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一学期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高一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结构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绿体利用光能分解水的反应发生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B.不再分裂的人体细胞中总共只有46个DNA分子
C。乳酸菌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D.精子细胞,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在不断更新
2. 下面为胡萝卜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过程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根据所学知识推测: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的过程使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B.动物的单个细胞也可经上述过程培养成新个体
C.①→②→③→④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都为有丝分裂
D.②→③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 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 )
A.前期 B. 中期 C.后期 D.末期
4. 对人体细胞内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在肿瘤细胞中出现 B. 加入化学致癌物的细胞才会出现
C. 正常人细胞中也存在 D. 感染了致癌病毒的细胞才会出现
5.下表是细胞生长前(阶段1)和后(阶段2)的一些数据( )
组别 | 长度(um) | 直径(um) | 壁厚度(um) | 细胞体积(um) | 液泡体积(um) |
阶段1 | 26 | 24 | 2 | 12600 | 600 |
阶段2 | 36 | 330 | 2 | 336000 | 273000 |
当细胞从阶段1过度到阶段2发生了什么
A.只吸收水分 B.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
C.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质 D.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6. 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了调节所有真核有机体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中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对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起调控作用的“START”基因,请在下图中指出“START”基因起作用的时期是( )
A.ab B.fg C.de D.gh
7.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有部分细胞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之为 ( )
A.原代培养 B.传代培养
C.细胞株 D.细胞系
8.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9.下面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10.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分化 C.促进细胞衰老 D.促进细胞癌变
11.细胞学家发现人类的一种神经细胞中DNA含量是a,在同一种器官中可以找到DNA含量为 0a、0.5a、a、2a的细胞,这种器官应该是( )
A.骨髓 B.肝脏 C.卵巢 D.皮肤
1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下列实践中哪些是依据分裂间期相关原理( )
①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肿瘤的某些药物治疗
③植物的组织培养 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1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15.在细胞工程中,需要利用细胞的全能性。下列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
A.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 B.水稻的花粉
C.绵羊的乳腺细胞 D.大白鼠的受精卵
16.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下图中属于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1)(2) B.(1)(4) C.(2)(3) D.(2)(4)
17.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达的是 ( )
A.无氧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量与时间关系
C.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与时间关系
D.二氧化碳浓度与有氧呼吸的关系
32、右图是从某生物体内获得的一种细胞状态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生物细胞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元
B.在此种生物整个发育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C.此时细胞内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不能进行转录和复制
D.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33、要验证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以下哪项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 ②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
③细胞质和核物质均等分配 ④同源染色体分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动植物体内,在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实现细胞的增殖是普遍存在的
B.在进行无丝分裂之前,遗传物质也要进行复制,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平均分配
C.蛙的红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增殖的方式也是无丝分裂
D.在大多数被子植物的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的增殖是以无丝分裂方式进行的
![]() |
19.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20.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变形虫细胞 ③大肠杆菌细胞 ④蛙的红细胞
⑤蛙的囊胚期细胞 ⑤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③⑥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21.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的时期是( )
A.前期、中期 B.中期、后期 C.中期、末期 D.后期、末期
22.下列哪种细胞的分裂属于无丝分裂( )
A.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B.人皮肤的再生过程
C.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23.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缍丝、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24.洋葱体细胞中有8对染色体,下列可观察到32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
A.根毛区细胞 B.根尖生长点细胞 C.种子胚乳细胞 D.花粉粒
25.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等会造成吸烟者肺部细胞的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属于 ( )
A.生理性死亡 B.正常衰亡 C.细胞坏死 D.细胞凋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六大题,共60分。)
26.(6分)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英国科学家布雷尔、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共享。他们利用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样受基因基因调控的。所谓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而不同于外界刺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现在我们还知道,有关调控线虫细胞死亡的绝大多数基因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具有相关基因
B.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内因是致癌因子激活了相关基因
C.细胞发生程序死亡是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D.细胞程序死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2)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吗?为什么?
。
(3)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人类有何意义?谈谈你的想法。
。
27.(10分)右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能用图中字母回答的,请用字母作答):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 两个阶段,其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 ,约占细胞周期的 。
(2)为证明A时期细胞中发生的复杂变化,近年来采用的技术是 。
(3)从图中可知,分裂间期应包括
三个阶段。
(4)B时期最明显的变化是 的变化。
(5)E、F、G、H的划分有时期界限吗?为什么? 。
(6)一个细胞中,具有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是 时期(不考虑C途径)。
(7)D过程叫 ,但生命过程中的 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8)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则可发生 过程,其作用的时期是 。
28.(8分)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右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1)指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的两项不同点
。
(2)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的原因是______ ____ 。
(3)据图指出两类细胞在化疗的最初30d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_ __ __。
(4)化疗过程中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癌细胞都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临床上为什么并不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9.(10分)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分钟。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2小时到10小时。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4小时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1)指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的两项不同点。
(2)为什么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3)据图指出两类细胞在化疗的最初8小时内和化疗给药后的反应(数量变化)。
(4)化疗过程中的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癌细胞都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为什么临床上并不这样做?
(5)请从理论上对断给药的间隔时间并简述理由。
30.(8分)请仔细观察右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其中A图是________分裂,_________时期。B图是_______分裂,________时期。
(2)A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内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A、B两图所代表的动物是否一种动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对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DNA含量进行测定,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核或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为每2个核或细胞中DNA相对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此期的主要特征是
。
(2)图中B—C表示 ,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 。
(3)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在[ ]一[ ]之间。
(4)染色单体形成在[ ]一[ ]之间,消失在[ ]一[ ]之间。
(5)CD与DE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DNA数目之比为 。
**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高一生物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CD 6—10 CBCCA 11—15 CABDD 16—20 DCCCB 21—25 ACCBC
二、非选择题
26.(1)C (2)有 表皮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产生的,含有的遗传物质是相似的。 (3)细胞既然有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癌细胞为什么可以不死亡而无限制的分裂、增生呢!是不是控制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能否根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理,使癌细胞恢复它的程序性死亡呢?显然,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对于人类早日控制、治疗癌症有很大意义。再者,是否可以根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理,来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死亡,来治疗老年痴呆症。
27. ⑴A、B A 90%~95% 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自显影技术
⑶G1、S和G2 ⑷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⑸分裂期没有严格的时期界限。因为分裂期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是连续的
⑹G ⑺细胞的分化 胚胎 ⑻C E
28.(1)无限增殖 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变化,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易分离转移(答出任意两项可给分)(2)高频率分裂的组织中DNA分子不断进行复制,此过程中DNA的稳定性差,遗传物质的变异频率高 (3)两类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但癌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而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4)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在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情况下,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太强,会发生较强的副作用
29. (1)癌细胞不受密度制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癌细胞代谢强度比正常细胞大 (2)遗传物质的改变是细胞癌变的原因之一。在不断分裂的组织中由于DNA的复制等原因,遗传物质变异频率增高 (3)给药的最初8小时内图中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但癌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而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给药后癌细胞数目的回升量也少于正常细胞。(4)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在有效控制癌细胞的情况下,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太强,可能会引起较强的负作用。(5)由于正常骨细胞的细胞周期短,恢复快,白血病细胞周期长,在第一次给药后,待骨髓细胞恢复正常而白血病细胞尚未恢复前重复给药,从理论上讲可以消灭白血病细胞,所以给药的间隔时间应在2天后10天内。
30.(1)有丝 后期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后期 (2)4 0 (3)2 4
(4)不是 染色体数目不同
31.(1)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2)有丝分裂前期 1:2:2
(3)[ C ]—[ D ] (4)[ B ]—[ C ] [ D ]—[ E ]
(5)1:2 1:1