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四章测试题
(新课标人教版)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1.植物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质 B.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 D.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A.K
B.H2O
C.甘油
D.脂肪酸
3.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
种蔗糖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是
A、I>II>III B、II>I>III
C、I<II<III D、I<III<II
4.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
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5.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6. 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是
A.全部为主动运输 B.大部分为自由扩散,少部分为主动运输
C.全部为自由扩散 D.少部分为自由扩散,大部分为主动运输
7. 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 4层 B. 6层 C. 8层 D. 10层
8. 人和猫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原因是
A.细胞被固定 B.细胞膜特性改变 C.水分不进不出 D.水分进出平衡
9.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10.放在30%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干种子细胞
11.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进入
C.K+和NO3- 离子进入了液泡 D.水分和溶质自由进出细胞
12.脂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原因是
A.细胞膜以磷脂分子为基本支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的载体蛋白质
C.细胞膜外表面有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13.利用高浓度食盐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的水渗出而死亡
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
14.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15.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B. 改变了遗传特性
C.影响ATP的生成 D.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16.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生质层的实质就是原生质 B.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膜组成的
C.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动、植物细胞均有原生质层
17.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分析,不能证实的是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的关系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18.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9.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这些说明了细胞膜的特点是
A.具有流动性;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20.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21.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 B.B>A; C.A=B; D.不确定。
22.一植物其根部由内到外相邻的三个细胞A、B、C,在正常生活状态时,各细胞液的浓度及在缺水萎蔫状态时各细胞液的浓度关系分别是( )
A.A>B<C和A>B<C B.A<B<C和A<B<C
C.A>B>C和A<B<C D.A<B<C和A>B>C
23.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24.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A B C D
25.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是自由扩散,吸收钙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26.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食盐水中的Cl-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O2少,细菌无法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
27.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蛙卵细胞 ⑥洋葱根尖的根冠细胞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28.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能力的变化应是
A、由小到大 B、由大到小 C、不变 D、等于零
29.把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0.9%食盐水、10%食盐水和清水中,结果是
A、质壁分离、缩小、原状 B、原状、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C、原状、缩小、胀破 D、缩小、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30.把蚕豆叶表皮浸泡到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A、原生质层被破坏 B、细胞壁被破坏
|
31.取浸泡去皮的种子,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min—20min,请指出下列哪项表明种子完全丧失生命力
A、胚根、子叶完全未着色 B、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C、胚全部染成红色 D、胚根、子叶出现斑点
32.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33.甜菜块根细胞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 入蒸馏水中,水无明显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后,则能使水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被破坏 B、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D、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34.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5.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A、人、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
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合性
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
36.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
A、选择性功能 B、流动性功能
C、主动运输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
3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38.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
39.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分泌和排泄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40.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
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1、(6分)右图表示某种特质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③的物质分别是:
① ;
② ;
(2)图中物质运输的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①
②
(3)如果该细胞是人红细胞,则甘油、K+、苯三者中,不可能是④物质的是 。
2.(8分)右图所示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 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3.(6分)某学生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 处于
状态;
“⑦”处溶液叫 ;
“⑧”处溶液是 。
(2)图B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是标 号 ,依次由图A细胞中标号 变化而来。其原因是图A细胞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①”处溶液浓度 。
4、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下保温40min后,融合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图示如下),试问: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_______性。
5.(7分)如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请依图回答
⑴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①具有[ ]____;②在其两侧具有_ ______。
⑵图中所示,溶液浓度 [ ]>[ ]号
⑶假定[1]为清水,[2]为稀淀粉糊。[1]与[2]的液面相同。过一段时间后, [1]与[2]的液面高度___;若分别向[1]与[2]中各滴3滴碘液,则[1]显____色,[2]显___色。
6.(8分)右图a杯中放浓蔗糖溶液,b杯中放与a等量清水。将一块白萝卜条劈成“人”字形,分别放人两杯中,几十分钟后观察。
请简要描述a、b中萝卜条及溶液量的变化,并做合理的解释。
⑴a杯中萝卜条的变化:____;溶液量的变化: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
⑵b杯中萝卜条的变化:___;溶液量的变化: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7.(8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水通道和离子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这项研究对彻底揭开水和离子透膜运输的机理以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通道和离子通道实际上是指细胞膜上的什么物质?______。
⑵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水、Na+ 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哪一种在加入呼吸抑制剂后,运输速度会明显减慢?___。
⑶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下融合,发现40分钟后,融合后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有人认为该实验没有完成,请你继续完成探究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指出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来观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预测该实验最可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分)
![]() |
图中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速率。请据图回答:
(1)红细胞吸收O2、K+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填字母)图b中出现平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的吸收量都受到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分)生物体细胞内的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粒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条件,验证细胞内膜的选择透过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新鲜的红玫瑰 ②烧杯 ③玻璃铅笔 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⑤清水 ⑥量筒
⑴红玫瑰的红色与细胞的哪一结构有关? 。
⑵完善下列实验设计,验证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一步:选两只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和B
第二步: ,
第三步: 。
结果预测: 。
原因分析: 。
⑶此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什么? 。
⑷此实验主要能验证哪些膜的选择透过性? 。
第I卷答案
1DABCA 6CCDCC 11CACDD 16CDBAC 21ACDBB 26CABCC 31CABAD 36DBDAB
第Ⅱ卷答案
1、(共6分,每空1分)
(1)载体蛋白 ATP
(2)主动运输 ①需要消耗ATP 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3) 甘油、苯
2.(8分)(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3)流动性(4)b、c、d(5)b、a
3.(6分)(1)质壁分离;细胞液;蔗糖溶液 (2)13、12、11;5、6、4;大
4、(1)糖蛋白 (2)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流动
5.⑴[3]半透膜 浓度差的溶液 ⑵2 l ⑶2高于1 棕 蓝
6.⑴收缩 增多 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失水
⑵膨胀 减少 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吸水
35.⑴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⑵选择透过性
⑶流动性
⑷a、e ⑸b a
7.⑴蛋白质
⑵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Na+
⑶分别在温度低于37℃(如0℃)、高于37℃(如60℃)的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相同时间之后,观察红色和绿色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 比较红色和绿色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所需时间的长短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
8.(1)a、b 膜上载体数量是一定的 (2)毒素只抑制了Ca2+载体的活性,而对K+载体活性没有影响 心肌细胞吸收Ca2+、K+为主动运输,要消耗能量,经呼吸抑制剂处理后,供能不足,影响上述物质吸收。
9、⑴液泡。
⑵第二步: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15%的盐酸和清水;
第三步:选等量的红色玫瑰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预测:水中的花瓣仍为红色,水为无色;盐酸中的花瓣颜色逐渐变浅,而盐酸溶液变红。
原因分析:盐酸将细胞杀死,膜丧失其选择性,而清水对细胞活性无伤害作用。
⑶此试验的实验变量是处理红玫瑰使用的是盐酸还是用清水。
⑷细胞膜和液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