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1.某同学计划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现生物实验室有下列实验试剂:①双缩脲试剂 ②斐林试剂 ③苏丹Ⅲ染液 ④碘液。则该同学应选用的实验试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拟核内的双螺旋DNA控制原核细胞的遗传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3.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8条染色体,则其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
A. 12条 B.24条 C.48条 D.96条
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染色单体的结构一定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B.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C.染色质的出现是细胞进入分裂期的标志 D.每条染色体内有一个或二个DNA分子
5.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层不再继续收缩时,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A.转入0.2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3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 中 D.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6.下列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都具有的共同点是
A.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都有一个氨基或多个羧基
C.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D.都是二肽
7.幽门螺杆菌与蓝藻的共同特点是
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不具核膜,但有含DNA和蛋白质的染色体
C.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 D.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8.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的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
9.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蛋白质、核酸、细胞、脂肪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10.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研磨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 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 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 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氧气的消耗减少
11.下表为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试验依据的一项是
方法 | 观察结果 |
1.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而小 |
2.常温下加入Fe3+ | 氧气泡稍多而小 |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极多而大 |
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少而小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失活
12.某蛋白质的一条肽链上有201个肽键,则形成该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是
A.200个 B.201个 C.202个 D.603个
13.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鲜重变化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作鲜重测量,直至种子萌发成幼苗,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oa段鲜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结合水的减少
B.因ab段种子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所以物质变化量较少
C.bc段鲜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水的增加是c点以后鲜重增幅较大的唯一原因
1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细胞周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组成
D.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15.请根据右图中的反应式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从左向右进行时,能量来自 ,用于 。
(2)上述反应从右向左进行时,能量被贮存在 中。
(3)在动物和人体内,ADP转化为ATP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
在绿色植物体内,所需的能量既可来自 ,也可来自 。
16.右图为某高等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细胞吸收物质E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2)①过程叫 ;C进入细胞的方式
是 。如果物质C的供应突然停止,
短时间内过程②中_______(物质)会增多。
(3)过程④发生在_________细胞结构上,影响过程④进
行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 _____和____ ___。
(4)①过程产生的氧气要被④过程利用至少要穿过 层
生物膜。
(5)过程①发生在 结构上,过程③、④中能量变化是 。
参考答案
1-5 BCBDA 6-10 CCDCD 11-14 CCBD
15.(1)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各种生命活动
(2)ATP (3)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16.(1)主动运输 (2)光反应 自由扩散
C5(五碳化合物) (3) 线粒体内膜 温度 氧气
(4)4
(5)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