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Ⅲ(5-6单元)阶段测试卷

2014-5-11 0:33:47下载本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Ⅲ(5-6单元)阶段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出自于: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宏《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2.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 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 “技”重点是军事技术    ④ 已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3.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要不要:

A.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抵抗列强的侵略

4.“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

之变政。”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的言论            B.抵抗派的言论

C.维新派的言论            D.革命派的言论

5.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上文作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等国家学习

6.历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7.“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运动中思想

主张的内涵与其一致的是: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张尊孔复古 D.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

9.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10.近代中国人民与西学所倡导的民主政治屡屡擦肩而过。这种状况其根本原因是: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B.中国近代政局的动荡

C.中国没有实行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条件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1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①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 具有浓厚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特点

 ③ 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④ 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2.“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化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矛盾

13.三民主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的表现是:

① 推动民主革命高潮---武昌起义的到来     ②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 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15.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探索有了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

道。上述两个思想形成的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始终注意反地“左”倾错误思想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16.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① 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 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  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在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邓小平理论所论述的根本问题是:

①一国两制   ②和平与发展  ③什么是社会主义 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① 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 保障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法律武器

 ③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 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些会议上: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C.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D.八大、十二大、十五大

20.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大革命。这是因为它:

A.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的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21.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见以下的表格,据此回答22——24题:

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

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

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1987年所占

国民经济比率

英国

日本

中国

第一产业

2%

3%

25%

第二产业

38%

40%

44%

22.下列发明最快投入市场的是:

A.因特网    B.电灯    C.内燃机的汽车    D.蒸汽机

23.与英、日相比,中国的整体经济是:

①侧重于工业  ②农业技术含量高 ③侧重于服务业  ④劳动密集型为主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4.造成中西之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始于:

A.晶体管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B.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C.电动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D.内燃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25.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 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26.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

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人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爱迪生     D.达尔文

2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直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针对中国的哪一科技成就?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B.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8.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         B.教育大革命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29.“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30.“百花齐放”方针主要是针对哪一个领域?

A.思想    B.学术     C.哲学      D.艺术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2分、32题15分、33小题13分,共4小题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4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2分)

32.(15分)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时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请回答: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1)请指出中国20世纪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什么?(3分)

(2)请列出三位历史伟人在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理论或思想,由此产生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6分)

(3)三位伟人的革命或建设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其共性之处(至少两条)。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6分)

3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二:然而和过去不同 ,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三: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1)材料一涉及的新技术是那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这项技术的其他重大成就。(5分)

(2) 试从当代生产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加以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4分)

历史必修Ⅲ(5-6单元)阶段测试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小题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2分、32题15分、33小题13分,共4小题40分)

31.(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4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2分)

32.(1)请指出中国20世纪这“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什么?(3分)

(2)请列出三位历史伟人在探索民族独立与富强道路的实践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理论或思想,由此产生直接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6分)

(3)三位伟人的革命或建设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其共性之处(至少两条)。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6分)

33. (1)材料一涉及的新技术是那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这项技术的其他重大成就。(5分)

(2) 试从当代生产力发展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加以说明,为什么说“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4分)

历史必修Ⅲ(5-6单元)阶段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C

C

A

C

C

B

D

B

B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A

C

D

A

C

B

C

B

C

D

B

D

 

31.(1)宗旨: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2分)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2分)

(2)区别: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4分)

历史因素:民主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2分)

(3)认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思想家。(2分)

 32.(1)“历史性巨变”: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分)

(2)理论或思想:分别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分)

历史意义:分别指导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并相应取得了成功。(3分)

(3)共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其各自的思想都是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答出两点即可,其它要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4分)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理论,但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2分)

33.(1)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宇宙航天和空间技术的发展。(1分)

重大成就: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进行登月飞行;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2003年10月,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号”成功飞行等。(4分)

(2)理由:首先,当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成为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如80年代,在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因素中,科技因素已占到80%。

其次,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大为缩短,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4分)

(3)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但也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