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第二章综合练习题

2014-5-11 0:34:06下载本试卷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局面形成的政治基础是
A.清政府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
B.中外反动势力的根本利益相同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打”后“拉”的策略
.D.慈禧太后和奕訢主张“尽心议和”
2.清后期政治上腐败已很明显但其统治仍得以延续下去的主要因素是
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②汉族地主地方势力的扩大
③慈禧太后的倚重 ④满洲贵族,八旗兵的腐化堕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洋务派与顽固派分歧的实质是
A.维护清王朝的方式
B.如何镇压人民革命
C.是否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D.要不要与西方“和好”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叙述正确的
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项是
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5.李鸿章说:“必先富而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国”。洋务活动的哪—:项符合上文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立轮船招商局 D.创立京师同文馆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办后,
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7。下列四个民族资本企业,其中创办的地区不在通商口岸的是
A.陈联泰机器厂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8.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其原因是
①西方列强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掠夺原料强占商品市场
③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
④清政府的腐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9.《中法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同点有
①清政府承认列强控制中国邻国
②中国被迫开埠通商
③巨额赔款
④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马关条约》中对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规定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D.开辟内河航运线
1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主要是以下那种矛盾的结果
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1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A.得到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的步骤
13.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输送货物的税率给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14.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其相同背景因素是
A.封建制度的衰落
B.民族矛盾的上升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5.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A.没有提出改革主张
B.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行动
C.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
16.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基础是
A.光绪帝及部分清朝官员
B.民族资产阶级
C.开明地主
D.爱国知识分子
17.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
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
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18.19世纪未,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寄托
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19.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
20.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义和团只是人民群众自发反清斗争
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加以胁迫
C.清政府的实权由主战派转向投降派手中
D.义和团自身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本质认识模糊不清
21.瓦德西说“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② D.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中国封建社会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深渊的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北京条约》的签订③《辛丑条约》的签订
④《马关条约》的签订⑤《中法新约》的签订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④③ 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
二、材料解析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
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而中国独无,譬如居中古以后而屏弃
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群相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
破坏列祖列宗之咸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维艰可以体味。
  材料2: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
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
1200公里,占总率的14%。
  材料3:一些闭塞的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
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
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
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4: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利,
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千万余人以上。
  材料5: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
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持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
“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


回答:①根据材料1、2、5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3、4、5分析铁路兴建与营运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向。


③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兴建铁路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96年9月上海《字林西报》:今若以我英向来制造之物,而生人皆能
制造以夺我利,是自作孽也。机器固准进口矣,其如无人工进口何?中国工价之廉,
其为害于亚美利加及澳大利亚各处,非尽人知之乎……
  ……西商现欲在中国自行制造……抑知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国少销一匹。销路
既阻,出贷必灭,将来船行受亏,姑置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已将停闭,致工人
无处营生也。……今为保护工业起见,宜与中国拟加税则,值百抽十,议无允从。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2:1896年10月上海《字林西报》:至我问制之货物,今令人皆能制造以夺
我利等语,尤为不解。当今之时,非机器非争利不行矣。无论制造何物,必vX./x.地两宜之固,获利最多,此定论也。……再为保护英国工业计,宜于中国拟加税则,值百抽十之议,先行允从等语:中国所制货物,固已重税,保我之工业。其如日本及东方他国所制之货物何?假使英人果不在中国开设场局,人人不敢急于求富,惟此事有
利可图,讵能阻此华人设局开厂乎?


回答:①材料1和材料2的作者所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二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②材料1和材料2作者各自坚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③材料1中同意“与中国拟加税则,值百抽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④在对待中国民族工业上,材料1与材料2的作者持何相同观点?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25.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
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6.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这
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一、1、B  2、D 3、A 4、B 5、C 6、D 7、C 8、A 9、C 10、B

 11、D 12、D 13、A 14、B 15、B 16、D 17、D 18、A 19、C 

 20、D 21、C 22、B 

二、23、①兴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且超过了中国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②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传播了知识、信息,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从业人员的生活。③修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而洋务派修筑铁路有进步性。但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修筑铁路在当时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又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但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修筑铁路应值得肯定。

24、①机器能不能进中国,材料1作者反对,材料2作者主张机器进口中国。②材料1认为机器进中国将会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材料2认为机器进口中国可使英人更获巨利,并利用日本等国竞争。③ 利用提高税收办法来打击中国民族工业。④限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三、25、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投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兴起,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起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6、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发展了一系列的变化。

政治上: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势力扩大,列强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的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进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③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加剧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光绪帝任用维新派实行变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发展。⑤ 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战后受害最重、列强争夺最激烈的山东地区,首先兴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经济上:①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被列强进一步控制,其经济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②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又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因素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