争夺世界霸权到英国追随美国  B由互不干涉到共同争夺世界霸权

C由争夺世界霸权到美国追随英国  D由互不干涉到共同主宰世界

15、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其原因有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②美苏军事处于均势状态  ③国家利益的冲突 ④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法西斯主义是人类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曲折表现,它为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此回答16----19题

16、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政治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C法西斯集团的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   D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17、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D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18、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特点是

  A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B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

  C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D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19、二战以后,日德对战争罪行反省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对法西斯罪行清算的程度不同      B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

  C受害国家对其制约的程度不同      D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全世界充满和平的阳光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主旋律。据此回答20---23题

20、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体现这一原则的会议是

①德黑兰会议 ②开罗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慕尼黑会议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2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苏联的参战   

 D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内部的矛盾

23、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两国相同的国际地位

  B英美两国对日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根本转变

  C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相互支持

  D英美两国为中国的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

二战后以苏美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据此回答24----25题。

24、以下内容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西欧和日本的力量增强            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5、下列有关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C集中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  D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材料四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问:(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1分)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罗斯

福新政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2分)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

是什么?(2分)好在哪里?(2分)模式僵化又指什么?(1分)这一模式的主要

弊端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1分)这一“改变”取得

了哪些成效?(1分)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

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1分))

(5)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

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一些美国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几乎所有拉美20多个国家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便可控制联合国,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所拟采取)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按:这一则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建立初期的情况。)

  材料二(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南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安理会建立了一支联合国部队,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十九个国家在军事上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早在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它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材料四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188个国家领导人与会。会议固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进行深入讨论。会议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有矛盾,但在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加强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形成共识。会议通过了《联合图千年宣言》,《宣言》把“自由、平等、团结、容忍、尊重大自然和共同承担责任”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基本价值观。强调《联合国宪章》 “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的宗旨和原则是“永不过时的和普遍适时的”。

材料五  2004年,第5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改革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巴西、德国、日本和印度领导人宣布四国将相互支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问:(1)根据材料一分析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对它的影响如何?(2分)美国具备这种影响的背景是什么?(2分)当时联合国的作用如何?(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美国为什么要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1分)  

(3)依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2分)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怎样理解材料四中的在新世纪联合国的原则是“永不过时的和普遍适时的”?(2分)为什么各国一致认为联合国的作用“不可替代”?(2分)联合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1分)

(5)日本在1995年提出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要求的原因是什么?(1分)

28、世界近现代史上,德国曾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三次崛起。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波洛夫1899年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对自己的宿敌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将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并且将支配英国在全世界的财富和领地。……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的“犹太金元大王”进行清算。

             ——希特勒1939年3月在纳粹党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联邦德国成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受援国。美国按照马歇尔计划向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食品和原料,同时还支援了巨额资金。马歇尔计划缓解了联邦德国供应紧张的矛盾,解决了外汇短缺,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到1970年,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了6倍,经济实力居西欧国家之首。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概括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30年代的前二次崛起中所走的共同道路。(2分)上述共同道路在政治上给德国带来哪些共同的灾难性后果?(2分)

(2)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特点,简要说明联邦德国取得上述有利条件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再次崛起与德国前二次崛起所走的不同道路。(2分)联邦德国为避免重走旧的崛起道路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D

A

B

C

A

B

D

B

D

D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A

C

B

A

C

C

B

C

C

C

二、非选择题

26、(1)自由主义;(1分)

    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2分)

  (2)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2分)

    史实: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2分)

  (3)列宁的思路:新经济政策。(2分)

    积极作用: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做法,开始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扩大生产。(2分)

    僵化的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分)

    弊端:政府管的过多、过严,地方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十分低下。(1分)

(4)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1分)

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1分)

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等。(1分)

  (5)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的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2分)

27、(1)影响: 美国操纵和控制联合国。(2分)

背景:二战使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确立世界霸权地位。(2分)

作用:联合国在成立初期,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工具。(1分)

(2) 现象:反映了美国利用联合国,纠合一些国家发动侵朝战争。(2分)

原因:美国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是为了披上“合法”的外衣掩盖其侵略本质,逃避国际舆论的谴责。(1分)

(3) 变化: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发生变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2分)

原因: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并取得了多数席位,它们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2分)

(4)理解:①原则反映了各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有利于国际关系向着对话、缓和的趋势发展;

③规范、约束、协调各国行为,有利于遏制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映了国际政治的进步性。(任选2点就得2分)

“不可替代”:

①从地位上看,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间的政治性的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影

响力;(1分)

②从作用上看,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进步与发展、解决国际争

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分)

困难:来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扰。(1分)

   (5)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分)

28、(1)共同道路:夺取殖民地,夺取世界霸权,发动世界大战。(2分)

后果:被迫战败投降,领土被外国军事占领,国家陷于分裂。(2分)

   (2)有利条件: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量经济援助。(2分)

    原因:二战后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美国为遏制苏联实行“冷战”,给予西欧和联邦德国经济援助。(4分)

  (3)不同道路:和平崛起的道路。(2分)

 重大举措:消除法西斯势力,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