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2014-5-11 0:33:48下载本试卷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将第Ⅰ卷各题所选答案涂抹在答题卡上,第Ⅰ卷试卷可不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推动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上下层贵族之间矛盾激化    B.上层贵族对王权专制构成了威胁

C.上层贵族与下层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D.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此伏彼起

2、梭伦改革时期创立的新机构是( )

①战神山议事会 ②执政官 ③公民法庭 ④四百人议事会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3、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4、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公民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5、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6、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

7、在走向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下列事件或现象的历史发展顺序是( )

①梭伦改革 ②伯利克里执政 ③贵族政治④克里斯提尼改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李悝  C、商鞅  D、王安石

9、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0、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11、《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2、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制定连坐法

1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1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          B.管仲改革—齐国

C.魏文侯变法—魏国         D.吴起变法—楚国

1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B.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6、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7、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18.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19北魏孝文帝比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

20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21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  )

A.改革都获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  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23、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24.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25.王安石变法的突出效果是( )

A. 政府财政大大增加  B.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C.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D.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6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

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27、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 )

①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  ③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④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⑤促使宗教宽容理念形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8、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是( )

  A马丁·路德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英国宗教改革       D教会纯洁运动

29、被天主教会称为“宗教纯洁运动”的内容包括( )

①改组宗教裁判所,加紧迫害“异端”②创立耶稣会,抵制宗教改革运动

③把《圣经》作为唯一信仰的标准④停止兜售赎罪券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 )

A.天赋人权  B.原罪与救赎  C.君权神授  D.人民主权

3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

32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33、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摆脱民族危机 

C.扶植富农阶级            D.抑制土地兼并

3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A.其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中创办的工业以民用工业为主

C.是一次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D.最令人惊叹的是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

35下列关于阿里工业方面的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在工业方面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采用官办方式

36、为了“向西方寻求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 阿里( )

 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②仿效欧洲改革行政 ③学习西方改革军事④借鉴西方教育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7、日本明治维新和阿里改革的共同点是 ( ) 

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②重视发展重工业 ③重视国民教育 ④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日本近代思想家中,被称为“东方伏尔泰”的是 ( )

A.吉田松阴 B.伊藤博文  C.高杉晋作  D.福泽谕吉

39、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的的行政制度   B 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

40日本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的措施保护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但是( )

A.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限制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农业的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6分)

(3)    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4)    据上述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的意义、局限性和实质。(6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6分)

(2)材料二中三朝收支情况有何变化?(4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3)    对上述社会问题北宋进行了哪两次改革?改革的结果怎样?(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B

A

D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C

A

B

D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B

C

D

C

A

A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C

C

A

D

D

D

B

C

41答案:(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4分)(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6分)(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分)(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分)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2分)

42答案:(!)北宋中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极贫局面的形成;军队的指挥效率和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的共识。(6分)

(2)三朝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支出呈增加的趋势,到英宗时期,财政入不敷出。(4分)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4分)

(3)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变法在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宋军的战斗力有了提高。担心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